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你的投影,你也是世界的投影。莊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觀和樂觀加在一起才是達觀,悲觀的時候應該樂觀,樂觀的時候應該悲觀。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雖然充滿不定的變數,但自在源于無常,無常才是常態(tài),無智才是智。
每一個相都只是一部分,都只代表了一個角度;而另外的部分,就是這個相的“分相”,所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就是那個事物的本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好壞、長短、大小、生死、快樂悲傷,全部都是一個整體同時存在的不同面。
當你理解這件事情之后,才能說是無好無壞,無生無死,無壽者相。無無明(無明就是陰暗),亦無無明盡(連陰暗的盡頭也沒有)。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所以才會有了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以上所有的論述都在一個假設和前提之下,這個前提就是,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全息投影,而我們是這個全息投影的一個切片。
所以,世界即我——我們是世界的投影,世界也是我們的投影。
這個世界是所有人投影的集合,就像互聯(lián)網是所有節(jié)點的集合一樣,這個世界本身是一堆相互投影的集合。
在《齊物論》這本書里講的就是,世界是你的投影,你也是世界的投影,而這個互相投影的過程,即我們看世界、看彼此的角度隨時會變化。
這也就是《金剛經》里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話最后一個字排下來反著看,就是“觀電影法”。所以,學會看電影,就學會了看宇宙;把自己活成一部電影,即人間是劇場??傊霊蛞?,出戲要快。
玩,是一種修行;樂,是一種狀態(tài)。
在幻境里沉浸地玩,是樂;在幻境里被境所玩,不樂;
在投射關系里沉浸去愛,是樂;在投射關系里被關系所累,不樂。
來看孩子,孩子在一個人專注地玩兒時,最開心,最喜樂,而這種狀態(tài)也最接近開悟。
為什么?
他在境里,也在關系里,他不外于七情之樂;但他不關心外境,不住外境,他不評判,他不較真,他不取舍。
他隨做隨空,他玩而不迷,他心無掛礙,所以,他也不同于七情之樂。
一個玩得入興的孩子,他住自境界,渾然不覺,因為不覺,所以是本覺,即是心之本體。
如果這個孩子說一句:“我正在玩”,那對不起,他已經不在心之本體,心之本體正做什么,而無“做什么之想”。
如果這個孩子說一句:“我發(fā)現我很快樂”,那同樣對不起,他已經不再快樂,他還是把這樣的快樂當了真,當下那一刻,他已經脫離心之本體。
但有意思的是,我們成年人往往正是需要通過“我發(fā)現我很快樂”,來證明自己是快樂的,所以不再快樂。
玩VR游戲最直觀。當你不沉迷于一個VR游戲,又盡情地沉浸在一個VR游戲中玩耍時:
你受用身心及于世界。
如果你不玩了,整個世界便寂滅了,你盡情盡性地玩,你的身心便及于整個世界,世界因你而點亮。
但同時,你住于一境,又不加分別。
你不會討厭其中一個角色,而特別喜歡另一個角色,你知道正是這所有的角色在一起,才構成了供你玩耍的游戲世界,少掉任何一個都不再完整。
你正開悟而無開悟想。
你不會糾結于“我開悟了嗎?”、“我快樂了嗎?”、“我有法喜嗎?”
因為當你身心處于一境,你正是那個心之本體,你從來不需要再加一份了知,一旦加了,反而落入游戲中。
你對一切充滿好奇,但不被玩。
你知道這個世界里的一切都是玩具,都是你玩耍的對象,你不會癡迷于玩,不會執(zhí)著于玩,不會在玩中用任何玩具去考量利益得失。
如此,你就會發(fā)現原來大哥也有小煩惱,小人物也有大夢想。
天天晚上在微信、微博上對中美關系、貨幣戰(zhàn)爭指點江山的人,第二天早上六點鐘就要起床。
排著2.5公里的隊去擠地鐵,為了一個煎餅果子,又漲了五毛錢隨口一說,該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看上去平平淡淡,但能好好享受的人,不糾結的人,才是智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udao/5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戒淫,是超脫輪回的根本,是煉己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