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yī)治療腦垂體瘤的偏方
[組成] 華虎內攻湯(含人參、大棗、三七、陳皮、熟地黃、當歸、黃芪、延胡索、華蟾、蜈蚣、白術、澤漆和壁虎等30余味)。亦可隨癥加減。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內服。每日1劑。并用中藥袋熱敷病灶體表部位,有腹水、胸腔積液及出血傾向、體表破潰者,不宜應用。酌情配合其他輔助藥。
[療效] 運用華虎內攻湯辯證加減治療惡性腫瘤(包括腦癌、食道癌、賁門癌、胃癌、腹腔腫瘤、肝癌、肺癌)352例,臨床治愈77例,顯效103例,有效118例,無效54例,總有效率為85%。
目前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藥物和放射和中醫(yī)藥調理治療。
1、手術:垂體腺瘤手術效果一般,但復發(fā)率較高,單純切除者復發(fā)率可達60%。其復發(fā)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手術切除不徹底,腫瘤組織殘瘤②腫瘤侵蝕性生長,累及硬膜,海綿竇或骨組織③多發(fā)性垂體微腺瘤,④垂體細胞增生。
2、藥物:西藥治療僅對一部分有療效??刹煌潭染徑獍Y狀,但不能根本治愈,停藥后癥狀復發(fā),瘤體繼續(xù)增大。
3、放射:運用于手術不徹底或復發(fā)的垂體癌X-刀、R-刀運用于小于3厘米的瘤體,盡管放射治療垂體腺瘤有一定的療效,但臨床上對其劑量、療效,以及對垂體功能低下,視交叉視神經、周圍血管神經結構等的損害需要進一步研究。
二、垂體瘤要如何診斷
1.臨床表現
病人年齡,性別,患病后不適癥狀,身體的變化。
2.內分泌檢查
由于多數垂體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臨床表現不明顯,影像學尚不能提示有腫瘤時,垂體瘤激素已經發(fā)生改變。一些垂體瘤病例單純靠內分泌檢測即可做確診。
3.影像學
(1)頭顱X線平片 這是比較原始的診斷方法,根據蝶鞍骨質的變化、鞍區(qū)鈣化等變化判斷有無腫瘤及鑒別診斷。
(2)CT掃描 僅對大型垂體瘤有診斷價值,微小垂體瘤容易漏診。不能作為診斷垂體瘤的主要工具。
(3)MRI檢查 是診斷垂體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位置,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即使直徑2~3毫米的腫瘤也可以顯示出。但還有部分腫瘤的信號與周圍正常垂體組織近似,兩者難以區(qū)分,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檢查進行診斷。
4.病理學檢查
這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誤診率很低。病理診斷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只能作為大體診斷,不能分出腫瘤的類型。免疫組化染色,根據腫瘤細胞內所含有的激素進行診斷,敏感度高,但誤診率也高。電子透視顯微鏡觀察,根據腫瘤的細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腫瘤類型,臨床很少使用。
三、垂體瘤的鑒別診斷方法
在臨床上,垂體瘤的發(fā)病主要是發(fā)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同時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占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
1.腫瘤
(1)顱咽管瘤 多發(fā)生在幼兒及年輕人,病理變化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fā)育停止,性器官不發(fā)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臨床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呈現顱內壓增高癥狀。臨床影像學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
(2)鞍結節(jié)腦膜瘤 多發(fā)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緩慢,初發(fā)癥狀為進行性視力減退伴有不規(guī)矩的視野缺損,頭痛,內分泌癥狀不太明顯。
臨床影像學表現為腫瘤形態(tài)規(guī)矩,加強綜合治療療效明顯,腫瘤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
(3)拉氏囊腫 發(fā)病者年輕,病理變化多無明顯表現,少部分呈現內分泌混亂和視力減退。臨床影像學可見,體積小的囊腫位于垂體前后葉之間,類似"三明治"。大型囊腫垂體組織被推擠到囊腫的下、前、上方。該病最易誤診為垂體瘤。
(4)生殖細胞瘤 又稱異位松果體瘤,多發(fā)生在幼兒,病情發(fā)展快,多飲多尿,性早熟,消瘦,臨床癥狀明顯。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多位于鞍上,加強綜合治療療效明顯。
(5)視交叉膠質瘤 多發(fā)生在幼兒及年輕人,以頭痛,視力減退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多位于鞍上,病理變化邊界不清,為混雜危險信號,加強綜合治療療效不太明顯。
(6)上皮樣囊腫 青年人多見,病理變化緩慢,臨床表現為視力障礙,臨床影像學表現為低危險信號病理變化。
2.炎癥
(1)垂體膿腫 重復發(fā)生轉移熱,頭痛,視力減退明顯,同時可伴有其他顱神經受損,通常病情發(fā)展迅速。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體積通常不大,與臨床癥狀不相符。蝶鞍周邊軟組織結構強化明顯。
(2)嗜酸性肉芽腫 癥狀近似垂體膿腫,而且發(fā)展更快,除頭痛,視力減退外,經常有多組顱神經受損,多伴有垂體功能低下。病理變化累及范疇廣泛,例如鞍內,蝶竇內,鞍上,前中后顱等部位。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周邊硬膜強化明顯。
(3)淋巴細胞性垂體炎 尿崩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伴有垂體功能低下。臨床影像學表現為垂體柄明顯增粗,垂體組織不同程度地增大。
(4)霉菌性炎癥 癥狀近似垂體膿腫,多有長期應用激素和抗生素史。部分病例其他顱神經受損。
(5)結核性腦膜炎 青年或幼兒發(fā)病,頭痛,發(fā)熱,有腦膜炎史,臨床影像學顯示有粘連性腦積水。
四、垂體瘤用什么藥治療
對于垂體泌乳素分泌型腫瘤,90%以上的患者(無論是微腺瘤還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動劑(短效制劑溴隱亭,長效制劑卡麥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腫瘤的體積縮小。只有那些對該類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腫瘤壓迫導致的急性癥狀需要急診手術解壓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選擇手術治療。在服用溴隱亭治療期間,應該逐漸增加溴隱亭的劑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調整劑量長期維持治療。
生長激素分泌型腫瘤的患者不論接受何種治療,都應該達到以下幾個治療目標:消除腫瘤,減少腫瘤的復發(fā),GH達標,緩解臨床癥狀,盡量保全垂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壽命。
對于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近20年的主要進展是生長抑素類似物的應用。該藥物的臨床應用,使得GH分泌型腫瘤的治愈率明顯提高。近幾年生長抑素類似物長效制劑如長效奧曲肽、索馬杜林等用于臨床,使得患者的依從性大為提高。術前應用該類藥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減輕患者的癥狀、縮小腫瘤的體積,為手術徹底切除腫瘤創(chuàng)造良好的術前條件。生長抑素類似物用于GH分泌型腫瘤的另外的適應證包括:術后殘余患者、放療后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過渡治療。應用生長激素類似物后,對于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暫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壓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術前準備治療的機會。生長抑素類似物用于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型腫瘤也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泌乳素瘤
【概述】
是高泌乳素血癥的常見病因,也是最常見的垂體瘤。
【診斷】
一.病史、癥狀及體征:
女性表現為溢乳、閉經(血PRL>50ug/L、特發(fā)性高催乳素血癥者月經正常),不育與性功能減退、青少年發(fā)病者發(fā)育延遲,還可有多毛和痤瘡、骨質疏松、肥胖、水潴留。男性癥狀少,主要是陽萎,不育,少數有溢乳、乳房發(fā)育、毛發(fā)稀,多因垂體腺瘤出現壓迫癥狀而就醫(yī)。
二.輔助檢查:
(一)PRL >100ug/L者高度考慮泌乳素瘤;> 200ug/L絕大多數為泌乳素瘤;RL<100ug/L者多考慮高泌乳素血癥.PRL抑制試驗 口服L-多巴500mg,于服藥前及服藥后1、2、3及6h測PRL。正常服藥后1-3hPRL 水平抑制到4ug/L以下或基礎值的50%以上, 以后逐漸回升,泌乳素瘤患者不被抑制。
(二)TRH興奮試驗 基礎狀態(tài)下靜注TRH200ug,于注射前30min,注射后15、30、60、120及180min分別測PRL。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癥患者峰值大多出現在注射后30min,峰/基比值>2,泌乳素瘤患者峰值出現延遲,峰/基比<1.5。
(三)滅吐靈興奮試驗 服滅吐靈前及服藥后1、2及3h 分別測PRL。正常及高泌乳素血癥患者峰值在1-2h,峰/基比值>3。泌乳素瘤患者峰/基比值<1.5。
(四)其他激素檢測;促性腺激素正?;蚱停瑢nRH興奮試驗呈增強反應;女性患者雌二醇低下;男性睪酮降低。
(五)影像學檢查:蝶鞍X片大多正常。垂體CT掃描或MRI可發(fā)現微腺瘤。
【治療措施】
泌乳素瘤的治療,決定于瘤體大小、PRL增高的水平、癥狀及生育要求。
一.藥物治療:
首選溴隱亭,開始睡前1.25mg,每隔2-3天增加1.25-2.5mg,每日有效量為5-7.5mg。治療后血PRL下降,2-3月后月經來潮。用藥1年左右可停藥觀察,但復發(fā)率逐年增高。
二.手術治療:
適用于①溴隱亭治療3 月以上無明顯效果的巨大腺瘤,②要求生育的患者,但手術治療往往不徹底,術后大多仍須溴隱亭治療。
三.放射治療:
可防止停藥后復發(fā),以求長期控制。
四.妊娠期泌乳素瘤的處理:
1.妊娠期使泌乳素瘤增大的危險性很小。
2.一旦受孕應立即停用溴隱亭;
3.下述情況應引產或再服用溴隱亭:瘤體>10mm,每4-6周檢查視野,如出現頭痛、視野縮小者應予以引產。如必須推遲分娩, 則應持續(xù)應用溴隱亭使瘤體縮小。
4.用溴隱亭的孕婦產后24小時一般宜停藥。 產后不宜哺乳。
5.產褥期使用溴隱亭的患者應注意避孕劑的影響,若需避孕,不宜使用雌激素類避孕藥。
【鑒別診斷】
應與高泌乳素血癥的其他病因
1.生理因素如妊娠、產后、乳頭刺激、新生兒、月經中期(因雌激素增高)、睡眠、性交等;
2.病理因素:其他垂體腫瘤;下丘腦疾病;空蝶鞍綜合征;異位泌乳素瘤;原發(fā)性甲狀腺切能減退癥;腎功能衰竭;胸部及乳房疾病。
3. 藥物:如雌激素的避孕藥;嗎啡及催眠藥;三環(huán)類抗郁劑、利血平和氯丙嗪類; 抗多巴胺藥物;酚噻嗪、異煙肼、 異搏停、賽庚啶、甲氰咪胍等;
4.特發(fā)性高泌乳素血癥。
腦垂體瘤是很多女性易患的疾病之一,所以大多數的女性都會想知道女性腦垂體瘤有哪些癥狀。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女性腦垂體瘤的癥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女性腦垂體瘤的癥狀 1.視神經受壓癥狀與體征:由于腫瘤生長在蝶鞍內,向上發(fā)展則壓迫視交叉或視神經而造成視力、視野的改變,90%以上的病人都有視力減退,也可為單眼視力減退,甚至造成一目或雙目失明。
2.內分泌及代謝障礙癥狀及體征:垂體腺內分泌功能很復雜,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的支配下,通過內分泌控制著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物質代謝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動的調節(jié)。
3.垂體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的程度與正常垂體腺細胞受壓的程度有關。由于垂體前葉機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內分泌腺萎縮,表現多方面的功能障礙。
4.垂體功能亢進:嗜酸性細胞能產生生長激素及催乳激素。嗜堿性細胞產生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此,這類腫瘤可造成垂體功能亢進,尤其是在早期。
女性腦垂體瘤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由于它的適用群體較廣被普遍使用。治療特點為人體吸收快,藥物絕大部分進入腦部,但是相對的停藥后可能出現高泌乳素血癥復發(fā)和腫瘤體積再次增大,所以必須長期服藥,不能停藥。
2、手術治療,分為開顱手術和經蝶竇手術兩種,一種是經額下切除腫瘤,一種是借鼻腔通道直達垂體腫瘤。由于手術操作復雜,技術難度高,風險較大,會殘留腫瘤組織,且復發(fā)率較高,不能重復治療。
3、射波刀治療,射波刀是采用實時影像引導技術的設備,治療中利用身體骨架結構做為靶區(qū)定向和射束修正的系統(tǒng),在?手術?過程中能實時追蹤病患呼吸對體內病灶做動態(tài)照射的放射外科利器。影像引導技術包含了兩組對角(X光90度交叉)X-光影像顯影器,在?手術?過程中實時檢測X光影像上靶區(qū)的位移,并對隨呼吸而運動的胸腹部腫瘤作動態(tài)照射,進行實時補償修正,確保?手術?的精準性,從而使射線完全照射在腫瘤上,不會傷害周圍其他組織機構,起到了保護正常組織的作用,所以患者治療完沒有什么異常反應,副作用更小。
腦垂體瘤檢查方法 1.內分泌學檢查:
應用內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測定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等,對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
2.放射學檢查
(1)CT掃描:采用靜脈注射造影劑增強后,可顯示出5mm大小的垂體腺瘤。更小的腫瘤 顯示仍有困難。
(2)蝶鞍像:為基本檢查之一。在垂體瘤很小時蝶鞍可以沒有變化,由于腫瘤日漸長大, 可致蝶鞍擴大、骨質破壞,鞍背侵蝕等。
腦垂體瘤診斷方法 1. 增生:
(1)代償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造成垂體增生 .特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垂體增生?;颊哂械湫偷募诇p表現,甲狀腺功能檢查示TSH明顯升高,FT4明顯降低。MRI檢查可見垂體均勻增大,增強掃 描后均勻強化。當補充甲狀腺激素后,垂體增生現象很快消失.
(2)生理性:青春發(fā)育期生長激素細胞分泌活躍,孩子有暫時的嘴唇變厚,手腳比例大。懷孕及哺乳期的婦女,PRL分泌增多,出現血清PRL增高,孕婦有泌乳和暫時閉經。該時期MRI檢查可見垂體增大。
(3)藥物性:以治療精神性疾病的鎮(zhèn)靜安眠藥物最為明顯。
2. 腫瘤:
(1)顱咽管瘤:可發(fā)生于各種年齡,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生長發(fā)育停滯,性器官不發(fā)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表 現,體積大的腫瘤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影像學表現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主題主體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
(2)生殖細胞瘤:又稱異位松果體瘤,多發(fā)生在兒童,病情發(fā)展快,臨床癥狀明顯,常有尿崩癥,性早熟,消瘦,有的有腺垂體功能減退。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于鞍上,增強效果明顯。部分患者有血hCG,腦脊液hCG的升高,對放療敏感。
(3) 鞍結節(jié)腦膜瘤:多發(fā)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緩慢,初發(fā)癥狀為進行性視力減退伴有不規(guī)則的視野缺損,頭痛,內分泌功能異常不明顯。常僅有垂體柄受壓引起的輕 度高PRL血癥,臨床上易誤診為無功能垂體腺瘤。影像學表現腫瘤形態(tài)規(guī)則,增強效果明顯,腫瘤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底。
(4)視神經膠質瘤:多見于兒童,尤以女孩多見。視力改變常先發(fā)生于一側,視力喪失發(fā)展較快?;颊呖捎型谎?,但無內分泌功能障礙。蝶鞍正常,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于鞍上,病變邊界不清,為混雜信號,增強效果不明顯。視神經孔擴大。
另外,垂體瘤還需與顆粒細胞瘤、垂體轉移癌、淋巴瘤、錯構瘤、神經鞘瘤、畸胎瘤等鑒別。
3. 炎癥:
1)淋巴細胞性垂體炎:本病多見于育齡期女性,病因未明,可能為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尿崩癥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伴有垂體功能低下。影像學表現垂體柄明顯增粗。垂體組織不同程度地增大。
2)垂體膿腫:反復發(fā)熱,頭痛,視力減退明顯,同時可伴有其它顱神經受損,一般病情發(fā)展迅速。影像學表現病變體積一般不大,與臨床癥狀不相符。蝶鞍周遍軟組織結構強化明顯。
3) 嗜酸性肉芽腫:典型表現包括突眼、尿崩癥和顱骨缺損。癥狀近似垂體膿腫,而且發(fā)展更快,除頭痛,視力減退外,多伴有垂體功能低下。MRI??梢娤虑鹉X異常 信號,垂體后葉正常高信號消失(中樞性尿崩癥),病變呈長T1長T2信號,通常明顯強化,.。病變累及范圍廣泛,例如鞍內,蝶竇內,鞍上,前中后顱等部 位.。影像學表現病變周邊硬膜強化明顯。
4)霉菌性炎癥:癥狀近似垂體膿腫,多有長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部分病例其它顱神經受損。
5)結核性腦膜炎:青年或兒童,頭痛,發(fā)熱,有腦膜炎史,影像學顯示有粘連性腦積水。4. 其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09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