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3,000項符合查詢結(jié)果,庫內(nèi)數(shù)據(jù)總量為1,733,326項。(搜索耗時:0.0176秒) [XML]
...(上) 那么最理想的統(tǒng)治者應該是怎樣的人呢? 這是《道德經(jīng)》基本思想的第十個方面,叫“上誠下自”。這里非常有意思,老子將君主、歷代君主,恐怕要分等級了,列為四等,什么是最理想的統(tǒng)治者?“太上,下知有之;...
欄目:大話道德經(jīng) 作者:荊十三
...這一集要介紹介紹老子思想的形成。我們說過,老子的《道德經(jīng)》這本書可能不是一個人的專門著作,理由就是:里面雖然只有五千多字,但至少有兩個地方有明顯的重復,另外還重復了幾個簡單的句子。因此,它可能是幾位隱...
欄目:大話道德經(jīng) 作者:荊十三
《道德經(jīng)》04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譯文注釋引語評析解讀道沖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淵呵③!似萬物之宗④。銼其兌⑤,解其紛⑥,和其光⑦,同其塵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⑾。大“道”空虛無...
欄目:百家論道 作者:網(wǎng)絡(luò)
原文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茲昏;人多伎巧,奇物茲起;法令茲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
欄目:大話道德經(jīng) 作者:荊十三
第十四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呂本作“怳忽”)。迎之不見其首,隨...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五十八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熟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章教人混沌養(yǎng)真。杳冥養(yǎng)...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二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上道字乃制行之道,可道行之也,常道乃真常不變之道也。名可名,非常名?!蛏厦帜肆⒀灾?,可名言之也,常名即常道之名。無名,天地之始,◎無名者,道也,所以生天生地也。有名,萬物之...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明,謂多見巧詐,蔽其樸也。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民之難治,以其智多。多智巧詐,故難治也。故以智治國,國之賊;智,猶治也,以智而治國,所以謂之賊者,故謂之智...
欄目:道德經(jīng)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