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QUISQUALIS FRUCTUS來源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實。別名使君、使君子、史君子、使君仁、川君子、建君子、留求子、風稜御史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采收加工秋季果皮變紫黑色時采收,除去雜質,干燥。性狀鑒別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具5條縱棱,偶有4~9棱,長2.5~4cm,直徑約2cm。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澤。頂端狹尖,基部鈍圓,有明顯圓形的果梗痕。質堅硬,橫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處殼較厚,中間呈類圓形空腔。種子長橢圓形或紡錘形,長約2cm,直徑約l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數(shù)縱皺紋;種皮薄,易剝離;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斷面有裂隙。氣微香,味微甜。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性能特點本品甘溫氣香,入脾、胃經。善殺蟲、消積,既為治蛔蟲、蟯蟲病之佳品,又為治小兒疳積之要藥。功效殺蟲消積。使君子妙記注釋:
1、傳說使君子的來歷與三國人物阿斗有關。劉備的兒子阿斗小的時候很瘦小,而且傳說愛吃土和石塊,別人以為他很傳神。有一次他玩抓迷藏而藏了三天三夜,后來被找到了,在此期間以藏身處的一種植物充饑?;厝ヒ院螅烷_始胃口打開,而且長肉了,從此不再吃土壤石塊,后來人們分析,啊斗因為蟲積,所以才吃土和石,從此,這種植物就叫使君子。
主治病證(1)蛔蟲病,蟯蟲病。
(2)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 ,去殼取仁,搗碎。小兒每歲每天1~1.5粒,每日總量不超過20粒?;蛉胪枭?,或炒香嚼服??崭狗?,連用2~3天。使用注意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等不良反應,故不宜超量服。若與熱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故服藥時忌飲茶。使君子的故事一宋年間,潘洲一帶有個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醫(yī)道,深得鄉(xiāng)鄰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藥被一種結在藤狀植物上的果實所吸引。果實形如山梔,又似訶子,去殼嘗之,其味甘淡,氣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帶回家來想研究它的藥性。幾天后,郭使君見這些果實未干透,怕久放發(fā)霉,就放到鍋中炙炒。不一會兒,濃郁的香氣彌散開來,誘得年幼的孫子嚷著要吃。使君無奈,就揀出炒熟的三枚給孫兒吃。沒想到次日早晨,孫子解大便時竟排出了幾條蛔蟲。使君思想其緣故,莫非這果兒能驅除蛔蟲?于是就又給孫子吃了八九枚。這下子可把孫兒折騰壞了,又是一個勁打嗝,又是嘔吐。郎中斷定是過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給孫兒解了毒。幾天后,他再次給孫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孫兒又順利排出了幾條蛔蟲。這孫兒本偏食,面黃瘦弱,吃果子不僅驅了蟲,而且食欲大增,身體也漸漸強壯起來。
此后,郭郎中在行醫(yī)時,遇到疳積、蟲積的患兒,就酌量用這種果實去醫(yī)治,每獲良效。人們問起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時想不出,最后應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的故事二相傳,三國時劉備的兒子得了一種怪病:面色萎黃、四肢枯瘦。渾身無力,肚子脹得像面鼓,一叩“嘭嘭”直響。劉禪還經常哭著,鬧著。要吃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一天,日麗風和。劉禪要去野外玩耍,劉備便派兩名士兵帶他去附近玩玩。誰知,天色將黑回家后,劉禪突然又吐又瀉,兩手捧著肚子直是喊疼。當劉備向兩個士兵問明情況時,劉禪疼得愈加厲害了。兩士兵瞧見劉禪又哭又叫,果腹而滾。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劉備忙問他們劉禪到底在外邊吃了什么,其中一個士兵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跪拜道:“……小公子看見一種野果,哭喊著要采摘。小的們勸他不住,就讓他摘幾顆拿著玩。誰知,……”劉備一聽,認為劉禪是吃野果中毒。立叫兩個士兵忙去找醫(yī)生。
誰知那兩士兵出門后不多時,劉禪拉下了許多蛔蟲和蛋花樣東西后,便不哭不鬧,安靜了許些。還嚷著說肚子餓。劉禪喝了半碗稀粥,又拉了些蛔蟲,然后便獨自玩了起來。等醫(yī)生趕到時,劉禪早就安安靜靜地睡熟了。日后,劉禪的肚子軟了,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也不要吃了。
劉備眼看著兒子的身體日漸好起來,興奮不已。暗自思想,定是那種野果治好了兒子的怪病。他便急切地又命那兩個士兵帶了十幾個人,到野外采集那種不知其名的野果。采后把它晾干,碾成粉末,散于民間,醫(yī)治像劉禪一樣的怪病。果真有效。于是,百姓便抬著豬羊,敲鑼打鼓,喜笑顏開地來到劉備軍中致謝。劉備拿出狀似橄欖,有棱有角的野果問及大家這叫什么名字,百姓卻搖頭不知。這時,只見一書生模樣的人擠入人群。大聲言說:“既然這野果不知其名,而最先品嘗此果的人是劉使君的公子。就不妨稱它‘使君子’吧!”眾人一聽,連連擊掌稱好!
經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y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 END -
回復“學習”兩個字即可加入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77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沒藥!
下一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燈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