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春秋兩季是高發(fā)季節(jié),在這兩個季節(jié)大家要注意預防蕁麻疹的發(fā)生。蕁麻疹患者的皮膚會有風疹出現(xiàn),還伴隨有瘙癢和灼熱,對魚蕁麻疹的癥狀,很多人容易把它和其它的皮膚疾病混淆,那么,蕁麻疹的癥狀是什么?蕁麻疹有什么癥狀?
1、蕁麻疹的癥狀是什么
一、病因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
二、臨床表現(xiàn)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xiàn)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xiàn)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shù)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tài)不一,發(fā)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少數(shù)可延長至數(shù)天后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fā)生,以傍晚發(fā)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fā),亦可局限。有時合并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
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
疾病于短期內痊愈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fā)作達每周至少兩次并連續(xù)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蕁麻疹,還有以下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1.皮膚劃痕蕁麻疹/人工蕁麻疹
患者對外來較弱的機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應增強,在皮膚上產生風團?;颊咴谏ψズ?,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帶等出局部起風團,瘙癢。
2.延遲性皮膚劃痕癥
皮膚劃痕在刺激后6~8小時出現(xiàn)風團與紅斑,風團持續(xù)24~48小時。遲發(fā)性皮損不只一條,沿劃痕形成小段或點,損害較深或寬,甚至向兩側擴展成塊。局部發(fā)熱,有壓痛。
3.延遲性壓力性蕁麻疹
皮疹發(fā)生于局部皮膚受壓后4~6小時,通常持續(xù)8~12小時。表現(xiàn)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腫脹,發(fā)作時可伴有寒戰(zhàn)、發(fā)熱、頭痛、關節(jié)痛、全身不適和輕度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局部大范圍腫脹似血管性水腫,易發(fā)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損發(fā)生前可有24小時潛伏期。
4.膽堿能性蕁麻疹
皮疹特點為除掌跖以外發(fā)生泛發(fā)性1~3mm的小風團,周圍有明顯,其中有時可見衛(wèi)星狀風團,也可只見紅暈或無紅暈的微小稀疏風團。有時惟一的癥狀只是瘙癢而無風團。損害持續(xù)30~90分鐘,或達數(shù)小時之久。大多在運動時或運動后不久發(fā)生,伴有癢感、刺感、灼感、熱感或皮膚刺激感,遇熱或情緒緊張后亦可誘發(fā)此病。
5.寒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較為罕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受冷后半小時到4小時發(fā)生遲發(fā)反應,皮疹是不癢的風團,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圍繞以蒼白暈,皮疹持續(xù)24~48小時,有燒灼感,并伴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等全身癥狀。后者較為常見,患者常在氣溫驟降時或接觸冷水之后發(fā)生,數(shù)分鐘內在局部發(fā)生瘙癢性的水腫和風團,多見于面部、手部,嚴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砂l(fā)生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
6.日光性蕁麻疹
皮膚暴露在日光數(shù)分鐘后,局部迅速出現(xiàn)瘙癢、紅斑和風團。風團發(fā)生后約經1至數(shù)小時消退。發(fā)生皮疹的同時,可伴有畏寒、疲勞、暈厥、腸痙攣,這些癥狀在數(shù)小時內消失。
7.接觸性蕁麻疹
其特點是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發(fā)生風團和紅斑??煞譃槊庖咝詸C制和非免疫性機制2類。非免疫性是由于原發(fā)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物質而引起,幾乎所有接觸者均發(fā)病,不須物質致敏。而免疫性屬ⅰ型變態(tài)反應,可檢出特異性ige抗體。
另外,還有熱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震顫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腎上腺素能性蕁麻疹、電流性蕁麻疹等更少見的類型的蕁麻疹等。
三、診斷
本病根據臨床上出現(xiàn)風團樣皮疹,即可確診。診斷一般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采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
4治療
1.一般治療
由于蕁麻疹的原因各異,治療效果也不一樣。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fā)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藥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藥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后,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fā)因素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酰膽堿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對于蕁麻疹這種因過敏產生的疾病而言,一般除了找出過敏原,然后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接觸到過敏原的機會之外,就沒有其他什么有效的預防手段了。但是,我們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并不是每次接觸過敏原都會產生過敏反應的,并且蕁麻疹只要治療及時,是不會有什么不良影響的。
2、怎么預防蕁麻疹
一、切斷傳播途徑
對蕁麻疹患兒居住的房間要經常通風換氣,這是因為蕁麻疹病毒在陽光直射或空氣流通的環(huán)境中20分鐘左右便可失去其致病能力。對于患兒用過的衣物、被褥等要放在陽光下曝曬,這樣有利于消滅蕁麻疹病毒。接觸過傳染期患兒的人再去接觸易感者時,應做好消毒工作,以除去沾染的蕁麻疹病毒,避免將其傳染給易感人群。
二、對于易患蕁麻疹的人群進行適當?shù)谋Wo
由于蕁麻疹一般是通過飛沫傳染,因此控制好傳染的源頭是十分重要的。處于傳染期的蕁麻疹患兒最好住院治療,如無住院治療條件者,也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在家治療?;加惺n麻疹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沒出過蕁麻疹的兒童盡量不要與蕁麻疹患兒接觸,以免受到傳染。
對于蕁麻疹的預防小竅門,相信您已經有所了解。很多時候對于一些疾病只要預防工作做到位,它就會遠離我們的生活,對于蕁麻疹同樣是如此。在平時的生活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wèi)生,這對預防疾病也是有一定效果。
蕁麻疹俗稱“風疹”、“風團”,是指皮膚上腫起來的部位,會以不同形狀和大小出現(xiàn)。蕁麻疹一般很容易辨別,蕁麻疹腫起來的部分中間凸出發(fā)白,邊緣為紅色,并且通常會發(fā)癢。蕁麻疹往往具有反復性。
小兒蕁麻疹的病因
1、藥物。約有14%的藥物性皮炎表現(xiàn)為蕁麻疹,可見藥物是導致蕁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見的藥物有青霉素及青霉素類,其次為磺胺類藥物、四環(huán)素類、痢特靈、阿司匹林等退燒藥,鎮(zhèn)靜安眠藥,無論內服還是靜脈或肌肉注射,均可誘發(fā)蕁麻疹。
2、食物。無論動物性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羊肉、奶制品等,還是植物性食物,如菠蘿、蘑菇、蠶豆、大蒜、草莓、番茄等均可引起蕁麻疹,但以動物性食物和奶制品誘發(fā)蕁麻疹為多。
3、吸入或接觸物。如花粉,空氣中的霉菌孢子、動物的皮屑及羽毛、蟲咬、穿的化纖織物等。
4、理化因素。如寒冷、炎熱、日曬、擠壓、摩擦、搔抓和潮濕等常常引起蕁麻疹。
蕁麻疹有哪些危害
1、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
蕁麻疹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fā)其他的并發(fā)癥,如果患了并發(fā)癥的話就麻煩了會引起消化道癥狀,蕁麻疹會引發(fā)其他的疾病,一般后期治療是很費勁復雜的。
2、影響生活工作
慢性蕁麻疹的其中一個危害就是影響生活和工作,這會給人們弄得非常頭痛。慢性蕁麻疹如果早期發(fā)病沒有解決,它的病程會很長,有時遷延長達數(shù)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臨睡前都伴有瘙癢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們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
治療蕁麻疹的五個方法
1、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jié)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癥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并不是免疫力低所致。臺灣研究中心研發(fā)長、臺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fā)現(xiàn),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就是持續(xù)補充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jié)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糾正過敏病因,降低IgE從而降低反應過度的Th2免疫反應。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所含六種專利菌株(副干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唾液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并含有多種益生元成分可增加免疫力,調整過敏體質,具有改善腸胃功能的優(yōu)勢,是目前能夠參與過敏體質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平衡細胞免疫,迅速緩解蕁麻疹的方法。
2、組成:生姜20克、防風10克、桂枝10克、蔥白2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風寒型蕁麻疹。
3、組成:食醋20~30毫升。
用法:加水5000毫升洗澡用。
主治:慢性蕁麻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556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剖腹產怎么淡化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