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手上有著非常復雜的穴位,平時多按一按這些穴位,就有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作用。
跟小編一起來學一學,這幾個進行手部按摩的小技巧吧。每天按按手,健康舒適天天有!
1、治療頸椎病
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很長時間,很容易得頸椎病,哪怕還沒有到病變的程度,脖子不舒服也是常態(tài)。
頸椎病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可能帶來80多種不適的癥狀。但其實我們只要拉一拉自己的大拇指,就能預防頸椎病了。
拉大拇指要像這樣,拉中有牽,牽中有捏,捏中有揉。
除此之外,拇指還主胃經(jīng),可以幫助控制抑郁、焦慮、易怒。因此,如果您遇到腹痛、頭痛、皮膚問題,或者你只是感到情緒壓抑,只要按一下大拇指。
2、治療便秘
便秘也是現(xiàn)在的人經(jīng)常得的一種病癥了,發(fā)作起來寢食難安,非常難受。但只要按壓一下手掌心的位置,就能預防便秘。
掌心是大腸經(jīng)的所在,可以幫助你傾瀉身體中排不出去的火氣,減緩不適的癥狀。
按摩掌心,可以采用這種撥刮的方式。依次進行按摩,按摩的力氣要大一點,按摩到掌心溫暖就可。
3、舒緩四肢
忙了一天了,感覺身體特別累,提不起精神和力氣?其實,花幾分鐘這樣做一下手部按摩,就會好得多了!
首先,使用拇指和食指的外側擠壓每根手指和拇指,從下到上,每個手指做2-3次。再使用拇指和食指的外邊緣,一個接一個地握住每個手指和拇指的底部,然后快速向下拉向尖端,每個手指做2-3次。你就會感覺舒服了很多!
4、治療胃病
應酬不可避免,所以難免胃部不適?正是因為胃病實在太常見了,所以人體中對胃部進行治療的“大藥”也非常容易找得到,就在我們的手上。
多按壓一下掌心肉下方胃經(jīng)匯集的地方,此處的經(jīng)絡主管大腸、胃部、十二指腸等消化系統(tǒng),把這兒捋順了,消化自然就順了。
5、治療咳嗽、支氣管炎、哮喘
治療咳嗽、支氣管炎等疾病,在消炎之外還需要補氣,怎么補氣?
需要補腎氣,就是按摩手上手掌下部這個位置,就是腎上腺反射區(qū)的位置。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按摩,可以采取這種用點式按摩的方式,把腎經(jīng)、大腸經(jīng)等位置都按摩到,就能讓你逐步覺得呼吸改善、輕松起來。
6、明目、養(yǎng)顏
手指根部是五官所對應的位置,經(jīng)常按按這里,就有明亮眼睛、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讓人感覺整個人都充滿了神采。
如果感覺睡不著, 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按壓。長此以往,對人體的皮膚和五官都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能讓人從內(nèi)到外的漂亮起來!
7、消暑、解煩
現(xiàn)在夏天到了,人們總是能夠感覺控制不住的煩躁難安,熱的受不了。這其實是人的心火在作祟,當你煩躁的時候,只需要花幾分鐘。做一做這個動作,你就會感覺好很多。
這個動作的要領是,交叉十根手指,然后用力相互揉捏植根,揉捏5秒后放松,然后進行下一輪。煩躁的時候捏一捏,火氣就沒有了。
8、消除疲勞、保健
合谷穴的位置,在右手拇指內(nèi)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處,然后下壓,就可找到了?;蛘呤幽粗覆n后,虎口出現(xiàn)隆起肌肉旁邊的凹陷處就是合谷穴。
按壓合谷穴,可以消除疲勞、黑眼圈,增強免疫力,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9、治療牙痛
揉捏虎口外側,可以治療頭痛、牙痛等痛的癥狀。牙痛的時候,柔捏虎口可以有效減緩疼痛的感覺。
10、降低血壓、血糖
揉捏手臂上距離手腕三根手指左右的穴位,可以有效幫助降低血壓。它的位置在手腕兩個動脈分支的凹陷處,距離手腕那條橫線3指左右的位置。
按壓手法很簡單,只要持續(xù)不斷的去按壓它,直到感覺輕微疼痛,就有降血壓的效果啦!
按壓大拇指根部外側有降血糖的作用,調(diào)節(jié)心臟功能。
11、治療頭暈、惡心
當你感覺到似乎要暈車的時候,可以嘗試按壓一下大拇指的指甲根部,或者用一根皮繩纏繞在你的無名指上,它可以有效刺激精神,激發(fā)氣血,避免頭暈惡心。
除去按壓大拇指外,也可以這樣攥住無名指進行壓迫療法。
12、治療關節(jié)炎
與此同時,多活動手指,手指上穴位的聯(lián)動還能產(chǎn)生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關節(jié)炎,保持身體健康。
那么小編就再教你一套手指的活動操吧,比按摩更簡單,也同樣有效!
首先將手放在桌面上,依次將食指、拇指、無名指、小拇指靠向大拇指方向,然后再反向移動回去。
接著抬起手,將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與大拇指依次完成一個O形,重復兩到三遍。
將手指彎成一個C形,重復10到15次。
然后握拳,也重復10到15次。
四指平曲,重復10到15次。
花5分鐘,按摩一下手,
好處多多,疾病沒有!
你掌握了嗎?
經(jīng)常低頭工作就容易引起頸椎肌肉疲勞,頸椎肌肉疲勞,很明顯的表現(xiàn)為自己的脖子和后腦勺中間的連接處出現(xiàn)酸痛的感覺,平常發(fā)力的情況下,這里就會產(chǎn)生針扎般的疼痛,這就是頸椎的肌肉承受的壓力太大了,血液流通不暢,可以通過適當?shù)陌茨Ψ绞絹砭徑狻?/strong>
選用一個按摩枕是很簡單有效的方式,不需要我們主動的去做什么,把它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然后自己的脖子枕在這個枕頭上面,頸椎就受到了按摩枕的幫助,他就已經(jīng)逐漸的復位了,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就會逐漸加快,只不過按摩枕它畢竟是一種物質(zhì),它不能像我們的手一樣起到非常精準的按摩作用,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頸椎肌肉的疲勞,緩解這種疼痛,所以說有效的方式還是應該指望自己主動的按摩。
自己按摩的過程可以把手放在自己后腦勺突出的那塊骨頭下面三厘米到5厘米,因為這個地方是頸椎肌肉最疲勞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疼痛的地方,這個地方大概左右按摩3~5分鐘,然后再站起來轉動一下自己的腦袋,左三圈右三圈基本上就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說這畢竟是一種緩解的效果,肌肉的疲勞仍然沒有從根源上消除,又應該注意工作的強度和工作的姿勢,每隔一段時間適當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減少自己頸椎的壓力。
頸椎肌肉的疲勞往往都是頸椎病的前兆,在辦公室的工作人群中很常見,因為辦公室的工作人群基本上每天都是盯著電腦或者伏案寫作,頸椎的壓力就非常大,每隔半小時到一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給自己2~3分鐘的放松時間,不會耽誤什么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夠讓自己有更好的身體狀態(tài),能夠更長遠的工作下去。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jīng)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jié)段性不穩(wěn)者不宜采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采取坐位或臥位,為了方便,多取穩(wěn)當?shù)目孔?,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diào)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xù)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shù)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xù)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牽引重量與持續(xù)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xù)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xù)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xù)數(shù)個療程直至癥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癥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采用仰臥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xù)牽引2小時后休息15分鐘,然后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一般是牽引2分鐘,放松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鐘,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y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jīng)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diào)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于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于脊髓型頸椎病,傳統(tǒng)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nèi)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后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jīng)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nèi)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jīng)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fā)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放松痙攣肌肉,緩解癥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y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y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松性運動,活躍頸椎區(qū)域血液循環(huán),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松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癥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wěn)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fā)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tài)時,可開始醫(yī)療體操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癥狀急性發(fā)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癥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后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jīng)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jīng)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xù)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jīng)節(jié)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于第一次阻滯治療后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xù)治療2~4個療程。
(六)藥物治療
頸椎病癥狀顯著時常用藥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癥狀緩解,常用藥物有解痙鎮(zhèn)痛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及血管擴張藥等。中藥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后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
中醫(yī)對頸椎骨質(zhì)增生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y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nèi)阻和氣滯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wèi)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于頸項筋骨,經(jīng)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yǎng)而致。
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zhì)正常或發(fā)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jīng)通絡除痹。
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
(2)痰濕阻滯
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jīng)絡而發(fā)病。
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
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jīng)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郁金。
(3)氣滯血瘀
由于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jīng)絡發(fā)為本病。
癥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
方藥:化瘀通痹湯加味。當歸18g,丹參30g,雞血藤21g,制乳沒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黃12g,穿山甲10g,地龍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蔞、半夏。
(4)氣血虛弱
年老體弱,氣血衰少,氣虛則腠理不密,風濕寒邪乘虛侵襲,經(jīng)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虛筋骨失去濡養(yǎng)皆可致病。
癥見:頭項酸痛不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于月經(jīng)后癥狀加重,或經(jīng)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yǎng)血,通絡行痹。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雞血藤1 5g,生姜6g,大棗4枚。
本方益氣溫經(jīng),和營通痹。若兼風濕者,酌加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龍、桃仁、紅花、當歸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腎虛者,酌加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以補腎陽、通督脈。
(5)肝腎虧虛
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體弱,肝腎精血日漸虧少,筋骨失去滋榮而致。
癥見: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耳鳴,不可轉側,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zhì)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治法:益精補腎,滋陰熄風。
方藥:左歸丸加味。熟地15g,山藥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絲子10g,生白芍12g,生石決明15g,當歸9g,炙甘草9g,黃精24g。
本方能滋補肝腎真陰而熄風。若兼有風濕者,加靈仙、?薟草、鹿銜草祛風濕止痹痛。
治療頸椎骨質(zhì)增生有哪些中成藥?
(1)抗骨質(zhì)增生丸
藥物組成:熟地3份,肉蓯蓉2份,鹿銜草2份,骨碎補2份,淫羊藿2份,雞血藤2份,萊菔子 1份。
功效:補益肝腎,通經(jīng)活絡,強筋健骨。
主治:退行性頸椎病。
用法用量:每次5g,每日2~3次。
(2)骨刺丸
藥物組成:熟地、骨碎補、炙馬錢子、雞血藤、肉蓯蓉各60g,三七、乳香、沒藥、川芎各30g。
功效:補益肝腎,通經(jīng)活絡。
主治:骨質(zhì)增生。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早晚各1次。
(3)天麻丸
藥物組成:天麻、木香、人參、赤茯苓、羌活、白芷、天蓼木、川芎、當歸、麻黃、烏蛇、白附子、龍腦、鹿角膠、菊花、生地、細辛、牛黃、麝香。
功效:益氣祛風,宣痹止痛。
主治:虛損傷風,手足無力,肢體干燥,風痹不仁。
用法用量: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溫酒下。
(4)六味地黃丸
藥物組成: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
功效:滋養(yǎng)陰精,補益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等癥。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每日3次。
(5)虎潛丸
藥物組成:龜板、熟地、黃柏、知母、虎骨、鎖陽、干姜、陳皮。
功效:補益肝腎。
主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酒或粥糊為丸,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
(6)舒筋活絡丸
藥物組成:當歸、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靈仙、地龍、獨活、赤芍、川烏、骨碎補、防風、天麻、虎骨膠、五加皮、膽南星、乳香、沒藥、熟地。
功效:舒筋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風濕寒痹,筋骨疼痛,麻木拘攣。
用法用量:每次6g,每日3次。
詳情你可看該網(wǎng)頁:
/sljk/ybjb/yundong/jzgzzs.htm
參考資料:/sljk/ybjb/yundong/jzgzzs.htm
備紗布口罩一個、熱水袋一個(可容500毫升水)、山西陳醋(越陳越好)300毫升。先將陳醋加熱,然后把口罩置入陳醋內(nèi)浸泡15分鐘后撈起稍擰干(以不滴水為度),再把浸濕的口罩敷于頸椎最疼痛的部位,再將裝有70~80℃熱水的熱水袋覆蓋于口罩上,敷30~40分鐘,使熱力透過口罩直達頸項深處。如此每日進行一次,如果患者頸椎部疼痛比較明顯,頸部活動受限,且有頭昏等癥狀者,每日進行兩次,早晚各一次。10天為一療程。堅持使用2~3個療程,可有顯著效果。
經(jīng)臨床實踐證明,采用陳醋局部濕熱敷治療頸椎骨質(zhì)增生具有獨特療效,時間短,見效快,且無任何不良反應及副作用,能延緩骨質(zhì)增生的發(fā)展,在短時間內(nèi)能明顯改善頸椎骨質(zhì)增生患者的癥狀,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zhì)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jīng)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的交感神經(jīng)等而引起的一種癥狀復雜的綜合癥候群。臨床常表現(xiàn)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qū)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則四肢癱瘓??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以 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肩周炎是指肩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關節(jié)囊等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廣泛慢性炎癥反應。其主要特點為肩部疼痛和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是常見病、多發(fā)病。頸椎病、肩周炎具有發(fā)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后極易復發(fā)等特點。目前國內(nèi)多采用手術、理療等治療方法、效果都不理想。常規(guī)藥物治療中多以抗炎為主,停止用藥后復發(fā)率極高。
祖國醫(yī)學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實踐,留下了大量的醫(yī)學著述,其中也包含與頸椎病、肩周炎臨床表現(xiàn)有關的理論及治療經(jīng)驗。古人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細致的觀察,詳細地記錄了和我們今天所述頸椎病、肩周炎的各型病變相似的癥狀和治療方法。頸椎病、肩周炎的頸、肩、臂痛等癥多包括在祖國醫(yī)學痹證中,中醫(yī)認為,本病系外感風寒濕邪,阻滯經(jīng)絡,以致氣血阻閉不通,不通則痛。氣血阻滯則經(jīng)脈失養(yǎng),發(fā)生頭昏頭痛,上肢麻木等。
武當保健枕頸肩型根據(jù)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散風止痛的原則,精選武當名貴中草藥精制而成,按君、臣、佐、使配伍,共達溫經(jīng)通絡,驅風除濕,活血止痛的目的。
首先武當保健枕肩頸型通過口腔、鼻咽腔粘膜和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達到疏通氣血,消除臨床癥狀的預期效果,起到內(nèi)治作用。
其次藥枕作為一種頸部藥墊,起到托扶支撐頸部的作用,可使頭稍自然后傾,頭部重力向后、向下,特別在睡眠狀態(tài)下,頸部肌群松弛,形成微妙的頸椎牽引力。通過癥狀的緩解證明,可能使頸椎間隙拉寬,減輕頸椎病變對局部神經(jīng)的壓迫,亦解除白天工作、學習長時間低頭、前傾帶來頸部不平衡而出現(xiàn)的疲勞感,起到外治作用。
武當保健枕肩頸型內(nèi)外結合,可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癥,有助于解除頸部及肩關節(jié)軟組織粘連現(xiàn)象,有效的恢復頸椎及相關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快速解除病變部位的無菌性炎癥,減輕頸肩枕后等部位的疼痛、酸脹、麻木等。有效解除脖子發(fā)僵、發(fā)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里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頸椎病癥狀。并有效解除肩部疼痛、壓痛、活動不便、睡覺時不能壓迫肩部,有時夜間痛醒、肩關節(jié)粘連,活動功能明顯受限、局部肌肉有僵硬、緊張或肌肉萎縮現(xiàn)象等肩周炎癥狀。最終去除頸椎骨質(zhì)增生及頸椎間盤突出,使疾病得到根除。
武當保健枕能為您解決頸肩部的各類病患,我們?yōu)槟芟蚰峁┻@樣的優(yōu)質(zhì)保健枕感到榮幸和自豪。
怎樣正確有效地防治頸椎病
【來源】 本院 【時間】2005-11-23 16:08:22【閱讀】 383
不知道您注意到?jīng)]有,在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當中,當你的腿累了的時候,坐下或蹲下片刻可使雙腿得到休息;當你的雙臂勞累時,將雙臂停止活動或放在沙發(fā)扶手上休息一會,疲勞很快
就得會到緩解。惟獨你的脖子不論你坐、立、蹲、行都處于工作狀態(tài),至到你上睡覺之前,一天中很少有機會能讓你平臥、給脖子一個休息的時刻。這就是說人的脖子于工作狀態(tài)的時間相對于人體其它運動部位來說要長的多,尤其是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科技和文明的發(fā)展,室內(nèi)和腦力勞動越來越多,體力力勞動和運動減少,然而脖子的活動一點沒少,既即你坐在那兒聽課、開會、甚至靜靜地思考時,頸椎的肌肉也必須全力做功,以維持頭部的適當位置,使你能專心于所做所學。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不斷的左右轉身、抬頭仰頭的話,那么脖子的工作量就更大了。如果你再把脖子的肌肉骨骼與大腿、胳膊的肌肉骨骼相比,那你會發(fā)現(xiàn)脖子是多么的弱?。∵@么弱小的頸椎卻要持續(xù)長時間的工作,以保持頭顱的位置,保證人體的各種活動需要。以上事實說明一個問題:經(jīng)過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勞動,人的脖子的確是太“辛苦”了,因而也太容易勞損和出問題了。假如勞累一天后,你再不給它一個良好的支撐(枕頭和床)和體位在夜里休息,這卻不是雪上加霜,更加劇它的勞損和退化了嗎?可見頸椎就象一臺機器中的某些部件,關鍵、靈巧又最易磨損。
人的脖子(頸椎)的結構是與人體的需要相適應的,為了保證頭部活動的靈活性以適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坐立行走的需要,頸椎骨的結構輕巧而復雜,頸部的肌肉眾多但纖細。這使得頸椎成為脊椎中活動范圍最大的一段,既能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和旋轉,又可以做各種復合運動。與此同時,為了保護人體的最高指揮機構(頭顱內(nèi)的大腦)的安全和通訊暢通,頸椎不但要承負頭顱的重量,緩沖行走、彈跳等活動時對大腦的震蕩,而且要確保位于其橫突內(nèi)的椎動脈等不受壓迫,以給予大腦充足的血氧供應,同時保證其椎管內(nèi)通往全身的脊髓和神經(jīng)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不受影響。這就又使得頸椎成為脊椎骨中構造最復雜、功能最重要的一段。頸椎最上兩節(jié)(環(huán)樞椎)具備最大的旋轉活動。其它頸椎橫突中具有一個小孔,兩根椎動脈就從中穿越而上,以供應大腦的養(yǎng)料(血液和氧氣)。人們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全身的一切活動都要由它指揮。而傳輸大腦命令的組織(脊髓和神經(jīng))都要從頸椎穿越而過。因而頸椎受傷不僅會造成脖子痛,還會由于影響了大腦中樞對肢體感覺和運動的指揮而出現(xiàn)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麻木等遠端癥狀。從這些特殊的解剖結構來看,不難理解頸椎在人的生活和生命中是多么的重要,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頸椎有病后不僅會出現(xiàn)局部的癥狀,而且會影響到全身其它部位,包括遠離頸椎的雙足和雙手??紤]頸椎的復雜結構,也不難理解頸椎病變的復雜性、多樣性。比如,頸椎骨刺向椎管后方長的較大,那就可能出現(xiàn)雙腿發(fā)緊,行走困難,形成脊髓型頸椎病。如果骨刺偏于側后方,就更易刺激頸神經(jīng)根而出現(xiàn)手指麻木等癥狀,形成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假如在頸椎椎體側方長了骨刺就易于刺激旁邊的椎動脈而出現(xiàn)頭暈、卒倒等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癥狀。如果頸椎的病變影響到交感神經(jīng),還會引起頭痛頭昏,視力障礙和心慌心跳等交感型頸椎病的癥狀。不過單純型頸椎病少見,兩種類型合并存在的混合型頸椎病最為常見。從中也可以看出頸椎病是多么的復雜,影響是多么的廣泛。它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么看來僅僅頸椎骨刺就可以造成頸椎病,但實際情況要比這復雜的多。骨刺的形成是人體老化情況下的一種代償性自我保護,中年以后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zhì)增生,但絕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即使照相看到了骨質(zhì)增生也不能診斷為頸椎病。只有當頸椎發(fā)展到了無力代償?shù)那闆r下,頸椎各個部件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病理性改變,例如,頸椎間盤的脫水變薄,頸椎小關節(jié)的增生肥大、松動失穩(wěn),鄰近韌帶的肥厚鈣化和頸部肌肉的勞損萎弱等多種變化下,骨質(zhì)增生才會在發(fā)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上述頸椎骨骼關節(jié)椎間盤等的病理改變就是所謂的頸椎內(nèi)平衡紊亂,而頸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改變就是所謂的外平衡失調(diào)。正常情況下,內(nèi)外平衡,一硬一軟,相輔相成,共同維持頸椎的功能正常。二者單一或合并失調(diào)是頸椎病發(fā)生的概括性原因。
那么,是什么因素引發(fā)了這種頸椎平衡的失調(diào)呢?除了本文開頭說到頸椎的結構、功能等因素外,尚與人們生活習慣、工作性質(zhì)、飲食結構的改變有關。例如,科學的進步使人們的體力勞動大為減少,但人們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或伏案工作時,頸椎的做工卻沒有減少(實際上是相對增多了),反而由于全身的活動減少,影響到頸部骨骼肌肉的協(xié)調(diào)鍛煉,使它們變得相對更弱、更易勞損了。首先是影響肌力,由于長時間處在單一姿勢下做工而易勞損變得萎弱無力,無法很好地維護內(nèi)平衡的穩(wěn)定(頸椎骨的正常排列、負重和活動),就會造成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頸椎小關節(jié)的紊亂以及頸椎負重力學的改變。這種不良的力學改變又增加了頸椎肌肉的負擔,加劇頸椎平衡的失調(diào),二者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人們運動的減少,飲食結構的不合理,藥物的濫用(特別是激素類藥物),形成了體內(nèi)鈣質(zhì)的減少和骨密度的降低。這樣就形成了頸椎骨退化的內(nèi)在基礎。新的研究表明;頸椎間盤組織的自身免疫性改變也起重要的作用。這些表明,頸椎病的發(fā)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
知道了這些之后,就不難理解如何去防治頸椎病。從治療方面來講,表面上看是醫(yī)生的事,但實際上,對大多數(shù)的頸椎病人來說,病人的自我治療和預防更為至關重要。具體怎么做呢?
1.首先,如果你有脖子酸困、疼痛、手指發(fā)麻、頭暈惡心、心慌心跳、雙腿發(fā)緊、行走困難,甚至卒然摔倒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讓醫(yī)生檢查是否得了頸椎病。早期及時的治療十分重要,延誤治療不但是效果上的差異,更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例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早期治療可能會避免形成肌肉萎縮;頸動脈型頸椎病的及時治療可以預防突然發(fā)病而卒倒,造成可怕的意外。脊髓型頸椎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可能會用非手術治療而控制病情,避免一場較大的手術治療。這里強調(diào)的是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2.其次,頸椎病已經(jīng)是目前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在對待該病的態(tài)度上,要防止兩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一種是有的病人一聽得了頸椎病,就大為恐慌,害怕會造成癱瘓。其實,脊髓型頸椎病占的比例很少(約占10%),其中發(fā)展為癱瘓的病例更少,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另外一種傾向是滿不在乎,治療不夠重視,病情稍一好轉就,就停止了治療,致使癥狀常常發(fā)作,逐漸加重。為此,要特別強調(diào)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不要治治停停而前功盡棄。
3.因為頸椎病既有內(nèi)平衡(頸椎骨、關節(jié)、椎間盤等)結構的退變、增生、錯位、炎癥及自身免疫性反應等病理改變,又有頸部肌肉、韌帶等外平衡的失調(diào)。在治療時要同時兼顧,內(nèi)外同治。具體地說,就是要采用綜合性治療。實踐證明,單一治療的效果較差。常用的治療方法有理療、推拿按摩、封閉、牽引、藥物及手術等,每種治療對每個人的效果不同,對甲有效的治療對乙往往無效。因此,要注意試找對自己最有效的辦法。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有的人對牽引效果很好,而另一些人在牽引后不但無效,反而更不舒服。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北京東直門內(nèi)北新倉18號)設有專門的頸椎病研究室,長期從事頸椎病的研究和治療,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病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頸椎病的治療效果。
4.表面上看,頸椎病是脖子局部的病變,而實際上,它是一個全身病變的局部反應。在防和治上,都要從全身著手。平時要增加一定的體育活動,從整體上提高體質(zhì)水平。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增加一些富含鈣質(zhì)和舒筋壯骨,滋補肝腎的食品。例如,山藥、桂元、黑芝麻、木瓜、排骨等。從祖國醫(yī)學觀點和近年的研究結果來看,通過滋補肝腎、強筋壯骨可以起到延緩退變,抑制增生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5.平時要注意頸椎的姿勢和鍛煉。對于那些長期從事低頭工作的人,例如,會計師、文秘、編輯、作家、繪圖員、計算機使用人員等,一要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桌椅高度的調(diào)節(jié),二要避免過長時間的持久工作而引發(fā)頸椎勞損。有效的辦法是增加工間操,并在每工作60分鐘后,停下片刻,雙手十指交叉抱于脖子后面,在向前抱拉脖子的同時,主動地將脖子向后伸展,與雙手前抱的力量對抗用力,連作30-50次,以鍛煉頸部肌肉,增加外平衡的穩(wěn)定性。有的人甚至包括一些“氣功大師”等非專業(yè)醫(yī)務人員讓病人做大幅度環(huán)轉頭部的鍛煉,盡管有人做后感到暫時的舒服,但這樣做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猶如一臺機器的軸承,經(jīng)過長期的運轉后已經(jīng)造成了嚴重的磨損,如果再采用過度地、大幅度地頸椎旋轉等不當?shù)腻憻挿绞?,只能加重頸椎的磨損程度,利少弊多。這種鍛煉后感到的舒適是短暫的,它帶來的損害卻是持久的。對于復雜的人體頸椎來說,更易造成頸椎的磨損和失穩(wěn),甚至引起頭暈、卒倒等嚴重并發(fā)癥。同樣的道理,不是每例頸椎病都適合按摩或反復多次地搬動、旋轉脖子來治療,有的病人可能由此“成癮”或形成習慣性的頸椎錯位,治的快,壞的也快。此外,脊髓型頸椎病的病人更要慎重,不當?shù)氖址ò釀訒斐杉顾璧膲浩群团葒乐睾蠊?。這類并發(fā)癥時有報道,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6.正常頸椎有一個弧度向前的生理彎曲。當頸椎勞累了一天后,晚上睡眠時繼續(xù)維持這一生理性的彎曲,不僅是保障頸部肌肉得以充分休息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是預防和治療頸椎勞損的關鍵因素之一。你如果計算一下就會大吃一驚,一個人一生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這就決定了睡姿和枕頭合適度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市場上種類繁多的藥枕,也間接地證明了這一點。一個合適的枕頭不僅有助于預防頸椎勞損,而且也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辦法之一。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類對頸椎病的認識會越加深刻,頸椎病的預防或延緩發(fā)生是完全可能的。一旦得了頸椎病,只要持之以恒地正確治療,效果也是相當滿意的。但你要記住,一顆歡快的心和堅強的信念是首要條件,是最有效的治療,一切其它的療法都要在此前提下發(fā)揮作用。相反,精神抑郁不振,常會抑制肌肉的活力,造成肌肉的緊張和僵硬,其結局是增加了頸椎的負擔和疼痛不適。本文的目的只有一個:愿您健康快樂或早日從頸椎病的痛苦中解放出來,盡享人間美好的生活。
人和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有七塊小小的頸椎骨。比較有趣的是,長頸鹿的脖子那樣長,它也是有七塊頸椎骨,其中的一塊椎骨有兩米長。
刺猬的脖子雖短,但是它也有七塊頸椎,上班族久坐就會感覺頭沉沉的,很想合上眼大睡一覺,其實這是頸椎病的征象,因為從大腦出來的神經(jīng)都要首先經(jīng)過頸椎到達全身,頭部和上肢的血液供應也需要經(jīng)過頸椎,比較輕的頸椎病,僅僅出現(xiàn)頸、項、背部發(fā)僵、發(fā)硬、疼痛,頸椎屈伸、轉動活動時可出現(xiàn)癥狀加重。
如果影響到通往上肢的神經(jīng),則還可出現(xiàn)頸項部連帶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現(xiàn)皮膚感覺遲鈍、上肢肌肉力量減弱。當壓迫血管和神經(jīng),因為血流無法充足供應到大腦,大腦就會感覺昏昏沉沉,頭痛、眩暈、視力模糊、記憶力差、反應遲鈍。
解決頸椎病的困擾有許多辦法,但是必須堅持持之以恒,糾正自己的不良坐姿,積極加強鍛煉,經(jīng)?;顒宇i椎,準備一個中間低兩邊高的元寶型枕頭,來維持頸椎的正常的生理曲線,要想頸椎得到徹底的治療和改善,就需要我們的神秘捏積術。
世面上有許多頸椎按摩的方法。也有許多“山寨”名醫(yī)說自己的手法神奇莫測、起死回生,甚至能讓癱瘓者重新站起來,他們鐵鉗一樣的大手捏著病人的頸椎咯吱咯吱作響,據(jù)說這樣可以矯治頸椎病。
其實我們的頸椎非常的脆弱和嬌嫩,稍微用力一點的轉頭,也許都會造成頸椎的錯位和傷害,所以按摩頸椎一定要輕柔準確,捏積術完全沒有江湖游醫(yī)描述得那樣天花亂墜,手指的力量要均勻輕柔,幅度、速度必須保持一致,既平穩(wěn)又有節(jié)奏。
這里的力量指的不是單純的用力。更多的是一種技巧。
頭部微仰起用,兩手放到發(fā)根部,一直按到第七胸椎,這是規(guī)范的頸椎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指腹交替在頸部兩側自上而下做回旋揉捻,每側4一5遍,壓痛點可重點揉捻,時間可略長一些,然后食指與拇指拱成鉗狀,夾住頸椎的正中,從發(fā)根拉起,向前拉伸,然后向左、向右旋轉,再向前拉伸。
頸椎有問題的人,頸部的感覺總也拉不動,就就是血和肉粘連在一起,脂肪阻礙血流的暢通,不通而痛,所以就會出現(xiàn)疼痛,這樣緩解皮肉的粘連,卻不會對我們嬌嫩的頸椎造成傷害。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24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