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出現(xiàn)的腎虛癥狀是未老先衰,叫病理性腎虛,而老年人腎虛則是衰老所引起的不可抗拒的生理過程,稱為生理性腎虛。《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中也指出,人的臟器都有一個生命周期,人活到一定年齡之后,腎氣自然會逐漸虧損,直到衰竭。老年人腎虛是很常見的事,但是要強調的是,雖然老化不可避免,延緩衰老、達到老而不衰卻是有可能。
老年人腎虛的表現(xiàn),主要以腰腿疼比較突出。這是由于腎主骨,腎氣虛虧從而造成筋骨失養(yǎng),導致腰腿疼痛。老年人久咳不愈也可能是腎虛的表現(xiàn),是由于腎不納氣,氣機失調所致。還有就是夜尿頻,其原因也在于腎氣虛弱,固攝不住津液所致。另外,眩暈、耳鳴、腰痛、失眠、健忘等也都是老年人腎虛的常見癥狀。
老年人補充腎氣的辦法,首先在于合理的飲食調養(yǎng),以及適當?shù)乃幬镅a益??啥喑孕┎げ?、胡蘿卜等蔬菜,涼拌菠菜時,加一些杏仁或核桃仁、花生等,對于補益氣血,增加腎臟活力有很好的效果。
在腎虛者的食療上,可以根據(jù)其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癥狀來參考選用,例如:
眩暈癥狀:用黑芝麻160克,刺五加50克,黃精70克,一起研為粉狀,與白糖50克拌勻,每天早晚用開水沖泡飲服,每次服5?7克。
耳鳴癥狀:用菖蒲9克,五味子12克,先煎,去渣留汁,再加入蔥白6根,粳米80克,豬腰1對一起煮熟,適當加料調味,分兩次食用。
腰痛癥狀:用海參50克,枸杞15克,當歸12克,羊腎1對,一起燉熟,每天分2次食用,連續(xù)食用10?15天即可見效。
失眠癥狀:枸杞、柏子仁各12克,大棗8枚,一起入鍋加水煮濟后,加入紅糖10克,每天代茶飲。
夜尿頻癥狀:取紅棗30個,益智仁6克,加適量水在鍋內,用小火煮,再加入紅糖,每晚臨睡前服用。
從“生命在于運動”這一養(yǎng)生的基木理論出發(fā),通過運動養(yǎng)腎補虛,是中醫(yī)所提倡的一種積極措施。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兩種簡單實用的老年人保健按摩方法。
第一種,腰部按摩法
①將兩只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掌面分別放至腰部,上下按摩至有熱感為止。在早晚各做一遍,每遍約200次,可補腎納氣。
②將兩手握成拳狀,手臂向后,用兩拇指的掌關節(jié)突出部位按摩腰眼,向內做環(huán)形旋轉按摩,逐漸用力,至酸脹感為宜,持續(xù)按摩10分鐘左右。早、中、晚各做一次??煞乐沃欣夏耆艘蚰I虧所致的腰肌勞損、腰酸背痛等癥。
第二種,腳心按摩法
①用熱鹽水浸泡雙側涌泉穴,水溫以自己能適應為度。每日臨睡前浸泡15?30分鐘。
②取盤腿坐位,用雙手拇指從足跟向著足尖方向涌泉穴處,作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兩只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涌泉穴,以足底部有熱感為宜。
③取仰臥位,用雙腳作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
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涌泉穴這一腎經(jīng)首穴,就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并且能夠防治老年性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jīng)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多種疾病。
最后,引用《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中的一段話來作結,“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彼鞔_指出了只要遵循養(yǎng)生之道就會盡終天年,而這五條養(yǎng)生的秘訣就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也即是說,我們要效法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調養(yǎng)身心,比如在春夏順從生長之氣蓄養(yǎng)陽氣,秋冬順從收藏之氣蓄養(yǎng)陰氣;然后還要學習一些修身養(yǎng)性之法,像人家熟悉的八段錦、五禽戲等(后文有詳細解說),持之以恒做下去就會收到很好的健身調心效果;在飲食上要做到均衡,不要有偏嗜,也不要過饑過飽,并且要養(yǎng)成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
只要大家按照這五點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不被一些虛無縹渺的東西所迷惑,無論年齡多高,都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健康體魄,和充足的精神世界。
知識鏈接
治療老年斑:杏仁適量,去皮搗成泥狀,與雞蛋清調勾,每晚睡前涂患處,晨起用溫水洗凈。
治療老年哮喘:蘿卜子250克炒熟,研成末,加蜂蜜和成梧桐子大的丸,每天服20?30丸。
改善老年體衰:母雞1只,人參葉10?20克,粳米100克。將雞剖洗干凈,濃煎雞汁,以原汁雞湯分次同粳米、人參葉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粥稠即可。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aoren/13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長壽老人的飲食特點
下一篇: 忘卻年齡享高壽(生活科普趣味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