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溫和季節(jié)特征來看,秋分時節(jié)已經明顯具有秋季的特點,如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增大、天氣干燥等。但是很多朋友都搞不清秋分是秋天的開始嗎?這一篇文章將會為你解答。
秋分是秋天的開始嗎秋分并不是秋天的開始,而是秋季的一個中間節(jié)氣。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秋才是秋天的開始。秋分在每年的公歷9月22日或23日交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180度,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這意味著秋分是夏季到秋季的過渡時期,但不是秋季的開始。
1、祭祀土地神
在農耕文化中,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在立秋這一天,許多地方會舉行祭祀土地神的儀式,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平安。
2、啃秋瓜
在江南地區(qū),有立秋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人們認為這樣可以預防秋后的瘧疾等疾病,同時也寓意著“啃”掉夏天的暑氣,迎接涼爽的秋天。
3、貼秋膘
夏季炎熱,人們往往食欲不振,身體容易消瘦。在立秋之后,人們會開始吃一些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肉類、魚類等,補充身體在夏季的損失,稱為“貼秋膘”。
4、曬秋
在一些山區(qū)或農村地區(qū),由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農民們會在立秋之后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場景被形象地稱為“曬秋”。
5、秋社
秋社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舉行。這一天,人們會聚集在一起,舉行各種祭祀儀式,祈求土地神的保佑和來年的豐收。
雖然秋分不是秋天的開始,但它標志著秋季的深入和氣溫的進一步下降。我們需要注意保暖、調整飲食、加強鍛煉等,以適應季節(jié)的變化和保持身體健康。
導讀:一年有四季,一季有六個節(jié)氣,不說其他,立秋和秋分絕對是屬于秋天節(jié)氣的,看著相似的兩個節(jié)氣其實是不一樣的,那么立秋和秋分有什么區(qū)別呢?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jié)氣哪個代表秋天的開始,想知道秋天是立秋開始還是秋分開始,那就別錯過我的介紹哦。
立秋和秋分有什么區(qū)別
立秋和秋分的主要區(qū)別在時間和氣候之分。
從時間上看,立秋在前,秋分在后,立秋表示的是秋天的開始。
從氣候上看,立秋時節(jié),部分地區(qū)仍然呈現的是持續(xù)高溫的狀態(tài),而秋分的時候是處于一個比較涼爽的氣候。
“四立二分”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意思是一個季度的開端。
立秋的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秋分簡介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F在的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而來。
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xù)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有“二分”——“春分”、“秋分”,可以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即每年到了“春分”或“秋分”那一日,白天和黑夜是一樣長的。
秋天是立秋開始還是秋分開始
按農歷講,“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天終止,“秋分”恰為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因此,依我國舊歷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天九十天的一半,我們平時所說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x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jié)。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節(jié)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jié)氣,人們在養(yǎng)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guī)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yǎng)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精神調養(yǎng)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后,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fā)與復發(fā)季節(jié)。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忌諱什么
江淮、廣西忌不下雨
秋分之日,江淮地區(qū)的人們最希望能下雨,倘若天晴將會發(fā)生旱情,有民謠“秋分天晴必久旱”。在廣西一帶也有秋分祈盼下雨的習慣,民間有一句諺語說的是:“秋分夜冷天氣旱?!憋@然是說秋分之日夜里寒冷,將會發(fā)生旱情,危害農作物生長發(fā)育。
華北平原忌刮東風
秋分時節(jié),在華北平原最忌諱刮東風,有讀語云:“秋分東風來年旱?!比羟锓謺r節(jié)刮起了東風,那么第二年會發(fā)生干旱,影響農作物生長發(fā)育。
秋分忌諱電閃雷鳴
秋分之日民間忌諱電閃雷鳴。有謗語云:“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睋f秋分之日要是遇到電閃雷鳴,那么就會影響到秋天莊稼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農作物減產,稻米的價格就會飛漲,因此要提前做好預防自然災害的準備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105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宮頸糜爛一定要做手術嗎
下一篇: 藏紅花泡腳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