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NiubangziARCTII FRUCTUS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實。
圖片來源教材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東北及浙江。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陜西等地亦產(chǎn)。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
性狀鑒別本品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shù)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huán),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果皮較硬,子葉2,淡黃白色,富油性。氣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飲片 炒牛蒡子
形如牛蒡子,色澤加深,略鼓起。微有香氣.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寒。歸肺、胃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經(jīng),能升能降。外散風熱而解表透疹,內(nèi)解熱毒而消腫,上清宣肺氣而祛痰 止咳,下利二便而導熱毒外出。 發(fā)汗不如薄荷,長于清解熱毒與滑利二便。主治風熱或熱毒所致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腫療瘡。
主治病證(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2)風熱或肺熱咳嗽、 咯痰不暢,咽喉腫痛。
(3)麻疹不透,風熱疹癢。
(4)熱毒瘡腫,痄腮。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 或入丸散。入煎劑宜打碎,炒用寒性略減。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腸,故脾虛便溏者忌服。
故事話說在古代,有一個旁姓老農(nóng),一家五口,二畝薄地,一頭老黃牛,男耕女織也能維持一家生計。但是家中老母有病,癥狀多及視力模糊。
一天,老農(nóng)耕地累了在一棵樹下睡著了,醒來看到老黃牛在路旁吃草,把牛趕來繼續(xù)耕地,這老牛拉起犁來比剛開始時輕松多了,他自感有點跟不上趟。
第二天老農(nóng)又去耕地,休息時老牛又到路旁吃草,老農(nóng)對昨日老牛吃過草后拉犁的牛勁大增有些奇怪,他想看看老牛吃的是啥草。過去一看,只見那草的葉子大而厚,像個大象耳朵,看牛吃得起勁,他就隨手拔出一棵,那知這草的根長的嚇人,足有三尺多長,形狀有點象山藥,掰開里面呈白色,咬一口嘗嘗微粘帶點土腥味,不知不覺把這草根吃完了,也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反而覺得比剛才還精神了。于是,他拔了些帶回家,讓家人洗干凈,切成段,再放幾塊蘿卜一起煮,全家當湯喝。一連喝了七八天,老母親的眼睛突然明亮了,原來的三多癥狀也消失了,還能干點體力活了。家中其他人的精神也大有改變,小兒子原來臉色土黃、嘴唇發(fā)白,如今變得紅璞嬌嫩,活潑可愛。全家人坐在一起議論這種草叫什么,給它起個名字,老農(nóng)說:是老牛吃過這種草后拉犁才有勁的,我姓旁,在旁字上面加個草字頭,就叫“牛蒡”吧!小兒子說:老牛吃了這種草就有勁,應該叫“大力根”。從此以后,人們叫這種草為“牛蒡”,也叫“大力根”。
經(jīng)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y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 END -
回復“學習”兩個字即可加入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78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蒼耳子!
下一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