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有語云:“順則生人,逆則成仙?!? “順則生人”所闡述的是宇宙生成的原理,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脈絡,直至人類孕育而生。 “逆則成仙”指的是憑借內在丹道修煉,逆轉自然發(fā)展進程,從后天回歸先天,實現(xiàn)由凡人向仙界的轉化。這兩個過程相輔相成,由于人類本就是道所化生之物,所以能夠通過內在的修行實踐,最終回歸道的本源,達到與道同真的境地,進而完成從人至仙的超脫轉變。
作為一部丹道經(jīng)典,《性命圭旨》詳細闡述了內丹修煉的哲學基礎,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一、道與氣《性命圭旨》開篇對“道”有著諸多論述:能使天地各安其位、孕育萬物,此為道;能讓日月高懸、生成五行,此為道;數(shù)量比恒河沙數(shù)還多,此為道;孤獨無伴,此為道;可直入鴻蒙又回歸溟涬,此為道;善于匯聚造化之力,使人瞬間超凡入圣,此為道;當下毫無跡象卻突然靈驗通達,此為道;眼前生殺之事清晰分明、無可逃避,此為道;處于卑污之處卻盡顯尊貴,此為道;置身幽暗之所卻極為高明,此為道;細微可入剎塵,此為道;宏大能包天地,此為道;可從無中生出有來,此為道;能助人成佛成仙,此亦為道。
《中庸》三十三章與《道德經(jīng)》五千余言,都未能將“道”窮盡其義。那么,“道”究竟為何物?一言以蔽之,“道”即“炁”也。
由此可見,“道”玄之又玄、奇妙非常,與宇宙萬物相互統(tǒng)一。它創(chuàng)造了宇宙萬物,又隱含于宇宙萬物之中,蘊含著宇宙的全部精神內涵。同時,“道”又極為平凡,體現(xiàn)在一切事物之內??傮w而言,《性命圭旨》開篇對于“道”的論述,與道家宇宙本源論是相符的。
需著重注意的是,其最后將“道”歸結于“氣”,這便關聯(lián)到“道”的宇宙演化過程。
所謂“道”,宇宙、世界、物質、意識、信息、能量等諸多范疇,皆可用其表示。
在道家看來,“氣”有“氣”與“炁”之分,“炁”為先天之氣,與生俱來;“氣”則是后天之氣,在出生后才獲得。
道家理論中,“氣”具有如下核心意義:
其一,“氣”作為基本元素構成萬物,宇宙便是由不同的元氣組合而成,如同眾多零件構成一臺復雜的機器一般。
其二,“氣”處于有形與無形之間,例如人的呼吸,呼氣時可感其形,吸氣時又似無形,形態(tài)變幻不定。
其三,“氣”是生命起源與維持的動力,分為先天(源自父母的元氣)和后天(自然界的呼吸之氣)兩部分。先天之氣作為生命的本源,后天之氣伴隨出生而來,二者相互結合,生命方能得以維系。
最后,“氣”是身心與精神活動的基礎,神依賴于氣而存在,若無氣,則神亦不復存在,恰似火焰失去燃料便無法燃燒一樣。
二、宇宙演化《性命圭旨》之所以將“道”最終歸結于“氣”,是因為“氣”構成了丹道理論的基礎。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起源,萬物皆由“道”而生,此即體現(xiàn)了“道生萬物”的核心思想。
莊子提出“通天下一氣耳”,進一步強調萬物的根本在于“氣”,拓展了這一思想。
《淮南子》在上述基礎上,構建起一套更為系統(tǒng)的氣化宇宙論,細致描繪了宇宙從無形到有形,從陰陽分離到萬物形成的動態(tài)過程,明確指出氣的不同狀態(tài)如何分化形成天地、四季以及萬物。
與之相似,《易緯·乾鑿度》也闡述了從“太易”到具體物質形態(tài)的宇宙生成序列,著重強調從無形到有形的變化路徑,反映出與《淮南子》一致的宇宙生成邏輯,即從“道”出發(fā),歷經(jīng)氣的演變,最終構建出多樣化的物質世界。這些理論的不斷發(fā)展,為后來的道門宇宙生成理論奠定了堅實基礎。
《性命圭旨》正是對這一思想脈絡的繼承與發(fā)揚,認同“氣”作為“道”的顯現(xiàn)形式。
宇宙初始之時,僅有氣存在,稱作“一氣蟠集”,此氣變幻莫測,名為“太乙”,等同于《莊子》中所言的“無始之始”以及老子所說的“道”。天地初開之際,元氣相互混融,呈現(xiàn)混沌狀態(tài),此即為《淮南子》里的“太易”,也就是“道生一”,亦相當于《莊子》中的“有始之始”,還被稱作“元始”。
混沌狀態(tài)分化為天地陰陽,形成“太極”,其中內含陰陽二氣,此即“一生二”,又名為“虛皇”。陰陽二氣進一步分離,天地人得以形成,體現(xiàn)了“二生三”,稱作“混元”。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二者相互交合,便“三生萬物”,成就“六合”之態(tài),標志著天、地、人、物以及整個宇宙的完整形成。
三、順則生人,逆則成仙《性命圭旨》作為丹道學的經(jīng)典著作,其核心目的在于通過闡述宇宙生成的原理來揭示人的誕生過程,即“順則生人”,進而實現(xiàn)“逆則成仙”的目標。
生老病死,乃是大自然不可變更的規(guī)律,人力難以左右這一事實。然而,道家向來秉持“奪天地之造化”“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始終嘗試通過不懈努力來改變人的命運。
《性命圭旨》提出一種理念:人能夠通過內在修行,逆向模擬宇宙的發(fā)展歷程,以此追求長生不死的境界。
那么,長生不老的秘訣究竟何在?《性命圭旨》與諸多內丹著作觀點趨于一致,強調若想求得長生,必須遵循從后天重返先天的路徑,憑借自身修為,循序漸進地達成與道合一的境界。
此修行之道,儒家稱之為“存心養(yǎng)性”,道家稱作“修心煉性”,佛門則名曰“明心見性”,雖然表述各有不同,但實則核心要義一致,皆著重于心性修養(yǎng)。
就道家的“修心煉性”而言,正如老子所講:“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其含義在于,人需要將心靈凈化至極致的虛無狀態(tài),堅守至純至靜的境界,如此一來,心靈便可免受外界塵囂的干擾,清澈純凈如明鏡一般,進而能夠與“道”渾然一體。歷經(jīng)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復虛合道等漸進的過程,最終實現(xiàn)“逆天成仙”的修行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udao/79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神話世界中的三界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