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領取146個民間老偏方!
古醫(yī)經(jīng)方中醫(yī)經(jīng)方精品微信號,中醫(yī)經(jīng)典傳承關注一、足部按摩治療常見病的五個配穴如下:
1.食欲不振:按摩胃腸、甲狀腺、大腸、小腸、食管。
2.消化不良:按摩胃、胰、小腸、脾、淋巴腺。
3.口臭:按摩胃、肝、胰、淋巴腺、肺。
4.肝炎:按摩月于、脾、胃腸、腳趾、腹腔神經(jīng)叢。
5:胰腺炎:按摩胃腸、胰、小腸、盲腸、十二指腸。
6.糖尿?。喊茨ξ改c、淋巴腺、生殖腺、肝、肺。
7.小腸疾?。喊茨π∧c、胃腸、腹腔、神經(jīng)叢、甲狀旁腺。
8.慢性闌尾炎:按摩直腸、盲腸、小腸、橫直腸、生殖腺。
9.便秘:按摩甲狀腺、胃腸、大腸、小腸、橫結腸。
10.痔瘡:按摩腎上腺、肛門、直腸、胃、生殖腺。
11.感冒:按摩氣管、肺、淋巴腺、胸、扁桃體腺。
12.咳嗽:按摩肺、氣管、喉嚨、橫膈膜、胸部。
13.支氣管炎:按摩氣管、鼻、胸、心、橫膈膜。,
14.哮喘:按摩腎、甲狀腺、氣管、肺、橫膈膜。,
15.肺結核:按摩肺、淋巴腺、腎上腺、胸、橫膈膜。
圖片來源:昵圖網(wǎng)
16.心絞痛:按摩心、腹腔神經(jīng)叢、生殖腺、淋巴腺、胸。
17.高血壓:按摩頭部、垂體;內(nèi)耳迷路、淋巴腺、生殖腺。
18.腎臟疾?。喊茨π∧c、大腸、腎臟、淋巴腺、生殖腺。
19.腎結石:按摩尿道、淋巴腺、膽、生殖腺、腹股溝。
20.膀胱炎:按摩尿道、淋巴腺、膀胱、直腸、小腸。
21.甲狀腺:按摩甲狀腺、甲狀旁腺、心、肝、胸部淋巴腺。、,
22.肥胖癥:按摩垂體、腎上腺、胸、斜方肌、大小腸。
23.更年期綜合征:按摩頭部、垂體、生殖腺、腎上腺、子宮,,
24.前列腺?。喊茨Π螂?、前列腺、頭、生殖腺、小腸。
25.陽痿:按摩前列腺‘\生殖腺、心、肝、肺。
26.月經(jīng)不調(diào):按摩垂體、甲狀腺、生殖腺、子宮、腎上腺。
27.子宮肌瘤:按摩子宮、卵巢、心、肝、腎。
28.神經(jīng)衰弱:按摩消化系統(tǒng)、頭部、甲狀腺、心、肝。
29.頭痛:按摩頭部、頸椎、垂體、內(nèi)耳迷路、甲狀腺。
30.中風:按摩垂體、腎上腺、輸尿管、頭部、耳部。
(不會取穴?關注“經(jīng)絡技巧”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或在公眾號內(nèi)輸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p>
按摩方法:
1.按摩時間以1小時內(nèi)為宜。
2.手法宜以能接受為佳,不可太重。
3.各類出血癥、皮膚癥、孕婦、發(fā)燒、久病的人不能按摩。
4.按摩后出現(xiàn)排尿顏色深濃,均屬正?,F(xiàn)象(因按摩后人體能排除體內(nèi)毒素和潛在的病狀)。
5。按摩后多喝開水,以排除體內(nèi)毒素。
6.如要增加效果,可施行全足按摩和藥物泡腳。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
如果您支持中醫(yī),請多多分享和轉發(fā),功德無量!
▲ “識別”關注
點,精彩繼續(xù)......《董氏奇穴視頻資料》免費下載
中醫(yī)按摩療法有兩種方法:一是以足底為主體進行足部按摩法;二是足底貼敷與足浴。這種療法是通過對人體足部反射區(qū)進行按摩、貼敷、浸洗等手段,對全身各系統(tǒng)疾病起到治療、康復以及養(yǎng)生保健作用的一種民間療法,屬于中醫(yī)外治法范疇。
足部按摩:
【取穴】: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大腦(頭部)、甲狀腺、尿道及陰道、肝、脾、腹股溝、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治法】:用輕、中度手法對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與陰道反射區(qū)進行刺激,每個穴位刺激3一4分鐘,之后再對腹股溝、肝、脾、前列腺反射區(qū)進行刺激,每個穴位各刺激3一5分鐘,然后再刺激大腦(頭部)、甲狀腺、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反射區(qū)各3分鐘。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按摩時,患者以有得氣感為度。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4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足底貼敷:
1、附金膏
?
【原料】:熟附子、滑石各15克,熟地黃20克,金錢草30克,澤瀉10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一起研成細末,備用;用時取20克藥末,將蔥白搗爛絞成汁,調(diào)合成膏狀,敷在兩足心涌泉穴上,上蓋敷料,用膠布固定。每日換1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效】:溫陽補腎,利濕清熱。適用于腎陽不足、腎陰虧虛所致的腰膝無力、小便不利、惡風怕冷或尿路結石等病癥。
2、桂枝細辛麻黃湯
【原料】:麻黃、桂枝、蒼術、白術、細辛、羌活、獨活、紅花各30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擇凈,加入適量清水,浸泡5一10分鐘,加水煮沸20分鐘,在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
洗浴時要不斷加入熱水,讓周身汗出。每日1次或隔日1次,連用3一10次。尿量可以達到2500毫升左右。
【功效】:溫陽通絡,祛風活血。主要用于舊氣不足、風寒外襲所致的手足四肢關節(jié)疼痛、遇寒加重,或者皮膚遇冷就會瘙癢難耐,舌苔白,脈沉細。
穴位是中醫(yī)中提到的,穴位按摩是現(xiàn)在治病和養(yǎng)生的常見方法,其實現(xiàn)在很多人沒事的時候都會去按摩,但是一般的人都不知道這么按摩最好,下面我們會為大家介紹一些穴位按摩的方法,能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那按摩穴位功效有哪些?按摩穴位的手法?
1、穴位功效
1對擊十宣穴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個穴位
【功效】清熱開竅。輔助治療: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驚厥等??删徑飧鞣N熱證: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腸炎、高血壓、手指麻木。
2對擊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準確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間,各個手指的分叉處,共有8個穴位。
【功效】可緩解各種煩熱,目痛,頭痛,項強,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傷,手臂紅腫等。
3撞擊虎口穴(合谷)
【取穴方法】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
【功效】輔助治療發(fā)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nǜ),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jīng),經(jīng)閉,滯產(chǎn)等。
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癥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保健功能。
4撞擊大魚際、小魚際
對擊大魚際、對擊小魚際
【取穴方法】手掌內(nèi)、外側緣由一組肌群構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側稱「大魚際」,另一側稱「小魚際」。
【功效】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而且對咽痛、
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癥狀,也有緩解作用。有「保命穴」
之稱。
小魚際可輔助治療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fā)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yǎng)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換手)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jié)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jié)后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功效】輔助治療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針灸是比較專業(yè)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yǎng)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鐘后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
點揉此穴,對小腸經(jīng)有熱、腿疼有很好的緩解癥狀功效。
6手背對拍中諸穴(換手)
【取穴方法】緩解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咽喉腫痛、手臂紅腫疼痛等癥狀。
【功效】緩解治療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咽喉腫痛、手臂紅腫疼痛等。
7拍擊尺澤穴(換臂)
【取穴方法】尺澤穴位于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nèi)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
【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對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咽炎、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jīng)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壓、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肘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8內(nèi)勞拍少海
【取穴方法】
少海穴:在肘前區(qū),橫平肘橫紋,肱骨內(nèi)上髁前緣。
勞宮穴:在手掌心,當?shù)?、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
【功效】
少海:輔助治療心痛、癔病等心與神志病;肘臂攣痛,臂麻手顫;頭項痛,腋肋痛;瘰疬
勞宮穴:勞宮穴可清心熱,瀉肝火。故由肝陽上亢、化生風和上撓心所造成的中風,或心神志病癥均可起輔助治療。勞宮穴對風火牙痛療效甚捷。勞宮穴有凋血潤燥,安神和胃,通經(jīng)祛濕,熄風涼血之功效。
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輔助治療治療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癥。勞宮還對手掌多汗癥有緩解作用。
9揉按,輕敲中府穴
云門穴(換肩)
【取穴方法】位于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nèi)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有胸大肌。
【功效】咳嗽、氣短、喘不得息、胸滿、胸中煩熱、胸痛、引缺盆痛、傷寒四肢熱不已、癭氣、疝氣上沖心、暴心腹痛、脅痛引背、肩痛不舉、四肢逆冷、脈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換肩)
【取穴方法】位于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功效】對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起到很好的緩解癥狀的作用。
11叩擊風池穴、百會穴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jīng)刺激的是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jīng),循膽經(jīng)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膽經(jīng)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陽熱風氣。
【取穴方法】頸部,當枕骨之下,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與風府穴相平。
【功效】壯陽益氣。輔助治療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擊百會穴:這個動作刺激的是我們頭頂?shù)陌贂?,屬督脈,有安神助睡眠、降壓、治頭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后發(fā)際正中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功效】開竅醒腦、回陽固脫。輔助治療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陰挺、久瀉久痢。
12揉拍打腹部
【取穴及功效】神闕,人體穴位名,位于臍正中,屬于任脈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脫肛、痢疾、水腫、
虛脫。禁刺,宜灸。
氣海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5寸。輔助治療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
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主要是通過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
13擦膽經(jīng)
這個動作是刺激頭部膽經(jīng),包括頭維、頷厭、率谷、懸顱、天沖、目窗、正營、承靈、浮白、角孫等穴,能夠起到降壓、預防偏頭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眥(瞳子_穴),上至頭角(頜厭穴),下行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經(jīng)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后折至風池穴。
【功效】緩解治療側頭、眼、耳、鼻、喉、胸脅等部位病癥,肝膽、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發(fā)熱病,以及本經(jīng)所過部位的病證。
14拍擊腎俞穴
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們后腰的腎俞、三焦俞等膀胱經(jīng)穴位,這些穴位適合泌尿系疾病的預防和緩解治療,能強腎固本。
【取穴方法】腎俞穴位于人體的腰部,當?shù)诙导幌?,左右二指寬?br>【功效】緩解治療疾病為: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15腳跟踢然谷
【取穴方法】位于在內(nèi)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輔助治療:1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陰挺;2遺精,陽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腫痛;4消渴;5小兒臍風,口噤不開;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2、中醫(yī)按摩養(yǎng)秀發(fā)
1、十指合攏,指尖先輕按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打圈6次;以逆時針方向打圈10次。
2、將雙手并放在額頭上,以指腹從眉心中線開始按壓。從額頭中線開始,至頭頂中線。
3、護發(fā)按摩手法是什么呢?雙手指腹,從眉心中線開始輕輕地往兩側按壓,一直到達太陽穴為止。重復10次。
4、雙手蓋住兩耳,手指放在腦后,左右兩手的手指要盡量靠攏,接著用四指輕輕彈打后腦勺,心里默數(shù)49下。
5、手指插入頭發(fā),用力將手掌緊閉握拳,輕拉頭發(fā)。持續(xù)動作至整個頭皮都拉撐過為止。
6、十指微屈做徒手梳頭的動作。雙手由前額發(fā)際將頭發(fā)梳往腦后,這個動作至少做20次。
提醒大家,外出前抹上抗紫外線的發(fā)乳或護發(fā)素,并以指腹輕輕揉2分鐘,再在發(fā)端涂一些修護液。這樣可以滋養(yǎng)頭發(fā),減輕外界環(huán)境對頭發(fā)的傷害,還能讓秀發(fā)看上去更亮澤。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8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陽虛講太多了,此篇專講陰虛!
下一篇: 王三虎治療食道癌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