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具體了解多少呢?其實大部分肩周炎都是長期運動時,姿勢不當造成的,而這種病通常發(fā)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為了避免此類疾病的發(fā)生,我們應該要從預防開始。
一般,常見的老年人預防肩周炎的方法有:
1、為了預防肩周炎,老年人應重視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涼。受涼常是肩周炎的誘發(fā)因素,因此,一旦著涼也要及時治療,切忌拖延不治。
2、要加強體育鍛煉是預防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貴在堅持。如果不堅持鍛煉,不堅持做康復治療,則肩關節(jié)的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3、營養(yǎng)不良可導致體質(zhì)虛弱,而體質(zhì)虛弱又常導致肩周炎。如果營養(yǎng)補充得比較充分,加上適當鍛煉,常常可以預防肩周炎。
4、加強肩關節(jié)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肩周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肩關節(jié)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于預防肩周炎有著重要的意義。
治療肩周炎,您不妨常做下面幾個小動作
甩臂:兩臂高舉過頭頂,手心向外,自然向上甩,帶動腰部顫動共做36次。最后做左右上下甩臂動作,各做18次。
拍打肩膀:先用右手掌以中速稍用力拍打左肩,左手拍打后背,接著用左手以同法拍打右肩,右手拍打后背,共拍打50次。
抻拉肩部:先用左手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向左抻拉肩膀,然后右手以同法向右側抻拉肩膀,左右交替進行,共抻拉36次。
懸垂鍛煉:利用單杠或樹干等物做懸垂動作。開始時少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旋轉(zhuǎn)肩膀:先以中等速度稍用力前后分別旋轉(zhuǎn)18次,左右肩交替,各做18次。
1 肩部疼痛 疼痛是骨科疾病所共有的癥狀之一,患者起初時肩部呈陣發(fā)性疼痛,多數(shù)為慢性發(fā)作,以后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xù)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
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梢鹚毫褬觿⊥?,肩痛晝輕夜重為肩周炎的常見典型癥狀,多數(shù)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
2 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 隨著病程的發(fā)展,患者的肩關節(jié)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nèi)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jié)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
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nèi)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jié)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嚴重時肘關節(jié)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 肌肉痙攣與萎縮 關節(jié)活動主要是依靠肌肉的運動,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xiàn)痙攣,晚期可發(fā)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xiàn)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
4 肩周炎分為三期
以外展、外旋、前屈、后伸等運動障礙最為顯著,甚至可以影響日常生活,如穿衣、梳頭、吃飯、系腰帶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本期病理特點是無菌性炎癥減輕,粘連較重,癥狀以活動受限最為明顯。
肩周炎是一個典型的常做人群頻發(fā)的疾病,其實預防肩周炎也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通過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做到了,下面我把這個動作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下垂保持放松,保持站立30秒,之后身體上身左右擺動,向右擺動的時候,左手應該盡力的拍打到右頸部位,向左擺動的時候,右手應該盡量拍打到左頸部位,這樣左右交替拍打持續(xù)60下之后停止。每天保持這種做法,持續(xù)三個月左右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恢復快的朋友甚至可以有效的抑制肩周炎復發(f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做法只有每天盡量保持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另外生活當中想要預防肩周炎的話,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達到:
1、不要久坐
肩周炎的主要發(fā)病原因就是久坐,所以我們盡量要避免久坐的這種狀態(tài),比如說我們應該在工作一小時左右就活動5~10分鐘,活動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如果實在是不懂的話,那么就做一做我們上學時候所做的廣播體操也是不錯的。
2、經(jīng)常按摩肩部
在工作之余,我們也可以通過經(jīng)常按摩肩頸部位來緩解和預防肩周炎的發(fā)生,這種按摩的手法不用太專業(yè),但是一定要達到讓肩部放松的效果,如果有人幫助我們按摩的話那就更好了,不過如果沒有人幫助我們按摩的話,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手交替去按揉肩膀。
3、不要受風著涼
如果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是在一些陰冷的環(huán)境下的話,也容易讓我們患上肩周炎,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盡量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肩膀受風著涼,必要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比如說穿一些防潮的衣服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aoren/2017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飲食4要點預防老人味覺變遲鈍
下一篇: 老人沒事蹲一蹲有助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