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先生在羅湖人民醫(yī)院消化內鏡中心經(jīng)胃鏡檢查診斷為食管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考慮早癌,不除外浸潤。羅湖人民醫(yī)院余細球博士進一步為患者行nbi放大內鏡與超聲內鏡檢查,確定位于食管下段約0.5cm糜爛區(qū)局限于粘膜下層,提示食管早癌。
患者一家聽說是癌癥,一下慌了神,正值中年的何先生是家里的頂梁柱,家人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患者在余細球博士的建議下,接受了消化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胃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手術過程中無出血,術后1天患者就恢復飲食,5天后辦理了出院。據(jù)悉,這也是羅湖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開展的第一例食管早癌esd。同時,專家也建議,預防消化道腫瘤,每年應接受一次消化道內鏡檢查。
據(jù)介紹,食管早癌以前都要進行外科手術,但外科手術需開胸、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花費多。而esd能實現(xiàn)病變的一次性剝離,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費用低、住院時間短,最大限度保持消化道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完好,已被作為治療消化道早期腫瘤的首選方法,并且地位等同于外科手術及放化療,已成為歐美及日本主流的消化道早期腫瘤治療方法。
余細球說,由于食管壁薄,其周圍有心臟大血管、縱膈、氣管等組織,因此食管病灶esd風險高,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發(fā)生可能性更大。國內僅有較少數(shù)三級醫(yī)療單位開展食管黏膜病變esd治療工作。
中國是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食管黏膜病變尤其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早期食管鱗癌的診治是食管癌防治的重點內容。余細球介紹,消化道癌癥的預后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進展期癌癥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生活質量低,給家庭及國家?guī)沓林氐呢摀?;而大部分消化道早癌在內鏡下即可獲得根治性治療,5年生存率超過90%,大大節(jié)約了醫(yī)療資源。
但目前我國早癌的診治率低于10%,遠遠低于日本(70%)和韓國(50%)。余細球認為,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僅需要醫(yī)務人員加強在此方面的學習、交流和研究,更需要百姓提高在此方面的認識。因此,建議消化道腫瘤高發(fā)區(qū)和消化道腫瘤家庭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均應接受消化內鏡普查。如有腫瘤家族史、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或者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進食不適、吞咽困難、體重下降、便血等癥狀的人群應盡早進行消化內鏡檢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胃鏡已經(jīng)是非常普通的一個檢查了,而且隨著檢查的普及,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儀器的改進,現(xiàn)在的胃鏡已經(jīng)是比較容易耐受的一個檢查。但任何檢查都有風險,胃鏡作為一個侵入性檢查,當然也有其傷害,咱們一起走進胃鏡好好看一看吧!
一、為什么要做胃鏡?
做胃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疾病的根源,更客觀和具體的了解消化道疾病的情況,進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當然做胃鏡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除了明確診斷以外,還可以指導治療,并且進行除外檢查性質以外的一些治療。比如經(jīng)胃鏡的各種介入治療,包括息肉切除,套扎等。當患者以無創(chuàng)性的檢查不能明確診斷及治療時,就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及治療。
二、做胃鏡傷害大嗎?
胃鏡作為一個侵入性的操作,肯定是會有一定的傷害的,比如傷及口腔、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腸等,導致黏膜損害、穿孔、出血等相關并發(fā)癥。但大家必須清楚地知道,胃鏡出現(xiàn)并發(fā)癥以及造成損害的情況非常的少見,幾乎很難見到。所以擔心胃鏡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大可不必過于擔心,因為胃鏡的傷害是極少數(shù)的。
三、普通人需要做胃鏡嗎?
胃鏡的檢查,并不是只有病人才需要。為了預防消化道相關的腫瘤,對于有高危因素的普通人,也是建議做胃鏡檢查進行體檢,以便有效地及早發(fā)現(xiàn)消化道腫瘤的。一般來說,對于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有潰瘍、有息肉、有反復發(fā)作消化道癥狀、高齡等患者,常規(guī)建議每一到兩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胃鏡是發(fā)現(xiàn)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健康查體推薦的檢查項目,那么做胃鏡要注意什么,有多大傷害呢?
其實,做胃鏡對人體并沒有多少傷害,只是做胃鏡的過程多少會讓人有點難受,畢竟粗如手指的胃鏡要從口腔,經(jīng)過咽部然后進入食管、胃,這種機械性刺激,會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惡心感,不過做胃鏡之前,都會讓患者含服麻藥,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不適感。
其實胃鏡對于人體是沒有任何傷害的。但是胃鏡屬于一種侵入性的操作。因此,對于患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在做胃鏡以后,這段時間內會有一定的反應。這個時候患者可以不用擔心,只要注意良好的飲食就可以了。
胃鏡有沒有危害
胃鏡是一種醫(yī)學檢查方法,也是指這種檢查使用的器具。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它借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醫(y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尤其對微小的病變。
胃鏡是無損傷的很安全的檢查,對胃是肯定沒有傷害的。胃鏡下會根據(jù)情況取病理,但是也是比較安全的,可以修復的。要根據(jù)個人情況,選擇胃鏡適應癥,嚴重心腦肺功能疾病不宜胃鏡檢查。胃鏡只是對胃部的一個檢查項目,沒有危害的!但做的時候是很不舒服的!醫(yī)生建議做胃鏡,證明應該不是普通的胃??!普通的胃病是不需要照胃鏡的。
一般來說,胃鏡是胃腸道疾病的一種非常常用的方法。但是很多人會認為做胃鏡對人體有傷害。其實這主要是由于做胃鏡以后對于胃粘膜出現(xiàn)了一個刺激性。因此,在短暫的時間內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反應。但是患者可以不用擔心,一段時間以后會自行緩解的。
多久做一次胃鏡合適
對于本身沒有器質性胃病的人,可以半年到一年檢查一次胃鏡,對于本身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經(jīng)常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的,可以半年左右檢查一次胃鏡。
有發(fā)生胃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疾病風險的,胃癌切除后的病人,可以三個月到半年檢查一次胃鏡。對于有胃息肉,做了切除手術的,術后可以一年復查一次,如果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應該縮短檢查時間。具體胃鏡多久檢查一次,應該結合個人情況分析。
胃鏡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
胃鏡檢查前注意事項:至少要空腹6小時以上,檢查前的頭一天要禁止抽煙,檢查時患者應該盡量放松,松開領口及褲袋,取下假牙及眼鏡。
胃鏡檢查后注意事項:檢查完畢后病人坐起,并吐出唾液,由于檢查時注入空氣,病人會有腹脹或噯氣。因咽部麻醉作用未消失,檢查后2小時內不能飲食,過后可先試吃流質食物,再逐漸過度到其它食物。
做了胃鏡檢查后的患者,檢查后1-2日內,應進食半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性飲食,以免誘發(fā)創(chuàng)面出血。
什么情況下要做胃鏡,做胃鏡要多久時間
如果自身總是出現(xiàn)燒心、反酸等表現(xiàn),突然吐血時需要去醫(yī)院做胃鏡的檢查,確定造成這些表現(xiàn)的原因。如果被確診為胃潰瘍,需做胃鏡檢查確定疾病的情況和治療的效果。
如果有胃癌的家族史,自身食欲突然減退時需做胃鏡的檢查,以免食欲減退是胃癌引起的。因為做胃鏡檢查時會使用麻醉藥物,所以一般不會感覺到明顯不適。
胃鏡在臨床上分為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如果選擇普通胃鏡,檢查時間一般在5-10分鐘左右;如果選擇無痛胃鏡,因為需要使用麻醉藥物,時間可能需要20-30分鐘左右。
在胃鏡檢查之前,患者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在檢查的前一天盡量保持少渣和容易消化的飲食,晚上8點之后不要進食、12點之后不要喝水,第二天保持空腹狀態(tài)去醫(yī)院檢查;如果患者選擇的是無痛胃鏡,需要在家人陪同下一起進行檢查。
1、積極降低食管癌的促發(fā)因素
?。?)改良飲水:飲水是致癌物亞硝胺及其前體物進入人體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應杜絕飲用旱井水、池塘水、河水、泉水,改淺井水為深井水,最好普及經(jīng)過過濾或消毒的自來水,自來水源最好采用河水或深井水。家庭自備飲水凈化器。
?。?)防霉去毒:①選優(yōu)質糧種,防倒伏和蟲蛀。②農(nóng)作物收獲時應不誤農(nóng)時,力爭搶收、快打、快曬、快入倉。③加強糧倉管理,保持通風、干燥,糧食溫度宜控制到13 以下,相對濕度在70%~75%。每逢雨季,玉米棒不能脫粒時,可掛在通風干燥處,雨過天晴后盡快曬干,如糧食被雨淋濕潮,可專業(yè)去濕。④如果糧食已經(jīng)霉變或被霉菌毒素污染,可將霉變、破損、蟲蛀的糧粒挑揀除去或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藥物去毒。⑤食品加工過程中注意防止霉變,加強食品衛(wèi)生管理,杜絕霉變食品上市。
?。?)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改掉嚼檳榔、煙葉的習慣,不吃酸菜、堅硬食品、刺激性食品、腌制、油炸、霉變食品,不吃剩飯剩菜,不吃不潔的食物如未經(jīng)清洗的水果蔬菜,不用有毒塑料袋、紙張包裝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
(4)改善營養(yǎng)結構: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微量元素各不相同,因此,食物種類要多樣化,以平衡營養(yǎng),糾正微量元素的缺乏。大蒜和獼猴桃可阻斷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可以適當食用。
?。?)培養(yǎng)良好的進食方式與飲食習慣:細嚼慢咽,三餐定量定時,改變熱飲熱食、進食過快、蹲位進食等不良習慣,避免對食管粘膜長期不良的刺激。
(6)戒煙限酒,禁止在公共場所抽煙。
2、積極開展高危人群普查①對患有食管癌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的人群定期普查。②有家族史的易感人群、食管癌高發(fā)區(qū)的居民應注意,盡快改掉原來不良的飲食習慣,調整生活方式。年齡在30歲以上者,如有吞咽不適、胸骨后異常感覺,應及時就診,定期檢查。建議每2年進行一次上消化道造影。高危人群及具有高危因素者,我們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3、積極治療癌前疾病①食管炎癥:與食管癌的發(fā)生成正相關。②食管上皮增生:重度食管增生的癌變率為26.6%~30.3%。食管上皮增生是正常食管癌變率的140倍。③食管潰瘍:在食管炎癥的基礎上發(fā)生,與食管癌關系密切。④食管粘膜白斑:與食管癌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⑤食管瘢痕狹窄:潰瘍、慢性炎癥、化學灼傷等均可引起食管瘢痕狹窄。其癌變率比一般病例高。
食管癌的早期信號
?、傺氏逻煲小"谘屎聿扛稍锞o縮感。③食管內異物感。④食物或水通過緩慢停滯感。⑤咽下疼痛或胸骨后疼痛。⑥胸骨后悶脹不適感,或背沉、疼痛并向右胸放射。
食管癌的治療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xiàn)。警惕食管癌早期信號,及時到腫瘤??漆t(yī)院檢查,是食管癌早期發(fā)現(xiàn)的重要手段。
胃腸鏡檢查是發(fā)現(xiàn)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手段,但生活中還是有不少人談“鏡”色變,不愿意或懼怕做胃腸鏡檢查,導致錯過了胃腸道腫瘤的最佳治療期。
關于胃腸鏡檢查,目前存在哪些誤區(qū)?常規(guī)胃腸鏡和麻醉胃腸鏡如何選擇?手術前后有哪些禁忌?胃腸鏡報告怎么看?今天為大家一一解析。
七成以上
選擇胃腸鏡檢查同時做
沒有癥狀不做胃腸鏡,這是不少人的觀念誤區(qū)之一。
無癥狀是消化道早癌的一大特點,一旦出現(xiàn)明顯的臨床反應再做檢查,腫瘤往往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中晚期。對此,醫(yī)生建議,40 歲后應定期做胃鏡檢查,45 歲后定期做腸鏡檢查。
檢查結果無異常,并且沒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3~5 年后復查;
檢查結果顯示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每年復查;
發(fā)現(xiàn)良性息肉并摘除的患者,第二年復查結果無異常,可以 2~3 年后再進行胃腸鏡檢查。
直徑小于 2 厘米的早期胃腸道腫瘤,在檢查過程中操作醫(yī)生評估后一般可以通過內鏡手術直接摘除,實現(xiàn)根治治療。
胃鏡和腸鏡檢查是否應該同時做?
若患者只是出現(xiàn)上消化道癥狀,例如上腹疼痛、反酸、燒心、打嗝等,可以選擇做胃鏡檢查;若長期有下腹疼痛、腹瀉、便秘、便血等下消化道癥狀,可以進行腸鏡檢查。如果同時出現(xiàn)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癥狀,可以考慮合并胃腸鏡檢查。
胃腸鏡檢查是否同時做,醫(yī)生一般會尊重患者意愿。臨床上,超過 70% 的患者會選擇合并胃腸鏡檢查。
百歲老人
也可做麻醉檢查
做胃腸鏡檢查該不該麻醉?打了麻藥后會有副作用嗎?很多人對這個問題可能十分糾結。但其實,“麻醉胃腸鏡會讓人變笨”完全是一個誤解,麻藥 24 小時后就會在人體中完全代謝,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年齡也不是麻醉胃腸鏡的障礙。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內鏡中心曾給一位 109 歲的老人實施過麻醉胃腸鏡檢查。實施麻醉前,醫(yī)生會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系統(tǒng)評估,只要條件允許,就能實施麻醉胃腸鏡檢查。
普通的胃腸鏡舒適度低,但簡單快捷、經(jīng)濟實惠,總體用時短,并且由于不受麻醉禁忌的限制,大部分人都能做。麻醉胃腸鏡除了無痛外,有損傷小、利于醫(yī)生術間觀察、完成度高等優(yōu)點。
術前準備不到位
會對結果有影響
一些人可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好不容易做完檢查,卻被告知胃腸鏡白做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術前準備不到位。
1
胃腸鏡檢查前準備
胃腸鏡檢查需要提前禁食,清理腸胃。老年人消化道功能相對較弱,建議檢查前 3 天起,進食半流質食物,如面條、粥、水蒸蛋等,不要進食筍、番薯、芹菜等含纖維較高的食物。檢查前一晚 7 時后不要進食,腸鏡檢查前遵醫(yī)囑服用導瀉劑。
若是選擇麻醉胃腸鏡檢查,術前準備更為細致。建議老年人在預約麻醉胃腸鏡檢查前,到??漆t(yī)生處做健康評估。服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藥物,需停藥 7 天,至于自身情況是否允許停藥,也需要??漆t(yī)生判斷。
2
胃腸鏡檢查后注意
胃腸鏡檢查后如無特別異常則可以進食,開始以流食、軟食為主,如未出現(xiàn)不適,可恢復正常飲食。如果患者進行了病理活檢,檢查后兩小時才能飲少量溫水,如未出現(xiàn)不適,3 天內可以進食半流質食物,忌食生、硬、辣、燙食物,以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
選擇麻醉胃腸鏡須有家人陪同。術后 1 小時內,可能會感覺頭暈、乏力。檢查后,當天不要駕駛汽車、電動車,以防發(fā)生意外。全麻胃腸鏡后一般 2 小時可進食,過早進食有誤吸等風險。
建議帶上兩份報告
向醫(yī)生咨詢
檢查結束當天,患者會先拿到一份胃鏡檢查報告,一般 5 個工作日后可以拿到一份病理報告。
1.胃鏡的檢查報告主要分為圖片、檢查所見、檢查結論三部分?;颊咦铌P心的檢查結論,是醫(yī)生根據(jù)胃鏡下所見給出的診斷結果。常見診斷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如果是胃癌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
2.病理報告分為非腫瘤性病理報告和腫瘤性病理報告。
以胃鏡病理報告為例:
非腫瘤性的胃鏡病理報告主要內容有:送檢部位、炎癥性質及程度、是否有活動性、是否有腸化、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等。若送檢部位出現(xiàn)糜爛、不典型增生、淋巴濾泡、固有層平滑肌增生等癥狀,也會在報告中體現(xiàn)。
腫瘤性的胃鏡病理報告主要有上皮內瘤變、癌或其他惡性病變。如果報告中直接顯示為癌,就需要臨床及時正確處理。至于癌具體的分級和分期,一般需要等手術切除后,再次通過病理檢查,明確癌組織浸潤的深度、分化的程度、淋巴結的轉移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胃腸鏡的病理報告常被忽略,檢查后,建議攜帶兩份報告向??漆t(yī)生咨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13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問題
下一篇: 止咳化痰誤區(qū)一籮筐——勿輕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