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成功發(fā)現(xiàn)血液中的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濃度,可以視為是微血管性心絞痛的新型生物標記物。5-羥色胺是參與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的一種物質(zhì)。在本次研究中,小組成員證實了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血漿的5-羥色胺濃度會上升。
一般檢查難以診斷的微血管性心絞痛,診療方法將有大突破
日本東北大學的科研團隊于2016年10月11日宣布,他們成功發(fā)現(xiàn)血液中的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簡稱:5-HT)濃度,可以視為是微血管性心絞痛(Microvascular angina)的新型生物標記物。
該校大學院醫(yī)學系研究科循環(huán)器官內(nèi)科學領(lǐng)域的下川宏明教授所帶領(lǐng)的團隊完成了相關(guān)實驗,具體成果已經(jīng)刊載在知名科學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近年來,被視為缺血性心臟病發(fā)病機理的微血管性心絞痛備受矚目。想要通過心導管檢查(Cardiac catheter test)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來診斷微血管性心絞痛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容易被忽視。這種病多發(fā)與閉經(jīng)后的女性,想要進行準確診斷需要進行侵入性心導管檢查,但即便是通過這些檢查也很難準確診斷異常,急需研發(fā)新的診斷方法。
血漿5-羥色胺濃度將作為微血管性心絞痛的診斷基準值
研究人員在進行冠狀動脈內(nèi)乙酰膽堿激發(fā)試驗來診斷冠狀動脈痙攣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時發(fā)現(xiàn),盡管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并沒有出現(xiàn)標志性的痙攣,但當出現(xiàn)了和自然發(fā)作相同的胸部癥狀、缺血性心電圖變化、或者是心肌內(nèi)生成乳酸等心肌缺血的直接·間接癥狀,則可診斷為微血管性心絞痛。本次研究對象的198名患者中,有66名(33%)被診斷為微血管性心絞痛。
5-羥色胺是參與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的一種物質(zhì)。在本次研究中,小組成員證實了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血漿的5-羥色胺濃度會上升。此外,它與微血管性心絞痛患病指標之一的冠狀動脈造影TIMI frame count存在著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血漿5-羥色胺濃度值達到9.55nmol/L以上,可以視為是診斷微血管性心絞痛的基準值。
血漿5-羥色胺濃度可以視為微血管性心絞痛的新型生物標記物,這不僅是世界首次的發(fā)現(xiàn),更對相關(guān)診療水平的提高、病征的探明、新型治療藥的開發(fā)都有著重要意義。
維生素B12又叫氰鈷胺素,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呈無水形態(tài)時極易吸潮,晶體吸水后在常溫或輕度酸、堿的環(huán)境中穩(wěn)定。維生素B12因含有金屬元素鈷而呈紅色,是有特殊顏色的維生素之一。維生素B12不但是參與人體內(nèi)蛋白質(zhì)的合成、脂肪與糖類的代謝的重要物質(zhì),更是制造紅血球的重要原料。它是唯一需要一種特殊胃腸道分泌物,才被肌體吸收的維生素。它在腸道內(nèi)停留時間較長,大約有3個小時(大多數(shù)水溶性維生素只有幾秒鐘)。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
?生理功能
1.預防貧血,促進發(fā)育維生素B12能促進紅血球的形成和再生,及紅細胞的發(fā)育和成熟,使肌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從而預防惡性貧血;維生素B12還能活化氨基酸,促進核酸生物合成,有利于蛋白質(zhì)合成,對幼兒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
2.可防治心臟病的發(fā)生日常生活中,大量攝取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或者適量補充維生素B12制劑,可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專家研究證明,血液中半胱胺酸含量高的人,發(fā)生心臟病或死于心臟病的危險性要大大超過常人。如果給病人同時服用葉酸和維生素B12就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半胱胺酸的水平。
3.調(diào)整時差引起時差的原因,是由于體內(nèi)生物鐘與當?shù)氐纳顣r間發(fā)生差距的緣故。經(jīng)常出國的人,多靠運動來調(diào)整因時差而造成的身體不適。在運動前,可適當服用維生素B12這樣就會很快消除時差帶來的不適。如再能結(jié)合維生素B1、B6,效果將更顯著。
4.可治療痛風病引起痛風病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中所含的一種叫嘌呤的物質(zhì)增加而引起的。國外醫(yī)學專家指出,患上痛風的人除了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外,還可以通過混合攝取維生素B12和葉酸間接達到治療的效果。因為葉酸可促進核酸的合成,減少嘌呤物質(zhì),并可抑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升高;而維生素B12可促使葉酸的功能有效地發(fā)揮,幫助葉酸再利用。
5.增強記憶力維生素B12能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適宜地為肌體所利用,消除煩躁不安,促使注意力集中,增強記憶力與平衡感。
?缺乏表現(xiàn)
1.發(fā)生貧血由于維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貧血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毛發(fā)稀黃、頭暈、精神不振、嘔吐、腹瀉、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眼睛及皮膚發(fā)黃等。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肝功能障礙、記憶力減退、抗病力降低、發(fā)生肌體造血障礙,甚至行動失衡,身體有間歇性不確定位置的痛楚,以及手指及腳趾酸痛等。
通常維生素B12與葉酸一起被稱為造血性維生素,但它在作用機理上與葉酸不一樣,因此在治療上兩者不可互相替代。
2.會損壞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乏維生素B12還會引發(fā)斑狀、彌漫性的神經(jīng)脫髓鞘。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患者會出現(xiàn)精神抑郁、記憶力下降、四肢震顫等神經(jīng)癥狀。
科學家認為,缺乏維生素B12會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主要是由于肌體中維生素B12不足,從而導致一些神經(jīng)質(zhì)組成成分的合成受到阻礙。相比較來說,神經(jīng)細胞比其他細胞需要更多的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愈多,愈能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健康。
3.會影響性功能維生素B12主要成分是一種叫鈷的金屬元素,因此,它的生理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鈷的作用。鈷能夠減少肌體組織的耗氧量,從而提高對缺氧的耐受性,促進肌體組織在缺氧環(huán)境中的活力。研究結(jié)果表明長期食素者因缺乏維生素B12,精液中精孕的濃度比其他人明顯要低,而精液產(chǎn)生量也較其他人少,從而影響正常的性功能。
?缺乏原因
1.維生素B12很難被人體吸收,在吸收時需要與鈣結(jié)合才能有利于人體的機能活動。
2.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由于體內(nèi)維生素B12的消耗過多、攝入量有限或吸收不好等因素,容易造成體內(nèi)維生素B12缺乏。
3.長期吸煙和純素食都會妨礙維生素B12的攝入。
4.避孕藥會使得血液中的維生素B12濃度降低。
?食物來源
膳食中的維生素B12來源于動物性食物,主要為肉類、動物內(nèi)臟、魚類、禽類、貝殼類及蛋類,乳及乳制品中含量較少。維生素B12不能由人工合成,也幾乎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因此,經(jīng)常食用肉類、動物肝臟及魚貝類(如牡蠣、沙丁魚、秋刀魚、青魚等)等食物,可以有效預防維生素B12缺乏癥。酵母中含維生素B12也較多,經(jīng)常吃酵母片也可預防其缺乏。
?治療方案
1.肌注維生素B12注射液。每日25~100微克,或隔日注射50~200微克;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時可加大劑量。
2.口服酵母片作為輔助治療,每日20片,分3次服用。
3.口服多種維生素,如21金維他、金施爾康、黃金搭檔、成長快樂等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制劑。
?需補人群
1.素食者因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所以素食者很難攝取到。
因此,平時要多食用蛋、奶類食物。而植物性食物中只有藻類及紫菜中的維生素B12含量相對比較豐富,所以應對這類食物特別攝取。
2.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對于維生素B12的吸收能力逐漸降低,因此很容易引起維生素B12的缺乏。所以應適當予以補充。
3.經(jīng)常吸煙的人吸煙的人需要利用大量的維生素B。:來清除香煙中氰化物的強烈毒性,因此,補充足量的維生素B12對吸煙者的健康非常有好處。
4.常服用避孕藥的女性避孕藥會使血液中的維生素B12的濃度降低,因此很容易發(fā)生因人體的造血功能降低而引起的貧血。所以必須增加維生素B12的攝取量。
5.經(jīng)常大量飲酒者長期喝酒會使人體對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減退,從而妨礙對維生素B12的吸收利用,久而久之很容易產(chǎn)生貧血的癥狀,所以大量飲酒的人應加強維生素B12的攝取量。
6.做過胃切除手術(shù)者因為胃切除者很容易出現(xiàn)維生素B12缺乏的病癥,因此,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定期到醫(yī)院接受維生素B12的注射。
7.有經(jīng)常性失眠癥狀者維生素B12可使經(jīng)常難以人眠或常在半夜醒來的人改變睡眠狀況。
8.孕婦當婦女懷孕后,因體內(nèi)的細胞和組織迅速增長,會需要比常人更多的營養(yǎng)素,使可協(xié)助紅血球再生的維生素B12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所以需要額外補充。
9.處于發(fā)育期的少年兒童維生素B12可幫助紅血球的形成,并有協(xié)助兒童及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作用,一旦體內(nèi)缺乏則容易引起惡性貧血。
10.處于經(jīng)期前后的女性維生素B12和人體血液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女性若攝取充足,則對維護生理期健康有好處。
11.貧血者維生素B12可促進紅血球的再生及形成,若缺乏易造成惡性貧血,每日服用適量的維生素B12則會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
?補給須知
一般來說,在烹飪過程中,維生素B12并不會大量流失,煎、炸肉類的過程中,食物表面的部分可能被破壞,但存在于內(nèi)部的維生素B12卻會大量保存下來。例如將豬肝在100℃沸水中煮5分鐘,維生素B12僅會損失8%;在170℃條件下燒烤45分鐘最多損失30%。肉類在低溫冷藏后,用微波爐解凍,維生素B12的損失均不超過15%??傮w來說,維生素B12不易被破壞,因而給人們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B12提供了有利條件。
?過量危害
人體對維生素B12的生理需要量為1微克/日、葉酸為400微克/日,孕婦和乳母的需要稍高,平時正常食物攝入一般不會引起過多癥。如果過量服用維生素B12會出現(xiàn)哮喘、濕疹、面部浮腫、打寒戰(zhàn)等過敏性反應。嚴重過敏者會發(fā)生心悸、心前區(qū)痛,使心絞痛病情加重或發(fā)作次數(shù)增加。而且,過量的維生素B12會使人精神亢奮、難以入睡等。
?解決之道
服用維生素B12時不要攝取過量的維生素C,否則會影響肌體對維生素B12的吸收。維生素B12與其他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C、E都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和葉酸一起攝取時,可使維生素B12產(chǎn)生最佳效果,很快就能使人恢復活力。
?經(jīng)典食譜
涼拌雞肝
【原料】雞肝400克,食鹽、味精各1克,香油3毫升,蔥花10克,米醋10毫升,花椒油6毫升。
【做法】把雞肝清洗干凈,并且煮熟,切成片,放在容器中,加入各種調(diào)料,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明目補血、補益肝腎。對貧血、肝腎虛弱、頭暈、目眩、夜盲癥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特點】雞肝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約為49微克。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A、少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其做法多樣,炒雞肝和醬雞肝都是人們喜愛的食物。此菜肴味美鮮嫩、營養(yǎng)豐富。
蔥白蛤蜊肉
【原料】蛤蜊600克,蔥白50克,食鹽、味精各1克,米醋15毫升,香油、料酒各5毫升。
【做法】將蔥白切成細絲;蛤蜊放入鍋中煮熟開口,取出肉,并且洗凈肉中的雜質(zhì);把它們放入容器中,加調(diào)料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補虛益腎、開胃健脾。對身體虛弱、消化不良、水腫、消渴、咳嗽等癥狀有治療作用。
【特點】蛤蜊肉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28.4微克。主要產(chǎn)自沿海地區(qū),其味道鮮美,亦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且價格便宜,深受人們的喜愛。此菜肴鮮嫩爽口,增進食欲。
鮮奶蘑菇
【原料】牛奶100毫升,口蘑100克,西蘭花100克,冬筍50克,蔥花10克,食鹽、味精各1克,料酒5毫升,植物油25毫升,淀粉10克。
【做法】將西蘭花洗凈,掰成小朵,用沸水焯一下,過涼水控干;口蘑和冬筍切成片;油熱放入蔥花、冬筍、口蘑煽炒,放入調(diào)料煮沸,倒入西蘭花;至熟勾芡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強身健體。對腸胃不適、體虛、氣血虧損、慢性肝炎、糖尿病等病癥有防治作用。
【特點】口蘑和牛奶都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分別為6.5微克和0.3微克。口蘑肉質(zhì)鮮嫩、清香撲鼻,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牛奶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且易消化吸收。此菜肴鮮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
芡實烏雞肉
【原料】烏雞500克,芡實200克,蔥段、姜片各10克,食鹽2克,味精1克,黃酒5毫升。
【做法】將烏雞清理干凈,芡實洗凈放入烏雞腹中;將烏雞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和調(diào)料煮沸,轉(zhuǎn)為小火,燉熟即可。
【功效】補血滋陰、養(yǎng)肝補腎。對貧血、術(shù)后身體虛弱、腎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癌癥等病癥有防治作用。
【特點】芡實和烏雞都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分別為110微克和2.12微克。烏雞肉營養(yǎng)豐富,具有很高的滋補功效,適宜孕婦、產(chǎn)婦、身體虛弱的病患者食用。此菜肴味道鮮美,肉嫩清香,補益身體。
雞蛋炒蟹肉
【原料】鮮海蟹肉300克,雞蛋3個,蔥花15克,姜未10克,植物油30毫升,醬油5毫升,食鹽2克,味精l克,淀粉10克,白糖5克,料酒10毫升。
【做法】將蟹肉清洗干凈,控干水分,與去殼后的蛋液充分攪拌;油熱放入蔥花和姜末,煽炒出香味;放入蟹肉和調(diào)料,炒熟用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補益骨髓、通經(jīng)散血。對骨折、燙傷、淤血不散、紅腫、骨質(zhì)疏松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特點】海蟹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4.7微克。其肉質(zhì)鮮美、細嫩,并且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主要產(chǎn)自我國沿海一帶,其中江蘇陽澄湖大閘蟹最為著名。雞蛋營養(yǎng)豐富,與蟹肉同炒,使菜肴味道香醇,并且補益效果極佳。
枸杞燉鹿肉
【原料】鹿肉500克,枸杞40克,胡蘿卜50克,食鹽2克,味精1克,植物油25毫升,醬油5毫升。
【做法】將鹿肉和胡蘿卜清洗干凈,切成塊,枸杞洗凈;油熱放入鹿肉、醬油翻炒片刻,加入適量的清水,倒入胡蘿卜及調(diào)料,燉熟放入味精即可。
【功效】補腎益氣、健脾養(yǎng)胃。對腎虛、胃寒、腰腿寒冷、疼痛、陰虛精虧等癥狀有治療作用。
【特點】鹿肉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6.2微克。其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且瘦肉較多,能夠制成多種菜肴。此外,鹿皮可制成生活用品,而鹿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說“鹿全身是寶”。此菜肴味道濃厚鮮美,營養(yǎng)豐富。
紅燜三文魚
【原料】三文魚500克,五花肉100克,香菇30克,食鹽2克,蔥花、姜片各10克,植物油45毫升,陳皮10克,醬油10毫升,胡椒粉5克,白糖5克,淀粉10克。
【做法】將三文魚清理干凈,下鍋煎炸至金黃撈出;五花肉洗凈切成塊,用調(diào)料攪拌,香菇泡發(fā)切成片,陳皮泡軟;油熱放入主料和調(diào)料,加適量清水,燜熟即可。
【功效】降壓降脂、健腦明目。對視力下降、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癥有防治作用。
【特點】三文魚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7.6微克,是世界上十大名貴魚種之一。其肉質(zhì)鮮美,烹飪方法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此菜肴味道濃厚,鮮美可口。
清燉草魚
【原料】草魚500克,食鹽2克,味精1克,植物油25毫升,蔥段、姜片各10克,料酒10毫升,淀粉20克。
【做法】將草魚清理干凈,魚背劃開,抹上料酒和淀粉;油熱放入蔥姜煽炒片刻,放入草魚、調(diào)料,加適量清水,燉熟即可。
【功效】降壓暖胃、養(yǎng)肝明目。對血壓升高、頭暈頭痛、眼花目眩、肝陽亢進等癥狀有防治作用。
【特點】草魚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8微克,是主要食用水草的淡水魚,其肉質(zhì)鮮嫩、味道香濃。有名的西湖醋魚就是用草魚做成的,色、香、味俱全,深受人們喜愛。此菜肴淡雅清香,味香鮮美。
糖醋鯉魚
【原料】鯉魚500克,白糖20克,米醋20毫升,蔥絲、姜片、蒜瓣各10克,食鹽、味精各1克,醬油5毫升,植物油40毫升。
【做法】將鯉魚清理干凈;油熱放入蔥、姜、蒜煸炒,放入鯉魚翻炒片刻,加入調(diào)料和適量清水,小火煨熟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利濕散熱。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補利、腳氣水腫等癥狀有治療作用。
【特點】鯉魚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10微克。其肉質(zhì)鮮嫩、刺少?!棒~躍龍門”的傳說,更有勤勞、吉祥、富貴之意,明朝時期曾作為御花園的觀賞魚。此菜肴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肴。
鴿蛋百合湯
【原料】鴿子蛋5個,百合25克,銀耳10克,食鹽、味精各1克,香油2毫升。
【做法】將鴿子蛋打入碗中,攪拌均勻;銀耳泡發(fā)洗凈,切碎;百合清洗干凈;銀耳、百合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爛,倒入蛋液,加調(diào)料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補血健腦。對貧血、肺燥、記憶力下降、咳嗽、身體虛弱等癥狀有防治作用。
【特點】鴿蛋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4.23微克。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D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能夠增強細胞的活性,維護皮膚健康、促進血液循環(huán)。此湯肴清香淡雅、清熱解毒。
驢肉山藥湯
【原料】驢肉200克,山藥150克,紅棗25克,杏仁25克,食鹽、味精各1克,香油3毫升,淀粉10克。
【做法】將驢肉洗凈切成塊,紅棗洗凈去核,杏仁和山藥去皮,并把山藥切成片;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放入驢肉,煮至八成熟,加入其余材料和調(diào)料,煮熟用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養(yǎng)血益氣、補腎滋陰。對氣血不足、腎虛、營養(yǎng)不良、身體消瘦、疲勞等癥狀有治療作用。
【特點】驢肉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1.86微克。其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特別以黑驢肉最佳,醬驢肉和鹵驢肉都是人們喜愛的食物。此湯肴鮮美醇香,補益強身。
豬肝蕨菜湯
【原料】豬肝100克,蕨菜100克,食鹽、味精各1克,蔥花10克,香油3毫升,淀粉8克。
【做法】將豬肝清洗干凈,用沸水汆一下,切成片;蕨菜摘洗干凈,切成段;豬肝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放入蕨菜和調(diào)料,至熟用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補血明目、解毒止瀉。對貧血、視力減退、腹瀉、痢疾、咳嗽、濕疹等病癥有防治作用。
【特點】豬肝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52.8微克。其味道鮮嫩、柔軟可口。蕨菜含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殺菌消炎、解毒利尿等作用。此湯肴色澤和諧,清淡爽口。
鵪鶉蛋薏米粥
【原料】薏米100克,鵪鶉蛋20個,食鹽1克,蔥花10克。
【做法】將鵪鶉蛋煮熟,去皮切成?。晦裁滋韵锤蓛?,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倒入鵪鶉蛋,熬至粘稠,加入調(diào)料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健胃止瀉、補脾鎮(zhèn)痛。對腹瀉、肌肉酸痛、神經(jīng)麻痹、腸胃炎、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特點】薏米富含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150微克。其性寒,有利尿、消暑的作用。古代曾經(jīng)用來祭祀,現(xiàn)已是人們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食物。鵪鶉蛋也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4.7微克。其味道鮮嫩,營養(yǎng)豐富。此粥味道鮮美,清淡適口。
黑米粥
【原料】黑米100克,芝麻、紅棗、白果各20克,冰糖15克。
【做法】將黑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芝麻、紅棗、白果洗凈,紅棗去核。放入鍋中,熬至粘稠,加入冰糖,糖化即可。
【功效】補血養(yǎng)發(fā)、健脾益胃、滋陰美容。對貧血、白發(fā)、脫發(fā)、脾胃虛弱、頭暈目眩等癥狀有治療作用。
【特點】黑米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104微克。其顏色烏黑、味道香濃。煮成粥色澤為深棕色。我國早在漢代就已種植黑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配以芝麻、紅棗、白果,令此粥色澤和諧、味道香甜、營養(yǎng)更為豐富。
羊肝小米粥
【原料】小米100克,羊肝100克,食鹽、味精各1克,小白菜50克。
【做法】將羊肝清洗干凈,加調(diào)料煮熟,撈出切成碎??;小白菜洗凈,切碎,小米淘洗干凈,煮沸,加入羊肝、小白菜,熬熟即可。
【功效】補血明目、養(yǎng)肝補腎、健脾養(yǎng)胃。對貧血、目眩、消化不良、腹瀉、肝腎虛弱等癥狀有治療作用。
【特點】小米含有維生素B12每100克的含量為73微克。出產(chǎn)于我國北方的山東、河北、東北一帶。小米顆粒微小,顏色發(fā)黃,口感細膩、柔軟。羊肝不僅含有維生素B12,而且還含有維生素A、其他維生素B族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營養(yǎng)含量很高。此粥味道清淡、鮮美可口。
醫(yī)學? 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是 1.糖化血紅蛋白(GHb)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緩慢、持續(xù)且不可逆地進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應的產(chǎn)物。形成兩周后不易分開。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相對較高.
2.正常生理條件下,非酶促糖化反應產(chǎn)物的生成量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質(zhì)濃度保持穩(wěn)定相對穩(wěn)定,糖化水平主要決定于葡萄糖濃度,也與蛋白質(zhì)與葡萄糖接觸的時間長短有關(guān)。
人體內(nèi)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在紅細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保持相對不變。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120天內(nèi)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guān),是判定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
3. 正常值: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結(jié)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結(jié)合的血紅蛋白占全部血紅蛋白的比例。
HbA1C是評價血糖控制好壞的重要標準
4%~6%:正常值
<6%:控制偏低,患者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
6%~7%:控制理想。
7%~8%:可以接受。
8%~9%:控制不好
>9%:控制很差,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nèi)障等并發(fā)癥,并有可能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
4. 監(jiān)測時間
有條件的患者應該每3個月檢查一次,以了解一段較長時間內(nèi)血糖控制的總體情況如何。
建議那些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病友,由于血糖波動較大,至少每3月~半年到檢查一次。
5. 糖化血紅蛋白如何反映血糖的控制情況。
如果空腹血糖為130mg/dl,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時為11%,這意味著在過去的2-3個月的時間內(nèi),平均血糖水平已經(jīng)接近270mg/dl,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jié)果提示將來發(fā)生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險性非常高。盡管早前血糖結(jié)果尚滿意,但是一天其它時間的血糖水平卻嚴重超標,因此需要對飲食、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做出重新評估,并做出相應調(diào)整,此外還需要較現(xiàn)在更為頻繁地測定血糖水平。
例子:
A、Bob.D 49歲,七年前患有2型糖尿病,通過飲食和藥物來控制血糖,最近血糖控制不好,醫(yī)生建議他胰島素治療,并要加強鍛煉。Bob堅持他的鍛煉計劃,四個月后他的血糖接近正常,但這只是瞬間的血糖水平,并不能說明有關(guān)Bob總的血糖控制情況。
于是醫(yī)生測定他的糖化血紅蛋白,這一結(jié)果將要說明過去數(shù)月中Bob的平均血糖水平。測定結(jié)果Bob的血糖控制有所改善,說明Bob的鍛煉計劃發(fā)揮了作用。使Bob了解到可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控制血糖。
Lisa.J 9歲,1型糖尿病。他的父母引以為榮的是他能自己注射胰島素和測定血糖。Lisa的全部測定結(jié)果都接近理想范圍。為了下一步的治療。醫(yī)生測定了她的血糖,顯示血糖 過高。醫(yī)生又測定了她的糖化血紅蛋白也高,結(jié)果表明,在過去的數(shù)月中Lisa的血糖控制并不好。后來醫(yī)生終于發(fā)現(xiàn)Lisa的測血糖的方法不對而導致了血糖每次都正常的誤差。
6. 與空腹血糖、尿糖的關(guān)系
HbAlc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抽血瞬時的血糖濃度。
尿糖定量則反映24小時血糖總水平。
因此這三個指標從不同時間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和糖尿病本身的嚴重程度。
糖尿病人GHb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隨病情嚴重程度而升高。
Ⅰ型糖尿病較Ⅱ型糖尿病水平偏高。
7. 檢測方法:
常用的有微柱法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高壓液相,免疫凝集,離子捕獲法,電泳法等
A、離子交換層析,分手工和儀器兩種。
層析法是采用陽離子交換樹脂裝柱,用兩種不同緩沖液洗脫HbA和HbA1。分光光度計比色后計算HbA1百分比。
手工微柱有Bio-Rad和西班牙BIOSYSYEMS等多家公司產(chǎn)品,手工微柱操作會受到人工因素影響,可能會洗脫不完全或過度洗脫,并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而某些血紅蛋白如HbF異常增加時,也會與糖化血紅蛋白同時洗脫,從而使結(jié)果產(chǎn)生偏差。
相應的儀器以英國DREW SCIENTIFIC公司DS5糖化血紅蛋白儀為例(BIO-RAD公司DIASTA亦為同一產(chǎn)品),采用微柱法離子交換層析和梯度洗脫技術(shù)可全自動分離血紅蛋白的變異體與亞型,除可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外,還可同時檢測出HbS與HbC的存在與否,在計算糖化血紅蛋白值時會自動扣除變異體產(chǎn)生的影響,從而使結(jié)果更為準確,可靠,CV值小于2%。同時該儀器配有專門的稀釋溶血器,可直接進行全血操作,5分鐘即可報告結(jié)果,并自動儲存樣品檢測結(jié)果,層析柱價格也較為低廉,適合于較多標本的醫(yī)院檢測。更大型的儀器有DREW SCIENTIFIC公司的Hb-Gold,除可全自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外,還可分離檢測血紅蛋白的600多種變異體和亞型,用于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診斷。
B、硼酸親和層析法:用于分離糖化與非糖化血紅蛋白的親和層析凝膠柱是交聯(lián)了間氨基苯硼酸(maminophenylboronic acid)的瓊脂糖珠。硼酸具有與整合在血紅蛋白分子上葡萄糖的順位二醇基做可逆結(jié)合反應的性質(zhì),致使GHb選擇性地結(jié)合在柱上,而非糖化血紅蛋白被洗脫而分離測定。該方法是目前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新方法,該方法特異性強,不受異常血紅蛋白的干擾。使用該方法的英國DREW SCIENTIFIC公司的DSI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署(FDA)的認可獲準上市,作為目前世界唯一的快速床邊糖化血紅蛋白儀,它采用硼酸親和層析法,只需10ul全血即可在4分鐘內(nèi)快速分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為臨床提供即時的化驗結(jié)果,從而使醫(yī)生在患者就診的第一時間明確診斷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特別適合于臨床科室使用,尤其對于小兒患者而言更有優(yōu)勢。其檢測結(jié)果也完全達到并超過臨床要求,CV值在5%以內(nèi)。
C、離子捕獲法亦是新近發(fā)展起來硼酸親和層析法的一種,代表儀器有Abbott的IMX,其原理是糖化血紅蛋白與相應抗體結(jié)合后,聯(lián)以熒光標記物,形成一反應復合物,再聯(lián)結(jié)帶負電荷的多聚陰離子復合物,而在IMX反應孔中的玻璃纖維預先包被了高分子的四胺合物,使纖維表面帶正電,使前述的反應復合物吸附在纖維表面,經(jīng)過一系列清洗后測定其熒光強度,從而得到糖化血紅蛋白的濃度,該方法適用于成批糖化血紅蛋白標本的檢測。
D、高壓液相色譜法(HPLC) : 用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在高壓和選定低濃度洗脫液的離子強度及PH條件下,由于Hb中各組分蛋白所帶電荷不同而分離。GHb幾乎不帶正電荷首先被洗脫;HbA帶正電荷,再用高濃度洗脫液洗出HbA,得到相應的Hb層析譜,其橫坐標是時間,其縱坐標百分比。HbA1c值是以 HbA1c的部分面積在全Hb面積的百分率來表示,現(xiàn)在都用全自動測定儀來測定,如日本SYSMEX公司推出的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曾應用于美國DCCT研究,其離子交換HPLC法是HbA1c檢測的金標準,當前推出的最新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HLC-723 G7。報告結(jié)果僅需1.2分鐘,標本無需前處理,操作維護都非常方便。
HPLC的儀器還有Bio-Rad公司的Variant等,可全自動分離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紅蛋白的變異體和亞型,但儀器的操作保養(yǎng)要求均較高。
E、免疫凝集法的原理是糖化血紅蛋白與相應的單抗結(jié)合進而發(fā)生凝集反應,通過測定吸光要求對樣品成批試驗,每次試驗均應使用一個新試劑盒,操作前應注意混勻試劑。需要指出的是免疫凝集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精密度較差,CV值一般大于6%。
F、電泳方法如毛細管電泳也能分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變異體,但目前尚無商品化、具有批量樣本通過能力的儀器面世,相當程度地限制了該方法的臨床應用。普通電泳法對HbA和HbA1分離效果不理想,而等電聚焦電泳因設(shè)備昂貴難以推廣。
G、目前多采用比色法,其原理是,具有酮胺鍵的GHb在酸性環(huán)境中加熱,其已糖化部分脫水生成5-羥甲糖醛(5-HMF),后者可與a-硫代巴比妥酸(TBA)起顯色反應。此有色物質(zhì)在443mm處有吸收峰,可用于GHb定量。操作步驟為:加冷蒸餾水于壓積的紅細胞中制備溶血液并由甲苯他離紅細胞膜碎片;取該溶血液加入草酸混合后置100℃水浴水解;水解液中加入三氯醋酸混和、離心;吸出上清液加入TBA混和保溫,用分光光度計在443mm處比色。
此法不受其他血紅蛋白干擾,無需特殊設(shè)備,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市售HbA1c測定試劑盒約半數(shù)以上采用硼酸鹽親和層析法,采用離子交換層析法的約30%,采用免疫學方法的約15%,采用電泳法的不及5%。采用硼酸鹽親和層析法的試劑盒有Abbot Imx、Primus公司的CLC 330和CLC 385等,采用離子交換層析法的有SYSMEX公司的723 G-7、Bio-Rad公司的DiaSTAT和Diamat等,采用免疫學方法的有Bayer公司的DCA-2000,羅氏公司的TinaQuant Ⅱ和Unimate系統(tǒng)等。
8. 血紅蛋白測定的局限性
A、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是監(jiān)測血糖的一個重要方法,但并不能替代日常的血糖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測定不能衡量每日的血糖控制情況。不能根據(jù)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來調(diào)節(jié)胰島素,這就是你的血糖測定和測定記錄對于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依據(jù)。
B、糖化血紅蛋白要在實驗室內(nèi)進行測定,不同的實驗室可能有不同的測定方法,不同的方法測定則有不同的測定結(jié)果。其化驗值的臨床意義要取決于實驗室所用的實驗方法。
C、僅測定糖化血紅蛋白一項,不足以衡量血糖控制的好壞,但它是一種很有用的資料,結(jié)合你的日常血糖測定,可在控制血糖中發(fā)揮作用。
9. 在糖尿病的監(jiān)測中的意義:
A、 與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B、 生成緩慢:大家知道,血糖是不斷波動的,每次抽血只反映當時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是逐漸生成的,短暫的血糖升高,不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反過來,短暫的血糖降低,也不會造成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吃飯也不影響其測定,可以在餐后進行測定;
C、 一旦生成,就不再分解:糖化血紅蛋白相當穩(wěn)定,不易分解,所以它雖然不能反映短期內(nèi)的血糖波動,卻能更好地反映較長時間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采血前兩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D、 糖化血紅蛋白是指其在總血紅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怎么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
E、 HbA1C的監(jiān)測目的在于消除血糖波動對病情控制的影響。特別是對于血糖波動較大的1型糖尿病,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控制指標。
F、 判定醫(yī)生或自我測定血糖的結(jié)果是否正確。
G、 檢驗治療計劃是否有效。
H、 能鑒定選擇控制血糖的不同方法
血流變的臨床意義
1、血液流變學介于基礎(chǔ)醫(yī)學、預防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血液流變學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規(guī)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細胞)的變形性和無形成分(血漿)的流動性對血液流動的影響,以及血管和心臟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醫(yī)學技術(shù),其中一些資料尚未齊全,有待補足。
2、血液流變學測定的方法是一種物理學方法,其中一些參數(shù)可能會與用其他方法測定的參數(shù)有出入,檢查流變學時以流變學的測定結(jié)果為準。
3、在測定流變學時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因這兩項對流變學影響很大。
4、可用于血液流變學檢查的疾病
( 一)、 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壓,
2 腦卒中(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腦血栓,腦出血),
3 冠心?。ㄐ慕g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圍血管?。ㄏ轮铎o脈血栓,脈管炎,眼視網(wǎng)膜血管病等)。
(二 )、代謝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癥,
3 高纖維蛋白血癥,
4 高球蛋白血癥。
(三) 、血液病
1 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
2 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
3 白血病,
4 多發(fā)性骨髓瘤。
(四)、 其他
1 休克,臟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醫(yī)范圍中的血瘀癥等。
二、測定時間: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鈉抗疑管采血,標本量不得低于4毫升。
三、臨床意義:
1,全血粘度:
在低切變率時,血液形成紅細胞聚集體,紅細胞聚集體越多,紅細胞聚集越強,血液粘度越高,低切變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紅細胞的聚集程度。高 切變率下可反映紅細胞的變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紅細胞變形性好。中切粘度值為低切到高切粘 度變化的 過渡點,其臨床意義不十分明顯。 全血粘度測定對判別、診斷有一定意義。真性紅細胞 增多癥、肺 原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高山病、燒傷、脫水 均可使紅細胞壓積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創(chuàng) 傷等使紅細胞聚集性增 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鐮狀紅細胞病、球形紅細胞病癥、酸中毒、缺氧等使 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全血粘度升高。而 各種貧血、尿毒癥、肝硬化腹水、晚期腫瘤、急性白血病、婦女妊娠期則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
當切變率在200/s時的全血粘度為高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0/s時的全血粘度稱中切 粘度: 當切變率在3/s時的全血粘度稱低切粘度。
2,血漿粘度
血漿粘度的特點是不隨著切變率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常數(shù),是 影響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漿粘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血漿蛋 白,尤其是纖維蛋白濃度。
測定血漿粘度什么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腫瘤、風濕、結(jié)核、感染、放射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見于 高熱、大
量出汗、腹瀉、燒傷、糖尿病、高脂血癥、部分尿毒癥。
降低:過量補液,肝、腎、心臟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腫,腎病,長期營養(yǎng)不良均可 降低。
3,全血還原粘度
在血流變學中,還原粘度是一個標準化指標,指全血粘度與血細胞容積濃度之比含意是當細胞容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這樣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細胞容積濃度的基礎(chǔ)上,以利于比較。
4,全血流阻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阻力。流阻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經(jīng)圓管中液體 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與粘度成正比。二是幾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徑可變,血管的 流阻就隨著血管兩端壓強差的增減而變化,壓強差增大時,流阻減小,流量增大。
5, 紅細胞壓積(HCT)
紅細胞壓積又稱紅細胞比積,即為一定體積血液中紅細胞總體積除以血液體積。紅細胞壓積增高則血液粘度增加。
6, 紅細胞電泳時間
是反映紅細胞聚集性的又一參數(shù),紅細胞表面帶負電荷,電泳時在電場作用下總是向正極移動,移動速度與其表面所帶的負電荷密度成正比.當表面負電荷減少時,紅細胞間靜電排斥力減少, 紅細胞電泳時間增長,紅細胞聚集性增強,反之則降低。
7,血沉
即紅細胞在單位時間內(nèi)下沉的速度。紅細胞沉降率與血漿粘度、 紅細胞聚集、紅細胞比積有關(guān)。
在血液流變學測定中常作為紅細胞聚集、紅細胞表面電荷、紅細胞電泳的通用指標。因受紅細胞壓積的影響,測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價值。
病理性增高多見于活動性結(jié)核病、風濕熱、嚴重貧血、白血病、 腫瘤、甲亢、腎炎、全身和局部性感染。心肌梗塞時常于發(fā)病后三到四天血沉增快,并持續(xù)一到三周;心絞痛時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結(jié)果加以鑒別。
8,血沉方程K值
計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紅細胞壓積干擾的影響,客觀地反映紅細胞的聚集性。K值的
計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式中: ESR為血沉;H為壓積,計算時化為小數(shù)(例如:H為40%時可化為0.40): 1一H為血漿的比值: In指 以e為底數(shù)的自然對數(shù)(即Ig2.71828)。
9,相對粘度
相對粘度是兩種液體粘度的比值。血液的相對粘度是全血粘度與血漿粘度的比值。
10,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IK)
血液在高切變率下的粘度低于中切變率下的粘度,這主要是由于紅細胞并非剛性粘子,它在高切變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運動,并發(fā)生變形。這使得流動阻力就小,表現(xiàn)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特定的高切變率下測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紅細胞的變形能力。 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與高切變率下的全血表觀粘度、血漿粘度及紅細胞壓積等指標有關(guān)。
11,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TK)
正常紅細胞由于形狀、細胞膜及細胞內(nèi)容物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決定了紅細胞很容易變 形。紅細胞的可變形性決定了血液的流動性,對紅細胞壽命以及微循環(huán)有效灌注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測量公式是: TK=(ηγ0.4-1)/ηγ0.4H
公式中: ηγ為相對粘度;H為紅細胞壓積;
TK值可用來估計紅細胞硬度,TK值大,紅細胞硬化程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
12, 紅細胞內(nèi)粘度
紅細胞的內(nèi)粘度系指紅細胞內(nèi)含物成分或內(nèi)含物作為一種高分子膠體溶液所顯示的粘度。內(nèi)粘度的高低與血紅蛋白含量有重要關(guān)系。紅細胞內(nèi)粘度增高時,其變形能力減弱。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增加時內(nèi)粘度呈指數(shù)增加,所以,內(nèi)粘度在紅細胞變形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紅細胞內(nèi)ATP(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多與少直接影響細胞的變形性,ATP含量降低時,變形性也降低。
13,卡森粘度
卡森粘度與全血粘度是相對應的??ㄉ扯仁侨碛^粘度降低的極限值。隨著剪切率的增加,紅細胞緡錢狀聚集逐漸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血液表觀粘度降低,剪切率繼續(xù)增大,細胞可被拉長,順著流線運動,血液粘度進一步降低,但降低不是無止境的,達到一個極限值就不再降低了,這個表觀粘度的極限值或最低值,就是卡森粘度。
14,卡森屈服應力
對于人體全血而言,只有施加于血液的切應力達到一定值時,才能消除其內(nèi)部對抗,并開始流動。此切應力臨界值Iy稱為屈服應力,也稱卡森應力.血液流動時,其內(nèi)部切應力低于Iy時,血液就如固體;只會變形而不能流動。
15,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靜止血液中由于血漿大分子的橋聯(lián)作用,使紅細胞聚集成緡錢狀,甚至連接成三維空間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當機體處于疾病狀態(tài)時,血漿中纖 雄蛋白原和球蛋白濃度增加,紅細胞聚集體增多,紅細胞聚集性增強, 血液流動性減弱,使微循環(huán)血液量灌注不足,導致組織或器官缺血、缺氧。聚集指數(shù)是由低切粘度比高切粘度計算而來,聚集指數(shù)的代表符號是RE。
RE=低切粘度/高切粘度
它是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強。
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在下述疾病狀態(tài),如異常蛋白癥、感染性膠原病、惡性腫瘤、合并微血管障礙、糖尿病、心肌梗塞、外傷、手術(shù)及燒傷等所致組織潰瘍都會發(fā)生血管內(nèi)紅細胞聚集,在小靜脈或小動脈中也可發(fā)現(xiàn)血管內(nèi)紅細胞聚集。然而,對于健康人的小動脈,則不會發(fā)生血管內(nèi)紅細胞聚集,小動脈血管內(nèi)紅細胞聚集會引起血流障礙、組織供氧障礙、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低氧障礙等。
16,纖維蛋白原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
(1)纖維蛋白原增多。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痛,腦卒中、周圍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結(jié)核、風濕病、腎臟病及肝臟病、感染及放射性疾病。
(2)纖維蛋白原減少。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各種原因引起的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纖溶酶所致嚴重肝病及肝硬化、肝壞死等。
(3)血液流變學認識
①對血漿粘度的影響:纖維蛋白原在血漿中能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從而影響血液流動.使血漿流速變低、粘度增高,這種由于高分子鏈狀化合物在血漿中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而構(gòu)成的血漿粘度稱為“結(jié)構(gòu)粘度”。一般血漿粘度與纖維蛋白原含量成正比相關(guān)。但這并不是說凡是纖維蛋白原增高的病例血漿粘度都一定增高,雖然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能提高血漿粘度,但并不一定與血漿粘度同步。因為構(gòu)成血漿粘度的高分了化合物并非纖維蛋白原一種,還有其它原因的影響:血清粘度低于正常,二者粘度差別由纖維蛋白原引起。
②對全血粘度的影響:纖維蛋白原增多時,特別是其活性增強時,能直接提高血漿粘度,而血漿粘度增高又直接影響到全血粘度。另外,纖維蛋白原的高分子鏈狀結(jié)構(gòu)可使紅細胞發(fā)生緡錢狀聚集,從而也使血粘度升高,這些作用都在低切變范圍內(nèi)較明顯。
③對血栓形成的影響:血液能在人體內(nèi)正常流動,其中原因之一是同時存在著凝血因素和抗凝血因素,只有這兩種因素保持動態(tài)下衡時,才使得血液流動不會發(fā)生異常。纖維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無論是體內(nèi)血栓形成還是人為模擬的體外血栓形成,都離不開纖維蛋白原的作用。
④與高粘滯血療的關(guān)系:確定高粘滯血癥時是以血粘度增高為準則,而粘度則是各種粘滯因子的綜合。
⑤與中風預報結(jié)果的關(guān)系:纖維蛋白原含量,隨著中風預報結(jié)果異常程度的加重有所增高。
17,中風預報和JB檢測值
JB檢測值為一綜合分析結(jié)果,超過100分報警,越低越好。所謂預報就是對多項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的綜合分析,它既無特異性,又無必然性,缺血性腦中風常呈高粘狀態(tài),和其它許多疾病存在廣泛交*。 因此為慎重起見,許多醫(yī)療單位只將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回報,而不作預報回報。
18,高粘血癥診斷標準
對于高粘血癥目的還難以確立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建議按以下幾點確立珍斷標準:
①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及血漿粘度有一項增高即叫可診斷。
②高粘血癥程度的輕重,以超出上限值的標準差數(shù)將高粘血癥分為以下3度:
輕度:上限+<2SD;
中度:上限+<4SD;
重度:上限+>4SD。
高粘血癥:通過各型流變儀檢測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含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指標超出正常參考值范圍。
高凝血癥:通過各型凝血儀測定血液凝血各項指標,最少兩項高于正常參考范圍。
高脂血癥:通過各種方法測定血液膽固醇,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超出正常參考值范圍。
高粘、高凝、高脂血癥的診斷一定要密切結(jié)合臨床,目前國內(nèi)尚無統(tǒng)一標準。
血液高粘滯綜合癥:
1.定義:
由某種血液粘滯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漿粘度升高,紅細胞內(nèi)粘度與剛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血液高粘滯性的決定性套作用表現(xiàn)在微循環(huán)方面, 血細胞剛性增加、微血栓與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產(chǎn)物的出觀所造成影響均通過逆轉(zhuǎn)現(xiàn)象而擴大。
2.分類:(五個亞型)
高濃稠型、高粘滯型、高凝固型、紅細胞聚集型、紅細胞剛性升高型。
3.分型診斷
(1)高濃稠型:Hct增高。
(2)高粘滯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漿粘度增高,全血還原粘度增高、纖維蛋原含量增高、Hct增高。
(3)紅細胞聚集型:紅細胞沉降率變快,血沉方程K值增高,紅細胞電泳變慢。
(4)紅細胞剛性升高型: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增高、TK值增高、變形。
(5)高凝固型: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體外血栓形成三指標增高。
4.說明:各項指標根據(jù)相互關(guān)系,在各型血癥中可兼項,可同時存在一個或多個血癥。 滿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914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