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袖損傷用什么藥治療
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于肩袖損傷的類型及損傷時間。肩袖挫傷、部分性斷裂或完全性斷裂的急性期一般采用非手術療法。
1.肩袖挫傷的治療
包括休息、三角巾懸吊、制動2~3周,同時局部施以物理療法,以消除腫脹及止痛。對疼痛劇烈者可采用1%利多卡因加皮質(zhì)激素做肩峰下滑囊或盂肱關節(jié)腔內(nèi)注射。疼痛緩解之后即開始做肩關節(jié)功能康復訓練。
2.肩袖斷裂急性期
仰臥位,上肢零位(zero position)牽引,即在上肢處于外展及前上舉各155?位做皮膚牽引,持續(xù)時間3周。牽引的同時做床旁物理治療,2周后,每天間斷解除牽引2~3次,做肩、肘部功能練習,防止關節(jié)僵硬。也可在臥床牽引1周后改用零位肩人字石膏或零位支具固定,以便于下地活動。零位牽引有助于肩袖肌腱在低張力下得到修復和愈合,在去除牽引之后也有利于利用肢體重力促進盂肱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
3.手術治療適應證
肩袖大型撕裂,非手術治療無效的肩袖撕裂,以及合并存在肩峰下撞擊因素的病例。大型的肩袖撕裂一般不能自行愈合,影響自行愈合的因素是:
(1)斷端分離、缺損。
(2)殘端缺血。
(3)關節(jié)液漏。
(4)存在肩峰下撞擊因素。
經(jīng)4~6周的非手術治療,肩袖急性炎癥及水腫消退,未能愈合的肌腱殘端形成了較堅硬的瘢痕組織,有利于進行肌腱修復和止點重建。
肩袖修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Mclaughlin法,即在肩袖原止點部位大結節(jié)近側制一骨槽,于患臂外展位將肩袖近側斷端植入該骨槽內(nèi)。
此方法適應證廣泛,適用于大型、廣泛型的肩袖撕裂。為防止術后肩峰下間隙的粘連和撞擊,在肩袖修復的同時應切斷喙肩韌帶,并做肩峰前外側部分切除成形術。對存在肩峰下撞擊征的患者,肩峰成形術是其適應證。
對于岡上肌腱和岡下肌腱廣泛撕裂造成的肩袖缺損,也可把肩胛下肌上2/3自小結節(jié)附著部位游離,形成肩胛下肌肌瓣向上轉(zhuǎn)移,覆蓋固定于岡上肌腱和岡下肌腱的聯(lián)合缺損部位。此外,Debeyre的岡上肌推移修復法對岡上肌腱巨大缺損也是一種手術治療方法。即在岡上窩游離岡上肌,保留肩胛上神經(jīng)岡上肌支及伴行血管束,將整塊岡上肌向外側推移,覆蓋肌腱缺損部位,并使岡上肌重新固定在岡上窩內(nèi)。對大型肩袖缺損還可以利用合成織物移植進行修復。肩袖修復患者經(jīng)過術后物理療法和康復訓練,肩關節(jié)功能可以達到大部分恢復,疼痛能得到緩解,日常生活活動能夠得到滿足。
二、肩袖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和特殊體征
一、臨床表現(xiàn)
(1)外傷史:急性損傷史,以及重復性或累積性損傷史,對本病的診斷有參考意義。
(2)疼痛與壓痛:常見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側。急性期疼痛劇烈,呈持續(xù)性;慢性期呈自發(fā)性鈍痛。在肩部活動后或增加負荷后癥狀加重。被動外旋肩關節(jié)也使疼痛加重。夜間癥狀加重是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壓痛多見于肱骨大結節(jié)近側,或肩峰下間隙部位。
(3)功能障礙:肩袖大型斷裂者,主動肩上舉及外展功能均受限。外展與前舉范圍均小于45三、肩袖損傷的發(fā)病原因
1.退變學說
Yamanaka通過尸檢標本研究所描述的肌腱退變的組織病理表現(xiàn)為:肩袖內(nèi)細胞變形、壞死、鈣鹽沉積、纖維蛋白樣增厚、玻璃樣變性、部分肌纖維斷裂,有原纖維形成和膠原波浪狀形態(tài)消失,小動脈增殖,肌腱內(nèi)軟骨樣細胞出現(xiàn)。肩袖止點(enthesis)退化的表現(xiàn)為潮線的復制和不規(guī)則,正常的四層結構(固有肌腱、潮線、礦化的纖維軟骨和骨)不規(guī)則或消失,或出現(xiàn)肉芽樣變。這些變化在40歲以下的成人中很少見,但隨年齡增長呈加重的趨勢。
Uhtoff等的研究表明了肌腱止點病變(enthesopcethy)的病理特點:肌纖維在止點處排列紊亂、斷裂以及有骨贅形成。肱骨頭軟骨邊緣與岡上肌腱止點間的距離——袖溝(sulcus)的退變程度與袖溝寬度成正比。肌腱止點變性降低了肌腱的張力,成為肩袖斷裂的重要原因。
肌腱的退化變性、肌腱的部分斷裂以及至完全性斷裂在老年患者中是常見病因。
2.血運學說
Codman最早描述的“危險區(qū)”位于岡上肌腱遠端1cm內(nèi),這一無血管區(qū)域是肩袖撕裂最常發(fā)生的部位。尸體標本的灌注研究都證實了危險區(qū)的存在,即滑囊面血供比關節(jié)面?zhèn)群?,與關節(jié)面撕裂高于滑囊面?zhèn)认嘁恢隆rooks發(fā)現(xiàn),岡下肌腱遠端1.5cm內(nèi)也存在乏血管區(qū)。但岡上肌的撕裂發(fā)生率遠高于岡下肌腱,因此除了血供因素外,應當還存在其他因素。
3.撞擊學說
肩撞擊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于1972年提出,他認為肩袖損傷是由于肩峰下發(fā)生撞擊所致。這種撞擊大多發(fā)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鎖關節(jié)下面喙肩穹下方。NeerⅡ依據(jù)撞擊征發(fā)生的解剖部位而將其分為岡上肌腱出口撞擊征(outlet impingement syndrome)和非出口部撞擊征(non-outlet impingement syndrome)。他認為95%的肩袖斷裂是由于撞擊征引起。岡上肌腱在肩峰與大結節(jié)之間通過,肱二頭肌長頭腱位于岡上肌深面,越過肱骨頭上方止于頂部或肩盂上粗隆。肩關節(jié)運動時,這兩個肌腱在喙肩穹下往復移動。肩峰及肩峰下結構的退變或發(fā)育異常,或者因動力原因引起的盂肱關節(jié)不穩(wěn)定,均可導致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及肩峰下肌腱的撞擊性損傷。早期為滑囊病變,中晚期出現(xiàn)肌腱的退化和斷裂。
但一些臨床研究表明,肩袖撕裂的病例中有相當一部分與肩峰下的撞擊無關,而是單純由于損傷或肌腱退化所致。此外,存在肩峰下撞擊的解剖異常的病例也并非都會發(fā)生肩袖破裂。因此,肩峰下撞擊征是肩袖損傷的一個重要病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四、肩袖損傷的飲食宜忌
飲食適宜:1.宜吃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質(zhì)地柔軟的食物;3.宜吃流質(zhì)性的飲食。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議
稀飯對咽喉部的刺激性很小,不容易誘發(fā)喉肌痙攣,且熱量高,有利于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熱量。200g直接食用。
牛奶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脂肪含量少,且屬于不飽和性的脂肪酸。250ml直接飲用。熱飲為佳
豆?jié){含有植物蛋白質(zhì)豐富,有利于促進組織的修復,同時本品對喉部無刺激性。250ml直接飲用。早晚服用
飲食禁忌:1.忌吃辛辣食物;2.忌吃刺激性的食物;3.忌吃生硬的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議
蒜苗屬于辛辣性的食物,特別是蒜苗白的部分,可誘發(fā)喉部肌肉的痙攣,不利于本病的恢復。宜炒熟以后少許攝入。
蒜苔和蒜苗屬于同一類,但品刺激性相對小一些,由于其纖維素含量高,質(zhì)地不夠柔軟,故對于本病患者者不宜食用。宜吃白菜、青菜等無刺激性的蔬菜。
油炸食物質(zhì)地比較硬,不利于消化吸收,且對咽部的肌肉刺激性明顯,可誘發(fā)咽喉肌的痙攣。宜吃蒸煮型的食物。
No.1? 肩袖及其功能
肩袖又叫旋轉(zhuǎn)袖,是 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復合體 。主要由肱骨頭前方的 肩胛下肌腱, 上方的 岡上肌腱, 后方的 岡下肌腱 以及 小圓肌肌腱 組成。肩袖附著于肱骨大結節(jié)和肱骨解剖頸的邊緣,內(nèi)面與關節(jié)囊緊密相連,外面為三角肌下滑囊。
相關肌腱的運動使得肩關節(jié)能夠完成旋內(nèi)、旋外以及上舉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些肌腱可以將肱骨頭穩(wěn)定于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jié)的穩(wěn)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功能)
肩袖解剖圖
患病表現(xiàn): ★活動肩關節(jié)時有明顯的撕裂聲。★肩部紅腫疼痛,患者無法主動活動肩關節(jié)。
注:進一步確診需要做超聲、磁共振以及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等專業(yè)醫(yī)學檢查。
易患人群: 四十歲以上有過嚴重外傷史的男性。
致病原因: ★摔倒時驟然的撐地動作。 ★大小肌群力量失衡的健身愛好者。★小球(乒羽網(wǎng))運動愛好者。
肩袖損傷類型: ★肩袖部分撕裂 ★肩袖完全撕裂。
治療第一階段:
肩袖部分撕裂患者 : 在確診的早期(損傷后的4~8周),肩關節(jié)不能進行活動,并且需要穿戴肩關節(jié)防護器具。制動階段結束后需要康復師輔助患者進行一些被動活動以緩解長期制動造成的組織粘連,也可以配合冰敷。
肩袖完全撕裂的患者: 此類患者需要進行手術,且術后也要進行制動和被動的肩關節(jié)活動。在肩關節(jié)制動期間需要配合上手、腕以及肘部的運動,以避免相關部位產(chǎn)生肌肉萎縮。
治療第二階段(不區(qū)分類型): 在肩關節(jié)稍微穩(wěn)定時或術后第八周,患者可以做一些抗重力運動。
注:在進行如下訓練之前,應對患者的胸小肌以及胸大肌進行放松,(長期的肩部疼痛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駝背的身體姿態(tài),使得身體前部的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
1、爬墻訓練
患者面對墻壁站立,抬起患側手臂,手指沿墻壁緩慢向上爬動,當上肢高舉至所能舉起的最大限度后,返回原處。如此反復訓練,以增加上肢高舉幅度。
2、滑輪訓練
患者雙手固定在滑輪兩側,用健側帶動患側進行運動。過程要和緩,以增加上肢活動范圍,切記訓練時不要暴力牽拉。
治療第三階段(不區(qū)分類型):
當重建或修復的肩袖基本愈合后, 不僅要強化以前的動作,還要加入一些牽拉和力量訓練的內(nèi)容 。建議患者在力量訓練前做一些肩部的激活動作以充分激活肩部的小肌肉群,如此可以有效的預防二次損傷和增加訓練效果。
肩部激活動作(如圖):I、Y、T、W
注:治療師在患者做完力量訓練后,應幫助其放松肩部周圍的肌肉,如果患者在訓練過程中有劇烈的疼痛,應立即停止訓練,以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2980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