已知含糖飲料的攝入與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增加有關,但是與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關系則尚未清楚。在探討含糖飲料的攝入和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發(fā)病風險、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伴有2型糖尿病特征之間的關系。
使用來自瑞典的人口為基礎的研究數(shù)據(jù),包括lada的事故案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和隨機選擇的對照人群(n = 1371)。根據(jù)發(fā)病年齡(≥35)、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和c肽對糖尿病進行分類。含糖飲料的攝入量信息來自一個經(jīng)過驗證的食物頻率問卷。使用logistic回歸校正年齡、性別、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生活方式、飲食、能量攝入和bmi,然后計算ors。
每天攝入2份以上的含糖飲料(6%的參與者)與lada的風險增加相關,每日攝入200毫升or為1.15。含糖飲料和人工加甜的飲料結果類似。同樣,每日攝入含糖飲料可增加20%的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2型糖尿病患者中,與不攝入者相比,攝入較高水平含糖飲料的患者其homa-ir水平也較高,但是homa-b的水平較低。lada的結果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該研究發(fā)現(xiàn)攝入較高水平的含糖飲料與lada的風險增加有關,與2型糖尿病中所發(fā)現(xiàn)的關聯(lián)相似,這表明二者參與胰島素抵抗的通路可能相同。
作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鐘藝編譯
含糖類的飲料是不健康的,這點已經(jīng)很明確?,F(xiàn)又有另一項研究表明,含糖飲料還與早逝的風險增加有關。
3月18日發(fā)表在《循環(huán)》雜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80,000多名女性和37,000名男性的信息,這些信息被追蹤了大約30年。 參與者每四年填寫一次他們的飲食的情況,并且每兩年回答一次關于生活方式和整體健康狀況的問題。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參與者飲用的含糖飲料越多(包括軟飲料,果汁飲料,能量飲料和運動飲料),在研究期間死亡的風險就越大。
例如,那些每周喝兩到六支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以下簡稱SSBs)的人在研究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每月飲用不到一支SSB的人高6%。那些每天喝一到兩支SSB的人在研究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每月飲用不到一支SSB的人高14%。
研究人員將可能影響人們過早死亡和疾病風險的因素排除在外后(如吸煙,飲酒,體力活動以及水果,蔬菜和紅肉的攝入),研究結果仍然存在。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限制SSB的攝入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我們建議最好是用水替代含糖飲料,這將能整體改善人的健康和長壽狀況?!贡卷椦芯康闹饕髡撸琀arvard T.H的研究科學家Vasanti Malik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的研究結論只是顯示含糖飲料與早逝之間有關聯(lián),還無法證明含糖飲料會直接導致早逝。
推薦閱讀:吃甜食有幸福感?糖分攝取過高恐加速老化
含糖飲料是占據(jù)了美國糖類飲食中的半壁江山。 雖然過去十年美國的SSB的總消費量一直在下降,但近年來,美國成年人的消費量卻有所增加,發(fā)展中國家的SSB消費量也在不斷攀升。
過往的研究已將SSB攝入與體重增加、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加聯(lián)系起來。然而,研究人員表示,很少有研究探索SSB與早逝之間的聯(lián)系。
在這項新研究中,SSB與心臟病患病風險增加密切相關。那些每天飲用兩支或兩支以上SSB的人與不常飲用SSB的人相比,患心臟病而早逝風險高出31%。
「研究結果也可以有力表明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2型糖尿病本身也是過早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同為此項研究的作者——流行病學和營養(yǎng)學教授Walter Willett博士表示。
那么減肥飲料情況會如何?大多數(shù)情況下,減肥飲料是采用糖代品來創(chuàng)造甜味,在此項研究中,確實發(fā)現(xiàn)減肥飲料不僅不會增加早逝的風險,每天飲用一支減肥飲料還有可能降低早逝機率。但如果每天攝入的減肥飲料很多,那么一樣的,減肥飲料和早逝風險增加有關,這就是所謂的「反向因果關系」。
推薦閱讀:含糖飲料可消暑?小心「喝多傷身」一杯熱量就超標!
在有關該研究的聲明中,美國飲料協(xié)會(ABA)表示,軟飲料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是安全的,并且飲料中使用的糖與其他食品中的糖沒有不同。但他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過度攝入糖分,這就是為什么要努力呼吁大家減少含糖飲料攝入的原因。
糖尿病飲食禁忌1.糖尿病患者不宜飲含糖的碳酸飲料,如可樂、雪碧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較多,未及時補水,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飲料,此時非常容易導致糖尿病非酮癥高滲性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高血糖、嚴重脫水、意識障礙)。
糖尿病飲食禁忌2.不要飯后馬上吃水果,飯后馬上吃水果,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島的負擔。此外,飯后立即吃水果,會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質(zhì)“堵”在胃內(nèi),水果在胃內(nèi)“駐扎”時間過長,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脹氣。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兩餐之間。因為這時胃腸較空,水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在空腹時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脹氣。
糖尿病飲食禁忌3.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余營養(yǎng)素只供熱能,長期飲酒對肝臟不利,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shù)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后易出現(xiàn)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有的糖尿病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糖尿病飲食禁忌4.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分多的水果,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膠,果膠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穩(wěn)定時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生活中的很多食物都含糖,味道是甜的食物能讓人感到甜蜜,吃了也會讓人的心情變好,但是糖是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禁忌,普通人吃糖吃多了也會有害,那么,糖吃多了會怎樣?糖吃多了有什么壞處?
1、糖吃多了的壞處
(1)蛀牙
很多人在兒童時期會長蛀牙,就是因為過量地攝取糖類,吃太多的糖果會讓牙齒出現(xiàn)被蛀爛的危害,經(jīng)常吃糖又不及時漱口,極易患齲齒(蛀牙)及多種口腔疾病。牙齒和口腔疾病會給我們進食帶來很多的困擾。
(2)引起厭食
過多食用甜食,使血糖升高,抑制了食欲,,依賴的甜的味道。也是部分兒童厭食的重要原因。
(3)降低營養(yǎng)素吸收
兒童經(jīng)常食糖,特別是空腹食糖,可損害機體對蛋白質(zhì)等重要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影響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英國生理學家哈丁博士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糖與蛋白質(zhì)結合可改變蛋白質(zhì)原來的分子結構,變成一種凝聚的物質(zhì),不僅營養(yǎng)價值下降,而且難于吸收。
(4)引起肥胖
糖也是產(chǎn)能營養(yǎng)素,對于人體有著很大的作用,當糖進入到人體以后,一部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分解,來供應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儲存起來,以備急用。但是人體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會轉(zhuǎn)化成脂肪儲存到體內(nèi),久而久之引起肥胖,而肥胖能引起很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
(5)引發(fā)糖尿病
人的機體是有識別能力的,當攝入大量的糖類食物時,胰腺就會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分泌胰島素,來將這些糖分解功能、合成糖原。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攝入大量的糖,胰島素就要經(jīng)常的超負荷工作,而機體每一個器官都是有壽命的,超負荷的工作會導致提早的功能衰竭,早晚就不干活了,這個時候,糖尿病就發(fā)生了。
(6)引發(fā)痛風
糖過量易導致人體內(nèi)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過高,就很容易引發(fā)痛風,痛風這種病真是很折磨人的,死不了人,卻疼的想死。它有一個綽號叫做“不死的癌癥“,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大量喝甜飲料的人痛風的發(fā)病率比不喝甜飲料的人高出120倍??梢?,糖過量的危害是多么的可怕。
2、如何正確吃糖
(1)每天攝入的糖不應超過6茶勺
一茶勺白砂糖聽起來不多,可實際上有約4克重。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如果成年人要讓體質(zhì)指數(shù)(BMI)控制在正常范圍(18.5~25)并且保持身體健康,那么每天白砂糖的攝入量就應該不多于6茶勺,占每日總熱量攝入的5%以下。聽起來十分容易,可其實很多飲料和糕點中都隱藏了大量的糖分。例如,一罐汽水中就含有約10茶勺的糖,這就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建議攝入量。即使按照美國心臟協(xié)會比較寬松的標準,女性每日的白砂糖攝入量應該不超過6茶勺,男性不超過9茶勺,要嚴格控糖幾乎需要戒除所有含糖飲料、糕點和糖果等。
(2)中國人每天平均吃12茶勺糖
也許你會想,中國人沒有歐美人那么嗜甜,也沒有喝茶加糖的習慣,所以應該很容易控糖。但我國2008年的調(diào)查顯示,每個中國人每天差不多要吃50克糖,相當于12茶勺,也高于6茶勺的標準。紅燒肉、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家常菜里就含有大量糖,就連一勺番茄醬中都有4克左右的白砂糖,肉干、肉脯中也含有大量糖,再加上日益西化的飲食習慣,食物中的“隱形糖”越來越多,糖的攝入量也就越來越高,如果不有意識地控制,很有可能像美國人看齊(美國人均日攝入量為22茶勺)。
(3)控糖是與天性對抗
在進化過程中,為了要攝取到足夠的熱量生存下來,甜味的食物是我們祖先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天生就嗜甜。吃了甜味的東西或者喝了甜甜的飲料,我們的大腦會釋放血清素,產(chǎn)生良好的感覺。我們大部分的腦細胞都會受到血清素的影響,因此我們的心情、性功能、睡眠、記憶、學習能力和胃口也都會受到血清素的影響。吃點甜的,的確會讓我們?nèi)轿坏乜鞓菲饋?。也正因為如此,含有大量糖分的飲料才會如此受歡迎。但我們必須要看到甜美隱藏之下的危機。含糖飲料已經(jīng)成為我們攝入添加糖最主要的來源,每天喝1~2杯含糖飲料,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就會增加26%,簡直就是慢性自殺。
(4)糖漿和白砂糖一樣可怕
許多飲料店,如奶茶店、咖啡店或者果汁店用高果糖谷物糖漿而非白砂糖來增加甜味,其實兩者一樣可怕,都是高熱量、低營養(yǎng)。糖漿和白砂糖都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的,熱量也相當,但糖漿比白砂糖更便宜,所以很多商家更喜歡用糖漿。所以,在提防白砂糖的同時,也不要漏掉了高果糖谷物糖漿,千萬別天真地以為糖漿是白砂糖的健康替代品。
(5)逛超市時要沿著外圍逛
逃過糖漿、白砂糖等一切“糖衣炮彈”的最好方法是,拒絕一切含糖飲料,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只購買牛奶、雞蛋、米面、肉類、魚類等沒有加工過的食材。這些新鮮食材一般都靠著超市的墻壁擺放,而糕點、汽水和糖果等精加工食品則會擺在超市中間的貨架上,應該盡量避免去中央的貨架選購物品。
(6)面對代糖要謹慎
代糖就是指有甜度但是沒有熱量或者熱量很低的甜味劑,可以代替高熱量的白砂糖或者糖漿。但是有一些代糖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隱患,例如糖精就可能導致膀胱癌。雖然,1977年就有研究報告顯示,吃了大量糖精后罹患膀胱癌的幾率會明顯上升,但由于當時的實驗對象是動物,而且當時的糖尿病患者沒有其他代糖可以使用,所以糖精并沒有被禁止且使用至今。為謹慎起見,最好不要選擇糖精作為代糖,其他的代糖有阿巴斯甜、三氯蔗糖、紐甜,不過人們對這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劑的安全性仍然心存質(zhì)疑。甜菊糖是目前為止最天然的代糖,從甜菊葉中提取,是許多人崇尚的健康代糖。
(7)所有糖都必須要限制攝入量
黑糖、冰糖和蜂蜜是否就比白砂糖健康,而且可以不限制攝入量呢?黑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其實也是蔗糖,所以與白砂糖相似,而蜂蜜中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實都屬于小分子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造成血糖的浮動和給胰腺帶來負擔,因此這些糖的攝入量也應該被嚴格控制。如果一早已經(jīng)喝了一杯加了一勺蜂蜜的溫水,那么剩余的一天中最多只能攝入5勺糖了。
3、不能多吃糖的人群
(1)急性傳染病
包括流感、肺結核、肺炎等。這些病人吃糖后,體內(nèi)白血球的殺菌作用就會受到抑制,吃糖越多,抑制就會越明顯,病菌就越猖狂,加重病情。
(2)腎炎
腎炎病人的血管系統(tǒng)功能本來就受損,加上糖有促使血管內(nèi)脂代謝紊亂的作用,所以吃糖多會引起動脈血管損害,加重腎動脈負擔,影響疾病痊愈。
(3)胃病
包括胃炎、胃潰瘍、胃癌等,胃炎一般都有反酸和疼痛癥狀,吃糖能促使胃酸增多和使疼痛加重,所以胃病患者應忌食糖。
(4)風濕病
這種病人體內(nèi)的堿儲備量少,多吃糖會使體內(nèi)的酸性物質(zhì)增加,使風濕病加重。
(5)皮膚病
糖在體內(nèi)代謝后轉(zhuǎn)變?yōu)橹臼蛊つw分泌增多,不利于皮膚病好轉(zhuǎn);患化膿性皮膚病和脂溢性皮炎的病人,多吃糖會使病人病情惡化,久治難愈。
(6)高血脂性高血壓病
多吃糖會引起血脂含量增加繼而從高血脂發(fā)展成為高血壓,甚至可能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7)便秘
糖能減弱胃腸道的蠕動,使便秘癥狀加重。
(8)神經(jīng)衰弱
多吃糖會消耗人體內(nèi)本來就缺乏的維生素B1,干擾神經(jīng)功能的平衡,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9)肝炎
肝炎病人多吃糖易發(fā)糖尿病,肝炎病不但損肝臟,也損害胰腺內(nèi)的胰島。如果吃糖過多,會加重胰島負擔,導致胰島功能衰竭;過多的糖還會在肝內(nèi)合成中性脂肪,產(chǎn)生脂肪肝,加重肝功能的破壞。因此肝炎病人吃糖要因病而異,遵守醫(yī)囑,決不能“多多益善?!?br>(10)近視
近視眼患者攝取的糖分過多,就降低體內(nèi)的維生素B1和鈣質(zhì),使眼球壁的彈力減弱,助長近視眼的發(fā)展。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吃多了真的會得糖尿病嗎?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們常常提到的糖尿病一般指的是2型糖尿病。事實上,目前并未發(fā)現(xiàn)攝糖量和糖尿病之間有特別明確的關系,但有研究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關聯(lián):年齡較小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比較喜歡喝甜飲料。
嚴格來講,這些飲品能讓人的味蕾感受到甜味,說明含糖量已經(jīng)超過了10%。而糖本身就屬于熱能物質(zhì),如果長期喝甜飲料,就會導致額外的熱能攝入,久而久之就會使人變胖。而肥胖正是造成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要控制含糖食物的攝入。
那么,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以下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齡大于45歲的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2.久坐人群。因為機體中糖的代謝常和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當一個人在運動的時候,肌肉攝取葡萄糖的能力就特別強;如果肌肉攝取了葡萄糖,那么血液中的糖量就會降低。而久坐的人缺少運動,因此容易患病。
3.睡眠時間短的人群。由于晚上經(jīng)常加班,這類人的身體總是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升糖激素的分泌十分旺盛,比如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腎上腺素等。這些升糖激素分泌較多,血糖自然會超過正常水平。這類人多休息、多睡覺,血糖就可以降下來。
4.肥胖人群。肥胖者體內(nèi)多會存在胰島素抵抗,這意味著人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下降,因此機體要代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可以發(fā)揮降低血糖作用;另外,胰島素搬運血糖的工作量也會加大。正是胰島β細胞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才導致胰島功能受損,機體出現(xiàn)永久性高血糖,即發(fā)生2型糖尿病。
3.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在20~30%,而糖尿病人當中50%是有脂肪肝的。這里的脂肪肝特指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人體攝入的熱量過多,未消耗的能量藏在肝臟內(nèi),長期積累而形成。
4.高血脂人群、甘油三酯高的人群。這和中國人的飲食偏愛分不開,爆炒、油炸食物是餐桌上的常客,其中含食用油量過多,造成患病風險高。
5.有巨大胎兒生產(chǎn)史的女性。一般來說,孩子的出生體重應該控制在3公斤左右。如果胎兒過大,其以后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而且母親也容易得糖尿病。
人們要意識到定期篩查血糖的重要性,而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視開展并發(fā)癥的檢查。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主任賈偉平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糖尿病的個體化診斷治療、肥胖和代謝綜合癥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525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附件囊腫能被測出兩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