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引起的并發(fā)癥
1、大血管病變
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較,糖尿病人群中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較高,發(fā)病年齡較輕,病情進展較快。動脈粥樣硬化主要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外周動脈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
2、微血管病變
微血管是指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之間、管腔直徑在100μm以下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網(wǎng)。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的特異性并發(fā)癥,主要表現(xiàn)在視網(wǎng)膜、腎、神經(jīng)和心肌組織,其中尤以糖尿病腎病和視網(wǎng)膜病最為重要。
(1)糖尿病腎病:常見于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其嚴重性僅次于心、腦血管病。
(2)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視網(wǎng)膜病變,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其他:心臟微血管病變和心肌代謝紊亂可引起心肌廣泛灶性壞死,稱為糖尿病心肌病,可誘發(f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
可累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任何一部分。
(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①伴隨嚴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或低血糖癥出現(xiàn)的神志改變;②缺血性腦卒中;③腦老化加速及老年性癡呆危險性增高等。
(2)周圍神經(jīng)病變:最為常見,通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病情進展緩慢。先出現(xiàn)肢端感覺異常,可伴痛覺過敏、疼痛;后期可有運動神經(jīng)受累,出現(xiàn)肌力減弱甚至肌萎縮和癱瘓。
(3)自主神經(jīng)病變:也較常見,并可較早出現(xiàn),影響胃腸、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統(tǒng)功能。臨床表現(xiàn)為瞳孔改變(縮小且不規(guī)則、光反射消失、調(diào)節(jié)反射存在),排汗異常(無汗、少汗或多汗),胃排空延遲(胃輕癱)、腹瀉(飯后或午夜)、便秘等,直立性低血壓、持續(xù)心動過速、心搏間距延長等,以及殘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陽痿等。
4、糖尿病足
下肢遠端神經(jīng)異常和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或)深層組織破壞。輕者表現(xiàn)為足部畸形、皮膚干燥和發(fā)涼、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現(xiàn)足部潰瘍、壞疽。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殘主要原因。
5、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多發(fā)生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病人,當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癥(三高一低)時稱為糖尿病腎病綜合癥,糖尿病繼發(fā)腎病綜合癥不到10%,但由于糖尿病是常見病,糖尿病腎病所致腎病綜合癥占繼發(fā)性腎病綜合癥的10%、全部腎病綜合癥的2%,糖尿病腎病綜合癥常伴有高血壓、肌酐清除率下降,如不經(jīng)治療,一般四年內(nèi)發(fā)展至慢性腎衰竭。
6、其他
糖尿病還可引起視網(wǎng)膜黃斑?。ㄋ[)、白內(nèi)障、青光眼、屈光改變、虹膜睫狀體病變等其他眼部并發(fā)癥。皮膚病變也很常見,某些為糖尿病特異性,大多數(shù)為非特異性,但臨床表現(xiàn)和自覺癥狀較重。
二、糖尿病有哪幾種類型
一、1型糖尿病
1、發(fā)病機制:
1型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病理機制,是由于胰島B細胞受到破壞,導致了體內(nèi)胰島素的絕對缺乏。1型糖尿病 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是由于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作出攻擊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分泌胰島素的胰臟貝它細胞作出攻擊并殺死他們,結果胰臟并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1型糖尿病多發(fā)生于青少年,因胰島素分泌缺乏,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以維持生命。
糖尿病有哪幾種類型
2、癥狀表現(xiàn):
1型糖尿病多見于青少年和兒童,急性發(fā)病并且具有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少的“三多一少”典型癥狀。因脂肪分解增多導致其分解產(chǎn)物血酮體水平升高,所以檢查時除了高血糖和尿糖強陽性外,往往還有尿酮體陽性。較重者還可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
3、特點:
1型糖尿病絕大多數(shù)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而病因不清的特發(fā)性為數(shù)不多,胰島B細胞由于受到自身免疫損傷而遭大量破壞。成年后也可發(fā)生1型糖尿病,但大多是進展緩慢,癥狀不明顯,所以稱為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臨床上常常誤診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胰島素絕對缺乏所以要用外源性胰島素給予替代治療。
二、2型糖尿病
1、發(fā)病機制:
2型糖尿病是當前糖尿病患者的主體,占到90%以上。其病理機制是多種組織細胞的胰島素抵抗伴有胰島素的分泌障礙,后者主要包括胰島素量的不足或者質(zhì)的下降?;颊卟话l(fā)生自身免疫性損傷,胰島細胞數(shù)量多不減少,但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致使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相對缺乏而造成高血糖。
2、癥狀表現(xiàn):
病人在疾病初期或甚至終生,其生存不需要胰島素治療。通常無酮癥酸中毒傾向,但在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也可誘發(fā)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的遺傳易感性較1型糖尿病強烈。由于高血糖發(fā)展緩慢,許多病人早期因無典型癥狀,未能引起足夠注意,多年未發(fā)現(xiàn)糖尿病,但卻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
3、特點:
目前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發(fā)病率逐年增加被認為與超重肥胖的流行有密切關聯(lián)。確實,大多數(shù)2型糖尿病是代謝綜合征的自然發(fā)展所致。除血糖升高外,大多還合并有脂代謝紊亂、高血壓、高黏血癥、高血凝狀態(tài)、高尿酸血癥、高炎性反應、高內(nèi)臟脂肪、高微量蛋白尿、高胰島素血癥、高腰圍、高體重中的幾項異常。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要“超越降糖、全面控制”,實施超強化治療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三、妊娠糖尿病
1、發(fā)病機制:
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間發(fā)生的高血糖癥,包括妊娠前可能已有糖代謝異常但未被發(fā)現(xiàn)的糖尿病、糖耐量減低以及空腹血糖受損的女性患者。妊娠糖尿病也多發(fā)生在超重肥胖的女性中。有將近30%的妊娠糖尿病婦女以后可能發(fā)展為2型糖尿病。
2、癥狀表現(xiàn):
妊娠期有多飲、多食、多尿癥狀,或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反復發(fā)作,孕婦體重>90kg,本次妊娠并發(fā)羊水過多或巨大胎兒者。
3、特點:
妊娠期糖尿病分為妊娠期確診的糖尿病和原有的糖尿病患者正處于妊娠期兩種。前者,一部分產(chǎn)后病情趨于好轉,一部分轉化為顯性糖尿病。無論哪一種妊娠期糖尿病,均需要規(guī)范地應用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物會對胎兒產(chǎn)生影響,導致流產(chǎn)或死胎。在合理應用胰島素的前提下,將各項生理指標都嚴格達標后是能夠順利分娩出一個健康的孩子的。
四、繼發(fā)性糖尿病
因為胰腺炎、癌、胰大部分切除等引起者應結合病史分析考慮。病人有色素沉著,肝脾腫大,糖尿病和鐵代謝紊亂佐證,應關注鑒別,但比較少見。其他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鑒別診斷是可結合患病情況分析一般無困難。應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應予隨訪而鑒別。一般于應激消失后2周能夠恢復,或者于分娩后隨訪中明確。
三、怎樣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呢
控制飲食
經(jīng)常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糖尿病的青睞對象。為了預防糖尿病,飲食必須控制,要選擇低熱量、高纖維素飲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糧。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這三類食物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富含膳食纖維。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每人每天要吃到30克以上的膳食纖維,但多數(shù)人攝入不足,這易導致便秘、血糖升高、肥胖等問題;二是維生素C含量高,能提高免疫力,讓血管和皮膚更有彈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三是富含鉀,鈉離子含量低,有利于調(diào)控血壓。
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奶類被稱為“全營養(yǎng)食物”,能提供我們?nèi)梭w所需的大多數(shù)營養(yǎng)素,其最大的營養(yǎng)貢獻是補鈣。因此,每天應至少攝入半斤奶制品,最好一斤。鮮牛奶最好,買酸奶應選原味的。大豆或豆制品也應每天吃,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因為其脂肪含量比肉類更低,且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等,沒有膽固醇。
經(jīng)常運動
保持運動對于1型糖尿病的預防至關重要,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絕對有益。1型糖尿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胰島素抵抗,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無法正常利用,而運動恰好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
預防定期測量血糖
定期測量血糖可以早發(fā)現(xiàn)無癥狀性糖尿病。應該將血糖測定列入中老年常規(guī)的體檢項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測定。凡有糖尿病蛛絲馬跡可尋者,如有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nèi)障等,更要及時去測定和仔細鑒別,以期盡早診斷,爭得早期治療的可貴時間。
控制血壓
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xiàn)減肥,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fā)展密切相關。
控制體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來越多,糖尿病開始“瞄上”青少年,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為了有效預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體重降下來,使體重接近正常。
了解糖尿病診斷標準,得了糖尿病早知道:
1、首先查空腹血糖??崭寡堑陀?.6毫摩爾/升是正常,一旦高過5.6毫摩爾/升,就要查餐后血糖。
2、查餐后血糖最標準的方法就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喝75克葡萄糖糖水,在2小時之后查血糖,不超過7.8毫摩爾/升為正常,超過7.8毫摩爾/升就要提高警惕。
3、目前認為,餐后血糖為7.8~11.1毫摩爾/升,或空腹血糖為6.1~7.0毫摩爾/升之間屬于糖尿病前期。
雖說糖尿病不能最終治愈,但在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轉這一過程。因此,早期診斷十分重要。
四、治療糖尿病的最新藥物
一、口服藥:
1、口服降糖。
口服降血糖藥物主要的有效成分為磺脲類,其作用的藥物原理是促進胰島素釋放,大大增強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種藥是最早應用的口服降糖藥之一,現(xiàn)在已強大的發(fā)展到第三代,仍是臨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而發(fā)揮作用,餐前半小時服藥效果最有成效。如常用的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優(yōu)降糖、吡磺環(huán)己脲、甲磺吡脲(達美康)、克糖利、糖適平,和瑞格列耐,如諾和龍。
2、口服降糖增敏劑。
降糖增敏劑主要為雙胍類降糖藥物(Biguanides),是口服降糖藥中的元老,不誘發(fā)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及降低高肝糖生成率。但對于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薦使用。為減輕雙胍類藥物的胃腸副作用, 一般建議餐后服用。如降糖靈、二甲雙胍、格華止、力克糖、美迪康、迪化糖錠等。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如拜糖蘋。
4、唑烷二酮類。
主要是增強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如曲格列酮、匹格列酮、羅格列酮(文迪雅)等。
5、口服胰島素。
近年開發(fā)的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效果好,副作用少。治療后期較常用。對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稱為餐時血糖調(diào)節(jié)劑。進餐前服用。常用的胰島素類似物有三種:一是賴脯胰島素,二是門冬胰島素,三是甘精胰島素。
6、口服降糖的中成藥。
中藥抗高血糖的作用弱而緩,降血糖的作用不如西藥。西藥合用中藥治療糖尿病比單用西藥治療進行比較,可以減少西藥的用量,延遲西藥的失效期。目前,用來降血糖的中成藥有近40種,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純中藥,少數(shù)幾種加了西藥類降糖藥,如消渴丸,降糖舒,黃精苦瓜膠囊等。
消渴丸:臨床上消渴丸主要用于中醫(yī)辨證為氣陰兩虛型的2型糖尿病,癥見:口渴喜飲、多尿、多食易饑、消瘦、體倦乏力、氣短懶言等。因消渴丸療效確切、價格便宜、服用方便、安全可靠、耐受性好,故臨床應用廣泛,已成為患者最常服用、臨床醫(yī)生經(jīng)常使用、知名度較高的品牌降糖藥。但在臨床上應用此藥時,應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出現(xiàn)。
黃精苦瓜膠囊:(人參、苦瓜素、蜂膠、枸杞子、芡實、黃精、菊花、桑葚、玉竹、葛根、黃芪、豬胰臟粉等組成)。本品為純中藥制劑,益氣養(yǎng) 陰、清熱瀉燥、消除三多、降血糖、通血活脈。調(diào)節(jié)血糖、全面預防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最新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亦可用于預防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亞健康人群??喙现饕煞昼摅w糖甙混合物和嘧啶核苷均可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攝取。豬胰臟粉含有大量胰島素和活性胰島細胞,不僅直接補充胰島素還能激活修復胰島細胞,使胰腺恢復分 泌胰島素功能,還具有比注射胰島素更方便、更安全、更平穩(wěn)的優(yōu)點,因此胰復糖康膠囊被稱為口服“中藥胰島素”。
二、治療糖尿病的最新驗方:
1、烏梅丸加減治療糖尿病方。
(1)、主治血尿糖增高,大便干結,舌紅,苔黃微厚,脈弦滑等癥。
處方為:烏梅60克,人參15克,附片(先煎30分鐘)10克,當歸10克,青皮10克,干姜12克,肉桂、黃連、黃柏各6克,蜀椒3克;
(2)、主治氣陰兩傷,痰濁上逆,寒熱錯雜。
處方為:烏梅12克,椒目6克,桂枝6克,細辛3克,干姜3克,黃連3克,黨參9克,貝母9克,瓜蔞仁9克,毛冬青9克,百合15克,灸干草4克,上述兩方均為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二次服用,一般患者服用15~20劑,對降底血糖、尿糖、改善微循環(huán)會起到一定作用。
2、勝甘湯治療糖尿病。
主治肝腎陰虛,血尿糖增高,尿多,閉經(jīng)等癥的患者。
處方為:山萸肉30克,五味子20克,烏梅20克,蒼術20克,水煎服,日服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服20~50劑。
3、玉泉散治療糖尿病。
主治腎陰虧虛,三多一少癥狀明顯,血尿糖高的患者。
處方為:白粉葛15克,天花粉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糯米15克,日服一劑,分早、晚二次服用,連服20~30劑。諸癥狀定會改善。
4、苦瓜治療糖尿病。
主治三多癥狀明顯,血尿糖增高的糖尿病患者。
處方為:每日用苦瓜三次,每次25片,連服一月。
5、亞腰葫蘆治療糖尿病。
主治四肢浮腫,停食腹水,小便不利,胸腹脹滿等癥狀。
處方為:日服30克,水煎服,分早、晚二次服用,連服20~30天。
6、茄枝核治療糖尿病。
主治體倦無力,形體消瘦,三多一少癥狀突出,周身瘙癢及多汗的糖尿病患者
處方為:每日10克,將茄枝核粉碎后,每日三次,每次取10克,飯前30分鐘溫開水送服,連服30~45天。
7、鮮竹核治療糖尿病。
主治口渴多飲,尿多,伴乏力,腰膝酸軟,尿后淋痛及尿路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處方為:每次取鮮竹節(jié)草200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15~20天。均會獲得良好效果。
8、南瓜治療糖尿病。
主治腰酸乏力,饑餓癥狀明顯,血尿管增高的糖尿病患者。
處方為:每日采用鮮南瓜200克,赤小豆150克,海帶150克,一起煮熟分二次食用,每日煮一次,連用1~2個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647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