煴煴灸膝關節(jié)疼痛艾灸你要了解的煴煴灸膝關節(jié)疼痛艾灸
膝關節(jié)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較大的關節(jié)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行
、走
、坐
、臥跑
、跳等活動都離不了它,所以受損傷的機會也較多
。膝關節(jié)疼痛時有發(fā)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jié)炎等病癥。其實,導致膝關節(jié)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多數(shù)關節(jié)疼痛并不是由外傷所引起
。關節(jié)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jié)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膝關節(jié)疼痛
。艾灸相關穴位能通經(jīng)活絡,緩解疼痛
。
疼痛的艾灸視頻.png)
選取艾灸穴位:
血海穴。鶴頂穴
。委中穴
。陽陵泉穴。陰陵泉穴
。足三里穴
。
還不了解煴煴灸?客服一對一線上咨詢+招商政策+售后服務
請?zhí)砑涌头?/p>
微信ID:CN13059104161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
、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
,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
,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我們分享文章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
、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
、版權或其他問題
,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郵箱:2042938103@qq.com),立即處理
。
{五味古法中醫(yī)}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華夏中醫(yī)網(wǎng)
原始點論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論壇
(撰稿支持)
| 上古傳承 經(jīng)典中醫(yī) |
已入駐騰訊新聞
、鳳凰新聞
、今日頭條、搜狐新聞
、網(wǎng)易新聞
、新浪悅讀、ZAKER
、鮮果閱讀等客戶端
原始點公益聯(lián)盟成員
投稿
、商務合作,聯(lián)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醫(yī) 』
傳統(tǒng)中醫(yī)
,專家團隊
健康養(yǎng)生之術
、膳食調理之法
高質量健康生活養(yǎng)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品牌傳播 | 企業(yè)專訪 | 投稿合作
請?zhí)砑観Q:40304452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很多人都有可能出現(xiàn)膝關節(jié)部位關節(jié)炎
、關節(jié)疼痛等情況
,那么民間有一種方法就是可以用艾灸來治療,可以起到散寒止痛
、消腫散結的作用
,下面是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1 艾灸膝蓋的好處與功效
治療緩解關節(jié)炎
艾灸膝蓋是比較好的
,可以幫助治療人體膝關節(jié)炎
,對風寒濕邪浸入引起的膝關節(jié)疼痛,起到溫經(jīng)散寒
、除濕去邪
、消除炎癥以及緩解疼痛的作用。
消除腫脹
對于膝蓋患有外傷的人來說
,適量的使用艾灸進行治療
,那么可以幫助促進膝關節(jié)局部血液循環(huán)、活血化瘀
、有利于消除腫脹和緩解疼痛
。 增強膝關節(jié)活動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的膝關節(jié)一般比較容易受傷
,這時候經(jīng)常艾灸膝關節(jié)
,可以減輕老年人關節(jié)不適、疼痛等癥狀
,增加膝關節(jié)活動度
,減少意外摔倒傷的機率。
膝蓋積液艾灸能熏好嗎
具有一定治療效果
。 人體膝關節(jié)積液的產(chǎn)生有很多種原因
,比如滑囊、滑膜的水腫、外傷以及勞損
,都能引起關節(jié)的腫
。 而艾灸是通過艾葉的燃燒,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利用溫熱的刺激來達到活血化瘀
,從而刺激人體氣血,氣行就帶動著血液的運行
,氣血流暢
,那么微循環(huán)就會得到改善,就可以使腫物進行消退
,因此進行艾灸對于膝蓋積液是具有一定治療效果的
。
但艾灸進行局部的外在治療以外,要對積液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調整
,進行治療才能鞏固療效
,做到真正的積液消除。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
具體如下: 1
、選起膝關節(jié)周圍的5個穴位
。
2、然后選擇艾條點燃艾條
,將艾條燃燒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大約3~5公分
。
3
、慢慢的圍繞穴位,手輕輕的轉動艾條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離皮膚太近
,以免引起燙傷。
4
、大概每個穴位熏灸10分鐘即可
。
5、5個穴位一定要交替進行熏灸
,以感覺到熱氣滲透到關節(jié)腔內最好
。
8種人千萬不能艾灸
1、陰虛陽亢
,邪熱內盛
,熱癥和實癥不適合艾灸。
2
、熱性體質
,例如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
、便秘等人群
。
3、高熱病人
、大饑大飽
、過度疲勞、身體紅腫
、皮膚過敏者不適宜用艾灸
。
4、高血壓患者病情突發(fā)時不宜艾灸
,比較穩(wěn)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壓
,再辨證取穴。
5
、體內有金屬埋件者
,謹慎艾灸。
6
、良性腫瘤需要辯證施灸
,惡性腫瘤不建議艾灸,以免導致熱血妄行
。
7
、心臟部位不可多灸、久灸
,外陰
、乳頭等嬌嫩部位不能灸。
8
、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者禁灸
。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2 1、使用方法
手持竹筒灸或粗艾條對準穴位
,圍繞著穴位劃圈圈
,由大圈劃小圈,以聚集能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吆途膸熾p方要保持內心平靜,可以同時默念各種宗教的咒語或者善念的美文
。人在放松時
,熱能和光能都吸收很快。
還可以用艾灸架
,把竹筒灸和粗艾條放上去
。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這里推薦竹筒灸,因為竹筒灸的煙很少
,非常適于家庭使用
。粗艾條的煙很大,一般要安裝排煙裝置
。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
,艾灸產(chǎn)生的煙很多是包艾絨的紙產(chǎn)生的,而艾絨本身產(chǎn)生的煙很少
,竹筒灸把艾絨放在竹筒里
,沒有用紙,所以基本沒有煙
。
2、滅火技巧
竹筒灸或艾條用完后,放入密閉的金屬桶中
,如不用的菊花晶或奶粉桶
,把蓋子封嚴,竹筒灸或艾條就會慢慢熄滅
。有的朋友用水澆滅
,一則不容易澆滅、二則下次再點著的時候很難點燃
。
3、注意事項
灸的時候注意不要燙傷,特別是老人
。如果萬一燙傷
,可以把水泡挑破,擠出水分
,涂上紫藥水,再用竹筒灸或艾條懸灸烤干即可
。
懸灸還可以治療外傷
,患者外敷幫助傷口愈合的藥物,同時用懸灸把傷口處的積液烤干
,可增加藥物的滲透性
。
4、無煙隨身灸與懸灸的區(qū)別
無煙隨身灸可以隨身攜帶
,使用方便
。但它只有熱傳導,沒有熱輻射
,因為布套把光給擋著了
。懸灸既有熱傳導,又有光輻射,艾草燃燒發(fā)射出來的光線可以直接輻射到穴位上
,所以懸灸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隨身灸
。
懸灸的效果雖然很好,但是在一些大病比如乙肝的治療上
,它不如麥粒灸
。麥粒灸是將艾絨搓成如芝麻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皮膚上施灸
。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參考《謝錫亮灸法》這本書
。
艾灸膝蓋部位多使用艾條溫熱灸,
,將艾條點燃
,距離膝蓋穴位上方一寸左右,圍繞穴位慢慢轉動
,使皮膚有溫熱感覺
,一般艾灸時間為15分鐘左右,灸至皮膚微微發(fā)紅
,關節(jié)內有熱感為止
。每天艾灸一次即可,能夠促進關節(jié)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
,改善關節(jié)炎癥
,緩解關節(jié)疼痛。
艾灸膝蓋的正確方法和時間3 艾灸的最佳時間
艾灸是中醫(yī)五大主流療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藥理綜合療效的學科
,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艾灸養(yǎng)生不只是調養(yǎng)身體,養(yǎng)心更是關鍵
。艾灸這么好
,那么做艾灸有沒有時間限制呢?什么時間做才最好呢?
中醫(y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yī)艾灸療法的季節(jié)就是夏季
。因為夏天穿衣少
,即便不去醫(y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
,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
。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
,不容易被燙傷
。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yī)“冬病夏治”的理論。中醫(yī)認為
,陽虛
、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
。生病的人大多屬于陽虛體質。
艾葉是溫性的
,屬于純陽之物
。艾灸能夠溫通經(jīng)絡,祛除寒濕
,補益人體陽氣
。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
,溫補的作用更強
。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
關于時間方面
,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么時間都可以灸
。飯前飯后
,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
,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
,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
,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xù)灸
,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
。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
。
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yǎng)生是比較靈活的
,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
,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
艾灸的5大注意事項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燙嘴的溫開水;加2~3個紅棗更好
。一些氣虛的女性艾灸時或者之后會頭暈,這樣就不會了
。
艾灸的整個過程都可以喝燙嘴的溫開水;最忌諱喝冷水吃水果
。
2、艾灸結束2個小時以后才能洗澡
。用濕熱的毛巾擦拭艾灸過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說
,可以用熱水洗澡
,那是錯誤的。
熱水也是水濕
,如果要洗菜做飯
,一定要戴上橡膠手套,用熱水洗
。
3
、施灸后會出現(xiàn)發(fā)熱,口渴
,上火
,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
,疲倦
,便秘,尿黃
,出汗
,牙痛,耳鳴
,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
,全身不適等現(xiàn)象,不要驚慌
,繼續(xù)艾灸這些癥狀就會消失
。
我們同時可以減少艾灸的時間,也可以泡泡腳后艾灸涌泉穴
、太沖穴
。
4、有的人邊灸邊吃
,這樣不好
。進食的時候氣血會集中在胃部,影響艾灸的治療效果;再就是對胃氣也是一個挑戰(zhàn)
。
5
、如果你的月經(jīng)量不大,特別是有痛經(jīng)的女性在經(jīng)期完全可以艾灸
,只是你比平時的艾灸時間短一點
。
關節(jié)疼痛怎么辦 四個針灸方法治療膝關節(jié)炎
四個針灸方法治療膝關節(jié)炎
膝關節(jié)炎是膝關節(jié)的常見疾病,骨關節(jié)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軟骨退行性病變和關節(jié)邊緣骨贅的形成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強肌健骨,但要避免運動過量引起關節(jié)的損傷
。要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
,這樣可以促進骨骼更好吸收營養(yǎng)物質
,延緩骨骼的老化,避免關節(jié)受損
。同時需要注意老人最好不要進行爬樓梯
、登山這樣的活動,容易造成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
。
(1)針刺療法
取陽陵泉
、陰陵泉、鶴頂
、膝下(臏韌帶正中)
、梁丘、血海
、足三里
。以2寸毫針從陽陵泉向陰陵泉方向透刺,膝下
、鶴頂用1寸毫針刺人0.30.5寸
,余穴用1.5寸毫針直刺1寸左右。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
,留針30分鐘
,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
(2)艾灸療法
取足三里
、內膝眼、陽關
、陽陵泉
、陰陵泉。用艾條懸灸
,每次選23穴
,每穴灸治2030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
,患者覺溫度舒適為度
。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
(3)耳針療法
(4)穴位注射療法
膝關節(jié)炎的日常護理要點介紹
(1)及時休息
,避免過度勞累,減少負重
,注重防止對膝關節(jié)的進一步磨損
,避免長時間頻繁上下樓、跑步
、爬山等對膝關節(jié)磨損較大的運動
,避免跌打扭傷。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
,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干活
。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jié)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至6倍
,長時間坐著和站著
,也要經(jīng)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jié)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
(3)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
,輕緩地舒展膝關節(jié),讓膝關節(jié)充分活動開以后再參加劇烈運動
。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或者是關節(jié)疼痛的時候
,會用艾灸的方式緩解
,艾灸一般使用艾條或者艾絨來熏穴位,下面是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
。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1膝關節(jié)痛可能由風濕
、勞損、肥胖等多種病因引發(fā)
。中醫(yī)認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當關節(jié)外感風、寒
、濕或受外傷后
,會使關節(jié)經(jīng)脈閉阻,導致血流不暢
,從而發(fā)生疼痛
。因此治療還需從疏通經(jīng)絡氣血、溫腎補陽入手
。
特效穴位:
方法一:溫和灸鶴頂穴
快速取穴:正坐彎膝
,在膝蓋骨上緣上1寸正中即是鶴頂穴。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鶴頂穴
,每天2次
,每次109115分鐘。也可將艾灸盒固定于穴位處
,每天溫灸30分鐘
。
方法二:回旋灸腎俞穴
快速取穴:俯臥,先找到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
,與肚臍相對的命門穴
,命門穴左右2指寬處即腎俞穴
。
艾灸方法:用艾條回旋灸腎俞穴,每次每側穴位灸30分鐘
,每日1次
。
方法三:溫和灸犢鼻穴
快速取穴:屈膝,在膝部找到髕骨下緣外側
,該凹陷中央處
,即為犢鼻穴。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患側犢鼻穴109115分鐘
。每天1次
,癥狀改善后隔天1次。配內膝眼艾灸效果更好
。
增效療法:
麻紅泡酒方:
原料:麻黃
、川牛膝、紅花
、三棱各30克
。
用法:將以上原料加適量水,加熱煮沸后
,再小火煮6917分鐘
。濾取藥汁,待溫度降到42°C左右
,與適量熱水(42°C左右)同放入木桶中
,兩腿浸入藥液至膝蓋處最好,泡259130分鐘
,至背微微出汗即可
,每天1次。1副藥可煎3次
。
功效:活血通經(jīng)
,散寒止痛。緩解膝關節(jié)疼痛
。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2膝蓋尤其是膝關節(jié)有著支撐體重的重要功能
,一般膝蓋痛的原因除半月板損傷等運動損傷外,以變形性關節(jié)炎居多
。
治療膝蓋的諸穴
,均以香煙灸法最適宜。若無抽煙習慣
,則可用艾柱
、艾條甚至線香代替。
位置
1、陽陵泉穴:小腿外側
,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
2、膝陽關穴:正坐垂足時
,在膝關節(jié)背面有一道橫紋
,外側末端則為膝陽關穴。
陽陵泉穴及膝陽關穴位置圖
3
、曲泉穴:正坐垂足時,在膝關節(jié)背面有一道橫紋
,其內側末端為曲泉穴
。
曲泉穴位置圖
4、至陰穴: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
。
至陰穴位置圖
5
、大敦穴:患者正坐或仰臥,在足拇指趾末節(jié)(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外側0.1寸(約2毫米處)
。
大敦穴位置圖
主治
1
、陽陵泉穴:主治膽、脅部病癥
。常用于脅痛
,口苦嘔吐,黃疸
,吐酸
;膝臏腫痛,下肢痿痹及麻木
;小兒驚風
。
2、曲泉穴:主治前陰部
、少腹部病癥
。常用于疝氣,前陰痛
、少腹痛
,小便不利;【遺】精
,陽痿
;月經(jīng)不調,帶下
,子宮脫垂
,陰癢;膝股腫痛,下肢痿痹
。
3
、陽關穴:主治膝部紅腫疼痛、屈伸不利
、痙攣急
、小腿麻木、膝關節(jié)腫痛
、下肢痙攣或癱瘓
、腘筋攣急。
4
、至陰穴:主治頭面部
、胎產(chǎn)病癥。常用于胎位不正
,難產(chǎn)
;頭痛,目痛
,鼻塞
,鼻衄;足膝腫痛
。
5
、大敦穴:主治前陰部、婦科病癥
。常用于疝氣
;睪丸腫痛、前陰痛
、少腹疼痛
,遺尿,癃閉
;月經(jīng)不調
,子宮下垂;小兒驚風
,癲癇
;神昏。
操作
一般來說
,初感疼痛時僅須灸七次
,癥狀即可緩解。此外
,入浴時可在浴缸中用力壓揉大拇趾和小趾
,并采正坐姿勢
,可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對膝蓋痛的患者頗有益處
。變形性關節(jié)癥的患者的膝蓋在上樓疼痛時
,可選用至陰穴,而在下樓痛時
,可選用大敦穴
。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圖3膝關節(jié)炎艾灸可以艾灸鶴頂穴、足三里
、陽陵泉
、膝眼穴等。艾灸有溫經(jīng)散寒的作用
,艾灸這些穴位不僅能夠強身健體
,還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除了艾灸
,患者還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理療等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
,也可以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1、鶴頂穴
鶴頂穴位于膝上部
,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有著通利關節(jié)
,祛風除濕
,活絡止痛的'功效,對于膝痛
、腿痛
、鶴膝風、膝關節(jié)酸痛
、腿足無力
、下肢痿軟、癱瘓等疾病有著很好的作用
。
2、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有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的功效
,對于膝痛
、下肢痿痹、腳氣、失眠
、癲狂
、頭暈、咳嗽氣喘
、心悸氣短
、乳癰等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陰陵泉
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脛骨后緣與腓腸肌之間
,有排滲脾濕的功效
,對于膝痛、腹脹
、腹瀉
、水腫、黃疸
、小便不利
、遺尿、尿失禁等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4、膝眼穴
膝眼穴位于膝關節(jié)伸側面,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
,左右計4穴
,主要治療膝關節(jié)酸痛、膝關節(jié)炎
、鶴膝風
、腿痛、腳氣等疾病
。
膝關節(jié)疼艾灸位置
1
、膝眼是艾灸治療腿酸疼的常見穴道之一,而且這一穴道也較為比較好找
,它的具體地址在髕骨正下方
,用力去觸碰時能夠觸到上下兩邊的2個凹進來的窩,而處在里側的窩稱為內膝眼
,在兩側的便是外膝眼
,也稱為犢鼻穴。
但由于這兩個部位難以置放艾柱
,因而在艾炙時最好是應用隨身灸
,用布袋子將隨身灸裝起來綁在穴道上
,避免其掉下來,每一次持續(xù)艾炙15分鐘上下就可以
。
3
、足三里是一個具備眾多健康保健和健康養(yǎng)生作用的穴道,除開能夠醫(yī)治胃腸病癥以外
,一樣能夠用于醫(yī)治腿酸疼
、膝關節(jié)病。它的部位在膝關節(jié)正下方兩側三橫指寬處
,腿酸疼的病人小伙伴們在艾炙時一樣能夠應用隨身灸
,還可以應用隔姜灸,每一次持續(xù)艾炙15分鐘左就可以右
。
3
、復溜穴是醫(yī)治腿酸疼十分合理的一個穴道,而且其醫(yī)治膝蓋骨發(fā)脹
、積血的實際效果也很好
,因而也是中藥治療腿酸疼的常見穴道,艾炙這一穴道時一樣也需要應用隨身灸
。
4
、腿酸疼的病人還能夠適度的艾灸陰陵泉,但在艾炙時一定要選準部位
,每一次艾灸的時間不可以低于15分鐘
,一般來說
,每日艾炙一次就可以
。
以上便是今日為大伙兒詳細介紹的腿酸疼能夠艾炙的一些位置了,綜上所述
,用艾灸治療腿酸疼是一種十分簡單合理的方式
,病人自己在家看電視劇時就可以進行醫(yī)治,特別是在在夏天三伏天艾炙時并不需要脫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