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是一種中醫(yī)對于患者的診斷,其實脾虛不是一項具體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的問題組成形成的一種體質,很多人從出生開始就有脾虛問題,脾虛患者多數(shù)都比較清瘦,營養(yǎng)吸收能力很差。那么,一般脾虛有什么癥狀表現(xiàn)?脾虛吃什么調理比較好?
1、脾虛的產生原因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不統(tǒng)血:
多見于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3、中氣下陷:
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2、脾虛吃什么好
1、紅棗類
如大棗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多吃可以補益脾胃,養(yǎng)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2、栗子
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多吃可以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3、山藥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多吃可以補氣健脾,養(yǎng)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4、香菇
香菇味甘、性平。多吃可以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fā)物,麻疹和皮膚并過敏性疾病忌食。
5、馬鈴薯類
如洋芋、土豆、山藥蛋等,味甘、性平。多吃可以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fā)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6、泥鰍
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多吃可以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于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7、羊肚類
如羊胃等,味甘、性溫。多吃可以補虛弱、益脾胃。宜于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8、豬肚類
如豬胃等,味甘、性溫。多吃可以補益脾胃。宜于虛弱、泄瀉,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9、兔肉
兔肉味甘、性涼。多吃可以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于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10、牛肉
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多吃可以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11、牛肚類
如牛百葉等,味甘、性溫。多吃可以益脾胃,補五臟。宜于病后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12、桂魚
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多吃可以補脾胃,益氣血。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3、脾臟的功能
1、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具有把食物化為精微,并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虛失健,會導致食欲不振、腹脹、慢性腹瀉、倦怠、消瘦、氣虛、貧血等種種癥狀。
2、脾主運化水液脾在水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脾虛生濕,會導致濕氣、痰多,甚至水腫。
3、脾主升清脾能把從食物中吸收來的營養(yǎng)轉運到心、肺、頭目以營養(yǎng)全身。脾虛氣陷,會導致神疲乏力、頭目暈眩、腹脹、腹瀉,甚至久泄脫肛、內臟下垂等等癥狀。
4、脾主統(tǒng)血脾有維持血液在脈管里正常運行的作用。脾虛易導致出血,包括各種各樣的出血,如牙齦出血、鼻子出血、便血、尿血、月經久而不止等等。
5、脾主思,現(xiàn)代人常常思慮過度,導致脾虛,從而出現(xiàn)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暈目眩等癥。
6、涎為脾之液容易流口水也是脾虛的原因。除了流口水外,舌體胖大,邊有齒痕,也屬脾虛。
7、脾主肌肉肌肉不夠豐滿或者容易酸痛等等,均是脾虛導致。
脾虛的一般表現(xiàn)為食欲的不振,甚至餐后的飽脹不適,而脾虛分為脾氣虛和脾陽虛。脾氣虛更多表現(xiàn)為食欲方面的癥狀,比如腹脹、惡心、嘔吐,甚至出現(xiàn)大便的溏薄。
脾氣虛逐漸發(fā)展,還會出現(xiàn)脾陽虛,這時除了上述一些癥狀以外,還會出現(xiàn)怕冷虛寒的癥狀。
脾氣虛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都跟飲食相關,過食生冷或接觸寒涼的東西太多就會出現(xiàn)脾虛的癥狀。脾虛的病人會出現(xiàn)舌頭的胖大,甚至舌苔白厚,以及出現(xiàn)齒痕。
1、慢性疲勞、沒有精神:由于「脾主升清」脾胃氣血不足,第一個最明顯的癥狀是早上起來竟然會沒有精神?明明睡了一個晚上卻沒有精神,這是完全不合理的!
2、胸悶、呼吸不夠深:清晨起床除了沒有精神之外,脾胃氣血不足會感到胸悶氣短、頭暈頭昏。中醫(y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脾虛的人呼吸的時后比平時還要短(氣不夠深沈),甚至會有點感到喘。
3、大便黏膩或腹瀉:由于「脾主濕」,脾虛的人大便通常是黏膩的、大便溏稀。這種黏稠性容易形成宿便無法排出。
4、容易肚子痛:脾虛的人由于太陰氣血虛弱,經常容易出現(xiàn)太陰病腹痛,這種不明原因的腹痛,通常就是脾氣虛造成的。
5、腹脹,容易嘔吐:脾虛的特點,就是不論吃多吃少都很容易肚子脹氣,因為脾虛導致胃納不佳,食物難以消化造成腹中脹滿。
6、納呆、食預下降:當濕氣進入體內傷害脾臟,最容易出現(xiàn)「納呆」,這個意思就是不想吃飯、胃口不好,吃不多,吃起來也沒什么味道。
7、四肢手腳冰冷:由于脾胃吸收營養(yǎng)不良,氣血運化不佳,會出現(xiàn)手腳冰冷的狀態(tài),古人稱之為「脾虛生寒」。
8、貧血容易頭暈:由于「脾統(tǒng)血」,脾虛的人容易出現(xiàn)貧血癥狀,女人每個月都有月經更是明顯。由于氣血無法上達頭部,因此經常會造成頭暈暈。
9、身體過度肥胖:由于「脾主運化」,脾虛的人運化能力不好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體內廢物積存過多而造成肥胖。
10、水腫(下肢、面部、眼袋):由于「脾主運化」,這個運化還包含水液,水液無法正常運化的特點就是會出現(xiàn)「水腫」,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會更加明顯。眼睛出現(xiàn)眼瞼變大、下垂之眼袋現(xiàn)象。
11、舌苔厚膩,胖舌頭、出現(xiàn)齒痕:中醫(yī)最常觀察舌頭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脾虛, 健康 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潤澤,舌頭表面會有一層輕薄乾凈的舌苔。而脾虛的人舌頭會變得胖胖的,而且有厚膩的舌苔,邊緣還會出現(xiàn)牙齒的形狀。
12、睡覺時流口水: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睡覺時經常流口水可能是脾虛所造成,因為嘴中口水太多是脾氣不足造成,睡覺時就會自動流出來。
13、面色容易發(fā)黃:脾在五行分類屬于土,對應五色是「黃色」。所以脾胃虛弱嚴重的人,面色會發(fā)黃且無光澤,嘴唇沒有血色。
14、月經不調、月經量異常:中醫(yī)運用在婦科上,最長運用的辯證就是脾氣虛,例如月經過多、崩漏及各種月經不正常現(xiàn)象…等等,都屬于脾氣虛癥狀。
15、皮膚與肌肉松弛:由于「脾主肌肉」,它會影響全身與四肢的肌肉,脾虛會造成皮膚松弛、皮膚缺乏彈性,甚至肌肉無力。
16、掉頭發(fā):由于「脾統(tǒng)血」,一個人的頭發(fā)與肝血之間也密切關系。脾虛會導致氣血不足,進而引起頭發(fā)脫落。
17、嘴唇狀態(tài)異常: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嘴唇與脾臟息息相關,脾有問題會造成嘴唇腫大,嘴唇破生瘡(口角生瘡),嘴唇脫皮乾裂,嘴唇顏色不紅潤。
18、膝蓋痛、腳大趾痛:由于脾經行走于「腳大趾」至「膝蓋內側」,因此脾經虛證的人經常會自然出現(xiàn)膝蓋內側痛,腳大趾痛,許多人以為是痛風發(fā)作,這其實是脾經異常造成。
19、失眠:由于「脾統(tǒng)血」,心脾兩個都虛的人最容易出現(xiàn)失眠或淺眠現(xiàn)象,睡眠品質極度不佳。睡眠多夢且容易醒來,醒后就再也睡不著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407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食物對肝臟有好處
下一篇: 哺乳期感冒打針多久能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