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道而全天道?!薄肮躺硪悦鞯?,煉法身以承道?!比A陽祖師曰:天地之間,富貴以及妻子是有定分。若大道則不然,可以苦志而得;古云:“有志者事竟成”。古來多少不該成道者,而竟成之,非生來有分也。他又云:“覓法尋師問正傳,若無真訣難成仙?!?/span>
鐘祖說:“晚年修持,先論救護,次論補益,自小成積功到中成。”故中老年人,晚年奉道,精氣將絕,下手煉功,應先論救護,必有一個漫長的“補漏”過程,將數(shù)十年來漏掉的精氣返補回來。
伍真人曰:“精氣既絕,而無順以生人之具,即是無逆而生神仙之本。精不足者補之以炁,形不足者補之以味(五谷營養(yǎng))?!?/span>
精從何來?精自口入!故飲食宜雜陳,各種谷類,豆類、果類,牛奶、雞蛋……每餐以八成飽為度。為清除腸道垃圾、毒素,可短時間辟谷以祛污排毒——不宜經(jīng)常辟谷,以免影響營養(yǎng)來源。五谷諸味,濁化為渣,清化為津,津又化為陰精。
陰精,是強化臟腑功能、滑利關節(jié)的物質(zhì),也是元精的來源。
古人曰:煉陰精者,謂人食五谷百味所化之精華,名曰津液,是滋養(yǎng)五臟之后天物,皆屬渣滓,晝夜滋潤乎周身;而至于丹田者,則為陰精也。煉功就是煉陰精為元精、元炁。故而陰精愈豐富愈妙,中老年奉道者要重視自身營養(yǎng)!
金丹之道全仗呼吸之火:“凡呼吸之火能化飲食之谷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炁;凡元炁之火能化呼吸而助元神;元神之火又能化形而還虛助道。成始成終,皆承火之力,以登大羅之金仙?!?/span>
黃元吉真人說:“后天足則先天可復;先天復則后天可化。”“若不知保養(yǎng)后天,徒尋先天元炁,勢如吹沙求飯,萬不可得?!?/span>后天色身的去疾、健身、強化,是修道的基礎,對于花甲、古稀老年奉道者,精氣衰微者,要有“長期抗戰(zhàn)”的思想精神,以強化自我這個載道之器,“固色身以明道,煉法身以承道。”
古經(jīng)云:“八十尚還丹?!庇衷唬骸鞍俣畾q猶可還?!狈踩酥灰幸豢跉庠?,按正法依序修持,皆可望由衰致強,自人‘‘仙’’、地‘‘仙’’而‘‘神仙’’。無數(shù)的古人已給我們示范了,并留下了大量經(jīng)典著述,指明了通天之道,造就了登天之梯,我們反而不愿、不敢去攀登,真是豈有此理!
三祖薛道光:“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炁穴。以精化炁炁化神,煉作黃芽并白雪?!薄包S芽(元炁)土內(nèi)生,白雪(神光)天上來?!?/span>
呂祖名句:玉清(天界)留下逍遙訣,四字“凝神入炁”穴。只要修持者堅持“凝神入炁”,神入炁中,炁抱神外,神炁不離,久之必形成竅穴,亦即炁穴——以炁為穴而神凝之,成為人體修道之道場。
“人生之初,命根立于腎間,真息寄于臍下”——下丹田玄關炁穴內(nèi)。
“歸根自有歸根竅,復命寧無復命關?”下丹田的玄關、炁穴,就是歸根之竅,復命之關。
故伍真人說:“人當受天命而生時,則元炁是本根,原自有著落處,故發(fā)明之曰炁穴?!薄皬娮h無炁穴,自己落空亡,則歸根無所歸,復命無所復?!?/span>
下丹田的玄關、炁穴,潛藏著來自先天的生命元炁,落入后天人體即展開其內(nèi)蘊的“生命方程式”縷縷透發(fā),帶領后天內(nèi)氣循經(jīng)流注,升降出入……以維持人體生命過程的正常運行。
“神入炁為胎,火煉藥成丹。勿以神炁為自然歸伏,勿以禪定為自然交合?!钡婪ㄅc佛法不同之處,道法要調(diào)和神炁,煉藥成丹,必有處所——丹田、炁穴是也。
丹田、炁穴……坎離上下,以此為中,氣脈升降,以此為根。一陽來復,先天炁自穴中流出,而至腎中,如噴泡然。此時凝神炁穴,渾融神炁,名之曰添油接命術。
所守者是“竅穴”,能守者是“心神”?!靶牟皇馗[,心息不依,神炁不注,玄關不開?!毙P不開,藥從何來?凝神炁穴的目的,一是交媾神炁;主要之者還在于打開玄關,關藏先天元炁的下玄關。
打開玄關,地覆天翻。對此,筆者在前述《玄關、玄牝與玄竅》一文中已有詳論,讀者可參閱之。
“假立定位假玄關”,假設它在吾人臍下一寸三分里面,而意守之。“功到機現(xiàn)真玄關”,炁發(fā)則成竅”,玄關現(xiàn)矣,靈藥產(chǎn)矣。
調(diào)息不守竅,神氣各自鬧,坎離不相交,神仙一旁笑。
守竅又調(diào)息,神戀氣不離,坎離頻交媾,玉液涓涓滴!
凝神炁穴,調(diào)息守竅,乃天入地中,陽入陰中,性入命中,火入水中,神入炁中;“今日說破我家風,太陽移在月明中”,坎離交媾,構筑玉液還丹之基。
常言道:“孤陰不長,獨陽不化。”陰陽交媾,變化生起,從此生生不已,就順以生人而言,帥哥再帥,靚女再靚,如不結(jié)良緣,孤陰寡陽,就不能生兒育女而生生不息。逆以修仙也是這樣,神(陰)炁(陽)不交,孤陰寡陽,就不會混沌神炁而產(chǎn)出太極真種以化化無窮,天命元神最后隨色身的衰朽物化而去,空來這人世間一遭!
《西山記》:“雖知養(yǎng)生之理,不悟修煉之法,則生亦不長。雖知修煉之方,不得長生之道,則修亦無驗?!?/span>
混沌神炁、交媾陰陽的理法,“大道至簡”,就是調(diào)息守竅——守竅調(diào)息;或曰守中抱一。正如呂祖所言:“借有為之術,達無為之境?!鄙駷艢夂弦?,性命盡歸根。
紫陽真人也說:“但識無為為要妙,雖知有作是根基?!比腴T守竅,凝神調(diào)息全系有為法:“有為雖偽,棄之者佛道難成?!庇袨檫@根拐杖須用時還是要用的。
至于煉功的姿態(tài),仙道修持則較為自由,以舒適安泰為宜,站、坐、躺、臥均可,如陳摶老祖則以睡功聞名于世。
盤坐有盤坐的好處,尤宜于年老體虛、心功能低下者。雙腿盤坐,兩手交叉,使四肢活動靜止,內(nèi)氣相互交流,便可減輕心臟的負擔,所以靜止的時間愈久,對于恢復心臟功能的功效愈大。雙盤、單盤、散盤均可;能雙盤則更妙!可根據(jù)自己的體能情況而定。身體弱者,可以背靠椅子或沙發(fā),臀部下面置一坐墊,令尾閭虛出,以免阻礙任、督二脈氣血的交換與運行。
初次煉功,精神疲憊,容易昏沉,乃至很快入睡——此乃“帶功睡覺”,睡得既深且沉,效果特好!哪怕只有十來分鐘,醒后頭腦非常輕靈,即行接著煉功,功效猶顯!
中派大師李道純曰:諦觀三教圣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若于息上做功夫,為佛為仙不勞力。
“調(diào)息”的方式,可謂多如牛毛,讀者自可擇其善者而從之。從修持丹道、混沌神炁而言,筆者推崇張三豐祖師的凝神調(diào)息法門:
以眼觀鼻,以鼻觀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偟脑瓌t是:調(diào)息凝神,凝神調(diào)息。調(diào)度陰蹺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于炁穴之中。顯然,凝神就是修性,調(diào)息就是煉命,凝神調(diào)息,則性命雙修。性命在人體什么地方進行雙修——下丹田的玄關炁穴處。
先天元炁運行的路線,與我們后天呼吸運行的路線正好相反。一般保健修煉者采用的是“順呼吸”方式,即我們吸氣時,呼吸氣由上而下行;而元炁此時則自下朝上走;呼氣時,彼此正好相反。丹道修持必須順應元炁的運行路線,故應采用“逆呼吸”方式,吸氣時引息向上,呼氣時息向下落;始終不管口鼻。
上坐,閉目塞聽,安神于臍下一寸三分處內(nèi)里的“虛無窟子”中,假設那里就是玄關炁穴——混融神炁的道場。凝神炁穴,意照陰蹺,吸氣,意想腎氣從會陰部上升,進入虛無窟子,閉氣3~5秒而心息相依;呼氣,心氣下降,進入虛無窟子,與腎氣混沌而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或曰離坎交媾,滋生玉液。每坎離交媾一次,內(nèi)氣必增長一分。如此地往復循環(huán),量變終將質(zhì)變而步入佳境。
為了使“汞火不飛”——思想不開小差,調(diào)息時可以像佛家修持六妙法門那樣進行數(shù)數(shù)。第一次呼吸數(shù)一,下一次呼吸數(shù)二……依此類推,一直數(shù)到十為止;數(shù)滿后再從一數(shù)起;若數(shù)到中途思想開了小差,立即終止,從新自一起數(shù)。有的主張數(shù)吸,不數(shù)呼;有的主張呼時數(shù)數(shù),吸時不數(shù)數(shù);也有的主張呼、吸都數(shù),如吸時默數(shù)一,呼時默數(shù)二,如此等等。這些都可以在實踐中經(jīng)摸索、體驗而確定,反正以自感效果上佳者為準。
數(shù)為有意,調(diào)為無意。息調(diào)則心定,心定則息越調(diào),真息往來,心息相依,則息息歸根。自數(shù)息而隨息,到止息而心靜。念頭清凈了,呼吸自深長,自然過度到丹田呼吸而更上一層樓。
“雜念少者得丹早,雜念多者得丹遲?!睂τ陔s念多的修持者,調(diào)息+數(shù)數(shù),是減殺雜念的妙招。
豐祖對凝神調(diào)息的修持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心止于臍下曰凝神,氣歸于臍下曰調(diào)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凈自然曰勿忘,順其清凈自然曰勿助……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人如醉矣。
每日回光返照,子午卯酉時,久之,下田微動,胸中熱液下流,下田溫暖,達于全身、四肢,漸于督脈,過關穿竅達黃庭——血氣流通。
豐祖多次提到“調(diào)度陰蹺之息(炁)”這一話題:
“神光下照,即調(diào)息也——調(diào)度陰蹺之息,與悟心中之氣相會于氣穴中也。即以后天之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span>
豐祖還說:“神在氣穴中 ,默注陰蹺,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謂隔體神交理最詳,古人已言之確也。”
黃元吉真人也很重視凝神炁穴,意照陰蹺:“凝神要也,而調(diào)息亦不可少。茍知神凝炁穴,而不知調(diào)呼吸之息下入陰蹺穴中,則神住而息不暢,無以煽風動火,使凡息停而真息見,凡心死而真心生;又況神火全憑神息,若無神息吹噓,不惟水火不清,亦金胎不化?!?/span>
意照陰蹺是大道,后來出現(xiàn)了一個“小術”——收腎提肛,把那些本該排出體外的廢氣、濁氣、毒氣又從新提回體內(nèi)來,美其名曰固養(yǎng)腎氣。更有甚者,有人推廣每日提肛三千次盡快打開陰蹺穴,為害更大!過分的提肛,極易把廢、濁之氣提入肺經(jīng)、肝經(jīng),引起舊病大爆發(fā);提入頭部將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毒而頭昏腦脹。
“心息相依”、“息深精固”,此乃培補元炁、固養(yǎng)腎精的正道,旁門小術不是不可應用,但要小心從事,發(fā)現(xiàn)效果不佳,即應中止。
“致虛極,守靜篤”,虛中一覺,靜中一動,玄關竅現(xiàn),陰蹺開矣!先天到矣!不入靜虛,玄關不會現(xiàn),陰蹺也不會開!此乃常識!想當然的玩弄后天小聰明,以錯誤的認識律己,則害了自己,再去教導別人,則害了別人,這等于斷了修道者的慧命,是要背“因果”的!
黃元吉曰:“下田炁壯,自能升至泥丸,銷鑠上田渣滓,令神炁運于周身,化掉陰氣……一身毛竅晶瑩,肌膚細膩?!?/span>
現(xiàn)代有些人過分強調(diào)“煉神通靈”,重性軽命,從而導致身體日益虧虛,到了后來神也逐漸不靈了。其實神是不需要修的,她蘊藏有與生俱來的先天智慧,你不修它,慧不會少;你修它,也不會增多;元神起用時須用的恰恰是能量——高能量之炁!如果從命功起修,煉精化炁功成,再煉炁化神,“神有炁則靈”,五眼六通不修自得;神有充足的能量之炁做后盾,固有功能起用時,百驗百靈!故而古人曰:炁足道通,萬法皆通!同時色身也成就為百病不侵的金剛不壞之體!——性命雙修偉乎哉!
“道在一身,其機在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亦之焉?!敝v的是意到氣到,氣到生效。我們除了以“心光”調(diào)息之外,還應同時以“耳光”聽息——聽呼吸之自然,心息之相交,神炁之相融。南華真人莊子是聽息修煉法門的祖宗,黃元吉真人也推崇聽息法:存心于聽息。此個聽字,大有法機。
“勿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我當凝神以正,抱意以聽,此陰陽交媾之一端也。我一心以聽,即耳竅常閉而眾竅無音也,此個聽法,乃第一修煉良法。
黃元吉真人告訴修道者,隨時隨地都應該保持煉功狀態(tài):“學道人無論茶時飯時,言語應酬,微微用一點意思,凝神于虛無一穴之中,自然合氣于漠,直見真炁調(diào)動,有不可名言之妙。然于此調(diào)息,則知覺不入于內(nèi),而坎水自然澄清?!?/span>
調(diào)息、聽息同用,心光、耳光并存,二者想得益彰,成功指日以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udao/52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