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有很大的不同
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有很大的不同。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于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復。
但食物畢竟是食物,它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主要在于彌補陰陽氣血的不斷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證不準確,食物也不會給人體帶來太大的危害。正如名醫(yī)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所說“食療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即不對癥,亦無他患”。因此,食物療法適應范圍較廣泛,主要針對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為藥物或其他治療措施的輔助手段,隨著日常飲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藥物療法主要使用藥物,藥物性質剛烈,自古有“毒藥”之稱,主要是為治病而設,因此藥物療法適應范圍較局限,主要針對患者,是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隨便施藥,虛證用瀉藥,實證用補藥,或熱證用溫性的藥物,寒證用寒涼性質的藥物,不僅不能治療疾病,反而會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惡化。因此用藥必須十分審慎。食物療法寓治于食,不僅能達到保健強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還能給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覺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這種自然療法與服用苦口的藥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藥物那樣易于使人厭服而難以堅持,人們容易接受,可長期運用,對于慢性疾病的調理治療尤為適宜。此外,食療用品在劑型、劑量上不像藥物那樣有嚴格的規(guī)定,不能隨意更換,它可以根據患者的口味習慣進行不同的烹調加工,使之味美色艷,寓治療于營養(yǎng)和美味之中。當然,由于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各有偏長,故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應利用其所長,運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階段,食物療法與藥物療法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同,相得益彰。
二、中醫(yī)食療的基本原則
一、全面膳食
所謂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飲食內容上盡可能做到多樣化,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間的合理搭配。現代營養(yǎng)學認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七大類物質。這幾大類營養(yǎng)素分別存在于不同種類的食物中,如糧食類食物主要含有豐富的糖類,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魚、肉、奶、蛋類則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進食谷類、蔬菜類食物,摒棄或限制動物性食品的攝入,久則使蛋白質的供給不足,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癥,也影響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癥狀。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結構模式,大量攝入動物性食品,勢必使某些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也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病的發(fā)生增多。所以,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采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全面膳食是現代營蕎學一個基本的觀點,其實,在中醫(yī)食療學中也早有類似認識,如我國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曾經明確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則:“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谷,為米、麥及其他雜糧類食物的泛稱,五果、五菜則分別指古代的五種蔬菜和果品,五畜泛指肉類食品。谷、肉、果、菜這四大類食物,分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以滿足人體功能活動的需要。
二、飲食有節(jié)
飲食有節(jié)是指每天進食宜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進食的量,一是指進食的時間。
三、定量飲食定量,主要強調飲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飽不饑,尤其是不暴飲暴食。否則會使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的產生。如《黃帝內經》所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千金要方》更明確指出飲食過量的害處,“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飲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F代醫(yī)學認為,人體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飲食過量,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使食物不能及時消化,進一步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輸布,從而產生一系列疾病。相反,進食過少,則脾胃氣血化生乏源,人體生命活動缺乏物質基礎,日久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以及相應病變的發(fā)生。因此,飲食有節(jié),食量有度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定時我國傳統(tǒng)的進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這與飲食在胃中停留和傳遞的時間有關。食物進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時,肉食約6小時,然后由胃經十二指腸進入小腸,當胃剖空到一定程度時,便產生饑餓感,故可再度進食。研究證明,早、中、晚這三個時間內人體的消化功能特別活躍。按照相對固定的時間,有規(guī)律地進食,可以保證消化、吸收功能有節(jié)奏地進行活動,脾胃協(xié)調配合,腸胃虛實交替,有張有弛,食物則可有條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時間,隨意進食,零食不離口,就會使腸胃長時間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腸胃消化的正常規(guī)律被打破,胃腸虛實無度,久而久之可發(fā)生脾胃病變。
三餐合理搭配
在一日三餐中,歷來主張“早餐好,午餐飽,晚飯少”。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科學性,與人體晝夜的生理變化有關。因為人身的陰陽氣血的運行,在晝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時間,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陽氣活動開始旺盛,胃中處于相對空虛狀態(tài),亟需補充營養(yǎng),以滿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時間,處于一日當中,且經半天的勞動,消耗較多,故宜適當多進食,才能彌補損耗,滿足下午勞動工作的需要;晚飯后,一般活動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則常為致病之因。當然,一些夜生活豐富者,晚餐不僅要好,還要加夜宵。
三、中年養(yǎng)生從養(yǎng)成這幾個習慣開始
喝水時,如果在水中加一樣東西,有助排光體內毒素,外表年輕10歲。具體加什么,關注微信公眾號 39健康網 ,發(fā)送 飲水 了解詳情。
談及“養(yǎng)生”,多數人會認為那是老人的事,至少退休以后才需要考慮。然而事實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疾病纏身”,身體不堪一擊。
臨床上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發(fā)病正趨于年輕化。統(tǒng)計資料也顯示,近年來,不少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因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失去生命。如今,中青年男性普遍應酬多,吃飯喝酒沒有節(jié)制,造成脂肪攝入太多,加上運動不夠、生活不規(guī)律、吸煙等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痛風等疾病也紛紛找上門。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很多中年男性的病與管不住嘴、邁不開腿有關。
而乳腺增生、子宮肌瘤,還有甲狀腺疾病、失眠、神經性頭痛、抑郁癥等問題,也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這些疾病很多與情志有關。現代女性有三大特點:一是精神需求高,生活、工作難以得到滿足感;二是情緒波動大,易發(fā)脾氣、生悶氣等;三是遇到問題喜歡往負面想,愛鉆牛角尖。長期情志不隨、憤怒、焦慮,造成肝郁氣滯,影響機體健康。
因此,養(yǎng)生應從中青年開始,抓住重點,防患于未然。對男性來說,最好從年輕時就養(yǎng)成熱愛鍛煉的習慣,不要中了“煙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應酬,而可以用結伴健身、郊外遠足等方式,打造人脈圈。女性朋友則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瑣事困住,每周可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與閨蜜逛街、談心等,以免將不良情緒積壓在心里。寬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樂。
無論何種年齡、性別,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時,不要經常變換。同時根據中醫(yī)的“順應四時”觀點,合理調整起居生活??梢栽囍^一下“老年式”的生活。那就是早晚遛遛彎,晚飯后看看電視劇,通過這樣的辦法讓自己暫時脫離工作和事業(yè),真正放松大腦。
其次,堅持健康飲食。中醫(yī)認為,“高粱原味,足生大疔”。飲食合理最好的辦法是在家吃飯,做到葷素搭配、食量適度。人到中年后,還要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延遲中、老年人疾病的發(fā)生。
再次,把運動融入生活。在我看來,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和爬樓??梢耘c工作或生活結合起來,比如上班少坐兩站地,回家爬幾層樓等。
最后,保持樂觀情緒。上班時要精力集中工作,下班后要學會休息與放松。遇到問題要換位思維,多想積極向上的一面,善于思考,并善于傾訴,只有這樣,才能心情舒暢。
四、鴨血有5大功效中醫(yī)望聞問切挑選鴨血
功效一:防治缺鐵性盆血
鴨血富含鐵,且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多吃些帶有鴨血的菜肴,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并能有效地預防中老年人患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癥。
功效二:清毒,利腸通便
鴨血是人體污物的“清道夫”,可以利腸通便,清除腸腔的沉渣濁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具有凈化作用,以避免積累性中毒。因此貧血患者、老人、婦女和從事粉塵、紡織、環(huán)衛(wèi)、采掘等工作的人尤其應該常吃鴨血。
功效三:止血,促進血液凝固
鴨血含有維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有止血的功效。
功效四:高血脂人群的飲食佳品
鴨血中脂肪含量非常低,適合血脂高的人經常食用。
功效五:養(yǎng)肝
鴨血性平,營養(yǎng)豐富,可養(yǎng)肝血而治貧血,是養(yǎng)肝的最佳食品之一。
如何選擇健康的新鮮的鴨血
作為食物的鴨血一定要買新鮮的,那么我們該怎么挑新鮮的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不含有甲醛的鴨血呢?這里告訴您一個挑選鴨血的竅門,即利用中醫(yī)診法中的“望聞問切”。
“望”:主要就是看顏色、看切面,真鴨血的顏色一般是暗紅色,顏色太過鮮紅是不正常的,而且真鴨血的切面,有很多小氣孔,這是國為血液里有氧氣的緣故。
“聞”:新鮮的鴨血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問”:就是用嘴巴問一問,你這是不是新鮮鴨血。
“切”:就是可以摸一摸方式手感,純的鴨血用手稍稍一壓,表面一壓就會碎掉,要是感覺很有彈性,就說明里面摻了膠類的化學物質。
中醫(yī)非常講究食補,很多不良癥狀以及疾病,都可以通過飲食調理,這就是食療養(yǎng)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夏季中醫(yī)養(yǎng)生
1、五谷可養(yǎng)命 多喝小米粥
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五谷是養(yǎng)命的;五果是我們吃的水果、蔬菜,是幫助你消化的;五畜為益,肉類是起到補益作用的。在谷物中,要強調一下吃小米的好處。小米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長,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國過去女人生完孩子為什么喝小米粥?因為小米粥的補養(yǎng)效果特別好。維持生命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為養(yǎng),五谷中的首選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2、空調要少開 流汗才健康
老百姓常說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這是什么意思呢?
冬天由于氣血閉藏,儲藏營養(yǎng),為明年的生發(fā)做好準備。冬天不很好地儲藏 *** ,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于閉塞狀態(tài),有助于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于氣血往外走,這時候如果經常開空調,代謝不暢,能不得病嗎?
農村很多上百歲的老人都住平房,因為平房冬暖夏涼,這些老人得地氣,能長壽。在平房里消暑,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現在大家都住樓房,不得不用空調,空調出來的是透骨頭的風,年輕人陽氣旺盛可能不覺得,男同志過了32歲,女同志過了28歲,再老呆在空調房里,就覺得透骨的涼氣?!疤撔百\風,避之有時”,冬天的熱風,夏天的寒風都是和時令季節(jié)不同的風,就是賊風,對身體健康特別不利。
3、吃好早午飯 睡好子午覺
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當于冬至,陰氣最盛;正午12點相當于夏至,陽氣最盛。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飯一定要吃好,因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陽氣幫助你促進消化吸收。晚飯切記少吃點,別早上、中午都湊合,晚上吃得豐盛。
中國人特別強調老年人要睡子午覺,就是子時和午時,這是兩個很重要的時辰,半夜12點至1點是子時,這時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時間;中午11點至1點是午時,是陽氣最勝,陰氣初生的時候。陰陽兩氣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時候你就轉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覺了。
所以子、午兩時對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國古代很多人吃兩頓飯,不是因為沒糧食,早上9點至10點是脾胃最好的時候,下午2點至3點是小腸功能最好的時候。所以建議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覺,對老年人的養(yǎng)生極其有益。
參草燉鱔魚
原料:黨參3克、蟲草2根、黃鱔200克、姜2片、黃酒6克、雞汁、精鹽、雞清湯等各適量。
制法:黃鱔切段,汆水洗凈血水及黏液,入盅內。藥才洗凈后與姜、黃酒、雞清湯注入盅內,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1.5小時后,加適量雞汁、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點評:黃鱔性溫味甘,含有豐富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尤其是鈣和鐵的含量為常見淡水魚之首,具有補氣養(yǎng)血、祛風通絡、滋養(yǎng)肝腎的功效,并能調節(jié)血糖。黨參性味甘平,功善益肺氣,補中氣、養(yǎng)血、生津。蟲草味甘性平,有益腎壯陽、補肺平喘、止血化痰之功效。諸味與黃酒配制食用,共增益氣健脾、潤肺化痰、補益肝腎之功效。
適宜人群 凡腎虛腰膝酸軟、目糊,病后或產后氣血虧虛,咳嗽氣短、咯血、脾虛便溏、臟器下垂、面色萎黃,以及生長發(fā)育之孩童皆可食用。楓斗苦瓜鮮蚌湯
原料:蚌肉200克,楓斗5克,苦瓜50克,姜2片,黃酒6克,清湯、精鹽等各適量。
制法:蚌肉切片,汆水洗凈血水,入盅內??喙先ツ?,切片與洗凈后藥材、姜、黃酒、清湯注入盅內,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小時后,加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點評:蚌肉味甘、咸,性寒,含有蛋白質、核酸、鋅、鈣等營養(yǎng)素,具有滋陰清熱、平肝明目、豐澤肌膚、軟堅散結之功。楓斗性平味甘,有益氣養(yǎng)陰、養(yǎng)胃生津之功效。能補五臟虛勞,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改善糖尿病癥狀等??喙衔犊嘈院写罅烤S生素C,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防暑、清心明目、降血壓、降血糖之功效。三味相伍,更添益氣養(yǎng)陰、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消暑防暑、養(yǎng)顏明目、提高免疫力、抗癌抑癌、降壓降糖之功效。
適宜人群 諸凡口燥咽乾,大便干結,兩目干澀,面板干燥無光澤,食欲不振,易疲勞,易中暑之人,腫瘤患者,放化療后陰虛津虧之患者以及高血糖、高血壓之人均可食用。
清潤瓜絲
用料:新鮮西瓜皮300克,天冬、麥冬各50克,薄荷5克,菜油、麻油、糖、精鹽各適量。
制法:天冬、麥冬用水浸泡發(fā)胖后,剖開,除去內芯,再切成細絲。將薄荷用紗布袋包好,與天冬絲、麥冬絲一起,加水煎煮,熟后取出薄荷,倒去藥汁,再將其瀝乾,備用。西瓜皮削去青皮,切成細絲,用鹽少許拌勻,約1-2小時后,瀝去水分。起油鍋,將天冬、麥冬、西瓜皮三絲一起倒入鍋內,用旺火急炒片刻,然后加入麻油、白糖,拌勻盛盤即可。
此菜清脆香甜,爽口不膩。天冬、麥冬都有潤肺養(yǎng)陰、養(yǎng)胃生津的功能。菜中配用少許薄荷,能增強解暑清熱的效果,并能使人感到清涼爽口。
中醫(yī)養(yǎng)生,歷史悠久,淵源極深。在中醫(yī)第一部經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那么,中醫(yī)有哪些養(yǎng)生的常識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 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 生活規(guī)律順應自然
養(yǎng)生專家說,中醫(y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濕、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于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傊艘m應自然,生活要規(guī)律,寒溫要適度。
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 動腦動手形神受益
養(yǎng)生專家認為,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于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感受到為中醫(yī)藥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責任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也啟發(fā)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為主,一筆一劃,一絲不茍,使人心靜、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達到形神受益。
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 揉搓經穴養(yǎng)生防病
養(yǎng)生專家非常重視經穴,常以指代針揉搓經穴養(yǎng)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時,常用手指揉搓百會穴及頭面部,以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huán);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補腎、強心、健腦;揉搓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以助聽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揉搓迎香、風池穴以防感冒;指壓足三里、內關、中脘、氣海等穴,以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每個穴位揉搓按壓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壓150次。他還時常叩叩牙齒,以強齒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他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壓,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wèi)、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
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 飲食有節(jié)定時定量定性
養(yǎng)生專家的飲食有三個原則:定時、定量、定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堅持每日三餐按時就餐;定量是三餐不過飽,以八成飽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細糧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適為準。他愛吃面條,尤其愛吃稀軟的帶湯水的面條,面條可用細糧也可用雜面,再放些青菜之類,既有營養(yǎng)又易于消化。他常囑咐病人注意食療,如晚餐喝粥適當加入紅棗、薏苡仁、核桃仁、山藥等以增強脾胃功能,還要結合大便情況對飲食進行調整,以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一次。
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 情志安寧氣血通暢
養(yǎng)生專家說,喜、怒、憂、思、悲、恐、驚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強修養(yǎng)、愛好廣泛、寬宏大量、不記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靜志安,樂觀寬宏。情志安寧,氣血通暢,人就健康長壽。正如書中所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謙虛地說,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這確是養(yǎng)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做又較難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醫(yī)養(yǎng)生的常識1、御寒防風莫忽視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yǎng)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fā)宿疾。
2、飲食調養(yǎng)是關鍵
春季養(yǎng)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3、鍛煉運動很重要
春季養(yǎng)生保健運動鍛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養(yǎng)形,活則血流。有規(guī)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恒為主要。
4、精神調養(yǎng)很有益
春季養(yǎng)生保健精神調養(yǎng)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于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于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狀態(tài)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
2017春季飲食養(yǎng)生的方法早春 吃點蔥姜蒜
陰寒漸退,陽氣開始升發(fā),乍暖乍寒。根據?春夏養(yǎng)陽?的理論,此時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fā),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應在肝。肝亢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鍋巴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yǎng)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yōu)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變發(fā)瘡癰癤腫等疾病。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1.中醫(yī)養(yǎng)生小知識大全
2.秋季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知識
3.中藥養(yǎng)生的常用知識
4.如何學習中醫(yī)養(yǎng)生
5.中醫(yī)養(yǎng)生之冬季篇
6.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知識
7.冬季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知識有哪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749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要生了破水是什么感覺,臨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