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yī)經方中醫(yī)經方精品微信號,中醫(yī)經典傳承關注頸椎不適:肩中俞“肩中俞穴”位于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兩寸。(不會取穴?關注“經絡技巧”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或在公眾號內輸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p>
專家介紹:肩背痛、頸椎病的時候,可以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促進頸部、腦部的血液供給。
對于咳嗽、氣喘、看不清東西時,也可以按壓這個穴位,效果不錯。按壓的時候,感到酸脹為宜。
肩部不好:肩井“肩井穴”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專家介紹:肩周炎、五十肩、肩頸方面的疾病找“肩井穴”。肩部的問題,就找肩井來按壓,必定可以手到病除。除此之外,頭部的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問題,也可以按壓肩井穴來緩解。
感冒:風池“風池穴”位于后頸部,與耳垂齊平后發(fā)際的凹陷處。
專家介紹:血壓高了,按什么穴位?感冒了,按什么穴位?落枕了,按什么穴位?記不住東西了,按什么穴位?一個穴位,就可以負責這么多問題,它就是風池穴。按壓風池穴,可以增加頸部、腦部的血流量,緩解頸部僵硬,增強有關大腦功能的問題,如記憶力等。
上火咽痛:曲池“曲池穴”位于肘部,屈肘最高點。
專家介紹:火鍋、饞嘴蛙、一盤盤誘人的食物,結果卻是上火發(fā)炎,咽喉也疼痛不舒服,該怎么辦呢?按按曲池穴,就可以達到清熱祛火的目的。
這樣,對于因熱、干導致的便秘,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風池穴也可以降壓,但降壓效果最好的,其實是曲池穴,如果血壓居高不下,除了藥物調理外,試試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壓降下來。
滋養(yǎng)大腦:百會“百會穴”位于頂中央凹陷處。
專家介紹:要養(yǎng)生,少不了百會穴。想要滋補大腦,不用花錢買什么腦白金、黃金搭檔等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個滋補大腦的穴位,就是百會穴。大小便憋不住,很是尷尬,是影響社交的危險分子。如果有這種情況,按壓百會穴,也可以進行緩解。
心痛胃痛:內關“內關穴”位于腕臂內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腕橫紋上2寸(見上圖)。
專家支招:心絞痛發(fā)作,身上也有一個救命藥,就是內關穴。如果突感心前區(qū)和胸骨后劇烈疼痛,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內側,胸痛有緊悶及壓迫感,有窒息感覺等,應停下所有活動,坐下或躺下,用指掐內關穴,起到急救作用后,再及時撥打120。
內關穴,對于暈車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手腳麻木:太沖“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專家支招:太沖穴有個俗名,叫“出氣包”,顧名思義,生氣的時候,就拿它出出氣,按、壓、揉,從而達到疏肝解郁,暢通氣血的目的,避免生氣傷了身。
如果按壓這個穴位的時候有壓痛感,那一定有問題,如果沒有感覺,也不妨多按揉,有時麻木、氣血不通等也可能導致沒有壓痛感。適度微痛、循序漸進為宜。
腎虛腰痛:腎腧“腎俞穴”位于后腰與肚臍正對的穴位為命門,命門穴旁開1.5寸就是腎俞穴。
專家介紹:這是補腎抗衰老的好穴位,其實,不僅男性,老人、婦女等也應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腰酸腰痛,治療腎虛。
痛經美容:三陰交“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四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專家介紹:女性想要美容,除了貴重的養(yǎng)顏圣品,不妨求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陰交。
沒事按一按,揉一揉,就可以保護女性的子宮,讓皮膚從內而外的水嫩,減緩皺紋的發(fā)生。如果痛經的話,也可以求助于三陰交,按揉幾分鐘,疼痛就會緩解,但不痛的時候不要按。孕婦要注意,不要按揉這個穴位。
補陽強身: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脛骨旁開一橫指。
專家介紹:滋陰要找三陰交,補陽就要找足三里了。不僅可以補陽補氣,還可以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
日本曾有故事流傳,一位174歲的老人,他的兒子153歲,孫子105歲,三人一起為一座石橋剪彩。
問他們一家怎么都這么長壽,老人說,每月初八都會灸足三里,可見足三里的重要性。雖然這只是故事傳說,但也體現(xiàn)出古人對足三里這個穴位的重視程度!
1、六味地黃丸:復溜穴
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于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2、逍遙丸:太沖穴、陽陵泉
按摩患者肝經的太沖穴和膽經的陽陵泉,和吃中藥逍遙丸效果一樣,且更為迅捷。
3、牛黃清心丸:神門穴、大都穴
先按摩心經的神門穴,再按摩脾經的大都穴。如果心中發(fā)熱煩燥,常用牛黃清心丸,但這藥若常吃,“是藥三分毒”,不用說也可想而知了。(不會取穴?關注“經絡技巧”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或在公眾號內輸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
4、補鈣藥:大都穴
脾經大都穴,是補鈣要穴。同時,這個位置也是頸椎反射區(qū)。
5、十全大補湯:太溪、復溜
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太溪、復溜兩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無禁忌,常相配而用,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若再同時在腎俞、關元、氣海等穴艾灸。那就真成了一劑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補湯了。
6、麥味地黃丸:尺澤、復溜
按揉肺經的尺澤,加上腎經的復溜,相當于麥味地黃丸。具有潤肺、滋陰、去心火、納氣、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7、通宣理肺散:風門穴
按摩膀胱經的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加上肺經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8、牛黃解毒丸:內庭穴
內庭穴,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內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當于牛黃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庭,所以它是一個去熱的穴位。
9、補中益氣丸:中府、太淵穴
肺經有個穴叫中府,此乃中氣之府,是中氣匯集的地方,因此為調補中氣的要穴。
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穴性屬土,土能生金,其補中氣之氣最強,按摩、艾灸都有顯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沖三穴就會有補中益氣的效果。
10、純陽大藥:申脈穴
按摩申脈穴,可緩解眩暈、雙眼發(fā)紅腫痛、腰酸背痛、足踝關節(jié)痛等癥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11、參苓白術丸:太淵、商丘穴
參苓白術丸,健脾止瀉。肺經的太淵穴,是俞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經的商丘穴,是經穴,屬金,脾經屬土,也是“土生金”。
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補肺健脾,功效顯著。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術丸。
12、大補陰丸:然谷穴
有人心煩不寐,老想喝水,還總愛起急,屬于陰虛火旺的體質。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趕緊揉揉然谷,其功效相當于中藥里的大補陰丸,去火補陰。
13、嗎叮啉:大陵穴
吃完飯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相當于西藥嗎叮啉,為您增加胃動力。穴性屬土,還有健脾的功效。
吃的太多喘不上氣來,肚脹,揉公孫穴可促進腸子的蠕動。
14、杞菊地黃丸:曲泉穴
曲泉穴,是溝通肝腎的要穴。說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陰補肝,主治肝腎陰虛、眼睛酸澀,相當于吃了杞菊地黃丸。
15、二妙丸:曲泉穴
曲泉,另一方面它還是去濕的要穴,相當于中藥“二妙丸”,可祛除濕熱。
16、開塞露:商陽穴
商陽穴可治療便秘,有點像開塞露這種感覺,就是好像大便已經到了肛門這塊了,這個穴就管用了。
17、消炎大藥:照海穴
咽喉部癢痛,有時還伴有干咳、干嘔的癥狀,西醫(yī)上稱為“梅核氣”。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藥物無法進入粘膜深層,吃藥無效...空調吹久了,咽喉腫大、發(fā)炎、發(fā)燒…
這時你可以按摩照海(和天突穴),可以消炎護嗓。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鐘。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在底部點個"贊"和"在看"吧~
往期熱門文章:1.珍藏版《十四經絡3D動態(tài)循行圖》,配歌訣 !請收藏2.針灸補瀉12手法圖解3.針灸二十八絕穴,治療各種疼痛疾病4.“8個總穴”一打開,百病都逃走如果您支持中醫(yī),請多多分享和轉發(fā),功德無量!
有機會免費獲得紙質教材“識別”關注
《董氏奇穴視頻資料》免費下載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989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陽光穴”,一個治療腰痛的好穴位
下一篇: 十二經絡走向動畫圖「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