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里面在診斷疾病的時候會用到很多專有的詞匯,比如濕氣過重,比如氣血兩虛等等,濕氣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總在提到的一件事情,因為濕氣過重的話可能會有很多不適癥狀,首先就是水腫,所以去濕氣很重要。那么,一般生活中該怎么去濕氣呢?
1、適當午睡勞逸結合
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不睡午覺,殊不知,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此時仍然晝長夜短,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2、背部刮痧散熱祛濕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qū)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體散熱祛濕。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后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qū)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調理健脾利尿
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薏仁是一種營養(yǎng)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4、少攝食鹽助腎排水
排水還應少吃食鹽,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應低鹽飲食。特別是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于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5、常用去濕氣的食物
1、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濕氣重的人可直接泡水喝。
2、赤小豆:赤小豆是紅色食物,能補心養(yǎng)血,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補心祛濕健脾的最佳搭配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
3、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白術燉老鴨湯是個不錯的去濕佳品。
4、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土茯苓與粳米熬粥,可以清熱解毒,利濕通絡。
5、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薏米煮粥去濕氣功效好。
6、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茅根煮水喝或燉湯都可以。
7、冬瓜:冬瓜性微寒,具有清胃熱,除煩止渴,甘淡滲利,去濕解暑,利小便,消水腫之功效。冬瓜排骨湯是不錯的選擇。
1、可以用中醫(yī)刮痧或者是拔火罐的方式祛除身上的濕氣,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
2、可以用食療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紅小豆、薏仁米這類可以祛濕的食物,長期堅持吃就會有祛濕的效果;
3、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鍛煉身體,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出汗,而出汗也會排出體內的濕氣。
1、去濕氣最好的方法在于健脾益氣、補腎化濕。外治法包括刮痧、拔罐、汗蒸等方法,食療方法包括食用赤小豆、薏苡仁等食物,同時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油炸、肥肉、堅果、甜食等助濕的食物。
2、日常注意適當運動排汗,有助于氣血循環(huán),濕氣排出。中藥調理效果會比較快,首先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面診醫(yī)生,經過四診合參辨別證型,再選擇適合的中藥。健脾祛濕類的中藥,如茯苓、炒白術、陳皮、白扁豆、蓮子、芡實、炒山藥、砂仁、佛手、薏苡仁等,中成藥可選擇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祛濕止瀉。濕邪性質纏綿,治療時間可能較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46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橘子和香蕉能一起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