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炙甘草9克,附子(生用)8克,干姜14克(強人可增為18克)。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本方是四逆湯增加姜附的用量,故治四逆湯證虛寒更劇者。
【仲景原文解析】
《傷寒論》第3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解析:本條所述亦是少陰與太陰并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證屬里寒身反不惡寒。面色赤,證屬外熱,脈微欲絕為極虛欲脫之證,可知里寒為真寒,外熱為虛熱,即所謂無根之火,虛浮上泛者是也?;蛞韵戮鶎倩蛴谢驘o的客證,不問其有無,宜以通脈四逆湯主之。
《傷寒論》第370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解析:下利清谷而厥,為陰寒盛于里,外反有熱而汗出,其為虛陽欲脫甚明,故宜通脈四逆湯主之。
【臨證思考】本方藥味與四逆湯相同,而主要增加姜附的用量,附子生用,而干姜增倍。而本方證的特點是外熱內(nèi)寒,而內(nèi)寒比四逆湯還重。
【辨證要點】四逆湯證虛寒更甚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55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瘀血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