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 陳小雄
健康素養(yǎng)第47條:合理用藥,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感冒了立刻輸液,稍有頭疼腦熱就去打點滴,對于輸液,國人一直有些“偏愛”,很多人認為輸液見效快,療效好。因此,有時即使醫(yī)生認為不需要也主動要求輸液。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醫(yī)療輸液每年超過100億瓶,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醫(yī)院輸液室常常人滿為患,甚至不乏高考班學生集體打吊瓶補充體力的新聞??此坪唵蔚妮斠?,其實卻會讓身體付出很大代價。
“靜脈輸液是通過有創(chuàng)傷的操作將藥品直接注入人體血液內,是在血管中直接注入本不屬于血液的東西,跨過口服用藥的消化道吸收環(huán)節(jié)”,陳小雄告訴記者,“首先這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必須借助醫(yī)療器械,中間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導致?lián)p害甚至感染。比如,藥液在操作中被污染、輸液器具不達標、穿刺部位皮膚消毒不好等,都可能導致微生物或微小顆粒的進入。微粒大小超過心、肺、腎、皮膚等器官細小血管的直徑時,就會蓄積在其中,無法排出,造成微血管血栓、栓塞等狀況。其次,短時間輸入大量藥液,加大了血液循環(huán)的容量,增加心臟、腎臟等器官的負擔,干擾人體的正常防御功能。尤其在滴速過快的情況下,對患有心肺疾患、高血壓的老人,還可能引起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不僅如此,與口服相比,輸液出現(xiàn)藥物過敏的幾率也相對更大,發(fā)生速度更快,一旦發(fā)生,程度也更嚴重,常常令人措手不及。此外,輸液對血管的刺激還可能讓血管變硬、變脆。毫不夸張地說,輸液就相當于一次微小手術。
輸液給藥量相對更大,這也是為何很多人覺得輸液效果更好。但在陳小雄看來,有些疾病并不需要輸液。比如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沒有特效藥物,只能對癥治療,輸液并不能縮短病程;腹瀉,只要不出現(xiàn)脫水等癥狀或伴隨嘔吐等嚴重失水情況,服藥后多喝水、注意補充鹽分即可,不必輸液;有些炎癥如支氣管炎等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通過服藥療效很好,原則上也不用輸液。另外,盲目輸液往往伴隨抗生素濫用,增加人體細菌耐藥性和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當真的遇到嚴重感染時,甚至會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長期看來“得不償失”。
一生病就輸液,甚至聽信網(wǎng)絡謠傳希望通過輸一些葡萄糖來“補一補”,改善體質;輸一些消炎藥來“防一防”預防感染等,這些都是對輸液的誤讀。原則上,我們秉承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 除非患者出現(xiàn)了特殊情況:1.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如口腔或喉部有損傷,難以口服用藥的患者; 2. 消化功能不好,胃腸道吸收差,口服無法有效吸收的患者; 3.緊急狀態(tài)下,危急重癥患者。
總之,是否輸液,應根據(jù)病情、病種綜合判斷。當前重要的工作是,加強對醫(yī)患雙方健康教育,改變有病就輸液的就診習慣,真正認識到過度輸液的危害性,減少不必要的輸液,從而更加合理地使用藥物。
我是個醫(yī)生,我說兩句大家參考。首先,我希望大家明白一個事情,那就是所有醫(yī)療手段幾乎都是有副作用的,不管是吃藥還是打針還是輸液還是放療還是手術還是其他任何事物。在這個世界上,你找不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和成本的。我們在選擇一個具體措施,比如治療措施時,主要的依據(jù)是收益大于風險和成本的原則。如果一個治療,不管是輸液還是任何一種治療或者醫(yī)學措施,收益大于成本和風險,那么就是合適的,如果不能做的這一點,任何選擇都是錯誤的。至于輸液,一樣的,輸液一定會有相應的風險和成本。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無成本無風險的,藥物不靠輸液而是口服,也一樣是有風險和成本的,在臨床上,有時候之所以選擇輸液而不是口服,完全可能是因為口服的成本與風險太大了,比如口服某種藥物后病人胃腸不能耐受(就是老百姓說的“吃藥把胃吃壞了”)。對于風險和成本,我們既不可忽視,也不應該過于夸張。而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理智的選擇收益最大,風險和成本最小的方案。任何過度夸張,片面強調風險和副作用的東西,都是“以恐懼為手段而不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標題黨”。成本和風險,既有醫(yī)療性的成本和風險,也有社會性的成本和風險。舉個例子,一個病人,其選擇輸液治療三天能好,選擇口服藥物要五天才能好,但選擇輸液醫(yī)療風險較高,選擇口服醫(yī)療風險較低,這個時候,自然應該選擇口服。但這個選擇帶來了一個新的成本,就是要晚兩天才能“好”。如果這個成本不能被接受,比如從社會成本上講,其只能請三天假,請五天假會讓其失業(yè),那么我想這個時候,恐怕病人會選擇輸液,雖然輸液增加了醫(yī)療風險的,但降低了社會性風險,兩者相比,對病人是正收益,所以這種選擇是正確的。我說這些,是想說在臨床上和在書本上未必完全一致,現(xiàn)實生活往往比書本還復雜。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和風險的,關鍵在于權衡后選擇總收益最高,總風險最小,總成本最低的方案。大家參考。
求采納
我們都知道,感冒僅僅是個小病,雖然感冒會有各種不適的癥狀,但事實上我們依然可以正常工作。那么,感冒需要住院治療嗎?
?
(一)感冒了,居然還有人選擇住院
?
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因感冒住院的頻率在1993年是0.57次/千人,2013年是5.4次/千人,上升了近10倍,感冒患者在住院病種中的占比從1993年的1.6%上升到了2013年的6%,這提示醫(yī)療機構拉了更多像感冒這樣的輕病人住院,成為推高住院率的一個因素。?
(二)中醫(yī)分析感冒
從中醫(yī)來分析,感冒僅僅是個太陽病,因為外邪侵襲,正氣奮起抵抗。正邪交爭于太陽層面,出現(xiàn)身痛、惡風惡寒、發(fā)熱、汗出或無汗等癥狀,我們俗稱為感冒,其實是外感的表實證或表虛證。有汗為表虛證,多因于風邪外襲,導致衛(wèi)外不固,營陰外液;無汗為表實證,多因于寒邪外襲,導致營陰過斂,衛(wèi)氣不開。
?
不管是表實證還是表虛證,都是外感表證。其病在太陽,在表,為輕癥。只要正氣健旺,祛邪有力,則邪不能勝正,自然邪退正安。若能用中醫(yī)的手段積極干預,或扶正,或祛邪,往往可迅速治愈。?
我從臨床來觀察,治療感冒,若能在早期選擇針灸,往往半小時內即可治愈。即使是感冒中期,用湯藥配合針灸,亦可當天取效,并且在兩三天內治愈。?
有一種感冒屬于三陰病。因為體質偏于陽虛,當外邪侵襲時,正氣不能在三陰層次抵抗,導致邪氣內陷三陰層次。正邪交爭于三陰,也會出現(xiàn)感冒的癥狀,但病屬三陰。此類感冒不容易速愈。因為中醫(yī)以正為本,以邪為標。正氣不能恢復,則祛邪無力,導致病情纏綿難愈。即使如此,若能積極扶正祛邪,亦能快速治愈感冒。而且,感冒治愈后,病人的體質也得以改善,從三陰體質變成三陽體質,從此就不會稍一感受風寒就邪陷三陰了。?
(三)感冒住院就肯定要輸液
那么,感冒需要住院治療嗎?
我們先來看看,住院都要做什么治療項目。首先,要抽血,要化驗,甚至要拍CT,要做各種檢查。在檢查結果出來之前,醫(yī)生是不會用藥的。病人即使出現(xiàn)了明顯的感冒癥狀,也要等著,等結果出來再治療。?
醫(yī)生如何治療呢?若是發(fā)燒,往往用退燒藥,甚至會濫用抗生素。同時,會輸液,輸入各種液體。且不說這些液體對于康復有沒有用處,至少,在冰冷的冬天,室溫往往很低,在室溫下把這些液體直接輸入血管,流入心臟,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冰冷的液體入心,會消耗心陽,心屬手少陰。手少陰陽氣變虛,則寒邪內陷于手少陰,由此造成了少陰病。?
為什么輸液時不少病人會突然寒戰(zhàn),或休克反應,這都是寒邪直入少陰,導致少陰陽虛,甚至陽氣暴脫。常有臨床報道,某人感冒輸液時突然死亡。其實,這就是少陰病的陽脫證。?
(四)輸液的危害
常有病人告訴我,生病了若能選擇住院,可以報銷更多的醫(yī)療費用。但是,病人卻沒有想過,雖然報銷地更多了,但盲目選擇了輸液,這無異于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任。
?
輸液的危害很大?,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輸液就是一次小型的手術。而且,輸液不僅容易堵塞毛細血管、降低人體免疫力、損傷人體肝腎等器官,造成人體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可導致休克和死亡!?
從中醫(yī)來分析,手術就會傷正。況且,輸液還會傷陽,導致正虛而邪氣內陷。若過多輸液容易造成寒濕內蘊。這些都導致體質下降。?
這里我特別要強調一下,過度輸液容易造成濕濁內滯,濕為陰邪,其性粘滯,濕濁內滯,容易導致病情纏綿難愈。臨床上我們可以觀察到,凡有濕滯的病人往往會出現(xiàn)舌胖大,齒印,苔白厚,或膩。?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感冒了,若不輸液、不開藥、不化驗,就等于沒看病,總擔心孩子那么小能抗過去嗎?病情加重了怎么辦?特別是在一些老人的觀念中,孩子病了,只要輸液就萬事大吉。卻不知,正氣才是根本,孩子要康復,依賴的不是藥物,而是自己的正氣。不知養(yǎng)護正氣,卻舍本逐末,如此醫(yī)療觀念,害人害己!?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億瓶,相當于13億人口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高于國際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準。我常想,這多出來的五六瓶,都輸給誰了?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頑固相信西醫(yī)的,輸液正是他所要求的;一種是被庸醫(yī)所害,本來不當輸液,但庸醫(yī)為了騙錢,當然多輸多賺! ?
讀者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關于輸液治病的思考》??梢哉f,濫用輸液非常危險,一定一定要謹慎。能不輸液,堅決不輸液。?
那么,若感冒了,不用西藥,能不能快速治愈呢?當然能。我的經(jīng)驗是:若能首選中醫(yī),治愈感冒非??臁5粼?jīng)輸液,再用中醫(yī),則難以速效。分析其理由,因為輸液后有兩個惡果,一則正氣被傷,無力祛邪,表現(xiàn)為面色差,精神差,納食差,手腳涼;二則外邪被壓入三陰,需反復多日才能完全透出,但一旦透出,即可徹底恢復健康。
推而廣之,不管是感冒,還是發(fā)燒、咳嗽等等外感病癥,都應該首選中醫(yī)。不輸液,不住院。只是針灸一下,或服點湯藥,可以迅速康復,為什么要選擇冒著生命危險,還要花更多的錢的住院醫(yī)療呢?對于小兒而言,感冒了一樣可以選擇中醫(yī),一樣可以速愈。建議參考:《小兒如何防治流感?》。再者,關于感冒的中醫(yī)治療,讀者朋友完全可以從我的微博里以?感冒?為關鍵詞搜索一下,會得到許多生活中的、方便、有效的法門??梢哉f,不住院,我們一樣可以治愈感冒,而且,完全不會傷損正氣。(董洪濤)
對此,專家說到:不可否認,靜脈輸液的方法減少了由于胃酸對藥物的破壞,效果比較直接,特別是對那些伴有胃腸道癥狀和伴隨高燒的患者尤其見效。另外,輸入靜脈中的成分絕大部分為生理鹽水,通過輸液達到了大量補充水分的作用,所以,每次輸液以后人會感到“舒服”,但是對于普通人,動不動就要求輸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輸液是直接給藥在血管中,所以對無菌要求非常高,一旦操作不當,病菌直接進入血液就可能導致敗血病,這將有致命的危險。另外,靜脈輸液對藥物的純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藥物中有雜質,其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從安全用藥的角度講,治療感冒必須堅持的原則是“能不吃藥就不吃,能吃藥不打針,尤其不要輕易輸抗生素和激素”。
感冒輸液的5大危害
1、發(fā)熱反應,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fā)冷、打寒戰(zhàn)和發(fā)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
2、肺水腫,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huán)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fā)肺水腫。
3、靜脈炎,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
4、空氣栓塞,原因在于,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fā)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并可導致猝死。
5、醫(yī)源性感染,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chǎn)或儲藏過程中被污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fā)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癥,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yī)療環(huán)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36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