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原反應為什么胸口會疼
高原反應胸口疼是高原反應的癥狀之一,出現(xiàn)了這種癥狀,第一時間是坐下休息,不要再走動,如果自己帶了抗高原的物品(比如藍養(yǎng)片)或者氧氣罐,可以吃一些,吸一些氧氣緩解下在癥狀,如果沒有可以想周圍的人求助,自己能夠堅持的住的話,你可以慢慢的下山去,原理高海拔的地區(qū),很難受,想要休克的話,就要及時的打電話,就醫(yī)了,去醫(yī)院里面治療,具體的還要看你自己的情況有對么的嚴重,當然有一點要說的是你不要硬撐著,吃藥、吸氧都是不錯的方式,自己硬撐不但自己難受,對身體也沒有好處。
高原反應是人體突然進入低壓低氧環(huán)境后產生的各種不舒適的反應,常見的癥狀有頭痛,失眠,食欲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有的人在逐漸進入高原環(huán)境中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對高原反應可能會不太敏感,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比如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臟病,高血壓,孕婦和幼兒等不適合到高原中長期游玩或劇烈運動。
二、高原反應有哪些表現(xiàn)
高原適應不全的速度和程度決定高原病發(fā)生的急緩和臨床表現(xiàn)。急性高原病分為3種類型,即急性高原反應、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彼此可互相交叉或并存。慢性高原病又稱Monge病,較少見。主要發(fā)生在久居高原或少數(shù)世居海拔4000m以上的人。有慢性高原反應、高原紅細胞增多癥、高原血壓改變和高原心臟病4種臨床類型。急、慢性高原反應是急、慢性高原病的最輕型。
1.急性高原反應
很常見。未適應者一天內進入高原地區(qū)后6~24小時發(fā)病,出現(xiàn)雙額部疼痛、心悸、胸悶、氣短、厭食、惡心和嘔吐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與飲酒過量時表現(xiàn)相似。有些病例出現(xiàn)口唇和甲床發(fā)紺。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時后癥狀緩解,數(shù)天后癥狀消失。少數(shù)可發(fā)展成高原肺水腫和(或)高原腦水腫。
(1)由平原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海拔更高地區(qū),在數(shù)小時或1~3天內發(fā)病。
(2)有下列表現(xiàn)之一或一種以上者應考慮本?。孩儆蓄^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失眠、嗜睡、食欲減退、腹脹、手足發(fā)麻等癥狀,經檢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者。評價癥狀的程度主要依據(jù)頭痛及(或)嘔吐的程度(輕、中、重度),并結合其他癥狀。②休息時僅表現(xiàn)輕度癥狀如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但活動后癥狀特別顯著者。③有下列體征者,如脈搏顯著增快、血壓輕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發(fā)紺,眼瞼或面部水腫等。
(3)經吸氧,或適應1~2周,或轉入低處后上述癥狀或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者。
2.慢性高原反應
是急性高原反應持續(xù)3個月以上癥狀不消失者,表現(xiàn)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氣短、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顏面水腫,有時發(fā)生心律失?;蚨虝盒曰柝?。
三、發(fā)生高原反應如何應對
1.急性高原反應
(1)休息 一旦考慮急性高原反應,癥狀未改善前,應終止攀登,臥床休息和補充液體。輕癥者可不予處理,一般經適應1~2周癥狀自行消失。
(2)氧療 經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后,幾乎全部病例癥狀緩解。
(3)藥物治療 頭痛者應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魯氯哌嗪;惡心嘔吐時,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應較重者酌情選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止吐等藥物對癥治療,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頭痛及嘔吐還可用“氨撲苯”及“消嘔寧”,后者主要作用于嘔吐中樞而對其他區(qū)域無抑制作用。嚴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聯(lián)合應用。
(4)宜地治療 癥狀不緩解甚至惡化者,應盡快將患者轉送到海拔較低的地區(qū),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癥狀也會明顯改善
2. 慢性高原反應
(1)宜地治療 在可能情況下,應轉送到海平面地區(qū)居住。
(2)氧療 重癥者夜間給予低流量吸氧(1~2L/min)能緩解癥狀??捎栝g斷或持續(xù)吸氧,不主張長時間吸氧,因有礙機體對低氧環(huán)境習服。必要時可用輕緩利尿劑如醋氮酰胺或用氨茶堿口服等治療。
(3)藥物 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經孕酮,能改善氧飽和度。
(4)靜脈放血 靜脈放血可作為臨時治療措施。
治療基本原則是早期診斷,避免發(fā)展為嚴重高原病。輕型患者無特殊治療,多數(shù)人在12~36小時內獲得充分適應后,癥狀自然減輕或消失。
四、如何預防或減輕高原反應
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如有條件最好在低壓艙內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與習服鍛煉,使機體能夠對于由平原轉到高原缺氧環(huán)境有某種程度的生理調整。目前認為除了對低氧特別易感者外,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wěn)妥、最安全的方法。專家建議,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后,頭兩天避免飲酒和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避免重體力活動,輕度活動可促使習服。避免寒冷防凍,注意保溫,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煙酒和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保證供給充分液體。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復方黨參,舒必利等藥對預防和減輕急性高原病的癥狀可能有效。有器質性疾病、嚴重神經衰弱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地區(qū)??梢缘礁咴h(huán)境中隨身攜帶氧氣或刺五加,復方黨參等應急藥物。
很多人有西藏自駕行,甚至騎行、步行去西藏的愛好,這樣就不得不注意一個問題——高原反應。因為人體突然進入低壓低氧環(huán)境,心臟供氧少,就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適。高原反應有的人出現(xiàn)的慢,有的人出現(xiàn)的很快,那么高原反應都有什么表現(xiàn)呢?能自行緩解嗎?
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癥狀,急性高原反應者如出現(xiàn)不斷加重的干咳、頭痛、呼吸困難或發(fā)紺,少數(shù)暴發(fā)型者表現(xiàn)為極度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
在4000米時,人的呼吸氣量大幅度增加,增加到20%~100%,氧氣已經明顯不夠用,必須使勁呼吸和喘氣。
高原反應的發(fā)病率與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時間以及體質等有關。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出現(xiàn)高原反應,但經3~10天的習服后癥狀逐漸消失。本病的發(fā)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應的發(fā)生率與男性的體重系數(shù)呈正相關,與女性的體重系數(shù)無關,說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在到達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qū)后,旅游者不要過度勞累,避免劇烈的體能活動。旅行者在行程中,不要喝酒,少洗澡(擦澡即可)、多喝水,避免進食太飽,以免耗太多氧氣。最好帶上氧氣瓶,以備缺氧時使用。另外,注意保暖,尤其要防感冒。
假如出現(xiàn)劇烈的高原反應,切勿繼續(xù)到更高海拔的地方,應停留在原海拔位置,直到癥狀消失。假如病情進一步惡化,應及時就醫(yī)。
2、好好休息。不管是境內旅游還是境外旅游都可能影響正常的作息,進而導致疲憊和脫水等現(xiàn)象,增加高原反應的幾率。在向高海拔地區(qū)進發(fā)前,最好花一兩天好好地休息,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睡眠模式,這一點對于境外旅行的情況來說格外重要。
3、可以準備一些預防高原反應的藥物。好好跟醫(yī)生談談,說說你之前用過什么藥,再告訴他們你要到海拔超過大約2400米到2700米的地方去。如果你不過敏,醫(yī)生一般會開乙酰唑胺給你。
4、出發(fā)之前,你可能需要先到醫(yī)院去,檢查你的紅細胞。如果檢查出貧血或者紅細胞不足,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你先進行治療,再去旅行。這項檢查很重要,因為紅細胞是身體組織和器官供養(yǎng)的媒介,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
高原反應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后,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干燥等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應。由平原進入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qū)后,機體在短時期發(fā)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現(xiàn)稱為急性高原反應。慢性高原反應為有些人通過長期不斷的調節(jié)過程仍不能適應 以致形成一種高原機能失調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一系列臨床癥狀。慢性高原反應又稱為“機體機能失調”。一般認為凡進入高原三個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應癥狀,可視為慢性高原反應。高原反應的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痛、心慌、氣促、食欲減退、倦怠、乏力、惡心、嘔吐、腹脹、腹瀉、胸悶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暈、手足麻木、抽搐等。體征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壓輕度異常、顏面或四肢水腫,口唇紫紺等。慢性高原反應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癥狀可以是上述表現(xiàn)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癥狀時隱時現(xiàn),返回平低海拔地區(qū)后一般可消失,與急性高原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有較多的相似之處。 [編輯本段]主要病理高山適應問題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區(qū)氣壓下降,氧分壓減少引起肺泡氧分壓減少,低血氧。氧分壓下降引起肺泡氣氧分壓隨之下降,輸送到血液中的氧量減少。因此立即引起身體幾方面的反應。呼吸頻率增加,將更多的空氣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輸出量增加以加大經過肺和身體的動脈血流量;身體逐步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輸送氧的能力。即使進行了這些調整,也不能使新近達到高原的人發(fā)揮他正常的生理效能。曾經測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個人完成運動的能力只有海平面的50%。[編輯本段]預防措施如何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一般什么樣的人會有高原反應沒有規(guī)律可循,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它,許多的反應癥狀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準備和戰(zhàn)勝高原決心的人,出現(xiàn)高原反應的機會就多。建議初到高原地區(qū),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煙,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耗體力。不要一開始就吸氧,盡量要自身適應它,否則,你可能在高原永遠都離不開吸氧了(依賴性非常強)。 可服用一些高原反應藥和緩解高原反應的保健食品: 高原康:防治急性高原病藥品。 高原安:保健食品,有利于緩解高原反應。 紅景天及其制劑:藏民傳統(tǒng)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增強體質,緩解高原反應,進入高原前10天服用。 迪諾康膠囊:OTC中成藥,緩解心肌缺血,有助于緩解高原反應。 百服寧(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樣都是酚咖片):有助于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芬必得酚咖片也是驢友常備。 西洋參:有助于緩解疲勞,增強體質,減輕高原反應。 速效救心丸:高原反應緊急發(fā)作時服用,有助于緩解高原反應。 丹參丸:治療心血管。有助于緩解高原反應。 對于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癥狀在1-2天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3-7天。如果能適應,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對緩解高原反應也有一定的作用。 初入高原旅游,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現(xiàn)高原反應,癥狀包括頭痛、胸悶、氣短、心悸、惡心嘔吐,口唇紫紺,失眠,多夢,血壓亦可能升高。這些癥狀第一、二天明顯,以后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也有極少數(shù)人因勞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癥狀可能逐漸加重,發(fā)展成為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qū),稱為高原地區(qū)。其特點為氣壓低,空氣中氧的濃度也低,易導致人體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應、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等。短時間內進入3000米以上高原均可產生頭痛、頭昏、心悸、氣短等反應。重者還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失眠、疲乏、腹脹和胸悶。檢查有口唇輕度發(fā)紺及面部浮腫等。稱為急性高原反應。人們常常提倡用吸氧來緩解不適。當然,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但停止吸氧后,癥狀又會重新出現(xiàn)。這樣,便延緩了適應高原的時間。我們主張,如果你上述癥狀不很嚴重,特別是在靜息時較輕微,最好不要吸氧。這樣可以使你更快適應高原環(huán)境。剛進入高原,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使其能很好地適應此環(huán)境。最好不要飲酒和吸煙。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維他命的食物。但也必須注意,如果進入高原后,上述癥狀愈來愈重,特別是靜息時也十分明顯,應該立即吸氧,并到醫(yī)院就診。以防因“急性高原肺水腫”而造成不良后果。 預防高原反應的偏方:出發(fā)前兩個星期或一個月開始每天堅持吃丹參片,每天三次,每次三顆。此外最好隨身帶上西洋參切片。有高原反應時含服,可緩解不適??朔咴磻年P鍵是克服自我內心的恐懼。切忌依賴氧氣。 預防要點對于高原旅游者來說,預防高原反應是生命攸關的重要問題。預防要點和簡單的急救知識,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好體檢為預防高原反應,高原旅游前應該去的醫(yī)院認真做好體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間質性肺病、各種呼吸功能不全、器質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胃腸道疾病、神經與精神性疾病、嚴重慢性疾病等的病人不適合高原旅游。無法確定安全性時,應該接受低氧試驗。 身心準備 ⑴心理準備:消除恐懼心理,可從書本和向有經驗的旅游者了解有關高原環(huán)境、特點和醫(yī)療保健知識,增強自信心。 ⑵做好適應性鍛煉。如登山、長跑、負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強適應能力。⑶了解當?shù)貧夂蛱攸c,帶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適應訓練為預防高原反應,進入高原后應注意 : ⑴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消除對高原不必要的恐懼心理,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讓機體充分休息。 ⑵避免受涼。高原氣候寒冷,日夜溫差大,機體受涼后易患呼吸道感染,并易誘發(fā)急性高原病。 ⑶頭兩天避免劇烈活動及重體力勞動,登高需緩慢進行,有利于機體逐漸適應。 ⑷飲食宜多吃高糖、優(yōu)質蛋白食物,有利于克服低氧的不良作用。 ⑸禁煙,不飲或少飲酒,以減輕對氧的消耗。 ⑹進高原后最好服3-5天抗高原反應保健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648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性失眠多夢,應該如何調理
下一篇: 你知道嗎,男人是否也有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