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訊 萊姆病確實是個棘手的疑難雜癥。科學家曾認為,這種由硬蜱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很容易治療--病人在確診后,接受為期一周的抗生素治療即可痊愈。但近幾十年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fā)現(xiàn),多達1/5的萊姆病患者出現(xiàn)了后遺癥,有持續(xù)性身體虛弱的表現(xiàn),如疲勞、疼痛等,其中的原因尚不明了。而且,問題愈演愈烈。美國萊姆病發(fā)病率在過去10年上升了約70%。
專家估計,現(xiàn)在美國每年至少有30萬人感染萊姆?。簧钤诿绹鴸|北部地區(qū)的成年肩突硬蜱(black-legged ticks),一半以上都攜帶萊姆病病原體--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雖然科學家尚未找到根治萊姆病的方法,但最新的一項研究證實,萊姆病難以治愈是因為致病菌避開了抗生素的攻擊,改變給藥時間能消除某些持續(xù)性感染,而在早前這一觀點曾頗有爭議。
上述結論源自對細菌細胞的觀察。美國東北大學抗微生物制劑研發(fā)中心主任克米·劉易斯(Kmi Lewis)和同事在實驗室中培養(yǎng)伯氏疏螺旋體病原體,然后對其施用各種不同的抗生素,結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細菌1天之內就被殺死了,但有一小部分在抗生素的“猛攻”下仍能存活,我們稱之為“存留細胞”(persister cell)??茖W家首次發(fā)現(xiàn)“存留細胞”,是1994年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劉易斯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其他細菌中也曾觀察到“存留細胞”,但在伯氏疏螺旋體中尚屬首次。
“這是我們看到的最頑強的存留細胞之一,幾天來,這些細胞雖處在抗生素環(huán)境中,但數(shù)量并未減少,”劉易斯說。今年5月,該研究結果在線發(fā)表于《抗微生物制劑與化療》(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今年春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也觀察到了伯氏疏螺旋體的存留細胞。
存留細胞并沒有發(fā)生突變從而對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在基因上來看,這些細胞與其他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胞完全相同,只不過它們處于休眠期,由于受抗生素影響,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細胞活動。既往研究表明,其他菌種的存留細胞在脫離抗生素環(huán)境后會重新生長。該現(xiàn)象促使劉易斯和同事嘗試利用“脈沖式給藥”,對抗頑固的伯氏疏螺旋體,以探究能否在“存留細胞”重新生長時殺死它們。所謂脈沖式給藥,就是給藥后暫停一下,然后再次給藥。他們的方法奏效了,這意味著如果人體的持續(xù)感染是由存留細胞造成的,那么改變給藥時間,或許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劉易斯和同事,以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還探索了其他治療方案,例如混合使用不同的抗生素。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認為,存留細胞是萊姆病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皼]有證據(jù)表明,這種存留細胞對動物或人有任何影響,”紐約醫(yī)學院傳染病系主任加里·沃姆澤(Gary Wormser)說。他認為,首先,針對伯氏疏螺旋體的研究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忽略了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潛在影響,也許免疫系統(tǒng)清除感染后能消滅存留細胞。第二,實驗中用到的伯氏疏螺旋體,不是從服藥的人體內分離得到的,所以問題就出現(xiàn)了--存留細胞是否真能讓人得?。?/p>
2014年5月,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舉行的一次活動中,該中心媒介傳播疾病部細菌性疾病分部主管C·本·比爾德(C. Ben Beard)說,找到造成萊姆病后遺癥的原因和治療方法,是“該領域研究的首要任務之一”。盡管伯氏疏螺旋體的存留細胞是否會引起持續(xù)的癥狀尚無定論,為了進一步搞清楚這個問題,劉易斯和同事將進行下一階段研究--檢測脈沖式給藥是否有助于清除小鼠體內的伯氏疏螺旋體感染。
耳鳴的常見原因有生理性因素、神經(jīng)性因素、頸椎病、外耳及中耳疾病、全身疾病、藥物性等。
生理性病因主要有疲勞、焦慮、失眠和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等,這些因素會導致耳鳴,一般不需要治療,只要注意休息、消除緊張情緒就會減輕或者消除耳鳴。
神經(jīng)性因素:長時間暴露在強噪音環(huán)境下,比如歌舞廳工作人員長期的噪音對內耳神經(jīng)造成了損害,會引起頭痛、耳鳴的情況。各種原因引起的內耳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耳蝸供血不足。
頸椎病:頸椎病的患者會引起腦供血不足,從而會出現(xiàn)頭痛、耳鳴的情況。全身性疾病也是耳鳴的一個影響因素,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有些傳染性疾病如腦膜炎、梅毒、萊姆病等也可以引起耳鳴。
外耳及中耳疾?。憾淅锩骈L期有大量的耳垢異物,在耳朵里面碰撞引起耳鳴。中耳炎、耳硬化癥、內耳梅尼埃病均可有耳鳴。
藥物引起的耳鳴可表現(xiàn)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害。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某些抗生素、細胞毒性抗腫瘤藥物、水楊酸類抗炎藥、奎寧類藥物等。
如果耳鳴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嚴重的出現(xiàn)聽力下降的情況,要及時地去耳鼻喉科就診,經(jīng)過聽力學檢查確診,以及頸部和顱內的影像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病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92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