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8日訊 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在8月8日更新了實驗操作細節(jié)
近日
,蔡宇伽向澎湃新聞分享了他的實驗過程,他表示愿意實名聊聊他的困惑。9月7日,蔡宇伽把韓春雨課題組論文中關(guān)于Figure4的疑惑,郵件給《自然-生物技術(shù)》的編輯。《自然-生物技術(shù)》的主編Andrew Marshall回復了蔡宇伽
,感謝他對韓春雨課題組論文中的關(guān)注,并對他根據(jù)論文進行重復實驗遭遇困難表示遺憾。Andrew Marshall表示,雜志編輯們將會綜合他們收到的關(guān)于NgAgo實驗的其他材料,一起討論。蔡宇伽是來自中國的丹麥奧胡斯大學博士后
,他先后師從Jacob Mikkelsen 和Soren Paludan教授,研究方向是開發(fā)基因治療相關(guān)技術(shù),包括病毒載體、基因編輯工具以及利用基因編輯工具研究免疫學問題,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LIFE》期刊發(fā)表兩篇論文。NgAgo技術(shù)是一門嶄新的基因編輯技術(shù)
,由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5月2日在《自然-生物技術(shù)》上發(fā)表。NgAgo是“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簡稱,也就是來自格氏嗜鹽堿桿菌的核酸內(nèi)切酶。它不同于Argonaute(Ago)家族諸多需要高溫的酶,能在37攝氏度常溫下進行操作。這使得它能夠和當今最為時興的“基因魔剪”CRISPR-CAS9一起,共同效力于“編輯”目標基因,實現(xiàn)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論文發(fā)表4個多月后,因多個實驗室表示無法重復實驗,NgAgo技術(shù)受到質(zhì)疑。兩次嘗試重復實驗失敗,蔡宇伽說
,“這是我個人的例子蔡宇伽第一次重復NgAgo實驗
,是在韓春雨將實驗所需的質(zhì)粒上傳到非營利性質(zhì)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后不久,蔡宇伽在一個基因上嘗試了NgAgo系統(tǒng),沒有成功。第二次
,根據(jù)韓春雨8月8日上傳的新版實驗方法,在人類細胞上,蔡宇伽“完整”、“嚴格”地按照實驗方法來做,“我不能保證條件是完全一樣的,是按實驗室條件最大程度地接近”。在蔡宇伽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轉(zhuǎn)染方法(Lipofectamine 2000和鈣磷法)后,結(jié)果是“都沒有看到NgAgo有活性,而CRISPR都是有效的。”在科學網(wǎng)的博客上,蔡宇伽分享了自己第二次重復實驗時的T7EI結(jié)果圖。值得一提的是,蔡宇伽公布的實驗結(jié)果和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是為數(shù)不多針對韓春雨新版實驗方法而做出的。8月17日,日本東京都醫(yī)學科學研究所(Tokyo Metropolitan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PI(項目負責人)Yuichiro Miyaoka和澳大利亞科學家蓋坦·布爾焦都在個人推特上公布了自己最新的實驗結(jié)論--無法重復。但Yuichiro Miyaoka和蓋坦·布爾焦都告訴澎湃新聞,他們的結(jié)果是根據(jù)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shù)》上的實驗操作進行,并非是更新的版本對于實驗所需的時間
韓春雨曾表示
“他新的protocol主要是強調(diào)幾點:1. EDTA會影響NgAgo的活性
蔡宇伽還透露說,重復不出的并不只是自己
但蔡宇伽也強調(diào):“誰也沒法說這是真是假
盡管韓春雨本人也多次公開表示
“《Nature》的要求比較高
蔡宇伽研讀過韓春雨課題組發(fā)表在《自然-生物技術(shù)》上的論文,他還表達了一些困惑
首先是被認為最有難度
“另外一個比較困惑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00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HIV感染者比普通人老得快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