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地綿草,中藥名。又名血見愁、紅絲草、奶疳草、奶漿草,為大戟科植物地錦或斑地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之功效。用于痢疾,泄瀉,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瘡癤癰腫,濕熱黃疸。
圖片
產(chǎn)地
除廣東、廣西外,全國各地均產(chǎn)。
生理特性
常皺縮卷曲,根細(xì)小。莖細(xì),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xì)柔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單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展平后呈長橢圓形,長5~10mm,寬4~6mm;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xì)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xì)小。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xì)小,卵形,褐色。無臭,味微澀。
加工方法
除去雜質(zhì),噴淋清水,稍潤,切段,干燥。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平。歸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用于痢疾,泄瀉,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瘡癤癰腫,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鮮用0.5~1兩);或入散劑。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禁忌
血虛無瘀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附方
①治臟毒赤白:地錦草采得后,洗,暴干,為末,米飲服一錢。(《經(jīng)驗(yàn)方》)
②治細(xì)菌性痢疾:地錦草一兩,鐵莧菜一兩,鳳尾草一兩。水煎服。(《單方驗(yàn)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③治血痢不止:地錦草曬研,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乾坤生意》)
④治胃腸炎:鮮地錦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⑤治感冒咳嗽: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服。
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或調(diào)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⑦治小便血淋:血風(fēng)草,井水擂服。(《劉長春經(jīng)驗(yàn)方》)
⑧治婦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鹽,姜腌食之,飲酒一、二杯送下,或陰干為末,姜、酒調(diào)服一、二錢。(《世醫(yī)得效方》)
相關(guān)論述
1、《中藥學(xué)》:本品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diǎn),幫用于血熱所致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傷出血。
2、《本草綱目》:“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p>
3、《無誤蒙藥鑒》:“味苦?!?/p>
4、《蒙藥學(xué)》:“止血,燥協(xié)日烏素,愈傷,清脈熱?!?/p>
5、《本草匯言》:“涼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藥也。善通流血脈,專消解毒瘡。凡血病而因熱所使者,用之合宜。設(shè)非血熱為病,而胃氣薄弱者,又當(dāng)斟酌行之?!?/p>
經(jīng)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y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 END -
回復(fù)“學(xué)習(xí)”兩個字即可加入
地錦草
可吃
聲明
本詞條可能涉及專業(yè)知識,中草藥并非沒有毒副作用,請遵醫(yī)囑服用,請勿輕信網(wǎng)上用藥建議。
為大戟科植物的地錦草,是一種中藥材,在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能夠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主痢疾、泄瀉、黃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腫痛及熱毒瘡瘍等。
中文學(xué)名
地錦草
拉丁學(xué)名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Euphorbia maculata L.
別稱
血見愁、奶汁草、紅蓮草、鐵線馬齒莧、小紅筋草,蓮子草、血經(jīng)基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
牻牛兒苗目 Geraniales
亞目
大戟亞目 Euphorbiineae
科
大戟科
屬
大戟屬 Euphorbia
種
地錦草種
分布區(qū)域
中國除廣東、廣西外,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性味歸經(jīng)
辛、平;肺、肝;胃、大腸、膀胱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
功效分類
活血藥;止血藥;清熱解毒藥
生態(tài)環(huán)境
平原、荒地、田間,為習(xí)見雜草
花果期
6~10月
地錦草別名:草血竭、血見愁草、血見愁、小蟲兒臥單、鐵線草、普瓣草、血風(fēng)草、馬蟻草、雀兒臥單、猢猻頭草、撲地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鋪地錦、鋪地紅、紅蓮草、斑鳩窩、三月黃花、地蓬草、鐵線馬齒莧、蜈蚣草、奶疳草、紅莖草、紅斑鳩窩、地馬桑、紅沙草、涼帽草、小蒼蠅翅草、紅絲草、小紅筋草、仙桃草、蓮子草、軟骨蓮子草、九龍吐珠草、地瓣草、糞腳草、糞觸腳、花被單、鋪地草被單草、星星草、斑雀草、多葉果、鳳凰窩、龍頭獅子草。為大戟科植物地錦EuphorbiahumifusaWilld.或斑地錦Euphorbiamaculata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主痢疾;泄瀉;黃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腫痛及熱毒瘡瘍藥名:地錦草漢語拼音:di jin cao英文名:Humifuse Euphorbia Herb, Herb of Humifuse Euphorbia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2.Euphorbia maculata L.歸經(jīng):肺;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性味:味辛;性平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功效分類:活血藥;止血藥;清熱解毒藥科屬分類:大戟科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荒地、路旁及田間,為習(xí)見雜草。采收和儲藏:10月采收全株,洗凈,曬干或鮮用。資源分布:1.除廣東、廣西外,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2.各地常見,秋季采集地錦草時易與混雜在一起。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地錦草及斑葉地錦的全草。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者可用15-3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地錦草-植物形態(tài)地錦草1.地錦草一年生匍匐草本。莖纖細(xì),近基部分枝,帶紫紅色,無毛。葉對生;葉柄極短;托葉線形,通常3裂;葉片長圓形,長4-10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偏狹,邊緣有細(xì)齒,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綠色或淡紅色。杯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淺紅色,頂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長圓形,有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光滑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長約1.2mm,寬約0.7mm?;ㄆ?-10月,果實(shí)7月漸次成熟。2.斑葉地錦本種與地錦草極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葉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細(xì)柔毛;種子卵形,有角棱?;ü谂c地錦草同。地錦草-科屬介紹地錦草大戟科Euphorbiaceae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個大科。草本、灌木或喬木,體內(nèi)常有乳白色液汁。葉通?;ド瑔稳~,稀復(fù)葉,有托葉,基部或葉柄上有時有腺體?;▎涡?,雌雄同株或異株,聚生成各種花序,通常為聚傘花序或特殊的杯狀聚傘花序(大戟花序);有些屬的種類有花萼而無花瓣,也有的花萼和花瓣均無;萼片離生或合生,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有花盤或退化為腺體;雄花:雄蕊與花被片同數(shù),或2倍,或極多或很少或1(在大戟屬整朵花僅含1裸露雄蕊);花絲離生或聯(lián)合成柱狀,花藥2~4室,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退化雄蕊有或無;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1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顆,生于中軸胎座上,花柱與子房室同數(shù)。果多數(shù)為蒴果,成熟時分裂成3瓣,有時不開裂而成漿果狀或核果狀。該科包括寬子葉類和窄子葉類2類,葉下珠亞科、大戟亞科、Porantheroideae和Ricinocarpoideae4亞科,10族,共約300屬5000多種,遍布全世界,主要產(chǎn)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中國約72屬450多種,遍布中國各省區(qū),主要產(chǎn)于西南至臺灣。該科以盛產(chǎn)橡膠、油料、藥材、鞣料、淀粉、木材等重要經(jīng)濟(jì)植物著稱。橡膠樹屬是主要產(chǎn)橡膠的植物。油桐屬產(chǎn)最好的干性油。烏桕產(chǎn)蠟和油。蓖麻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巴豆為瀉藥,又可作殺蟲劑,也產(chǎn)單寧。木薯是熱帶重要的食用植物之一,有肥厚的塊狀根,極富淀粉,是工業(yè)上用粉主要原料之一。余甘子的果可食,維生素C含量高。該科多數(shù)種類有毒,南非產(chǎn)的好望角毒漆是已知有毒植物中最毒的一種。變?nèi)~木屬、葉下珠屬、麻風(fēng)樹屬及大戟屬等廣泛栽培作觀賞植物。地錦草-藥理作用地錦草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多種體外抑菌試驗(yàn)方法證明本品鮮汁、水煎劑、水煎醇提物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白喉?xiàng)U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施氏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腸炎桿菌、豬霍亂沙門氏桿菌等均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地錦草注射液及地錦草去鞣質(zhì)等的精提物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抑菌作用。本品所含的黃酮在體外具有較強(qiáng)的廣譜抑制菌作用,于0.002-0.63mg/ml濃度時對20種常見致病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在0.005-1.25mg/ml時呈殺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為0.005mg/ml,綠膿桿菌為0.32mg/ml,痢疾桿菌為0.16-0.63mg/ml。但黃酮與小鼠的全血、家兔紅血球或血清共同孵育30分鐘后,抗菌效力即大大減弱,但小鼠sc黃酮時,其尿液可具明顯的抗菌作用。從地錦草中分得的沒食子酸及槲皮素也有明顯抑菌作用。此外,地錦草煎劑對鉤端螺旋體有一定抑制作用。以0.125mg/胚的黃酮與病毒于體外混合后接種,或1mg/胚劑量先接種病毒后給藥治療,均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所致雞胚感染有效。 2.解毒作用:
地錦草不僅對白喉?xiàng)U菌有強(qiáng)的抑制作用,而且對白喉?xiàng)U菌外毒素也具有明顯的中和作用。實(shí)驗(yàn)證明,100、50及25%的地錦草酊劑與白喉外毒素于低溫作用30分鐘后注射于豚鼠皮下,均對IMLD或aMLD之白喉外毒素有明顯中和效果,能減低動物死亡率,但煎劑作用不明顯。 3.止血作用:
地錦草粉未局部使用,對實(shí)驗(yàn)性犬股動脈切開出血有止血作用。 4.緩解六六六對小鼠組織病理學(xué)的毒性作用:
14%工業(yè)六六六200ppm對動物心、肝、脾、腎組織可引起嚴(yán)重?fù)p害。維生素C4000ppm可減輕六六六引起的組織病變,而地錦草能防止六六六對各組織的損害。同時長時期飼喂地錦草對實(shí)驗(yàn)動物肝臟和心肌引起輕度顆粒變性外,對腎臟無影響,但對脾肝造血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淋巴細(xì)胞和原始母細(xì)胞性增加。地錦草-化學(xué)成分地錦草1.地錦草含有三種黃酮甙,其中兩個甙的甙元為山柰酚(kaempferol),另一個甙的甙元為槲皮素(quercetin)。還含香豆精類成分:東莨菪素(scopoletin),傘形花內(nèi)酯(umbelliferone),阿牙潘澤蘭內(nèi)酯(ayapin)。又含棕櫚 酸(palmit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沒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和內(nèi)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2.斑葉地錦含β-香樹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乙酸蒲公英賽醉酯(taraxeryl acetate),乙酸羽扇烯酸酯(lupenylacetate),3β-乙酰氧基-30-去甲羽扇豆烷-20-酮(3β-acetoxy-30-norlupan-20-one),a-香樹脂酮醇(a-amyrenonol),谷甾醇(sito-sterol),乙酸粘霉烯醇酯(glut-5-en-3β-yl acetate),烏蘇-9(11),12-二烯-3β-醇(ursa-9(11),12-dien-3β-ol),斑葉地錦素(eumaculin)A,紫云英甙(astragal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山柰酚-3-O-(2”-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O-gal-loyl)-β-D-glucoside],槲皮素-3-O-(2”-沒食子酰)-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2”-galloyl)-β-D-glucoside],1,3,4,6-四-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老鸛草靶質(zhì)(geraniin)。地錦草-藥材考證1.出自《嘉祐本草》 2.《本草圖經(jīng)》 :地錦草,生滁州及近道田野中。其苗葉細(xì)弱作蔓遍地,莖赤,葉青赤,中夏茂盛;六月開紅花;細(xì)實(shí)。今醫(yī)家取苗、子用之?!?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絡(luò)石條注中有地錦,與此同名而別是一類也。 3.《綱目》 :地錦,田野及階砌間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莖,黃花,黑實(shí),狀如蒺藜之朵,斷之有汁。地錦草-藥(毒)理學(xué)地錦草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給家兔灌胃(20g生藥/kg)觀察1周,或給大鼠灌胃(15g生藥/kg)每日2次,連續(xù)16天,停藥后觀察1周,均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現(xiàn)象。本品毒性小。地錦草片(水煎醇提物)給家兔ig20g/kgl次,觀察l周或給大鼠ig15g/kg,1日2次,連續(xù)16天,停藥后觀察l周上述動物均未見有何異常表現(xiàn)。地錦草-各家論述地錦草1.《本草匯言》:地錦,涼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藥也。善通流血脈,專消解毒瘡。凡血病而因熱所使者,用之合宜。設(shè)非血熱為病,而胃氣薄弱者,又當(dāng)斟酌行之。 2.《別錄》:主心氣,女子陰疝血結(jié)。 3.《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脈,亦可用治氣。 4.《品匯精要》:主調(diào)氣和血。 5.《綱目》: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6.《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胃部痞滿疼痛,冷骨風(fēng),臭痰,痔瘡及下乳。 7.《浙江民間草藥》:健胃止瀉,治小兒疳積。 8.《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黃疸,痢疾,腹瀉,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跌打腫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傷,頭瘡,皮膚瘡毒。《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地錦草-附方地錦草①治臟毒赤白:地錦草采得后,洗,暴干,為末,米飲服一錢。(《經(jīng)驗(yàn)方》)②治細(xì)菌性痢疾:地錦草一兩,鐵莧菜一兩,鳳尾草一兩。水煎服。(《單方驗(yàn)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③治血痢不止:地錦草曬研,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乾坤生意》)④治胃腸炎:鮮地錦草一至二兩。水煎服。⑤治感冒咳嗽: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服。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或調(diào)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⑦治小便血淋:地錦草,井水擂服。(《劉長春經(jīng)驗(yàn)方》)⑧治婦女血崩:地錦草竭嫩者蒸熟,以油、鹽,姜腌食之,飲酒一、二杯送下,或陰干為末,姜、酒調(diào)服一、二錢。(《世醫(yī)得效方》)⑨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地錦草二斤。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一錢半,白酒送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⑩治金瘡出血不止:地錦草研爛涂之。(《世醫(yī)得效方》)⑾治牙齒出血:鮮地錦草,洗凈,煎湯漱口。(《泉州本草》)⑿治濕熱黃疸:地錦全草五、六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⒀治脾勞黃疸:地錦草、羊膻草、桔梗、蒼術(shù)各一兩,甘草五錢。為末,先以陳醋二碗入鍋,下皂礬四兩,煎熬良久,下藥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湯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韞》如圣丸)地錦草⒁治奶汁不通:地錦草七錢。用公豬前蹄一只燉湯,以湯煎藥,去渣,對甜酒二兩,溫服。(《江西民間草藥》)⒂治小兒疳積:地錦全草二、三錢。同雞肝一具或豬肝三兩蒸熟,食肝及湯。(《江西民間草藥》)⒃治項(xiàng)虎(對口瘡):鮮地錦草加醋少許,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⒄治癰瘡疔毒腫痛:鮮地錦草,洗凈,和酸飯粒、食鹽少許敷患處。(《泉州本草》)⒅治風(fēng)瘡疥癬:地錦草同滿江紅草搗末敷。(《乾坤生意秘韞》)⒆治臁瘡爛瘡:地錦草為末外搽。(《貴陽民間藥草》)⒇治纏腰蛇(帶狀皰疹):鮮地錦草搗爛。加醋攪勻,取汁涂患處。(《福建中草藥》)(21)治咽喉發(fā)炎腫痛:鮮地錦草五錢,咸酸甜草五錢。搗爛絞汁,調(diào)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22)治火眼:地錦草熬水洗,或蒸豬肝食。(《貴陽民間藥草》)(23)治跌打腫痛:鮮地錦草適量,同酒糟搗勻,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藥物志》)(24)治蛇咬傷:鮮地錦草搗敷。(《湖南藥物志》)(25赤白痢。用地錦草洗凈、曬干,研為末,米湯送服一錢。地錦草(26)婦女血崩。用嫩地錦草蒸熟,加油、鹽、姜調(diào)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錦草陰干,研為末,姜、酒調(diào)服一、二錢,一服即可止崩。(27)小便血淋。用地錦草加水搗服。(28)刀傷出血不止。用地錦草搗爛涂上。(29)風(fēng)瘡癬疥。用血見愁草同滿江紅草一起搗成末,敷患處。(30)趾間雞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錦草搗爛敷上,甚效。(31)黃疸。用地錦草、羊草、桔梗、蒼術(shù)各一兩,甘草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陜西省醋二碗與皂礬四兩,同熬勻后,將近藥末投入,再加白面適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地錦草-植物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地錦草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蔽,較耐濕。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上或壤上栽培為宜??膳c玉米間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季9-10月待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曬干,貯藏備用。春播3-4月,種子與草木灰拌勻,條播,按行距15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nèi),薄覆細(xì)土,稍加鎮(zhèn)壓。
田間管理 出苗后,要及時拔除雜草。施肥以人糞為主。待玉米收獲后要加強(qiáng)田間管理,促使植株旺盛生長。地錦草-藥材鑒定地錦草性狀鑒別 (1)地錦草常皺縮卷曲,根細(xì)小。莖細(xì),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xì)柔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平展后呈長橢圓形,長5-10mm,寬4-6mm;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xì)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xì)小。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xì)小,卵形,褐色。無臭,味微澀。
(2)斑葉地錦葉上表面具一紫斑,下表面有毛;蒴果密被白色細(xì)柔毛;種子卵形,有棱。以葉色綠、莖色綠褐或帶紫紅色、具花果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l)地錦草呈長圓形有4個棱角,其中2個更明顯。表皮細(xì)胞1列,棱角處有厚角組織;皮層散有多數(shù)乳汁管,直徑7-15μm。中柱鞘纖維呈斷續(xù)的環(huán)狀排列。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較寬,導(dǎo)管呈放射狀排列。髓部較大,中空。
(2)斑葉地錦與地錦草區(qū)別為橫切面呈長圓形,無棱角;表皮非腺毛眾多。 粉末特征:(1)地錦草綠褐色。葉脈周圍細(xì)胞正面觀:細(xì)胞類長圓形,整齊緊密地排列在葉脈兩側(cè);細(xì)脈末端周圍細(xì)胞放射狀排列成圓形。葉脈周圍細(xì)胞橫斷面觀:可見葉脈維管束周成圓形的維管束鞘。種皮細(xì)胞多成片存在,黃棕色,其正面觀細(xì)胞呈多角形,直徑約13.6μm,壁極厚,胞腔小。分枝狀無節(jié)乳汁管,內(nèi)含顆粒狀物質(zhì),莖中乳汁管較粗,直徑約16μm,葉中乳汁管較細(xì),直徑6-9μm。
(2)斑葉地錦與地錦草粉末特征的區(qū)別是:非腺毛數(shù)多,非腺毛壁上的細(xì)小突起更明顯;乳質(zhì)管內(nèi)含顆粒狀及板片狀物質(zhì),葉中乳汁管較易觀察。應(yīng)用鑒別 地錦草與大薊:二藥同為止血藥,均具涼血止血,散瘀消癰之功。用于血熱兼瘀的各種血癥及瘡癰腫痛,是其共同之處。不同之處,地錦草味兼澀,歸大腸經(jīng),可治濕熱泄痢。地錦草與茜草根:二藥同具涼血止血功能,故適用于身體內(nèi)外各種血證,并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diǎn)。但地錦草除止血之效,還兼清熱解毒止痢作用。茜草根苦寒,有緩瀉功效,故便溏者不宜用。理化鑒別 取上述藥材粗粉各2g,加甲醇2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將甲醇提取液濃縮至4ml,供以下實(shí)驗(yàn):①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滴加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斑點(diǎn)加深為深黃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數(shù)滴濃鹽酸及少量鎂粉,溶液呈紅色。(檢查黃酮類)②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再滴加0.1%溴酚藍(lán)溶液,立即在藍(lán)色的背景上顯黃色斑點(diǎn)。(檢查有機(jī)酸)
讓俺仔細(xì)瞧瞧
感覺像我們這里的地錦草!不知道我認(rèn)得準(zhǔn)不準(zhǔn)啊!
地錦草別稱血見愁、紅絲草、奶漿草
此草可入藥,是中藥材
一般直接采收,交售藥材公司,不建議用除草劑破壞
嗯
我們這里有走村串戶收藥材的
采收野生藥材是農(nóng)村娃娃換去零花錢的途徑!
不客氣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guān)注我,學(xué)點(diǎn)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77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天最少學(xué)一味中藥——木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