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波士頓兩名醫(yī)生27日發(fā)表的一份報告說,全美國一年大約500名少年和兒童死于槍傷,十多年增長將近60%。波士頓這兩名醫(yī)生的報告還說,全美因槍傷而住院的少年兒童一年高達7500人,增長80%。
報道說,那兩名醫(yī)生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美國兒科學院會議上公布了從1997年到2009年少年兒童的槍傷及死亡數字。這是美國首次公開發(fā)表的少年兒童遭受槍擊的報告。他們的研究發(fā)現,八成少年兒童槍擊受害者都是遭手槍傷害。他們說,全國有關槍支的對話應當轉向小型武器,而不是持槍權之爭,比如是否可持有類似軍用的半自動步槍。
波士頓布萊厄姆婦女醫(yī)院住院外科醫(yī)生馬丹西說,手槍對兒童造成的殺害最大,這個數字過去十多年一直在上升。上述報告作者之一馬丹西說,家庭持有武器比例高的各州,兒童傷亡比例也高。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美國《財富》雜志網站10月6日刊登美國急診科醫(yī)生卡羅琳·巴伯的一篇文章,題為《中風、心臟病和猝死:美國了解感染新冠病毒的長期風險嗎》,全文摘編如下:
我有一個35歲的熟人死于出血性腦中風,一個40多歲的朋友和另一個70多歲的朋友經常出現嚴重頭暈,他們站起來時心怦怦直跳。一名之前沒有病史的21歲學生因心臟衰竭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而一名平時身體健康的48歲網球運動愛好者突然心臟病發(fā)作。
我無法證實所有這些病例的確切病因。但我提到的每一個人在發(fā)病前幾天或幾個月都感染過新冠病毒——他們所有人當時都只是輕微感染。
有沒有可能,不管我們了解多少,我們仍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影響和危險?
原因出在新冠病毒上嗎?
社交媒體上的眾多帖子已經開始列出與上述那些人情況十分相似的人的名單。盡管造成這些人健康問題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大量病例反映出一些更值得擔憂的情況,而不僅僅是一種推特現象。
一項涉及32個國家136個研究機構的大型國際研究記錄,與新冠疫情前相比,年輕患者缺血性中風發(fā)病率增加。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年齡在55歲以下,許多人并不具備典型風險因素,比如吸煙、糖尿病和高血壓。
在一項包括最初一波疫情患者的研究中,佛羅里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fā)現,與從未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相比,新冠重癥幸存者在患病后一年的死亡風險是前者的2.5倍。值得注意的是,近80%的“下游死亡”不是由于典型的新冠病毒并發(fā)癥,如急性呼吸困難或心臟原因所致。
打疫苗難以避免并發(fā)癥
科學家對三萬多名接種過新冠疫苗但仍感染新冠(在奧密克戎之前)的患者進行了一項大型分析,研究結論發(fā)表在《自然》雜志網站上。他們發(fā)現,6個月后,與沒有證據表明感染新冠的對照組相比,感染者即使接種過疫苗,也會出現死亡風險更高以及涉及多個器官(肺、心臟、腎臟、大腦等)的新冠長期癥狀。
即使是最健康的人也不能幸免。研究人員注意到,在疫情之后,運動員中出現了一種令人不安的心源性猝死模式,原因可能是與新冠病毒有關的心臟并發(fā)癥——心肌炎和心包炎。亞利桑那紅雀足球隊前鋒J·J·瓦特最近披露,他出現了心臟房顫現象,雖然房顫的原因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瓦特在大約6周前曾被確診新冠肺炎。
再感染人群風險更高
在一項非同行評審的研究中,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的齊亞德·阿里及其團隊分析了3.8萬名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病歷。研究人員發(fā)現,與單次感染人群相比,這些再感染人群在死亡率、住院率和多器官不良健康結果方面風險更高。
新冠的長期并發(fā)癥到底有多普遍,仍在研究中。發(fā)表在《自然·醫(yī)學》月刊上的一項對超過15萬名新冠肺炎幸存者的分析發(fā)現,他們在感染后第一年出現神經系統后遺癥的風險增加,癥狀包括中風、認知和記憶問題、癲癇、運動障礙等問題。即使在最初感染時無需住院治療的人群中,出現這些長期并發(fā)癥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
據阿里估計,新冠病毒造成了4000多萬新增神經系統病例。一個重要提醒是:研究時期大多早于疫苗出現時間。事實上,一項大型研究發(fā)現,疫苗在預防新冠長期后遺癥方面的有效性僅為15%左右。
沒有哪個年齡組絕對安全
其中一些并發(fā)癥在年輕人中發(fā)生的風險更高。而在高齡群體一側,一項大型研究發(fā)現,新冠肺炎讓65歲及以上人群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了50%至80%——而這是在之前沒有診斷出該疾病的人群中。
研究人員認為,感染新冠肺炎會引發(fā)易血栓和促炎狀態(tài),這可能增加血栓風險。在剛剛發(fā)表的對英格蘭和威爾士4800萬名成年人的群組研究中,新冠肺炎與動脈血栓(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發(fā)作)和靜脈栓塞(肺部和腿部等地方的血栓)的急劇增加都有關聯。
一項包括100多萬名兒科患者數據的研究發(fā)現,18歲及以下青少年在感染新冠病毒后6個月里患I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72%。這種風險不僅限于兒童,在成年人身上也會看到。
“我們遠未接近終點”
但是,在新冠病毒預防措施方面,美國大多數城市、政府甚至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都在放寬限制,而不是繼續(xù)提醒人們保持警惕。
在美國,每天有300至400人死于新冠病毒。在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比利時等一些歐洲國家,病例數正在增加。德國聯邦衛(wèi)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在記者會上說:“我們顯然處在冬季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起點。”
前方的道路將是崎嶇的。當務之急是生產普適性新冠疫苗和鼻噴疫苗及藥物,以將新冠后遺癥風險降至最低。美國人顯然總體上厭倦了戴口罩、打加強針和抗擊新冠病毒。但是,盡管這次行軍已經令人精疲力竭,我們還遠未接近終點線。我們必須停止假裝到達了終點。
全部評論
【二手煙目前狀況】
不吸煙者每日被動吸煙15分鐘以上者定為被動吸煙,又稱“強迫吸煙”或“間接吸煙”。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煙霧,因而成為被動吸煙者。
半數青少年公共場所被熏
我國目前約有3.5億吸煙者,每年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的人數近100萬。我國參與的“全球青少年煙草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場所受二手煙危害的比例分別為43.9%和55.8%。我國吸煙人數為3.5億,居世界各國之首。全國吸煙行為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雖然近年來人們的吸煙率已經出現了下降趨勢,但被動吸煙狀況沒有任何改善。
城市和農村人群接觸二手煙的比例分別為49.7%和54.0%,農村高于城市。有20個省份50%以上的人接觸二手煙,其中青海、甘肅、山西、陜西、吉林、內蒙古等北方地區(qū)比例高于60%。
被動吸煙者八成在家受害
報告顯示,被動吸煙人群中,82%在家庭中、67%在公共場所、35%在工作場所接觸二手煙。其中,因年齡、性別和職業(yè)的不同,市民在各類場所接觸二手煙的比例也不同。被動吸煙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觸二手煙。20歲至59歲男性在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接觸二手煙的比例最高。
男性吸煙率超五成
據介紹,近20年來我國男性吸煙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2002年全國吸煙行為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男性人群現在吸煙率為57%,吸煙行為幾乎沒有什么限制。這是造成不吸煙者在多種場所接觸二手煙的主要原因。
同時,我國還沒有全國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法律法規(guī)。截至2006年10月,我國一半以上的地級市尚未制定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地方法規(guī),無法有效約束吸煙行為,保護非吸煙者不受二手煙危害的健康權益。
此外,公眾仍然缺乏對被動吸煙危害的認識。公眾被動吸煙危害健康的知曉率僅有35%。很多人錯誤地相信,“只要使用通風設施,在室內吸煙對其他人沒有什么影響”。人們對吸煙的危害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對于二手煙的危害卻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認為,只要吸煙人數少,房間面積足夠大,危害就可以減至最低,甚至沒有危害,也就是說,存在“安全暴露”水平。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每燃燒一支卷煙所形成的煙草煙霧中含有的苯并芘高達180納克(1納克=10-6克)。這在一個30立方米容積的居室內就會形成6納克/立方米濃度,超過衛(wèi)生標準(1納克/立方米)5倍。為了將它稀釋至容許濃度,就得把居室內30立方米的空氣每小時更換5~6次,而目前在賓館和家庭中常用的中央空調和普通空調均無過濾清除苯并芘等類超微顆粒的功能,一旦卷煙煙霧在室內形成就很難加以清除。
【香煙的成分及其所引起的疾病 】
據研究,香煙及其燃燒后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四千多種有害物質,就醫(yī)學的觀點來看,可分為四大類:
(a)一氧化碳(carbon monooxide): 一氧化碳在香煙煙霧中的濃度約 400ppm,與紅血球的結合力為氧和紅血球結合力量的約二百一十倍,所以一氧化碳被吸入入體后,紅血球輸送氧氣的能力會降低,而使體內缺氧。心臟是人體中一個需氧量相當大的器官,假如心臟缺氧,就會引發(fā)心絞痛(需解釋疾?。?,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
(b)尼古?。╪icotine): 當尼古丁進入人體后,會產生許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變快、精神狀況改變(如變得情緒穩(wěn)定或精神興奮),并促進血小板凝集,為造成心臟血管阻塞、高血壓、中風等心臟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幫兇。
(c)刺激物質(irritants): 香煙所產生的刺激物質不但會對眼睛、鼻子、咽喉產生刺激,也會刺激支氣管黏膜下腺體的分泌,導致反覆性急性支氣管發(fā)炎及慢性支氣管炎。
(d)致癌物質 :根據美國學者Doll及Peto的研究統計指出,因吸煙致癌而死亡的人數占所有癌癥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三十,為已知或預測各種致癌因素中影響最大的項致癌因素(主要是引起肺癌)。如果人們能夠停止吸煙的話,將可減少三分之一的癌癥死亡。
由此看來,吸煙對人體健康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要盡量戒除或少吸,不吸煙的人最好不要染上這個嗜好。
【吸“二手煙”的危害 】
被動吸煙即俗稱的“吸二手煙”比原先外界所知道的還要危險,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比常人多出6倍。被稱為“GSTMI”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或是缺少此基因的婦女,其患肺癌的幾率為一般人的2.6倍至6倍?!癎STMI”基因目前已被認為會使煙草中致癌物失去活性。
根據研究指出,香煙燃燒可產生兩種煙流:主流煙和側流煙。主流煙是指抽煙時吸入過程中所產生的煙,由于空氣供應充足,溫度可達950度,燃燒完全。側流煙是指靜置燃燒產生的煙,由于空氣供應不足,溫度僅達350度,燃燒不完全,所以產生較多有害氣體及致癌物質。二手煙主要是由側流煙加上部分主流煙所組成,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于1992年評估一系列被動吸煙(也就是二手煙)引起呼吸健康效應的科學研究后作出結論:環(huán)境煙害可以使不吸煙的成人罹患肺癌,并且可以增加各種非癌癥呼吸道疾病的危險性,尤其是對小孩子。報告中還指出,這種廣范圍的環(huán)境暴露已經對于美國的公共衛(wèi)生造成嚴重且實質性的沖擊。
根據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吸二手煙對身體影響與吸煙者相似。舉例說明:一名自己不吸菸,但配偶吸煙的人的肺癌發(fā)病率,增加20%"50%,在二手煙之烏煙瘴氣中生活的無辜者,其獲病率是20%"30%。 某些特定人群,如女性,因被動吸入二手煙患上述疾病死亡的數字與吸煙者幾乎同等,二00二年,四萬八千四百名中國女性因吸入二手煙導致肺癌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而因主動吸煙引發(fā)上述疾病死亡的中國女性人數為四萬七千三百人。同年的吸煙男性中,十三萬七千人死于肺癌、十九萬一千人死于缺血性心臟病。
大量吸入二手煙后其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有益的脂蛋白,如果其濃度降低,可影響心血管正常功能。孩子經常在煙霧繚繞的環(huán)境中進食,會產生惡心不適,如果由此而產生心理定勢,形成條件反射,久之會出現厭食癥。二手煙由香煙、煙斗或雪茄燃燒時飄出來或吸煙者抽煙時呼出的一種混合煙霧。在許多吸煙的場所中二手煙是最常接觸的污染物。抽煙時噴出的煙霧可散發(fā)超過四千種粒子物質,大部分這些物質都是很強烈的激物,其中至少有四十種在人類或動物身上可引致癌病。二手煙中所含的粒子是尤其危險的,因為在停止吸煙后,這些粒子仍能停留在空氣中數小時,可被其他非吸煙人士吸進體內,亦可能和氡氣的衰變產物混合一起,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傷害。
被動吸煙可以導致肺癌和心臟病等疾病。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被動吸煙還會使人得中風的機率大為增加。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吸煙者患中風的機率比不吸煙者要大。而在新西蘭進行的這項研究則專門集中于香煙被動吸煙者身體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經常被動吸煙者得中風的機率要高80%。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計,每年有五萬三千人死於此種「消極性煙草中毒」之下。
【二手煙,請別傷著孩子】
據美國一家專業(yè)研究機構1998年的評估結果顯示,哮喘病每年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達126億美元,約1500萬美國人遭受哮喘病折磨,其中500萬是兒童。從1980年起,美國5歲以下的兒童哮喘病發(fā)病率有較大增長。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100人死于哮喘病,平均每天14人。哮喘每年導致美國兒童1400萬個缺課日,成為影響兒童學習最嚴重的慢性病。
據美國環(huán)保局的一份報告指出,兒童是環(huán)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通常,兒童會經歷比成年人更高的環(huán)境暴露,按每磅體重算,他們比成年人要呼吸更多的空氣,從而會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再加上兒童好動、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他們最易受到污染物的傷害。
二手煙是最常見的危害兒童健康的污染物。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評估,二手煙對兒童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引發(fā)兒童哮喘、幼兒猝死綜合癥、氣管炎、肺炎和耳部炎癥等。二手煙的暴露導致20萬到100萬患哮喘病的美國兒童的發(fā)病次數增加,癥狀加重;約有15萬到30萬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所患的呼吸道疾病,以及一種中耳積液的兒童病增加流行等都與二手煙有關,這其中,每年約有7500人到1.5萬人需要住院治療;另外,美國每年約有1900到2700例的嬰兒猝死綜合癥也被認為與二手煙的污染有關。
二手煙還是引發(fā)兒童哮喘的主要刺激因素。一項研究表明,二手煙與房間里的螨蟲聯合作用,可以使學齡前兒童的哮喘病發(fā)病率更高,特別是雙親吸煙的家庭,其子女患相關疾病的幾率遠大于不吸煙家庭的孩子。美國環(huán)保局在向國會的報告中曾指出:兒童是美國最珍貴的資產,兒童的健康關系到美國未來國民的素質和國際競爭力?,F任美國環(huán)保局局長惠特曼女士也指出:“今天兒童占我國人口的1/4,然而他們卻是我國未來的百分之百。世界衛(wèi)生組織承諾,將與我們共同努力,保證讓我們的孩子飲用安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在無污染的土地上玩耍?!?
為了保護兒童免遭二手煙的危害,多年來,美國啟動了一系列國家行動:其中在2000年之前完成的三項主要室內環(huán)境污染物的評估中,就包括二手煙;早在1989年啟動的國家哮喘教育和預防程序;1997年啟動的具有高度優(yōu)先權的兒童環(huán)境風險總統特別工作組以及去年啟動的無煙家庭保證行動等。
(注:專家為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 楊桂臣)
【如何拒吸二手煙】
1.告訴別人和你的朋友,你不喜歡吸煙。
2.不要接受別人遞上的香煙,要養(yǎng)成拒絕的習慣。
3.不論身在何地,堅持選擇「禁止吸煙區(qū)」。
4.避免或減少在公共場所接觸“二手煙”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公共場所禁煙法》已頒布,你完全有權利用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利益。
加大法律效力??山o報紙和衛(wèi)生官員寫信,督促公共場所達到無煙。
確保您的孩子無論上學前,在學校或放學后都應有一個無煙的生活環(huán)境。
到無煙或設有無煙區(qū)的餐館就餐。
讓吸煙者知道你不喜歡他們在你身邊吸煙。
讓吸煙者知道他們身上發(fā)霉的煙味兒令人反感。
【如何減少已吸入的二手煙對我們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1.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 因為維生素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抗癌(如木瓜、蕃茄、胡蘿卜、南瓜等蔬果。)
2.多喝水,多排尿。多運動,多排汗,可以加速排除體內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
3.專家建議,肺癌應該以預防為主,年輕人應戒煙或者盡量少抽煙。有吸煙史、有早期癥狀,如咳嗽、胸痛和肩關節(jié)疼痛等,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或者腫瘤家族病史的人,最好每年到醫(yī)院做一兩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便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
【應當立法禁止公共場所吸煙】
衛(wèi)生部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領導小組辦公室相信,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關鍵措施?,F在,很多國家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已從公共交通工具、電影院、展覽館、購物中心、銀行、學校、醫(yī)院等,逐步擴展到辦公場所(包括政府辦公樓、公司的寫字樓等),又進而擴展到大眾餐飲娛樂場所(包括餐廳、酒吧、夜總會、按摩院等)。
2004年3月,愛爾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建立無煙工作場所的國家,無煙化的范圍包括所有的辦公室、餐廳、酒吧和旅店等公共場所。不到3個月,挪威的無煙立法也開始生效。此后,在這兩個國家的引領下,新西蘭、意大利、西班牙、幾內亞、毛里求斯和烏拉圭等12個國家相繼開展了創(chuàng)建無煙工作場所和無煙公共場所的工作。
然而,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專門規(guī)定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法律法規(guī),有關規(guī)定多半出現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某些條款或細則中,而且內容模糊,執(zhí)法主體不明,可操作性不強。比如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總則中規(guī)定:“國家和社會加強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教育,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場所吸煙。”
2006年10月,衛(wèi)生部成立了履行《公約》領導小組,并設立履行《公約》領導小組辦公室。受國務院委托,衛(wèi)生部正著手修訂《公共場所衛(wèi)生管理條例》。修定后的《條例》將強化有關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guī)定。
一個好消息是,2008年我國將舉辦奧運會,而從1988年加拿大冬季奧運會開始,“無煙奧運”不僅是一個目標,而且變成了現實。各奧運會舉辦國在比賽期間對比賽場館等公共場所實行全面禁煙,禁止吸煙及一切與煙草有關的廣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848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按摩豐胸教程,什么時候按摩豐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