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有二十四節(jié)氣,農(nóng)歷當中也有各種傳統(tǒng)幾日,但是幾乎關于每一個及節(jié)氣或者傳統(tǒng)節(jié)日,南方和北方的習俗都會有所不同,不論是一些慶祝風俗,還是一些飲食習俗,都會有所區(qū)別,就比如說立秋,南方立秋主要吃什么呢?
熱至白露前
很多人可能以為立秋之后天氣就會變涼爽了,其實并不是,雖然立秋前后的幾天氣溫會有下降,也可能伴隨降雨,但是立秋之后,三伏天還沒過去,還會熱一段時間。包括正式到秋季之后,還有“秋老虎”一說,基本上到白露的時候天氣才會比較涼爽。
西瓜要少吃
關于南方立秋節(jié)氣的習俗,有吃西瓜的習俗,主要是源于宋朝時期中原地區(qū)吃的西瓜都是西域地區(qū)運過來的,到中原地區(qū)一般都是立秋時節(jié)了,人們?yōu)榱藝L鮮,會在立秋的時候吃西瓜。但是現(xiàn)在基本上不存在嘗鮮的問題了,而西瓜又是一種涼性很重的水果,所以立秋要少吃。
沙梨正應季
要說立秋時節(jié)的水果,南方的沙梨應該是最應季的了。沙梨是一種性涼味甘的水果,有滋陰潤燥的作用,立秋季節(jié)氣候尚熱,而又慢慢變得干燥,所以這個時候吃沙梨也是最好的,可以幫助解燥。
蜂蜜可以吃
蜂蜜其實是一種一年四季都有的動物產(chǎn)品,但是立秋也是可以吃的。很多人夏季可能就是感覺熱,但是沒有干的感覺,到了立秋前后,很多人就開始出現(xiàn)一些便秘、上火等的癥狀,這個時候吃一些蜂蜜是可以有幫助的。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稱水,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吃“渣”山東、四川等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吃蘿卜原因:
立春這天,全國各地都有“咬春”、“嘗春”的習俗。無論咬春還是嘗春,用的都是帶辛辣味的蔬菜?!耙Т骸本褪橇⒋簳r吃生蘿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蘿卜為上,最好是綠皮紅心的"心里美”。俗傳立春日咬一口生蘿卜就可以消除春困。
立夏立秋吃:
立夏之后,天氣逐漸炎熱,飲食要清淡,要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按合酿B(yǎng)陽”,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心,養(yǎng)心則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等,既能補充營養(yǎng),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到了冬季,人們開始滋補身體,但要注意不能盲目“進補”。飲食調(diào)養(yǎng)要遵循“秋冬養(yǎng)陰”、“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
不同節(jié)氣注意事項
立春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北方有吃春餅的說法。立春吃春餅俗稱咬春,春餅又薄又軟,再卷上時令蔬菜,比如韭菜、菠菜、酸菜,還可以卷上肉絲、土豆絲,將所有的菜都卷在一起,從頭吃到尾,叫做有頭有尾。
立夏后天氣會變得越來越熱,過不了多久就到了小麥收獲的季節(jié),很多人到了夏天食欲會大減,所以在夏至這一天會做一頓過水面來吃,一是為了增強體魄,二是為了紀念不久后到來的麥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67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單吃木瓜有豐胸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