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國學經典網

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藥方,方歌方解

中醫(yī)基礎常識 >經方與應用

道醫(yī)  2023-06-24 18:00:20

【原文】

1. 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fā)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證仍在者
,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
,不為逆
,必蒸蒸而振
,卻發(fā)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
,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
,柴胡不中與之
,宜半夏瀉心湯。(149)

2.嘔而腸鳴

,心下痞者
,半夏瀉心湯主之。(《金匱要略》第十七篇)

3. 傷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脅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157)

4.傷寒中風

,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
,干嘔心煩不得安
。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
,復下之
,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
,客氣上逆
,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158)

【組成】

半夏瀉心湯:半夏15g 黃芩10g 干姜10g 人參10g 炙甘草10g 黃連3g 紅棗12枚

生姜瀉心湯:上方減干姜為3g

,加生姜12g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加炙甘草為12g[煎服]

水浸20分鐘,煎30分鐘

,約600ml
,分早、午
、晚3次服

【方歌】

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黃連芩,干姜草棗人參行

,辛開苦降消痞滿
,治在調陽又和陰。

生姜瀉心湯:生姜瀉心是良方

,胃中和不痞為殃
。噫氣下利芩連草,參棗半夏與二姜

甘草瀉心湯:甘草瀉心用芩連

,干姜半夏參棗全。心下痞硬下利甚
,更治狐惑心熱煩

【方解】

此三方皆補中健脾,燥濕化飲

,調理寒熱之方
,臨床使用以心下痞,嘔吐
,腹瀉為目標

心下痞,為心下滿悶

,按之柔軟并不疼痛之癥也
。仲圣謂由太陽病或柴胡證誤下而成。然臨床所見
,有飲食不節(jié)
、損傷脾胃而成者,有嗜酒釀痰而成者
,有脾胃虛弱而成者
,原因眾多,故不能被誤治一說所限。凡上見嘔吐
、惡心、噫氣
,下有大便失調者
,皆脾胃升降失調,不能斡旋上下也
。蓋脾胃居中央
,中央者,四運之軸
,升降之樞
。脾胃和則納化衡常,升降有序
。若寒邪直中
,或濕困脾陽,則脾氣不升而生寒
;辛辣厚味
,燥傷胃陰,則胃氣不降而生熱
。寒熱互結
,則升降運化障礙,致水為飲
,谷為滯
;津液氣血化生不足,則臟腑肢骸因之而虛損
。臨床可見寒熱錯雜
、虛實共有之諸多證象,如面紅目赤
,頭重眩暈
,鼻衄齦腫,口干咽燥
,口苦口臭
,胸中煩熱,吞酸嘈雜
,心下堵塞
,食后不下,噯氣則快
,胃脘高起如拳
,腸鳴腹脹,稍冷即便溏,或大便干秘
,舌邊尖紅赤
、苔黃白或灰白而膩,用熱藥則下寒減而上熱增
,用涼藥則上熱減而下寒重
,及形瘦體倦,四肢乏力等癥狀
。三瀉心湯寒熱并用以和陰陽
,苦辛同施以調升降,補瀉共進以理虛實
,三法同冶于一爐
,使脾胃得復,寒熱得化
。故凡脾胃虛弱
,升降失度所致之寒熱錯雜,清濁無序病證
,皆可用本方治之
。黃芩、黃連
、干姜量可據(jù)寒熱之多少予以增減
,宜小不宜大。

心下痞

、心下滿
、心下急、心下支結
、心下痞硬
,皆胃脘部膨悶不舒之象。山田氏云:“心下硬滿不痛
,按之則痛
,但雖痛欲得按者為痞,按之不痛者為支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梢娦南缕和瓷跷ⅰ⒒驘o壓痛
,而心下支結較心下痞程度尤輕
。心下痞硬,腹診有振水音
,輕按軟弱無力
,深按有抵抗
、有硬感者,為心下痞兼挾水飲
、或食滯
,此為別也。

心下痞與結胸

,同為太陽病誤下而成
,何以一為結胸,一為痞
?從“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看
,二者因體質強弱不同,與水飲內結與否而異也
,故一按之石硬
,一按之濡。

三瀉心湯均由三組藥物組成

,一組黨參
、炙甘草、大棗
,甘溫健脾
;一組黃芩、黃連
,苦寒泄熱
;一組為干姜、生姜
、半夏
,辛溫散寒;三組藥物合用
,既可補虛健脾以復升降
,又能調理寒熱以啟痞結。其中半夏瀉心湯為三瀉心湯基礎方
,以心下痞
、嘔吐下利為靶眼;若傷食
,水氣不化
,干噫食臭、下利者
,為生姜瀉心湯證
;若中虛明顯
,下利日數(shù)十行,完谷不化
,為甘草瀉心湯證也

干噫食臭,干噫即噯氣

,食臭系食物之氣味
。為飲食自倍,胃脘宿食之癥
,一般用保和丸消導以治
。生姜瀉心湯證之干噫食臭,為脾胃虛弱
,無力腐熟運化
,雖未飽食,亦難消化
。因其寒熱互結
、水氣不化而癥見胃氣上逆,噯氣頻頻
,舌苔水滑
,下走腸間則腹中雷鳴,下利
。腹診心下并無壓痛
,故不宜消導而宜啟痞調中,和胃散飲

完谷不化

,為糞便中有未消化食物及下利日數(shù)十行,系甘草瀉心湯之主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秱摗分型旯炔换什轂a心湯證外
,復見于四逆湯
、通脈四逆湯證。一為陰盛陽微或陰盛格陽
,不能溫焙脾胃
、腐熟水谷,屬危重癥之一
;一為中虛而上熱下寒
,水注于下。下利日數(shù)十行
,知食物在腸道停留甚短
。故一有四肢厥冷
、脈象微細等陽虛之癥;一有口苦舌紅
,脘脹腸鳴等上熱下寒之狀
。臨癥須細加辨識,分明涇渭

《金匱要略》甘草瀉心湯治狐惑

,類今之白塞氏綜合征,其表現(xiàn)有口舌糜爛
,鳩眼
,肛周潰爛,大便或溏或秘
,為脾胃虛弱
,濕熱內蘊所致。多反復發(fā)作
,經年累月不愈。投本方取其清熱燥濕
、解毒扶中之效
。據(jù)報道,治艾滋病外陰潰爛
,亦甚有效
。此外,尚可治療不眠多夢
,懊惱胸滿
,焦慮不安,類似精神病者
。從方藥推測
,當系脾胃失運,痰濕內盛
,日久化火
,痰火相結,侵心擾神所致
,以病勢不盛
,病程較長者為宜。甘草瀉心湯
,甘草為君
,用量在15克以上,若治潰瘍可用至30克
,個別患者藥后水腫
,加蒼術
、茯苓可無此弊。

偶與某西醫(yī)大夫聊天

,言及上熱下寒
,彼不之信。云正常體溫36.5℃
,如熱同熱
,如寒皆寒,豈有同一人體
、同一時間而有寒熱之殊
?以余臆測,寒熱者
,血管收縮與擴張也
,收縮則寒,擴張則熱
。從解剖可知
,主動脈貫穿膈肌進入腹腔,以營養(yǎng)膈下臟器組織
。膈肌痙攣可箍束主動脈
,使膈下臟器組織血管收縮,則血流量減少
,表現(xiàn)有寒性癥狀
。而膈上血管及頭臂干擴張,則血流量增加
,表現(xiàn)有熱性癥狀
。血管之收縮、擴張由植物神經支配
,若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迷走神經興奮,可使消化道腺體分泌增加
,形成水飲
;膈肌痙攣,造就上熱下寒
。同時食管
、胃平滑肌痙攣,影響食管
、胃之正常蠕動及排空
,故有心下堵塞,食后不下
,噯氣為快等癥狀
。望診見眼泡發(fā)暗
,舌體胖大,或齒痕舌
,或水滑舌
,黏膩苔,呈白色或灰白色者
,主迷走神經興奮
,病變在胃家,即半夏之適應證也
。半夏辛溫
,辛能理氣開郁,溫可散寒和中
,為膈下至臍上病癥之常用藥
。可抑制迷走神經
,松弛膈肌痙攣
,使膈下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
,而頭臂干血流量相對減少
,則上熱下寒漸趨于調和。倪朱謨謂:“風
、寒、暑
、濕四氣相搏
,郁滯不清,非半夏不能和
,七情
、六欲、九氣所為
,結塞于中
,非半夏不能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梢姽湃藢Π胂撵钏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散陰結,通痞塞作用之肯定

古謂半夏畏生姜

,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生姜無解半夏毒之功能
,而有協(xié)同增效之用
。甘草有解半夏毒之功能
。時下市場半夏有礬制者,有石灰制者
,受張錫純影響
,對炮制工藝難消其慮,故喜用生半夏
,一般用量10克
,煎煮30分鐘,從未見不良反應之發(fā)生

【主治】

半夏瀉心湯:心下痞

,嘔吐,下利

生姜瀉心湯: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腸鳴
,嘔吐重于下利

甘草瀉心湯:屢經誤下,心下痞硬

,下利日數(shù)十行
,完谷不化,干嘔
,心煩

【加減】

1. 寒盛者,倍干姜

,或更加附子

2. 熱盛者,倍黃連

3.兼表證者

,加柴胡、桂枝

4.腹脹

,小便不利,或下肢浮腫者
,加茯苓
、陳皮。

【禁忌】

無中虛或無寒熱夾雜者

,忌之

【類方】

1.桂枝人參湯:同可治心下痞。不同者,桂枝人參湯證為虛寒之痞

,并無口苦
、心煩等上熱癥狀。

2.大黃黃連瀉心湯:同可治心下痞

。然大黃黃連瀉心湯證純?yōu)閷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絕無虛寒證象。

3.五苓散:同可治心下痞

。不同者
,五苓散所治之痞為氣化不利,心下宿水而成
,與寒熱相雜之痞迥然不同

4.旋復代赭湯:同可治心下痞硬。不同者

,旋復代赭湯證系脾虛肝旺
、寒飲上逆,其痞硬并不因噫氣而減

5.黃連湯:同可治中虛

、上熱下寒。不同者
,黃連湯證以腹痛
,氣上沖逆為主。半夏瀉心湯證以心下痞
,吐利為主

【臨床運用】

一、半夏瀉心湯

1.治老少下利

,水谷不消
,腸中雷鳴,心下痞滿
,干嘔不安者;并治霍亂
。(《千金方》)

2.閉經(兼腹?jié)M

、心下痞硬)。(《皇漢醫(yī)學·山田業(yè)廣》)

3. 胃炎之發(fā)有黏液或有停水者

,古人謂之痰飲
,此方治胃腸之炎癥。(《傷寒論今釋》)

4. 肝炎腹脹

。伴脘悶
,干噫食臭,午后脹甚,口苦便溏,舌苔白潤微黃
。(《岳美中醫(yī)案》)

5. 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癥見焦躁不安。惡心
、便溏
、腸鳴者,服本方一月而愈
。(《漢方臨床》1981;10:24)

6. 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胃
、十二指腸潰瘍
,菌痢,慢性痢疾
,急性腸炎
,癥見納呆、脘腹脹滿
、腸鳴下利者
。(《天津醫(yī)藥》1976;5)

7. 不寐。兼胃脘滿悶

,舌苔黃厚膩
,脈澀。(《傷寒解惑論》) (畀粟】

8.便秘

。按其脘部滿脹
,舌淡潤,苔白厚
。(《陜西中醫(yī)》1985
;12:546)

9.冠心病心梗。心前區(qū)痛

,胸悶氣短
,胃脘憋,舌紅
,脈沉滑
。(《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1988;3:114)

10.不孕。伴胃脘嘈雜脹滿

,便稀
,舌紅,苔薄黃膩
。(《陜西中醫(yī)》1992;5:225) :

、生姜瀉心湯

1.長期飽食后噯生食氣、心下膨悶、腹中雷鳴之慢性胃炎

。(《岳美中醫(yī)案集》)

2.患噫氣干嘔

,或嘈雜吞酸,或平日飲食每覺惡心煩悶
,水飲升降于脅下者
,其人多心下痞硬或臍上有塊,長服此方
。(《皇漢醫(yī)學·類聚方廣義》)

3.卒癇干嘔

。(《皇漢醫(yī)學.二神傳》)

4.產后下利,咳嗽

,帶下
。(《皇漢醫(yī)學·荻野家口訣》)

5.腹瀉。食水果而致

,伴腸鳴噯氣
,納呆,苔白膩
,脈弦滑
。(《經方傳真》)

6.胃擴張、腸弛緩

。見消化不良
,嘔吐噯氣,腸鳴下利
。(《經方應用》)

7. 舌腫痛

。兼上腹脹滿,腹中雷鳴
,舌鮮紅
,脈沉細。(《中醫(yī)雜志》1991;6:20)

8. 胃扭轉

。癥見惡心嘔吐
,上腹脹滿劇痛,苔白厚膩
。(《陜西中醫(yī)》1993;7:309)

、甘草瀉心湯

1. 狐惑。(《金匱要略》)

2. 動氣在上

,下之則腹?jié)M
、心痞
、頭眩者
,宜甘草瀉心湯。(《傷寒論譯釋·傷寒六書》)

3. 痢之不納食者,俗名噤口

。熱毒沖心
,頭痛心煩,嘔而不食
,手足溫暖者
,甘草瀉心湯去大棗,易生姜
。(《張氏醫(yī)通》)

4. 舌皸裂疼痛

。兼胃脘常憋悶,飯后易腹脹
。(《經方驗》)

5. 臟躁

。癥見哭笑不休,胸下憋脹
,口干不欲水
,苔白膩,脈數(shù)大無力
。(《經方發(fā)揮》)

6. 便秘

。伴饑則胃脘脹痛、吐酸
,喜按
,口不渴,脈濡緩
。(《岳美中醫(yī)案集》)

7.不射精

。兼頭昏心煩,失眠夢遺
,口苦咽干
,苔薄黃,脈細數(shù)
。(《河南中醫(yī)》1990;5:11)

【臨床運用醫(yī)案】

1.傷食

任某

,男,49歲
,干部
。恣食肥甘,貪美酒
,飲輒醉
。年逾不惑,便腰圓發(fā)福
。前年單位組織體檢
,發(fā)現(xiàn)脂肪肝
、高血脂、高膽固醇
。然不以為戒
,飲食如故。近因公務下鄉(xiāng)
,盡享美酒肥肉
。當晚惡心嘔吐,腸鳴腹痛
,如廁甚密
。次日,嘔吐止
,仍惡心噯腐
,泄瀉五六次,且后重不已
,服氧氟沙星
、藿香正氣膠囊無寸效。于2006年元月11日返市求診
。望其面色淡黃
,形豐體腴,謝頂處如光如蠟
,舌苔白膩
。詢知腹痛已輕,不茶不飯
,見肉欲吐
,大便呈水樣狀,身不熱
,亦不畏寒
。診其脈,沉滑略數(shù)
,右關尤甚
,觸其腹,心下痞
,臍周松軟無壓痛

脈證相參,此傷食也

。蓋脾胃者
,倉廩之官也,主納主運
,積則無所容納
,滯則難以轉輸
,故見吐瀉逆亂之癥。宿食之治
,方法種種,本案既非可吐之瓜蒂散證
,亦非可下之承氣湯證
,當屬調和脾胃,恢復升降之生姜瀉心湯證

生姜12g 干姜3g 黃連3g 黃芩10g 黨參10g 茯苓15g 紅棗12枚 二劑

元月16日二診:藥后泄瀉止

,饑而思食,諸癥皆失
。因昨又飲酒
,致胃復痛,瀉復作
,日三行
,噯氣頻頻,夜間腹脹
,矢氣多
,舌苔白膩,脈象沉滑
。此若干戈方息
,復尋釁斗毆,沉迷不悟
,自討苦吃也
。長此以往,焉能河清海晏
?酒德不高之人余向不敬
,然醫(yī)為仁術,仍耐心以教
,擬原方加厚樸10g三劑
。并贈以洪昭光教授保健資料,供其一閱

2.心下痞?

陳某

,男,76歲
,解原村人
。心下痞滿已歷三載,食后噯氣吞酸
,消化甚難
。今年作鋇餐檢査
,診斷為胃下垂、十二指腸潰瘍
。藥已多服(不詳)
,癥不見輕,反有不適之感
。望其面色萎黃
,體瘦如柴,額紋狀如核桃
,舌淡紅
,苔薄黃。切其脈
,沉滑無力
。診其腹,心下痞
,臍周無壓痛
。詢知食冷則脘脹益甚,大便溏薄
,食熱則牙齦腫痛
,眩暈頭痛。寒熱不耐
,嬌氣無比
。古有肺為嬌臟之稱,由是觀之
,彼胃可謂嬌腑矣

審證察脈,此乃中州虛弱

,升降失司
,形成上熱下寒之痞塞局面。論其治則
,單純溫中祛寒
,或苦寒清泄皆非確當,應宜苦辛兼用
,補中健脾
。擬:

半夏10g 黃芩6g 黃連3g 炙草6g 黨參10g 干姜6g 紅棗10枚 三劑

二診:痞滿大減,諸癥亦輕

。如方再進三劑

3. 呃逆

王某,男

,45歲
,某銀行行長
。感冒解后,又服清熱藥兩劑
。翌日
,呃逆連聲不斷,難以入睡
,寐后呃聲方止
。寤則復然,有時竟因呃而醒
,如此連續(xù)9日。其間服過丁香柿蒂湯
、旋復代赭湯
,針刺足三里、內關
、會厭皆不效

望其體胖肌腴,面色紅潤

,舌淡紅
,苔微膩,咽紅而不腫
,然有痛感
,吞咽尤甚。呃聲長而洪亮
。詢知胃納可
,不惡心。大便日一行
,小便清白
。口不干苦
,不欲冷
。診其脈,沉弦滑
。觸其腹
,心下滿,無壓痛

脈證分析:呃逆一癥

,雖有虛實寒熱之分,然皆因胃氣上逆所致
。脾胃虛寒者
,余以《病因脈治》之丁香柿蒂湯取效
;脾虛肝旺、胃有振水音者
,則用旋復代赭湯以治
。今咽紅、咽痛
,為上熱之候
;服寒涼所誘,口不苦
、不欲冷及小便清白為下寒之象
。上熱下寒者,必中焦痞結也
,故以調寒熱
、通痞結為治。擬半夏瀉心湯加減:

半夏15g 黃連4.5g 吳茱萸6g 黨參10g 炙甘草10g 白芍30g 沉香3g(沖)生姜10g 紅棗10枚 二劑

一劑盡

,當晚呃逆減輕
,翌晨醒后,呃逆不再

4. 上吐下瀉

閆某

,女,30歲
,教師
。泄瀉五日,日三四行
,無膿血
,亦無里急后重,消炎藥連服四日
,瀉仍不止
,遂來求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滔嘛嬍巢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惡心嘔吐,脘腹脹滿不適
,腸鳴漉漉
,口干,口苦
,不思飲
。舌苔黃膩,脈沉細弱。診腹
,心下痞滿
,臍周無壓痛。

觀其脈癥

,此脾胃虛弱
,升降失調之痞證也。蓋中土虛衰則水濕失運
,脾胃損傷則升降障礙
。熱籠于上而嘔惡,寒積于下而泄瀉
。至于治法
,則以補脾胃、通痞結為其首要
,然止吐瀉
、調寒熱、補中啟痞之方
,莫過于半夏瀉心湯者
。擬:

半夏10g 黃芩6g 黃連4.5g 黨參10g 甘草10g 干姜6g 三劑

二診:一劑泄瀉止

,三劑后心下舒適
,黃膩舌苔退化。惟納谷仍差
,改投理中湯加黃連
、焦三仙治之。

5. 頭痛

李某

,男
,45歲,干部
。1984年1月12日初診
,謂頭痛15年余,時輕時重
,時緩時急
。輕緩時脹悶如裹,尚可工作
;重急時劇烈難忍
,伏案少動。日發(fā)二三次
,每次持續(xù)一時左右
。書不能讀,筆難以舞。作腦電圖
、腦CT檢查
,未見異常。服藥針灸
,總不得愈
。詢知素日脘腹痞悶,惡心噯氣
,頭痛劇時
,脘脹嘔惡尤為突出。納谷不香
,二便尚可
。口干
,口苦
,食冷則脘脹不適。舌苔黃膩
。脈象沉緩不足
。診腹心下痞,臍周無壓痛

脈癥相參

,此中虛而痰濁壅盛證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篇》云:“頭痛
,耳鳴,九竅不利
,腸胃之所生也
。”蓋脾胃居中州
,主運化
,司升降,虛則運化無力
,生痰成飲
;升降失職,則清濁無序
,故有頭痛
,及上熱下寒諸癥之發(fā)生。治宜補脾胃
、化痰飲
,方如半夏白術天麻湯
。考半夏白術天麻湯有二:一為程鐘齡制(半夏
、天麻
、茯苓、橘紅
、白術
、甘草、蔓荊子)
,一為李東垣創(chuàng)(半夏
、天麻、白術
、黃柏
、干姜、蒼術
、神曲
、陳皮、麥芽
、黨參
、澤瀉、黃芪
、茯苓)
。余于體虛脈弱、寒熱夾雜者用東垣方
;虛弱不甚
,寒熱不顯者用鐘齡方
。本案心下痞滿
,上熱下寒,此二方顯然不若半夏瀉心湯為妥
。半夏瀉心湯
,可健脾胃、化痰飲
、調寒熱
、啟痞結,雖不言治頭痛
,然中氣健運
,升降有序,頭痛一癥豈能獨存
?擬:

半夏15g 黃芩6g 黃連4.5g 干姜6g 黨參10g 炙草6g 藿香10g 生姜6片 紅棗6枚 三劑

,并囑節(jié)晚餐, 少肥甘。

二診:頭腦脹痛明顯減輕

,胃納增加
,脘脹嘔惡止,脈舌同前
,守方續(xù)服三劑

三診:頭痛止,諸癥稀減

,苔仍膩
,囑守方續(xù)服,苔凈藥停

按:頭痛兼見脘腹痞滿

、嘔惡、噯逆者
,源于痰濁上逆也
。痰濁源于中州虛弱,升降逆亂也
。半夏瀉心湯健脾胃
,理升降,化痰飲
,一方而寓三法
,以其脾胃健則升降有序,升降有序則痰飲得化
,痰飲化則頭痛已

6. 不寐

班某,女

,44歲
。20年前產后大出血,出現(xiàn)不寐諸虛勞證
,余用歸脾湯調治而愈
。去歲因子宮腺肌證切除子宮,術后復不寐
。某醫(yī)院診斷為精神憂郁癥
,每日令服多慮平5片、安定2片
,初有效
,繼而不效。加服歸脾丸
、補心丹皆不應
。于2008年4月9日來診
。望其面白少華,容顏憔悴
,骨立形銷
,已無徐娘之韻,舌邊尖紅赤
,苔黃白厚膩
,顯示火熱久擾之象。詢知至夜百憂匯集
,萬緒紛來
,煩躁忿懣,意難摒棄
,輾轉床褥
,難入夢鄉(xiāng)?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騽側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稍有聲響,睡眼復睜
。胃納不馨,口干苦
,不欲飲。天稍冷
,即心下脹滿
,噯矢皆難。大便干秘
,曰一行
。手足不溫,腹背畏寒
。至寅
,頭胸汗出津津,拭之不盡
。診其脈
,沉弦細弱
。觸其腹
,腹壁薄,心下痞
,松軟不痛

脈證觀之,此脾胃虛弱

、升降失調
、陰陽不能交泰也
。火熱上擾心神則不寐
;寒邪趨下則脘脹畏寒
。本案不寐成因有二:一則如《素問·逆調論》所云:“胃不和則臥不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倍t脾胃久虛
,氣血生化不足,難以奉養(yǎng)心神
。治當健脾胃
、調寒熱、理升降
,三瀉心湯皆有所能
,當選其誰?以中虛較著
,且“心煩不得安”為甘草瀉心湯癥
,遂擬:

炙甘草15g 黃芩6g 黃連6g 半夏15g 黨參15g 干姜10g 附子10g 磁石30g 白術30g 大棗12枚 五劑

二診:寐好轉,心煩頭汗均減

,脘悶輕
,便秘止。

守方五劑

,減安定
、多慮平2片。

三診:可睡四五小時

,諸癥皆輕
,膩苔漸退,脈仍無力
。上方續(xù)服五劑
,停多慮平。

四診:睡不著枕

、味不甘口已是過去
。體倦乏力,面唇不榮
,雖減猶存
。舌轉淡紅,火象不顯
,改小建中湯以復氣血
、養(yǎng)心神。

飴糖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當歸10g 黃芪30g 生姜5片 紅棗12枚 五劑

7. 急性胃腸炎

李某

,女
,33歲
。體素虛怯,不勝寒熱
。前日經畢
,洗浴著涼,當晚即腹痛
,嘔吐
,泄瀉甚頻。翌日
,癥不減
,鄉(xiāng)醫(yī)院診斷為急性胃腸炎、脫水
、水電解質紊亂
。點滴消炎藥、補充體液
、氯化鈉
、鉀,治療三日
,仍吐瀉不止
,遂來求診。

望其面白神疲

,形瘦萎靡
,舌邊尖紅,苔黃微膩
。詢知食雖少而心下滿悶不休
。嘔吐較初為輕,吐出物乃未化之食
,或有膽汁
。口干口苦
,不思飲
。泄瀉為水樣便,無膿血
,晝梗達十余行
,雜有完谷。診其脈
,弦細略數(shù)
。觸其腹,心下
、躋腹脹滿
,腸鳴漉漉,無壓痛

觀其脈癥

,此中虛、寒熱痞結之吐利也
。治當補中和胃
、調理寒熱以復升降。因中虛較著
,擬甘草瀉心湯付之

炙甘草15g 黃芩10g 黃連6g 半夏15g 黨參18g 干姜10g 紅棗12枚 二劑

二診:一劑吐利止,痞滿減

。今胃口開
,知饑琴食,舌邊尖仍紅
,苔薄微膩
。?上方加白術15g三劑。

8.頭悶

李某

,男
,60歲。頭悶腦脹五年余
,若有物蒙裹
,若重帽按壓。思維失敏
,精力難以集中
。聞巨聲則自汗出。心煩甚
,入夜難寐
。胃納不馨,口干苦
,腹中氣上沖逆
,胸脹悶,喜干嘔
,大便溏
,日二三行。望其面色晦黃
,舌淡紅
,苔白膩。診得脈沉滑
,心下痞硬

脈癥相參

,此脾胃虛弱,心下痞塞
,致四運之軸不敏
,陰陽之機失靈,難以正常交泰
,是以上熱者熱
,下寒者寒。頭為諸陽之會
,精明之府
,濁氣上逆則諸陽難會,精明之府遂成渾濁世界
,是以頭腦脹悶
、胸滿干嘔;清氣下陷則大便稀溏
;邪熱擾心則心煩不寐
。治當健脾胃,調寒熱
,啟痞結
,理升降,倘胃氣和
,痞結通
,陰陽交泰,則清者升
,濁者降
,諸癥自解。擬:

炙甘草12g 黃芩10g 黃連6g 干姜10g 黨參10g 半夏15g 蒼術18g 桂枝10g 紅棗12枚 五劑

二診:頭悶

、沖逆大減
,睡寐好轉,胃納增
,大便日二行
,口干苦,脈舌如前

守方五劑

三診:頭腦清晰,若晴空萬里無云

,偶有陰風濁浪時
。知饑欲食,大便日一行。睡眠較前為好而尚未遂愿
,得寸進尺
,求愈之心也。

原方加附子10g 磁石30g 五劑

——本段摘自《經方躬行錄》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薦文章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2023-07-17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用醫(yī)案
2023-06-25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用醫(yī)案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2023-06-25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劉渡舟總結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2023-06-25
劉渡舟總結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附子湯
、桂枝附子湯、當歸補血湯加減治療多發(fā)性動脈炎.png" alt="黃芪桂枝五物湯
、桂枝附子湯
、當歸補血湯加減治療多發(fā)性動脈炎">
桂枝附子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下肢萎弱不能行
2023-06-25
桂枝附子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下肢萎弱不能行
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治療胸痹心痛
2023-06-24
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治療胸痹心痛
附子湯和真武湯的區(qū)別,方歌方解,臨床醫(yī)案
2023-06-24
附子湯和真武湯的區(qū)別,方歌方解,臨床醫(yī)案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2023-06-24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2023-06-24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苓桂術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甘湯原文解析
2023-06-24
苓桂術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甘湯原文解析

Copyright ? 2023-2024 大道家園 版權所有
身體不適時請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勿延誤

!站內信息時效及準確性不足
!部分文章及資料為作者提供或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陜ICP備202201037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