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可以說是覆蓋面非常廣的疾病,下至青春期的少年上至耄耋的老人都會得這種疾病,但是許多人往往都不知道自己有腸胃炎,所以了解腸胃炎的癥狀也就非常重要了。那么腸胃炎的癥狀是怎樣的?腸胃炎是什么癥狀?腸胃炎有哪些癥狀?
1、腹瀉
因為炎癥刺激所致,腸胃炎患者多有腹瀉癥狀,其腹瀉程度不一,輕者每日3-4次,呈軟便或者糊狀便,可能會混有粘液和膿血;嚴重者可腹瀉數(shù)十次甚至更多。
在腹瀉病程中,??沙霈F(xiàn)一個時期的排便癥狀或者出現(xiàn)便秘,出現(xiàn)腹瀉與正常便或便秘相互交替的現(xiàn)象。
2、便秘
腸胃炎患者在一段時間內(nèi)常表現(xiàn)為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xiàn)。腸胃炎便秘時主要表現(xiàn)為糞便量少,排便困難,每周1-2次,偶有十余天一次者。糞便如羊屎狀,甚至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3、腹痛
輕度腸胃炎患者無腹痛或者僅有腹部不適感。一般會有輕度至中度的腹痛,主要是左下腹或者下腹部陣痛,腹痛往往可在排便后緩解。
4、嘔吐
腸胃炎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表現(xiàn),嘔吐物多為胃內(nèi)容物,嚴重者甚至可以吐出膽汁或者血性物質(zhì)。
5、全身癥狀表現(xiàn)
一般腸胃炎患者全身癥狀輕微,嚴重病人可有發(fā)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癥狀,偶爾可表現(xiàn)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6、身體脫水表現(xiàn)
腸胃炎癥狀嚴重者,由于劇烈的嘔吐和腹瀉可以很快導致脫水,其表現(xiàn)有虛弱、極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膚干燥、口干、眼球下陷,嬰兒還可表現(xiàn)為啼哭時少淚。嚴重的病例可以出現(xiàn)休克和腎功能衰竭。
7、其他癥狀表現(xiàn)
腸胃炎常會伴隨有消化系統(tǒng)的其他癥狀,如進食后上腹部飽脹感、食欲減退、噫氣、惡心等;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的一些癥狀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熱、頭痛等;以及一些精神癥狀,如失眠、焦慮、憂郁等。
8、腸胃炎不宜空腹吃的食物
(1)牛奶、豆?jié){
這兩種食物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空腹飲用,蛋白質(zhì)將被迫轉(zhuǎn)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yǎng)滋補作用。
正確的飲用方法是與點心、面餅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兩小時再喝,或睡前喝。
(2)酸奶
空腹飲用酸奶,會使酸奶的保健作用減弱,而飯后兩小時飲用。
或睡前喝,既有滋補保健、促進消化作用,又有排氣通便作用。
(3)糖
糖是一種極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不好。
人體短時間內(nèi)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驟然升高容易導致眼疾。
患有腸胃炎的人經(jīng)常會有惡心、想吐的感覺,嘔吐物為未消化的食物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吐后感覺舒服,也有的病人直至嘔吐出黃色膽汁或胃酸。經(jīng)常在飯后2小時左右出現(xiàn)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xiàn)象。秋冬季節(jié)容易發(fā)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jié)律。腸胃炎的癥狀及治療,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癥。
腸胃炎對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不過會引起生活中的不便而已,并且不會造成嚴重后果,但老年群體而言,很容易引發(fā)很多嚴重疾病。
雖說腸胃炎分為急性腸胃炎和慢性腸胃炎等類型,而且是表現(xiàn)在胃腸道內(nèi)的一種病征。不過需要根據(jù)腸胃炎的主要癥狀來確定疾病性質(zhì),其癥狀有哪些呢?具體如下:
1、胸后骨有明顯的疼痛感,胸后骨疼痛時輕重時,一般與食管炎、食管憩室、食道癌等病癥有關(guān),這些病征類型都可以確定是早期癥狀。
2、有飯后飽脹、噯氣、食欲不振、體重急劇下降、面色蒼白等癥狀,大多數(shù)可以確定是慢性腸胃炎,一般通過藥物控制即可。
3、飯后有明顯的上腹部疼痛或惡心、嘔吐、積食等癥狀表現(xiàn),同時伴有反復性上腹部疼痛癥狀。可以確定是急性腸胃炎,采用相關(guān)藥物服用即可緩解。
癥狀
腸胃病是指胃脘部疼痛、腹部脹痛、食后胞脹、消化不良或腹瀉等以消化功能紊亂為主要癥狀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按發(fā)病部位、性質(zhì)的不同,又可分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腹瀉、便秘等病。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中醫(yī)認為與寒邪侵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有關(guān),其主要癥狀為: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周期性反復發(fā)作,以脹痛、刺痛或灼痛為主。胃潰瘍疼痛多發(fā)于進餐后,而十二指腸潰瘍則發(fā)生于饑餓時,并伴有噯氣、反酸、食后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甚至便血、吐血。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癥,多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噯氣便溏。按其發(fā)病緩急及表現(xiàn),胃炎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多因進食不潔食物引起突發(fā)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因失水較多,故應大量飲水,并進食流質(zhì)食物,待病情緩解后再進食半流質(zhì)食物。切忌進食易引起腸胃道脹氣及煎炸、腌熏、纖維質(zhì)較多的食物。慢性胃炎常見有肝氣犯胃、脾胃氣虛、胃陰虧虛三種類型,食療應以理氣健脾胃為原則,如果因病程長而形瘦貧
治療
1.消除病因去除致病因素,如戒煙茶酒,避免對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如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明顯膽汁返流者,可服用胃復安和膽酪胺治療。
2.藥物治療①缺胃酸或低胃酸者可服取用1%稀鹽酸和胃蛋白酶合劑。②高胃酸者可服用氫氧化鋁凝膠、胃舒平和甲氰咪胍等。③疼痛發(fā)作時可服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和顛茄制劑。④抗菌藥物:由于低胃酸或缺胃酸??墒刮竷?nèi)細菌繁,對本病的發(fā)展有一定的關(guān)系.可短期內(nèi)選用不易被吸收的抗菌藥物口服,如痢特靈、慶大霉素、鏈霉素等。⑤中成藥:香砂養(yǎng)胃九、陳香露和猴菇菌片等,對改善腹痛、腹脹、噯氣、惡心和嘔吐等癥狀有效。③缺鐵性貧血者可補充鐵劑;有惡性貧血者可注射維生素B12。
3.手術(shù)治療:胃鏡檢查所見即使是炎癥、糜爛或潰瘍,而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有癌變可疑者,即應考慮手術(shù)治療。病理檢查為胃粘膜輕度間變或腸腺化生者,則不應急于手術(shù),而宜每3~6個月進行X線或纖維胃鏡及胃粘膜活檢隨訪。
腸胃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fā)炎,由食物中毒引起。腸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由于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
主要表現(xiàn)為上消化道病狀及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后出現(xiàn)電解質(zhì)和液體的丟失,屬于中醫(yī)“嘔吐、腹痛、瀉泄”等病癥范疇。
癥狀體征
1、全身癥狀:呈慢性消耗癥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癥期,除發(fā)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xiàn)。
2、消化道癥狀:常呈現(xiàn)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xiàn)。遇冷、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后尤著。大便次數(shù)增加,日行幾次或數(shù)十余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急性發(fā)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3、體征方面: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治療方法
急性腸胃炎西醫(yī)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zhì)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xù)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guān)電解質(zhì)。鼓勵攝人清淡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ml/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急性腸胃炎中醫(yī)治療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惡心頻發(fā),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shù)或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并伴有畏寒發(fā)熱,頸項或全身關(guān)節(jié)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術(shù)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慢性胃炎治療
1、口服抗生素: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當胃酸減低或缺乏,胃功能紊亂或胃內(nèi)有潴留液時,細菌易於生長繁殖,使胃炎病變和癥狀加重。因此,可口服鏈霉素、慶大霉素、黃連素等抗生素,用迪樂沖劑可抑制或殺滅幽門螺旋菌,故也可選用。
2、服用胃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蓋胃平或氫氧化鋁凝膠等,可起到保護胃粘膜、增強其抵抗力的作用,但鋁制劑不應長期服用。
3、減少膽汁返流:胃復安或嗎丁林可加速胃和十二指腸的排空,減少膽汁返流,從而避免了膽汁對胃粘膜的損害,但需注意胃復安有嗜睡等副作用。
4、老年人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患者,當上腹部癥狀加重或增多時,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5、中藥治療。 對于慢性腸胃炎患者,多建議配合中醫(yī)藥治療。
預防護理
預防
要點一:飲食有規(guī)律
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nèi)的神經(jīng)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胃炎或胃潰瘍。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要點二:注意飲食衛(wèi)生
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內(nèi)得到充分的磨切、并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于消化。此外,應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
要點三: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guān)系。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diào),促進迷走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fā)胃炎、胃潰瘍。
護理
腸炎恢復期,由于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別注意節(jié)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謴推诤?~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病理病因
細菌感染(35%)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葡萄球菌和沙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砂l(fā)現(xiàn)彎曲桿菌。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
病毒感染(25%)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nèi)發(fā)病。
食物感染(20%)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牛花及七葉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化學因素(15%)
有毒的化學品,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shù)小時內(nèi)即可發(fā)病。
疾病感染(5%)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癥狀。
疾病診斷
診斷
1、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癥狀。
2、全身癥狀:一般全身的癥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fā)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癥狀,偶可表現(xiàn)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
4、大便常規(guī)檢查及糞便培養(yǎng)。
5、血白細胞計數(shù)可正?;虍惓!?br>檢查方法
常見檢查項目
纖維胃鏡檢查、胃液顯微鏡檢查、血常規(guī)、糞便白細胞、糞便鉀(Potassium.K)
檢查方法
1、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
2、大便常規(guī)檢查及糞便培養(yǎng)。
3、血白細胞計數(shù)可正常或異常。
4、做胃液分析檢查,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往往正常或略低,而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明顯降低,并可伴有貧血(血色素低于正常)。
5、胃鏡檢查加胃活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是淺表還是萎縮性胃炎;胃鏡檢查時還可取胃活組織做一種檢測,看是否存在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并發(fā)癥
腹瀉和嘔吐所引發(fā)的脫水現(xiàn)象是腸胃炎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年幼的嬰兒非??赡馨l(fā)生脫水現(xiàn)象。假如患兒不到2個月,你懷疑他可能患有腸胃炎或孩子出現(xiàn)脫水癥狀,那么你應該立即帶孩子去醫(yī)院就診。
慢性腸胃炎病程長,病勢緩慢,主要癥狀同于急性,可引起惡病質(zhì)。
其他并發(fā)疾病如電解質(zhì)不平衡、腸穿孔、敗血癥等。
飲食保健
1、腸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fā)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于痙攣狀態(tài),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時內(nèi),患者可吃流質(zhì)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面糊、細掛面、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nèi)水、維生素和電解質(zhì)的不足。
2、腸炎好轉(zhuǎn)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后容易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
3、腸炎恢復期,由于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別注意節(jié)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復期后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472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牙髓炎為什么會夜晚發(fā)痛
下一篇: 橘子可以煮著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