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被宣布將要面臨死亡時,可能會考慮到許多問題:如想弄清楚死前患的是什么???如果智力不遲鈍的話,會考慮將要和親人分離的情景;根據(jù)自己原有的希望,回顧一生,并作出評價;關心他所不熟悉的向死亡過渡的狀態(tài)。而一個人在臨終的表現(xiàn),又和他以往處理問題的方式有關。
有的人可能對死害怕得很,以致否認它,甚至以倨傲的態(tài)度對待它;一個成熟的人,則可能回顧一生,整理他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帶著滿意的心情離開人間。對于人將死亡時的心理過程,心理學家研究得出了一個普遍性的結論。
臨終前的心理過程:
不愿意承認事實。當一個人知道死亡將近時,一般的反映是感到震驚、頭腦混亂,無法接受事實,陷入短暫的空白狀態(tài),繼而開始封閉自己、不與人交流,其內(nèi)心卻異常復雜,痛苦。
變得易怒。慢慢開始對身邊的人懷著敵意,甚至拒絕醫(yī)生的治療。
討價還價。表面上冷靜克制,心底卻對生命抱著強烈的期望,“如果有可能,我一定……”且想方設法,如千方百計探索民間治療秘方等。
沮喪。當?shù)弥】禑o法換回,死亡不可避免時,萬念俱灰,有人哭泣,有人內(nèi)疚,有人想自殺。
接受。接受死亡的事實、不再妄想,感到疲乏和軟弱,需要保持安寧,清醒期變短、次數(shù)減少,消極靜默,通常在平靜和無痛苦的狀態(tài)離開人世。
國外曾報道過500例臨終者的觀察記錄,其中除90例肉體上蒙受疼痛或某種痛苦,11例精神憂慮,2例有明顯的恐懼癥狀,1例心理欣慰表現(xiàn),以及1例有強烈自責感外,近90%的人都沒有什么特別的跡象??梢?,當一個人面臨死亡,基本上都是從震驚到平靜,從而安詳?shù)仉x開這個世界。
發(fā)明家愛迪生在臨終前凝視窗外,輕輕地說“那里是非常美的”,就平靜地死了;亨利格林(一代名醫(yī))在臨死前最后的自我診斷——當他數(shù)完最后一次心跳時,說了聲“停了”,平靜地告別了人世。對于明智者而言,死亡并不神秘、并不可怕,只不過是生命現(xiàn)象和活動的停止而巳。死亡是一種個人體驗,當生命逐漸邁進死亡的門檻時,除了家庭、社會支持的臨終關懷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個人對于死亡的正確、睿智的認識和修養(yǎng)。
因此,老年人不應該回避對于死亡的認識和討論。我們只有對未來事物充分地認知,才能不陷于盲目、混沌、畏懼。重要的是,在活著的時候,應該盡各種生命力量來抗衰老、延緩衰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坦然地走好這一步;在離開人世之前,我們應該先確立生存與死亡的意義,對死亡有思想準備、不回避,必要時對死亡做出決斷,從容不迫。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經(jīng)過幾十年的奮斗、努力后,枝展葉茂,如果最后能有尊嚴地、平靜地“笑著閉幕”,那么,這一生才是真正圓滿的。
老人咽氣前會等人。
自然老去的老人一般臨去世前其實都很清醒,心里也明白自己快要歸西了,這時再想見一見自己想要見的親人,還有放不下牽掛和執(zhí)念,只有等見到了才會安心的離開。很多老人在離世前,都會交代一些很少平時很少提及的事情或是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還有的人會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
老人臨終凈腸
雖然很多老人會出現(xiàn)凈腸的情況,但是時間沒有那么長,一般都是三到五天左右。出現(xiàn)這樣的一個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人體的括約肌處于一種松弛的狀態(tài)才會這樣的,所以不用擔心是什么問題,不過老人凈腸之后就會出現(xiàn)咽氣的情況。
因此,在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最好是多陪在老人身邊比較好。
老人臨終時,最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做好心理準備;其次,做好葬禮準備;最后,要注意老人死前、死時、死后的一些具體問題。
1、首先,做好心理準備。
大部分老人都是病死的,例如患有帕金森、腦梗等老年疾病。作為子女,一定要注意觀察老人的病情,如果發(fā)現(xiàn)老人無法進食、吞咽困難、意識不清晰、表達不清楚等情況時,就要做好老人時日不多、隨時可能離去的心理準備。
2、其次,做好葬禮準備。
不管是城市的老人還是農(nóng)村的老人,人死之后都會舉行一些告別儀式或葬禮。作為子女,應提前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詳細了解,并和兄弟姐妹及健在的父母一方商量葬禮的具體問題。如果等到人走了再商量,那時已經(jīng)來不及了,很多事情就不好把控。以下一些葬禮的準備工作:
(1)、商量確定葬禮舉辦天數(shù)。各地風俗不一樣,有的地方舉行兩三天,有的地方四五天。如果子女在外地上班,不好請假或不易請假太長,就要商量確定好葬禮的舉辦天數(shù)。如果當?shù)卦岫Y舉辦天數(shù)是根據(jù)一些八字、八卦等算出來的且必須執(zhí)行的,那就只能自行定奪。
(2)、商量確定葬禮所要購買的物品:
一是亡人必需物品。如棺材、壽衣等。
二是祭祀所需物品。如紙錢、香燭、鞭炮等。
三是白事必需物品。如煙酒、瓜子花生、糖果、肉、菜等(以上物品可以在葬禮期間購買,各地有專門辦理白事的人,可根據(jù)他們的要求購買。)
(3)、商量確定葬禮所花費用的攤派方法。如果家里只有一個子女,那基本上就是你一個人想辦法解決了。如果家里有幾個兄弟姐妹,那就直接采用均攤的方法。
3、最后,老人死前、死時、死后的一些具體問題。
如果發(fā)現(xiàn)老人時日不多了,那就要做好最后的照顧問題,一定要商量好在哪里照顧,由那些人照顧等具體問題。中國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父母去世時,身邊最好有子女,即所謂的“送終”。此外,老人走后,涉及到一個送回老家安葬或者拉到殯儀館處理等問題,這些都要提前考慮到。
比如運送亡人的車輛都要提前落實好等。葬禮過后,還有一些護山、頭七、回煞等等風俗,這些可以在葬禮結束后商量確定。
人固有一死,老人去世之后,作為晚輩應為其盡忠盡孝,畢竟是送老人最后一程。所以,一些具體的禮節(jié)必須了解并尊崇。
擴展資料:
參加葬禮的注意事項:
1、參加葬禮時穿著要莊重、大方、整潔,最好穿以白色、黑色為主的服飾。
2、參加葬禮時表情要莊重、悲傷,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切不可在葬禮期間戲皮笑臉,無所顧忌地大聲說笑,破壞葬禮現(xiàn)場的氣氛。
3、到達葬禮現(xiàn)場后,一定要先去試者的遺體面前以虔誠的態(tài)度行跪拜之禮,表達對逝者的紀念。行禮時神情要專注,切不可左顧右盼。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p>
鳥兒在死之前會發(fā)出悲鳴,人在死之前往往語詞和善,對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出包容與豁達,對以前所犯下的錯誤也持一種懺悔的心情。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即將死去,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他們的心理活動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關于瀕死前的體驗,屈布勒·羅斯的研究目前最具代表性。
他對芝加哥大學醫(yī)院500多名臨死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選擇了患晚期慢性病的老人作為被試,因為這些老人臨終前能夠相對較好地保持清醒的意識,有利于研究的開展。經(jīng)過研究,他發(fā)現(xiàn)瀕死前的情緒反應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否認這一階段的患者往往不愿接受現(xiàn)實,他們不相信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不愿承認自己即將走向終結?!斑@怎么可能?”“我還健康得很!”這些言語往往是該階段患者們的真實寫照。這個時候家屬應該耐心陪在患者的身邊,多與他們溝通交流。
憤怒這一階段的患者已經(jīng)開始逐漸認識到自己即將死亡這一現(xiàn)實,開始變得焦躁、不安?!拔以趺赐蝗痪鸵懒耍俊薄盀槭裁雌俏遥俊边@些憤怒的質(zhì)問是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活動。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死亡的恐懼逼迫他們向外部發(fā)泄情緒,以減輕自身的焦慮。這時候家屬應該多與患者講一些開心的往事,以緩解他們的焦慮。否則,極端的負面情緒會一直困擾著患者,甚至加速患者的死亡。
交易也稱“討價還價”。這一階段的患者感覺到死亡的不可控,于是他們開始與醫(yī)生,甚至死神“做交易”,試圖通過這種形式來換取一些控制感。他們希望得到醫(yī)生與家屬的幫助、諒解與同情,人們應該主動提供幫助以緩解他們壓抑、悲傷的情緒。
抑郁這一階段的患者已經(jīng)清楚地意識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開始回憶自己所擁有的、所喜愛的、所無法拋棄的東西。他們會在這個時候回想起自己奮斗多年得來的成就,回想起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回想起身邊的朋友與親人。但是隨著死亡,這一切全部都將化為泡影,“我將一無所有,我將永遠消失?!?strong>巨大的悲痛折磨著患者,使他們變得抑郁與消沉。家屬應該小心謹慎地安慰患者,不能刺激到他們的情緒,否則會使患者的情緒更加消沉。
承受死亡即將來臨,懷著復雜的情緒,聽從命運的安排,迎接死亡的到來。屈布勒·羅斯的研究結果受到了很多人的質(zhì)疑。比如人死前的心理活動只有這幾個階段嗎?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這幾個階段嗎?盡管如此,但該研究結果仍然是目前關于瀕死前心理過程的最權威的解釋。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瀕死的患者存在著大量負面情緒,這表明人們是害怕死亡的。這又是為什么?
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有“死的本能”與“生的本能”。
死本能是指自我破壞與自我毀滅的本能,生本能與之相對,是指生存與發(fā)展的本能。即生存是人的本能,是先天的,因此人們會去追求與生存發(fā)展一切相關的事物以滿足個體“本我”最原始的需要。
另一方面,進化心理學認為,個體一切心理都是我們的祖先在采集——狩獵時代為了適應環(huán)境維持生存,通過自然選擇所保留下來的“活化石”,因此現(xiàn)代人類所具有的一切心理都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維持生存。總之,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即將死去時,會經(jīng)歷復雜的情緒過程,最終融入到包含一切的自然規(guī)律中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aoren/132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幾種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
下一篇: 老人健康長壽離不開乳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