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一直都很精深,單單面食就發(fā)展了很多種,而且人們也給面食起了很多不同的名字。有些食物“食如其名”,有些食物卻聽起來云里霧里,比如說你知道云吞和餛飩的區(qū)別嗎?
云吞和餛飩的外觀區(qū)別
作為從小吃著餛飩長大的江南人,某一天走進廣東茶餐廳點了一份云吞,送上來一看,外觀怎么這么像餛飩啊,一嘗,味道也很像。后來小編專門研究了這兩者的區(qū)別,原來,餛飩在廣東經(jīng)過了長期的發(fā)展,外觀做得越來越像天上那一多多的白云,因此也就有了云吞這個詩氣的名字。而餛飩又可分為大餛飩以及小餛飩,大餛飩個頭大可以作為主食,云吞個頭小可以作為點心,小餛飩則可以隨時隨地來一碗,都是好吃又美味。
云吞和餛飩的營養(yǎng)價值區(qū)別
不論是云吞還是餛飩,都是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的。先說說餛飩吧,古詩傳說餛飩能鎮(zhèn)壓鬼邪,原因就在于餛飩皮跟它里面的餡搭配合理,所以有安神定驚之效,此外餛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與脂肪酸,能明顯促進鐵元素的吸收,從而補血旺氣。而云吞則可以為人體提供相當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酸,還有如有機鐵成分,也就是俗稱的血紅素,最重要的是云吞含有能夠幫助促進吸收鐵元素的半胱氨酸,可以有效防治缺鐵性貧血。
云吞和餛飩的吃法區(qū)別
說到云吞和餛飩的吃法區(qū)別,主要就在于廣東與江浙的吃法區(qū)別了。在廣州食用云吞,一般會用整個蝦球來做餡,再輔助添加一點剁碎的豬腿肉,煮熟后咬一口,鮮香又清潤。當然,有些人也喜歡加干貝、芹菜、韭菜、魚干等做餡,味道也很好。而江浙地區(qū)吃餛飩,按照餛飩大小也會有所區(qū)別。先說大餛飩吧,大餛飩在不同地區(qū)會有不同偏好,江浙地區(qū)餡料加豬肉、蝦、蔬菜以及蔥姜比較多,北京多用雞肉做餡,做出來的餛飩都很緊致,咬一口湯汁蹦出,口感很好。小餛飩則大多數(shù)選擇純肉做餡,最重要的就是餛飩皮一定要薄,但是也要不容易煮破,品嘗后味道非常鮮美。
除了云吞外,餛飩其實還發(fā)展了很多其他的種類,比如說在四川餛飩大多被稱為抄手,且多加辣油,香味撲鼻。當然,因為篇幅有限小編不能對抄手做詳細介紹,想看看云吞以及餛飩解解饞吧。
1)云吞是廣東小吃的一種,與中國北方的“餛飩”以及四川人叫的“抄手”相類似,不過用料、外形略有不同。云吞與蛋面一起煮成的云吞面是地道的廣東小吃之一。
云吞的制法是以云吞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廣東云吞的云吞皮以雞蛋及面粉制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廣東云吞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準。云吞多數(shù)是以開水灼熟,加入面和湯成為云吞面。亦有只吃凈云吞。在香港,亦有部份餐館把云吞放在熱油內炸至金黃香脆奉客,是為“炸云吞”,此做法亦在外國流行。/view/125947.htm?ss=9D22CEC3904AE74D68B3DCB52D2100CEC514141B
2)餛飩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源于中國北方。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jīng)蒸煮后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餛飩的特色
1、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餛飩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2、餛飩皮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jīng)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3、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各地的稱呼
北京、上海: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
廣東:因口音不同而沿“餛飩”之音稱為云吞。英稱“wonton”即原自廣東話。
福建:俗稱扁食,也有少數(shù)人稱扁肉,肉餡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湖北:俗稱餛飩,有人也稱為水餃。
江西:俗稱清湯。
日本:傳自中國北方,沿其音稱“ワンタン”(wantan);寫作“云呑”或“餛飩”。
臺灣: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后,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xiāng)的叫法帶到臺灣,因此在臺灣餛飩、云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
常見的餡料:豬肉、蝦肉、蔬菜、蔥、姜構成最基本的餡料之選。菜肉大餛飩與鮮肉小餛飩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選項。
起源于無錫東亭的無錫三鮮餛飩以鮮豬肉、開洋、榨菜為餡料。常州三鮮餛飩則以鮮豬肉、蝦仁與青魚肉為餡。豬肉、水產(chǎn)、干貨和醬菜的搭配組合也啟發(fā)了日后的餡料創(chuàng)新。
常見的湯料:江南地區(qū),餛飩與湯的關聯(lián)仿佛魚水。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上選。但是普通店鋪內都僅僅在滾水中加入調味料和紫菜等。常見的湯料另有蛋皮絲、榨菜絲、干絲、蝦皮、鵪鶉蛋、蔥花。
餡料的作法 :因餛飩皮較薄,不適合包裹大顆粒的食材,因此食材多需剁碎;惟為美觀考量,蝦通常僅經(jīng)剝殼處理,并未剁碎。除剁碎外,另一手工作法為“砸”常為扁食所用。但最常見的方式,是使用機械絞碎。
常見的外型
圓形
圓筒形
半圓形(類似水餃)
長方形(對邊對折)
三角形(對角對折)
常見的種類
鮮肉餛飩:將豬肉和蔥剁碎并攪拌后,以餛飩皮包裹后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
鮮蝦餛飩:廣東盛產(chǎn)海鮮,常以蝦肉及豬肉為料。
蝦肉餛飩:以剁碎蝦肉及豬肉制成。
菜肉餛飩:以豬肉搭配切絲的青江菜,通常體積較大,亦稱“菜肉大餛飩”。
紅油抄手:通常將鮮肉餛飩搭配以辣油為主的醬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
餛飩面:以餛飩、面條和湯烹煮而成。(參見:云吞面)
炸餛飩:以油炸的方式烹調。
點心類:將小塊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餛飩皮包裹后油炸。
。/view/11089.htm?ss=9D22CEC3904AE74D68B3DCB52D2100CEC514141B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16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