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消 Geshanxiao《本草綱目》
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ayle ex Wight)的塊根。主產(chǎn)于四川、云南、貴州及東北各地。多為野生,亦有栽培品。冬季采挖,洗凈曬干,切片。生用。
性質(zhì):甘、苦,平。歸脾、胃、肝經(jīng)。
功效:消食健胃、理氣止痛、催乳。
應(yīng)用:1
飲食積滯證。本品消食健脾作用較強。單味使用即有效,如單用粉劑,治食積飽脹(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單味水煎劑治小兒痞塊(《陜西中草藥》);若與雞矢藤同用,可治小兒疳積,宿食不消(《四川中藥志》)?!?/p>
2
脘腹脹痛。本品能理氣止痛。常配青木香、砂仁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若與柴胡、香附、白芍等同用,可治肝郁氣滯的脅痛食少。
3
乳汁不下或不暢。本品能通氣下乳(《陜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煎服,9~15g;研末服,1~3g。研末吞服比煎服效果好。
使用注意:過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主腹脹積滯?!?/p>
2.《分類草藥性》:“消食積,下乳,補虛弱?!?/p>
3.《陜西中草藥》:“滋陰養(yǎng)血,健脾順氣,鎮(zhèn)靜止痛,催乳?!?/p>
現(xiàn)代研究:1.化學成分:隔山消含多種混合苷,以及磷脂成分、游離糖、維生素、氨基酸等。
2.藥理作用:白首烏苷有雙向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白首烏提取的粗C21甾體脂苷能明顯增強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白首烏甾體總苷有較強的體外細胞毒作用,其抗腫瘤作用可能與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有關(guān); 白首烏通過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細胞的生物氧化而有一定抗衰老作用。另外,耳葉牛皮消(白首烏)還有促進毛發(fā)生長、降血脂、抑制心肌收縮、調(diào)節(jié)氧代謝等作用。
3.不良反應(yīng):本品過量服用會產(chǎn)生中毒反應(yīng)。臨床表現(xiàn)為流涎,嘔吐,癲癇性痙攣,強烈抽搐,心跳緩慢等癥狀。中毒輕者,可催吐,洗胃及導瀉;內(nèi)服牛奶或活性炭,并服鎮(zhèn)靜劑預(yù)防痙攣。本品毒性成分不明,可能是蘿藦毒素,或者是強心苷。
其他:隔山消在江蘇作白首烏應(yīng)用。
經(jīng)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y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 END -
回復(fù)“學習”兩個字即可加入
枳實與枳殼本是一種植物,很多人覺得功用一致,但其實差別很大,運用錯誤,則會生南轅北轍之患。具體功效差異如下:
枳殼則是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秋采故能收金秋之氣,愈熟則愈浮,故能散肺金之結(jié)氣;
枳實是5 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夏收,故能得夏令之威。脾為土臟,故能下行,推蕩脾中之積滯。
枳殼性緩,能治高,治上,高者主氣,多治在心膈、胸脅。所以凡是胸中痞結(jié),肺氣不通,用枳殼配合上桔梗,就能夠使枳殼升提而病邪上消;
枳實性速,擅治下,下者主血,多治在心腹。如果是胃中痞塞不舒,多是脾血積,用枳實配合上白術(shù),使之蕩滌而下化。
枳實亦能攻堅,比如配上大黃,則為破敵之先鋒,如方劑中的大承氣湯,而枳殼更多的則是居中調(diào)和之劑,僅可以攻城內(nèi)(胸中)之病邪,如柴胡疏肝散。
二者俱有流通破結(jié)之功,倒壁推墻之用。故人體凡有積滯壅塞、痰結(jié)瘕痞,必須用之,但須分明在上還是在下,且二者不能混用、同用。尤其是枳實,用之更需辨明人體虛實,一般腹中疼痛,而不能手按,或是舌苔紅黑者,多數(shù)實證,方可放心的使用。
總而言之,在上的疾患是用枳殼緩治,在下的疾患則用枳實急治,斷無差錯。然而也切不可單用,畢竟二者都屬于消耗之品,因此還須配合上相應(yīng)的補氣或補血才行,則破氣而氣不耗,攻邪而正不傷,逐血而血不損,方為萬全。
網(wǎng)上去買一本中藥功效快快記憶法和中藥方劑快快記憶法,不是做廣告,在學中藥和方劑的時候很有幫助的,生活中另外最好聯(lián)想和真實的藥材和原植物可以給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記的,然后再實際中多應(yīng)用,一碰到不會的藥材就去查一遍,再看一遍,再記一遍,每天堅持學一種藥材,1.01的365次方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進步一點,到年底你就是個大胖子,還是個牛人,別太死記硬背了,基本沒用而且忘得速度比記得速度還要快,學會巧記和應(yīng)用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guān)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77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朱砂!
下一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