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熱就可去清熱嗎
?
十五、【五味日知錄】氣血兩虛怎么辦
?
十六
、【五味日知錄】為什么喝完風寒感冒藥后醫(yī)生讓喝熱粥?
十七
、【五味日知錄】口渴一定是有熱
?見熱就可去清熱嗎?
十八
、【五味日知錄】氣血兩虛怎么辦
?
十九、【五味日知錄】為什么喝完風寒感冒藥后醫(yī)生讓喝熱粥
?
二十
、【五味日知錄】腎只能補
,不能瀉嗎
?
二十一、【五味日知錄】腎者主蟄
,封藏之本,不能瀉嗎
?
二十二、【五味日知錄】白術(shù)為何既能止瀉
,又能治便秘
?
二十三、【五味日知錄】痛經(jīng)是怎么治的
?
二十四
、【五味日知錄】膽結(jié)石是怎么治的?
二十五
、【五味日知錄】臉上紅疹怎么辦
?
二十六、【五味日知錄】通竅活血湯的四大病證
二十七
、【五味日知錄】上火的‘虛與實“
二十八
、【五味日知錄】治療和預(yù)防“上火”的前提與根本
二十九、【五味日知錄】治療一切痰濕的基礎(chǔ)方
三十
、【五味日知錄】君火相火
,有何不同
?
三十一、【五味日知錄】關(guān)失眠的機理與脈診辯證
三十二
、【五味日知錄】柴胡劫肝陰
,葛根竭胃汁?
三十三、【五味日知錄】為什么這幾味藥就叫生化湯
三十四
、【五味日知錄】“玉屏風散”的組方法訣
三十五
、【五味日知錄】通脈者必先入心補血
三十六、【五味日知錄】用青蒿的名方 —— “青蒿鱉甲湯”
三十七
、【五味日知錄】把肝的“體陰用陽”講明白
三十八
、【五味日知錄】腎的“水中之火”與“陰中求陽”
三十九、【五味日知錄】“引火歸原”與真寒假熱證的三種類型
四十
、【五味日知錄】由出汗部位來看你的身體狀況
四十一
、【五味日知錄】財是下山猛虎, 氣是惹禍根苗?
{五味古法中醫(yī)}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華夏中醫(yī)網(wǎng)
原始點論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論壇
(撰稿支持)
| 上古傳承 經(jīng)典中醫(yī) |
已入駐騰訊新聞
、鳳凰新聞
、今日頭條、搜狐新聞
、網(wǎng)易新聞
、新浪悅讀、ZAKER
、鮮果閱讀等客戶端
原始點公益聯(lián)盟成員
投稿
、商務(wù)合作,聯(lián)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醫(yī) 』
傳統(tǒng)中醫(yī)
,專家團隊
健康養(yǎng)生之術(shù)
、膳食調(diào)理之法
高質(zhì)量健康生活養(yǎng)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方劑歌訣
方 劑 歌 訣
一、 解表劑
1
、1辛溫解表
1
、麻黃湯
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fā)汗解表宣肺氣
,傷寒表實無汗宜。
2
、桂枝湯
桂枝芍藥等量伍
,姜棗甘草微火煮,解肌發(fā)表調(diào)營衛(wèi)
,中風表虛自汗出
。
3、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防風蒼
,辛芷芎草芩地黃
,發(fā)汗祛濕兼清熱
,分經(jīng)論治變通良。
4
、香蘇散
香蘇散內(nèi)草陳皮
,疏散風寒又理氣,外感風寒兼氣滯
,寒熱無汗胸脘痞
。
5、小青龍湯
解表蠲飲小青龍
,麻桂姜辛夏草從
,芍藥五味斂氣陰,表寒內(nèi)飲最有功
。
6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荊陳研
,宣肺疏風止咳痰
,姜湯調(diào)服不必煎。
7
、正柴胡飲
正柴胡飲平散方
,芍藥防風陳草姜,輕疏風邪解熱痛
,表寒輕證服之康
。
1、2 辛涼解表
1
、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疴
,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
,清疏風熱煮無過。
2
、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杏翹
,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wèi)輕宣劑
,風溫咳嗽服之消
。
3、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仲景麻杏甘石湯
,辛涼宣肺清熱良
,邪熱雍肺咳喘急,有汗無汗均可嘗
。
4
、柴葛解肌湯
陶氏柴葛解肌湯
,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草姜棗芷
,羌膏解表清熱良
。
5、升麻葛根湯
局方升麻葛根湯
,芍藥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
、3扶正解表
1
、敗毒散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許姜三片
,氣虛感寒有奇功。
2
、參蘇飲
參蘇飲內(nèi)用陳皮
,枳殼前胡半夏齊,干葛木香甘桔茯
,氣虛外感最相宜
。
3、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助陽解表代表方
,陽虛外感風寒證,寒重熱輕脈沉良
。
4
、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蔥白桔梗隨
,草棗薄荷八味共
,滋陰發(fā)汗功可慰。
二
、瀉下劑
2
、1寒下
1、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大黃硝
,枳實厚樸先煮好
,峻下熱結(jié)急存陰,陽明腑實重證療
。
去硝名為小承氣
,輕下熱結(jié)用之效。調(diào)胃承氣硝黃草
,緩下熱結(jié)此方饒
。
2
、大黃牡丹湯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芒硝瓜子襄
,腸癰初起腹按痛
,尚未成膿服之消。
3
、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用硝黃
,甘遂為末共成方。專治水熱結(jié)胸證
,瀉熱逐水效非常
。
2、2溫下
1
、大黃附子湯
金匱大黃附子湯
,細辛散寒止痛良,溫下治法代表方
,寒積里實服之康
。
2、溫脾湯
溫脾附子大黃硝
,當歸干姜人參草
,攻下寒積溫脾陽,陽虛寒積腹痛療
。
2
、3潤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約治
,杏芍大黃積樸蜜
,潤腸瀉熱又行氣,胃熱腸燥便秘施
。
2
、濟川煎
濟川蓯蓉歸牛膝,枳殼升麻澤瀉齊
,溫腎益精潤通便
,腎虛精虧便秘宜。
2
、4逐水
十棗湯
十棗非君非湯劑,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飲力峻猛
,懸飲水腫實證宜。
2
、5攻補兼施
黃龍湯
黃龍湯中枳樸黃
,參歸甘桔棗硝姜
,攻下熱結(jié)養(yǎng)氣血,陰陽腑實氣血傷
。
三
、和解劑
3、1 和解少陽
1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功
,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姜棗
,少陽為病此方宗
。
2、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大黃
,枳芩夏芍棗生姜
,少陽陽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無雙
。
3
、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陳輔
,清膽利濕又和胃
,少陽濕熱痰濁除。
4
、達原飲
達原草果檳厚樸
,知母黃芩芍甘佐,辟穢化濁達膜原
,邪伏膜原寒熱作
。
3、2調(diào)和肝脾
1
、四逆散
陽郁厥逆四逆散
,等分柴芍枳實甘,透邪解郁理肝脾
,肝郁脾滯力能堪
。
2、逍遙散
逍遙散用當歸芍
,柴苓術(shù)草加姜薄
,肝郁血虛脾氣弱,調(diào)和肝脾功效卓
。
3
、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用陳皮,術(shù)芍防風共成劑,腸鳴泄瀉腹又痛
,治在瀉肝與實脾
。
3、3調(diào)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配芩連
,干姜人參草棗全
,辛開苦降除痞滿,寒熱錯雜痞證蠲
。
四
、清熱劑
4、1清氣分熱
1
、白虎湯
白虎膏知粳米甘
,清熱生津止渴煩,氣分熱盛四大證
,益氣生津人參添
。
2、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參麥冬
,半夏粳米甘草從
,清補氣津又和胃,余熱耗傷氣津用
。
4
、2清營涼血
1、清營湯
清營湯治熱傳營
,身熱燥渴眠不寧
,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
。
2
、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芍藥丹,清熱涼血散瘀專
,熱入血分服之安
,蓄血傷絡(luò)吐衄斑。
4
、3清熱解毒
1
、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柏梔芩,三焦火盛是主因
,煩狂火熱兼譫妄
,吐衄發(fā)斑皆可平。
2
、涼膈散
涼膈硝黃梔子翹
,黃芩甘草薄荷饒
,再加竹葉調(diào)蜂蜜
,上中郁熱服之消
。
3、普濟消毒飲
普濟消毒蒡芩連
,甘桔藍根勃翹玄
,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服之痊
。
4
、仙方活命飲
仙方活命君銀花,歸芍乳沒陳皂甲
,防芷貝粉甘酒煎
,陽證癰瘍內(nèi)消法。
4
、4清臟腑熱
1
、導赤散
導赤木通生地黃,草梢煎加竹葉嘗
,清心利水又養(yǎng)陰
,心經(jīng)火熱移小腸。
2
、龍膽瀉肝湯
龍膽梔芩酒拌炒
,木通澤瀉車柴草,當歸生地益陰血
,肝膽實火濕熱消
。
3、左金丸
左金連萸六比一
,脅痛吞酸悉能醫(yī)
,再加芍藥名戊已,專治泄痢痛在臍
。
4
、葦莖湯
葦莖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
,熱毒痰瘀致肺癰
,膿成未成均勝任。
5
、瀉白散
瀉白桑皮地骨皮
,粳米甘草扶肺氣,清瀉肺熱平和劑
,熱伏肺中喘咳醫(yī)
。
6、清胃散
清胃散中升麻連,當歸生地丹皮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
,能消牙痛與牙宣。
7
、玉女煎
玉女石膏熟地黃
,知母麥冬牛膝襄,腎虛胃火相為病
,牙痛齒衄宜煎嘗
。
8、葛根芩連湯
葛根芩連甘草伍
,用時先將葛根煮
,內(nèi)清腸胃外解表,協(xié)熱下利喘汗除
。
9
、芍藥湯
芍藥湯內(nèi)用檳黃,芩連歸桂草木香
,重在調(diào)氣兼行血
,里急便膿自然康。
10
、白頭翁湯
白頭翁治熱毒痢
,黃連黃柏佐秦皮,清熱解毒并涼血
,赤多白少膿血醫(yī)
。
4、5清虛熱
1、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地知丹,熱自陰來仔細看
,夜熱早涼無汗出
,養(yǎng)陰透熱服之安
。
2、清骨散
清骨散君銀柴胡,胡連秦艽鱉甲輔,地骨青蒿知母草
,骨蒸勞熱一并除。
3
、當歸六黃湯
火炎汗出六黃湯
,歸柏芩連二地黃,倍用黃芪為固表
,滋陰清熱斂汗強
。
五
、祛暑劑
1、清絡(luò)飲
清絡(luò)祛暑六藥鮮
,銀扁翠衣瓜絡(luò)添
,佐以竹葉荷葉邊,暑熱傷肺輕證安
。
2
、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樸,祛暑解表化濕阻
,易豆為花加銀翹,新加香薷治陰暑
。
3
、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濕功用專
,辰砂黛薄依次加
,益元碧玉雞蘇裁。
4
、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滑石膏
,寒水豬苓澤術(shù)草,清暑化氣利水濕
,暑濕俱盛重證療
。
5、清暑益氣湯
王氏清暑益氣湯
,暑熱氣津已兩傷
,洋參麥斛粳米草,翠衣荷連知竹嘗
。
六
、溫里劑
6、1溫中祛寒
1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參術(shù)草
,溫中健脾治虛寒,中陽不足痛嘔利
,丸湯兩用腹中暖
。
2、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君飴糖
,方含桂枝加芍湯
,溫中補虛和緩急,虛勞里急腹痛康
。
3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重用姜
,人參大棗共煎嘗,厥陰頭痛胃寒嘔
,溫中補虛降逆良
。
6、2回陽救逆
1
、四逆湯
四逆湯中附草姜
,陽衰寒厥急煎嘗,腹痛吐瀉脈沉細
,急投此方可回陽
。
2、回陽救急汽
回陽救急用六君
,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與生姜,三陰寒厥建奇勛
。
6
、3溫經(jīng)散寒
1、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用桂芍
,細辛通草甘大棗
,養(yǎng)血溫經(jīng)通脈劑,血虛寒厥服之效
。
2
、陽和湯
陽和熟地鹿角膠,姜炭肉桂麻芥草
,溫陽補血散寒滯
,陽虛寒凝陰疽療。
七
、補益劑
7
、1補氣
1、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中和義
,人參苓術(shù)甘草比
,益氣健脾基礎(chǔ)劑,脾胃氣虛治相宜
。
2
、參苓白術(shù)散
參苓白術(shù)扁豆蓮,甘草山藥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棗湯調(diào)服益脾神。
3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芪參術(shù)
,炙草柴升歸陳助
,清陽下陷能升舉,氣虛發(fā)熱甘溫除
。
4
、生脈散
生脈麥味與人參,保肺清心治暑淫
,氣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脈絕急煎斟。
5
、玉屏風散
玉屏組合少而精
,芪術(shù)防風鼎足形,表虛汗多易感冒
,固衛(wèi)斂汗效特靈
。
6、完帶湯
完帶湯中二術(shù)陳
,人參甘草車前仁,柴芍懷山黑芥穗
,化濕止帶此方神
。
7、2補血
1
、四物湯
四物熟地歸芍芎
,補血調(diào)血此方宗,營血虛滯諸多證
,加減運用貴變通
。
2、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君黃芪
,芪歸用量五比一
,補氣生血代表劑,血虛發(fā)熱此方宜
。
3
、歸脾湯
歸脾湯用術(shù)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