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傷身不妨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也可以通過中藥來調(diào)理一下?,F(xiàn)在的氣溫仍舊比較炎熱,再加上已經(jīng)過了立秋節(jié)氣,所以是燥熱盛行的時候,要及時進補潤燥的食物,如果是中藥食療,那么有哪些滋陰潤燥的中藥呢?
1、秋天干燥傷身
九月了,下了幾天雨,而且還有些微風(fēng)吹來,天氣逐漸轉(zhuǎn)涼,不像七、八月時,動不動就上看攝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秋天來臨,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中醫(yī)生提醒,入秋后,就要防范秋燥,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在此時節(jié)惡化,平??煞靡恍┲兴巵肀pB(yǎng)。
(1)過敏性疾病易在秋天惡化
長庚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主任陳俊良表示,過敏性疾病最容易在秋天季節(jié)轉(zhuǎn)變時惡化,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人尤其要注意;平??煞靡恍┭a氣的中藥,例如黃耆、西洋參、紅棗等來補氣,若是有鼻涕倒流容易因此而產(chǎn)生過敏性咳嗽,則可吃一些川貝及西洋參來保養(yǎng)。
(2)晚上不要超過十一點半睡覺 口干舌燥可吃清熱中藥
夏天時,由于天氣熱,再加上現(xiàn)代人多晚睡,很常會有口干舌燥的現(xiàn)象,再加秋燥,更會讓人火氣大。陳俊良主任建議,每天晚上睡覺,最好是不要超過十一點半,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有過敏疾病者很可能會使病況更加重;此外,若是有口干舌燥現(xiàn)象,也可服用清熱中藥例如黃連、金銀花、決明子和菊花等。
(3)皮膚干燥是因為陰虛與血虛 這些中藥可滋陰
入秋之后,早晚的溫度下降很多,甚至還有些涼意,不像夏天時那么熱,經(jīng)常是汗流浹背的難以入眠;但是,皮膚卻顯得干燥。陳俊良主任指出,入秋之后,很多人會有皮膚干燥的問題,嘴唇也覺得很干,這都是因為陰虛與血虛,除了使用乳液保養(yǎng)皮膚之外,也可以服用中藥麥門冬、百合與山藥等來滋陰。
2、滋陰的中藥有哪些
(1)麥門冬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養(yǎng)陰,清心除煩,養(yǎng)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內(nèi)有燥熱的咳嗽,咯痰粘稠不暢,或干咳,痰中帶血,心煩失眠,津少口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虛寒,濕痰內(nèi)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膩。
(2)天門冬
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于肺陰不足,干咳少痰,勞嗽咯血,熱病傷陰,或陰虛內(nèi)熱,口渴舌干,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6-15克,若將天門冬用水洗凈,浸泡后去皮心,搗爛取汁,用砂鍋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貯瓶內(nèi),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時,用白開水調(diào)1湯匙膏服用,久服可潤五臟,補益身體。
(3)玉竹
其性平,味甘,功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干咳少痰;胃陰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饑,冠心病心悸胸悶。
用量:10-15克,但胃部脹滿,不善飲水,痰多,苔厚膩等濕痰盛者忌用。
(4)女貞子
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補腎滋陰,養(yǎng)肝明日,適用于肝腎陰虛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兩目昏糊,視力減退等。
用量:1-15克,若脾胃虛寒,泄瀉便溏者不宜服用。
(5)旱蓮草
其性涼、味甘、酸,功能養(yǎng)陰補腎,涼血止血,適用于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fā)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帶下,淋濁等癥。
用量:1-15克,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
(6)山萸肉
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yǎng)肝腎,斂陰止汗救脫,為滋補腎陰要藥,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證,適用于肝腎兩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虛汗不止等癥。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濕熱易小便濕滯不暢或尿痛者忌用。
(7)沙參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養(yǎng)胃土津,適用于肺熱陰虛的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勞嗽咯血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一般說北沙參養(yǎng)陰作用強,而南沙參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蘆同用。
(8)黃精
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腎養(yǎng)胃,適用于肺虛燥咳,腎虛腰酸,頭暈,足軟脾氣不足,倦怠納差,脾胃陰虛,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黃精與雞肉同蒸,雞熟食用。若燉食,黃精與豬肉燉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劑量為9-15克,鮮者30-60克。
(9)靈芝
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肺,養(yǎng)肝腎,寧心神,強身體,適用于虛勞,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軟,耳鳴眩暈等癥。
若酒浸,將靈芝切成塊,浸于米酒中,20日后飲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劑用量為3—15克。若吞服,將靈芝干燥后,研為細末,每次2-6克。
(10)柏子仁
其性平,味甘,功能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于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等癥。
用量:3-9克,若隔間多痰及大便泄瀉者,不用。
3、秋冬滋陰食物有哪些
(1)銀耳,具有生津潤肺,養(yǎng)氣活血、補腦強身、滋陰養(yǎng)胃的作用。對胃腸燥熱、肺燥干咳、便秘等癥都有很好的緩解。
(2)百合,大家也都不陌生,百合具有補中益氣、清心安神、清熱利尿、利于大便等功能。對肺癆久咳、虛煩、神志恍惚等證都有很好的療效。
(3)梨子,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的水果之一。梨子有消痰、止咳、潤肺等功效。對干燥氣候引起的口渴、便秘、干咳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4)甘蔗,味道甘甜,無毒副作用。甘蔗能除心胸?zé)帷⑾抵箍?、主下氣合中,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很好的改善咳嗽痰少,大便秘結(jié)等癥。
(5)薏仁,性屬平和,具有美白養(yǎng)顏之功效,補而不膩,愛美女性的最愛之一。同時還具有滲濕、健脾兩大功能。
(6)牛奶,被中醫(yī)學(xué)認為是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補虛健脾、清熱通道等功效。并且牛奶中所含有的鈣質(zhì)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秋天因為天氣干燥,需要吃一些溫潤的食物。
秋天適合吃的當(dāng)季水果
1.梨子
梨子絕對是秋天必吃的水果,梨子不僅鮮甜多汁,而且具有清熱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秋天食用可以預(yù)防以及改善咽喉干燥、疼痛,并且梨子可以直接清洗干凈后食用,也可以榨汁,或者蒸熟后食用,還可以將梨子洗干凈后去皮切好和大米一塊熬煮成粥,或者是煮成梨子水食用。比如冰糖燉雪梨,冰糖梨子水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梨子吃法,不僅甘甜美味,而且可以清熱去火、止咳化痰,保護咽喉和嗓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梨子是寒性水果,因此對于身體虛寒的人不建議生吃,一定要隔水蒸之后再食用。
2.鮮棗
在秋季的時候比較有代表性的水果就是棗。鮮棗的維生素C的含量居水果之首,是山楂的6-8倍,彌猴桃的10倍,橘子的13倍,蘋果的70-100倍,梨的140倍,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而且鮮棗中還含有黃酮類物質(zhì),有利于維生素C的保存。每百克的鮮棗可滿足我們一天維生素C的需要,并且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防止便秘。
雖然鮮棗營養(yǎng)價值較高,但一次最好別超過20枚,吃的過量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腹脹,有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
3.山楂
秋天是山楂收獲的季節(jié)。一顆顆紅瑪瑙似的山楂,讓人垂涎欲滴。山楂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山楂里因含三萜類烯酸和黃酮類,也被稱為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小能手”。中醫(yī)認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能消食健胃、行氣活血、止痢降壓。生山楂還有消除體內(nèi)脂肪、減少脂肪吸收的功效,減肥的人可以多吃。
長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結(jié)石,增加發(fā)生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風(fēng)險。因此建議,最好將山楂煮熟或泡茶吃。將山楂切成片,用開水沖泡,這樣可以大大稀釋山楂的酸味。除了泡茶,山楂還可以入菜吃,比如煮粥或者是做肉菜時,放5~8顆山楂,既能調(diào)味,又可以保證山楂的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
4.柿子
俗話說,七月小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到了秋天,橙紅色的柿子開始“冒頭”,成為最時令的水果。柿子正是對付秋燥的最佳蔬果之一。它能養(yǎng)肺胃、清熱去燥、健脾,加上其營養(yǎng)豐富,除了鋅和銅的含量不及蘋果外,其它成分均優(yōu)于蘋果,故在金秋時節(jié)又有“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的說法。
秋天適合吃的蔬菜
1.白蘿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 不用醫(yī)生開藥方。從這句話中大家就能出秋冬季節(jié)吃蘿卜對身體有多么大的好處,白蘿卜一直被視為小人參,秋冬季節(jié)吃蘿卜可以驅(qū)寒保暖、溫中養(yǎng)胃,清熱止咳,白蘿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兩種不同的吃法也具有不同的養(yǎng)生功效,比如生吃白蘿卜可以清熱去火、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特別適合咳嗽痰多,患有咽喉炎的朋友食用。而熟吃更能健脾養(yǎng)胃,促進吸收和消化。不過氣虛的人食用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
2.荸薺
荸薺就是我們平常百姓吃的馬蹄,擁有潔白多汁,脆爽香甜的口感,以及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也是秋天常見的營養(yǎng)時令佳品,并且荸薺被稱之為地下雪梨,剛才我們提及了梨子的養(yǎng)生功效,荸薺既然有地下雪梨的名號,代表它也一樣擁有梨子的清肺利咽、止咳化痰的功效,秋天吃荸薺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導(dǎo)致的咳嗽痰多,咽喉疼痛、口干舌燥。
荸薺也和梨子一樣可以生吃,也能熟吃,不過需要注意荸薺不容易消化,因此不能多吃,而且脾胃虛寒的人,以及有消化不良的人不建議多吃。如果是生吃一定要把表皮徹底清洗干凈,或者直接去皮,否則表皮上面集聚的那些有毒有害物質(zhì),以及寄生蟲會危害身體健康。
秋燥傷身不妨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也可以通過中藥來調(diào)理一下?,F(xiàn)在的氣溫仍舊比較炎熱,再加上已經(jīng)過了立秋節(jié)氣,所以是燥熱盛行的時候,要及時進補潤燥的食物,如果是中藥食療,那么有哪些滋陰潤燥的中藥呢?
1、秋天干燥傷身
九月了,下了幾天雨,而且還有些微風(fēng)吹來,天氣逐漸轉(zhuǎn)涼,不像七、八月時,動不動就上看攝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秋天來臨,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中醫(yī)生提醒,入秋后,就要防范秋燥,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在此時節(jié)惡化,平??煞靡恍┲兴巵肀pB(yǎng)。
(1)過敏性疾病易在秋天惡化
長庚醫(yī)院中醫(yī)_科主任陳俊良表示,過敏性疾病最容易在秋天季節(jié)轉(zhuǎn)變時惡化,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人尤其要注意;平??煞靡恍┭a氣的中藥,例如黃耆、西洋參、紅棗等來補氣,若是有鼻涕倒流容易因此而產(chǎn)生過敏性咳嗽,則可吃一些川貝及西洋參來保養(yǎng)。
(2)晚上不要超過十一點半睡覺口干舌燥可吃清熱中藥
夏天時,由于天氣熱,再加上現(xiàn)代人多晚睡,很常會有口干舌燥的現(xiàn)象,再加秋燥,更會讓人火氣大。陳俊良主任建議,每天晚上睡覺,最好是不要超過十一點半,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有過敏疾病者很可能會使病況更加重;此外,若是有口干舌燥現(xiàn)象,也可服用清熱中藥例如黃連、金銀花、決明子和菊花等。
(3)皮膚干燥是因為陰虛與血虛這些中藥可滋陰
入秋之后,早晚的溫度下降很多,甚至還有些涼意,不像夏天時那么熱,經(jīng)常是汗流_背的難以入眠;但是,皮膚卻顯得干燥。陳俊良主任指出,入秋之后,很多人會有皮膚干燥的問題,嘴唇也覺得很干,這都是因為陰虛與血虛,除了使用乳液保養(yǎng)皮膚之外,也可以服用中藥麥門冬、百合與山藥等來滋陰。
2、滋陰的中藥有哪些
(1)麥門冬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養(yǎng)陰,清心除煩,養(yǎng)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內(nèi)有燥熱的咳嗽,咯痰粘稠不暢,或干咳,痰中帶血,心煩失眠,津少口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虛寒,濕痰內(nèi)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膩。
(2)天門冬
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于肺陰不足,干咳少痰,勞嗽咯血,熱病傷陰,或陰虛內(nèi)熱,口渴舌干,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6-15克,若將天門冬用水洗凈,浸泡后去皮心,搗爛取汁,用砂鍋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貯瓶內(nèi),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時,用白開水調(diào)1湯匙膏服用,久服可潤五臟,補益身體。
(3)玉竹
其性平,味甘,功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干咳少痰;胃陰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饑,冠心病心悸胸悶。
用量:10-15克,但胃部脹滿,不善飲水,痰多,苔厚膩等濕痰盛者忌用。
(4)女貞子
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補腎滋陰,養(yǎng)肝明日,適用于肝腎陰虛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兩目昏糊,視力減退等。
用量:1-15克,若脾胃虛寒,泄瀉便溏者不宜服用。
(5)旱蓮草
其性涼、味甘、酸,功能養(yǎng)陰補腎,涼血止血,適用于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fā)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帶下,淋濁等癥。
用量:1-15克,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
(6)山萸肉
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yǎng)肝腎,斂陰止汗救脫,為滋補腎陰要藥,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證,適用于肝腎兩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虛汗不止等癥。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濕熱易小便濕滯不暢或尿痛者忌用。
(7)沙參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養(yǎng)胃土津,適用于肺熱陰虛的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勞嗽咯血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一般說北沙參養(yǎng)陰作用強,而南沙參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蘆同用。
(8)黃精
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腎養(yǎng)胃,適用于肺虛燥咳,腎虛腰酸,頭暈,足軟脾氣不足,倦怠納差,脾胃陰虛,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黃精與雞肉同蒸,雞熟食用。若燉食,黃精與豬肉燉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劑量為9-15克,鮮者30-60克。
(9)靈芝
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肺,養(yǎng)肝腎,寧心神,強身體,適用于虛勞,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軟,耳鳴眩暈等癥。
若酒浸,將靈芝切成塊,浸于米酒中,20日后飲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劑用量為3—15克。若吞服,將靈芝干燥后,研為細末,每次2-6克。
(10)柏子仁
其性平,味甘,功能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于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等癥。
用量:3-9克,若隔間多痰及大便泄瀉者,不用。
3、秋冬滋陰食物有哪些
(1)銀耳,具有生津潤肺,養(yǎng)氣活血、補腦強身、滋陰養(yǎng)胃的作用。對胃腸燥熱、肺燥干咳、便秘等癥都有很好的緩解。
(2)百合,大家也都不陌生,百合具有補中益氣、清心安神、清熱利尿、利于大便等功能。對肺癆久咳、虛煩、神志恍惚等證都有很好的療效。
(3)梨子,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的水果之一。梨子有消痰、止咳、潤肺等功效。對干燥氣候引起的口渴、便秘、干咳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4)甘蔗,味道甘甜,無毒副作用。甘蔗能除心胸?zé)?、消痰止渴、主下氣合中,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很好的改善咳嗽痰少,大便秘結(jié)等癥。
(5)薏仁,性屬平和,具有美白養(yǎng)顏之功效,補而不膩,愛美女性的最愛之一。同時還具有滲濕、健脾兩大功能。
(6)牛奶,被中醫(yī)學(xué)認為是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補虛健脾、清熱通道等功效。并且牛奶中所含有的鈣質(zhì)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秋季飲食宜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梨、藕、菠菜、烏骨雞、豆?jié){、鴨蛋、蜂蜜等。“少辛增酸”,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以補肝氣收肺氣。
最佳水果——梨。秋季空氣干燥,水分較少。而秋梨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尊為“百果之宗”。如果每天堅持食用適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擴展資料: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xiàn)的咽喉干、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滋陰潤肺、止咳祛痰,對痛風(fēng)、風(fēng)濕病及關(guān)節(jié)炎也有防治功效,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佳肉類——鴨肉。秋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jié),更重要的是,鴨子是涼性食品,具有滋陰養(yǎng)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防秋燥。
中醫(yī)稱鴨為“藥”“滋補上品”。這是因鴨肉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脂肪含量適中,約為7.5%,比雞肉高、比豬肉低。喝鴨湯進補,最好結(jié)合自身體質(zhì)狀況、配合中藥或食物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秋季養(yǎng)生七個“最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50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