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發(fā)病后應注意多休息,并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身體調養(yǎng)得好,就能預防頸椎病的發(fā)生及復發(fā)(發(fā)作),因此起居調養(yǎng)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五洲康復科老中醫(yī)站在中醫(yī)學的角度對頸椎保健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防止外傷。由跌仆、碰擊、擠壓等所致頸部外傷性疾患,應徹底治愈,防止形成慢性勞損而引起反復發(fā)作。有些外傷不易引起注意,如坐車打瞌睡,遇急剎車時頭部突然前傾后仰可造成頸椎損傷。父母生氣時隨意擊打、推踢孩子的頭頸、肩背部等,亦可致頸部損傷,以及一些體育運動損傷等,均可使頸部深層肌肉、韌帶和關節(jié)囊受到損害,引起椎間失穩(wěn)而易發(fā)展成頸椎病。
(2)糾正生活上的不良姿勢。頸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的病理基礎,故預防慢性勞損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生活上的不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糾正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如俯臥睡姿必然扭曲頸部,易傷害1~4頸椎;長期駝背工作、生活,導致背弓大而使頸腰弓加深,從而傷害頸椎的關節(jié)囊和韌帶,致頸椎失穩(wěn)而發(fā)病。長期使用高度不合適的睡枕,及由于睡姿不良而睡枕沒有完全支撐頭枕部或頸肩部,不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都會傷害頸椎的韌帶和關節(jié)囊,成為頸椎病的直接病因。因此必須糾正各種不良習慣和姿勢,提倡“保健枕調養(yǎng)法”。
(3)老年人的預防。50歲以上的人,脊椎已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存在,更需注意預防。除注意睡姿與枕頭高度外,天氣寒冷時要注意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與別人談話,看書報和電影、電視時,防止過分彎曲背脊,無論坐、立、臥等各種活動,都要重視保持脊椎的正直,以免誘發(fā)頸椎病。
(4)注意體育鍛煉。青壯年可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狀況和興趣的運動項目,如跑步、拳術、健身體操和游泳等。老年人已有椎間結構變性的,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跑和跳,以免引起椎間關節(jié)錯位或滑脫而發(fā)生本病,可選用太極拳、廣播操、快步走(雙手擺動大步走)或倒行、氣功等活動。
深圳五洲醫(yī)院康復中心以正骨整脊、小針刀、內功經穴推拿、中藥熥療、藥杖為主要療法,再配之以針灸、牽引、超短波、微波、中藥離子導入等治療手段,辨癥施治,科學匹配個性化治療方案。
深圳五洲醫(yī)院康復中心是頸腰椎病規(guī)范化康復基地,集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保健為一體,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方法治療頸腰椎病,有不開刀、安全、無痛、損傷小、恢復快、療效好等特點。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可以 在線咨詢專家 或 在線預約專家!現(xiàn)在預約免掛號費,優(yōu)先安排就診。
一、中藥外敷法:取當歸、川芎、葛根、紅花、白芷、羌活、乳香、沒藥、伸筋草、大腹皮、澤瀉、丹參、透骨草、威靈仙、熟地各50克,桂枝、麻黃、白芍、川烏、馬錢子各25克,細辛30克,全蝎20克。先將諸藥共研為細末混勻,每次取50~100克,用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鐘后外敷于頸后部。敷藥后用神燈照射30分鐘,每天1次,15天為一療程。
二、 中藥泡酒外搽法:取威靈仙50克,當歸、細辛、生乳香、姜黃、丹參、白芷、透骨草、自然銅、木瓜各15克,三七10克,冰片、紫草各5克,蜈蚣3條。先將諸藥浸泡于75%酒精2000毫升中,4天后過濾,濾取的藥液裝瓶收儲。濾后的藥渣再用75%酒精2000毫升浸泡4天后濾取藥液,將兩次藥液混合攪勻即可。用時取藥酒適量揉搽患病頸椎部兩側及肩背部軟組織,每天4次。
三、中醫(yī)藥枕法:取薄荷、荊芥、艾葉、紫蘇、白芷各50克,紅花、丁香、桂枝、甘松、茯苓、防風、川芎各30克,冰片、樟腦各20克。先將冰片,樟腦另包于10厘米×7厘米的塑料布小袋中,以針刺孔備用。再將諸藥研成細末,裝入紗布袋中,厚約1厘米。然后用木板、三合板制成高6厘米、底邊8厘米、長30厘米、上角呈拱形的三角形木枕,木枕外用1.5厘米厚的海綿包裹固定,海綿外罩以金絲絨布套,把裝有中藥粉的小塑料袋和布袋一起放置在木枕拱形面上,縫合即成?;颊呷∑脚P位,將藥枕置于頸部,有小藥袋的一側置于頸背部,每天2次,每次1小時。每次在進行藥枕治療的前后,均用雙手搓、揉、抓、提后頸部3~5分鐘。
四、中藥托敷法:取威靈仙、當歸、赤芍各12克,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克,紅花、羌活、獨活、防風各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將諸藥裝入紗布袋內扎緊放入瓷盆內,加水煎煮30分鐘,待稍涼后,用來托敷患部,每次30分鐘,每天2次。每劑藥連用2天,15天為一個療程。
五、中醫(yī)經絡刮痧法:
1.定位。刮拭經絡以督脈、手足太陽經、手足少陽經為主,路線分主線和配線,主線有風府→身柱、風池→肩井,配線有天柱→膈俞、大椎→巨骨。
2.操作。選用水牛角制成的長方形刮痧板,介質采用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制的刮痧油。一般主線為必刮線,再根據(jù)酸痛所在部位選取相應的配線,操作時先在所刮部位涂少許刮痧油,然后用刮痧板與皮膚呈45°角,由上而下,先主線后配線,先中線后旁線,刮拭力量以患者可耐受為度,先輕后重,緩緩而行,刮至皮膚明顯見痧,即皮膚出現(xiàn)紅色粒狀、片狀潮紅、紫紅色或紅色的血斑、血皰即可,酸痛處及風池、百勞、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天宗等穴位重點刮拭。每隔5~7天刮1次,也可待痧退后再治療。(湖北省南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胡松 李萍萍 郵編:441509)
按摩風池穴
可以自己按,也可以別人按。如果是別人按的話,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放在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兩邊各揉捏半分鐘左右,當被按摩者有酸脹感的時候就可以了。如果是自己按的話,在脖子后面,枕骨的下方,發(fā)際兩側的凹陷處。觸摸到之后就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頭肚按揉就行。
后溪穴
后溪穴在拳頭下方的凸起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揉,使穴位產生明顯的酸脹感,這個自己可以按揉的,不需要他人幫忙。
肩井穴
按揉肩井穴需要他人幫忙,找穴位需要自己找,假如是左肩膀,要用右手放在肩膀中部,右手食指下就是肩井穴。按摩方法是:手指指腹(指節(jié))向下按壓至少3次。自己不太好按的。
外關穴
按摩方法是:拇指指腹自上往下作圈狀按摩,按摩3分鐘后,最好是用熱毛巾再貼敷一下。
外關穴位置也好找,可以自己按。這個穴位在手腕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每天按摩外關穴3分鐘,可以活絡止痛,祛風解表,防治頸椎病、關節(jié)炎等。
天牖(yǒu)穴
按摩方法是:坐立,用拇指螺紋面按揉3分鐘,可兩側同時進行,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為佳。天牖(yǒu)穴自己也可以按到,比較好找,在人體脖子的側部,乳突后下方。
天宗穴
按摩天宗穴也需要他人幫忙,這個穴位在肩胛區(qū),按摩這個穴位,持續(xù)加力,持續(xù)按摩3分鐘,可以放松頸部、背部,感覺沒有那么僵硬和疼痛。
風府穴
按摩風府穴會緩解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癥狀,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腦供血,按摩完之后會覺得頭腦特別清醒,不再暈暈沉沉的。風府穴自己也能找到,這個位置在兩風池穴連線的中間處。后發(fā)際正中位置,往上1寸處,按摩方法是:用食指點著揉,用雙手中指點按或者拇指點按,按壓要適中,每天點按2次,每次3—5分鐘。
大椎穴
按摩方法是: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大椎穴。1~3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對治療頸椎病引起的肩頸不適、頸部酸脹有很好的效果。大椎穴自己比較難按到,在脖子和椎體鏈接下的凹陷處。正常的人這個位置應該是柔軟的,但頸椎病人的這個位置通常很僵硬。而且,頸椎病人剛開始按摩這個位置會有疼痛感。但一般持續(xù)按摩之后,疼痛感會慢慢減輕。
足底頸椎反射區(qū)
在大拇趾的內側有個頸椎的反射區(qū),用大拇指從上到下按壓,按壓到橫紋處就行。每天按2次,每次五分鐘,也能緩解頸椎病的癥狀。
有些穴位病人自己可以摸到,就自己按,自己摸不到的,家人幫忙按。當時我就是用以上這幾個穴位按摩法幫助家人的,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些按摩都只能暫時性的緩解疼痛,并不能治療頸椎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688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抑郁癥會有哪些危害,抑郁癥的心理治療
下一篇: 詳解灌腸后拉肚子怎么辦,自己如何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