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腐和南豆腐哪一種好
說到豆腐
,可以算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種食物了,在距離今天已經(jīng)兩千多年以前
,豆腐的原材料就已經(jīng)作為人們食用的一種糧食了
。而隨著人們對于大豆的不斷深入了解
,人們將大豆制作成各種各樣的食物
,例如豆?jié){
、豆腐
、豆干
、豆皮等
。就拿豆腐來說,它也有不同的品種
,市面上最為常見的就是北豆腐和南豆腐
。面對這兩種豆腐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挑選,那么究竟北豆腐好呢
,還是南豆腐好呢?下面小編一一為大家剖析
。
北豆腐又叫做老豆腐、鹵水豆腐
,顧名思義就是用鹽鹵當做凝結(jié)劑做成的豆腐
,因為在北豆腐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了鹽鹵
,鹽鹵主要是氯化鎂
,而且還排掉了一些水分,所以北豆腐嘗起來會比較硬
、苦澀
。雖然北豆腐的口感嘗起來不太好,但是北豆腐的蛋白質(zhì)含量是最高的
,適宜煎炸
、做餡等。

另外
,北豆腐里面鎂和鈣的含量相對來說更高一點
,能夠起到幫助降低血管緊張度和血壓,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以及強健骨骼和牙齒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南豆腐又叫做嫩豆腐、軟豆腐
,顧名思義就是吃起來比較軟嫩
,這是因為這種豆腐是用石膏,也就是硫酸鈣點制成的
,所含有的水分比較多
,比較適宜炒、拌
、汆
、作羹等方式食用。南豆腐的蛋白質(zhì)含量只在5%以上
。
除了上面介紹的兩種豆腐之外
,現(xiàn)在市場上還有內(nèi)酯豆腐,雖然吃起來更加的水嫩
,但是其營養(yǎng)價值要遠遠低于南豆腐和北豆腐
。經(jīng)過小編這樣的介紹,大家是否知道哪種豆腐更加有營養(yǎng)了呢
,如果是平常吃的話
,只需要根據(jù)做菜的方式進行挑選就可以了
,而如果是為了補鈣、補蛋白質(zhì)的話
,最好還是選擇北豆腐比較好
。
南豆腐北豆腐哪種豆腐最營養(yǎng)
一、豆腐的性質(zhì)
(一)豆腐的制作原理
1
、北豆腐
,又稱老豆腐,一般是以鹵水點的豆腐
,這個鹵水實際上就是用氯化鎂
、氯化鈣、氯化鈉組成的水溶液
,作為凝固劑可以使豆乳中的蛋白質(zhì)凝固而做成豆腐
。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
、含水量較低
,味微甜略苦,但是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
,可以燉
、炒、煎炸等
2
、南豆腐
,又稱嫩豆腐、一般是以石膏(硫酸鈣)點制
,其特點是柔而細嫩
,富有彈性,含水量很大
,但含鈣量也高
,一般我們吃豆腐腦
、小蔥拌豆腐多用這種!
3
、內(nèi)酯豆腐
,不用傳統(tǒng)的鹵水和石膏
,而用葡萄糖內(nèi)脂作為凝固劑
,是利用蛋白質(zhì)的酸凝固的凝固劑
,比石膏更方便
。添加了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的物質(zhì)來保水
,雖然質(zhì)地比較細膩
,口感很水嫩
,但是沒有傳統(tǒng)制作的豆腐有營養(yǎng)。
4
、玉子豆腐:也叫日本豆腐
,過去完全沒有大豆的成分
,現(xiàn)在有些商家會在里面加一些大豆了,放了水
、雞蛋
、大豆、碘鹽
、味精
、料酒、水分保持劑
5
、雞蛋豆腐:水
、大豆、雞蛋
、食鹽
,基本上和玉子豆腐差不多。
(二)豆腐的出品率
傳統(tǒng)的南豆腐
,一公斤黃豆可以出4-5公斤的豆腐;而內(nèi)酯豆腐
,一公斤的黃豆可以出6-6.5公斤的豆腐,出品率高于石膏或鹽鹵做凝固劑做出的豆腐
。
二
、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
內(nèi)酯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最低,南豆腐的鉀和硒含量相對較高些
,其余含量都有沒有北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高
。從口感來說,北豆腐的口感吃起來有點粗
,而且略帶有苦味
,但這正是鎂元素所帶來的味道,其鎂
、鈣含量較其它兩種豆腐高些,能幫助降低血壓和血管緊張度
,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還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那為什么內(nèi)脂豆腐的礦物質(zhì)含量比南北豆腐低很多呢?很簡單
,主要是因為鈣和鎂主要來自于石膏(硫酸鈣)和鹵水(氯化鈣和氯化鎂)
,而使用葡萄糖酸內(nèi)脂凝固劑做成的內(nèi)脂豆腐既不含鈣也不含鎂,營養(yǎng)價值因而降低
。而且使用的大豆含量少
,吃起來也沒豆腐味。玉子豆腐和雞蛋豆腐就更不用了
,所以選擇豆腐還是吃咱們最傳統(tǒng)的豆腐
。
1
、豆腐的顏色應該是略黃的,如果過于白
,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劑
,不建議購買
2、超市中的豆腐一般都是盒裝
,在選擇的時候要看盒內(nèi)有無空隙
,表面平整,拿起來搖時無晃動感
,當你買回來后開盒可聞到少許豆香味
。
3、豆腐本身是高蛋白質(zhì)的食品
,很容易腐敗變質(zhì)
,最好到有良好的冷藏設備的場所購買。
4
、買回來后
,應立刻浸泡在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
,烹調(diào)前取出
,并在4小時內(nèi)食用,以保持它的新鮮口味
。
四
、豆腐雖好,適量食用
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
,但是我們也有量的限制的
,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g大豆或其制品,根據(jù)所提供的蛋白質(zhì)計算
,我們40g的大豆相當于北豆腐115g
、南豆腐226g、內(nèi)脂豆腐280g
。
如果想要達到補鈣健身的目的
,食用豆腐還是選擇傳統(tǒng)制作的豆腐更好些,而用鹵水點的北豆腐更為理想
,僅為個人建議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葛可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趙海珍.內(nèi)酯豆腐[J].糧油食品科技
,1990.2
你知道嗎?南豆腐和北豆腐有什么區(qū)別?分別適合做什么菜肴 ?
你知道嗎
?南豆腐和北豆腐有什么區(qū)別?分別適合做什么菜肴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制品
,又稱水豆腐。相傳為漢朝淮南王劉安發(fā)明
,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
,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fā)明豆腐
。豆腐為補益清熱 養(yǎng)生 食品
,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
、生津止渴
、清潔腸胃。豆腐除有增加營養(yǎng)
、幫助消化
、增進食欲的功能外,還有補鈣的作用
,對牙齒
、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也頗為有益,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
豆腐越來越多樣化
,豆腐有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叫法,豆腐要分南北
,那么南北豆腐有什么不同之處?豆腐的南北之分
,并不是來源于地域性,而是豆腐制作工藝與口感的差別
。它們之間有什么差別呢?哪種營養(yǎng)價值更高
? 分別適合做什么菜肴?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北豆腐 或稱北方豆腐,又稱老豆腐
、硬豆腐
,北豆腐是指用鹽鹵作凝固劑制成的豆腐。其特點是硬度
、彈性
、韌性較南豆腐強
,而含水量較南豆腐低,凝固出來的豆腐比較硬
,質(zhì)地也粗糙一些
。切面不及南豆腐細滑。北豆腐則相對發(fā)黃
,北豆腐的鈣含量高
,不亞于牛奶,有比較好的補鈣效果
。因為水分含量不高
,更適合煎、炒
、蒸
、煮、炸等菜肴做法
。
南豆腐 又稱石膏豆腐
,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南豆腐色澤潔白
,質(zhì)地細膩
、軟嫩,富含蛋白質(zhì)
,營養(yǎng)價值高
,常食石膏豆腐,可使人的面部變得白嫩
。南豆腐的水分較之北豆腐要多
,質(zhì)地細嫩,所以不適合炒
,更適合做涼拌
、蒸、湯
、燉等菜肴做法
。
內(nèi)酯豆腐 ,還有一種豆腐叫內(nèi)酯豆腐
,傳統(tǒng)的豆腐制作
,多采用石膏,鹵水作凝固劑
,而以葡萄糖酸內(nèi)酯為凝固劑生產(chǎn)豆腐
,可減少蛋白質(zhì)流失,提高保水率。大大地增加了產(chǎn)量
,內(nèi)酯豆腐潔白細膩
、有光澤、口感好
、入口即化
,保存時間長。適合做拌
,蒸
,湯,羹一類的菜肴
。
材料:北豆腐1塊
、金針菇200克、韭菜1小把
、油鹽適量
、郫縣豆瓣醬1湯匙、蔥1段
、姜1片
、大蒜2瓣、醬油1湯匙
、雞精1茶匙
、水淀粉適量、
做法:
1.豆腐用的是北豆腐
,就是老豆腐
,先把豆腐切成兩厘米左右厚的大片,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塊
2.金針菇切去根部
,再用手撕成小朵
3.鍋加水燒開
,下入金針菇焯水,水開后
,把金針菇撈出
,放在冷水中投涼,撈出用手稍攥下水分待用
4.鍋內(nèi)水再重新燒開
,加入少許鹽
,下入豆腐焯水,燒開后煮5分鐘
,將豆腐撈出
,放在冷水中投涼,撈出控水待用
,豆腐燒制前先放鹽焯下水
,豆腐燒制時就不容易碎
。
5.鍋加油燒熱,下入郫縣豆瓣醬小火炒制
,將豆瓣醬炒出紅油,炒出醬香味
,下入蔥花
、姜末、蒜片
、翻炒均勻
6.下入豆腐塊
,淋入少許水,再加入醬油
,鹽
,(鹽要少放,豆瓣醬比較咸)雞精
,燒開
,將豆腐燒制入味1-2分鐘
7.下入金針菇翻炒均勻(豆腐比較嫩,小心翻動不要弄碎了)
。
8.淋入少許水淀粉勾芡
,待加熱至湯汁變得粘稠,下入韭菜
,翻炒均勻
,關火,盛出裝盤即可
材料:豆腐1塊
、蟹味菇150克
、蒜苗1把、香油1湯匙
、鹽適量
、姜2片、雞精1茶匙
、水淀粉適量
、
做法:
1.準備好所需材料,蒜苗擇去老葉
,投洗干凈
。
2.豆腐切成均勻的小塊,姜切末
。
3.蟹味菇切去根部
,分成小朵,投洗干凈
,蒜苗切小段
。
4.鍋加水燒開
,下入姜末,豆腐塊
,燒開煮5分鐘
。
5.再下入蟹味菇,燒開
,煮5-6分鐘
,加入鹽,雞精調(diào)味
,淋入適量水淀粉
,使湯汁變得粘稠些。
6.關火
,撒上蒜苗
,攪拌均勻,淋入香油
,攪拌均勻
,盛出即可。
材料:內(nèi)酯豆腐1塊
、香菜2棵
、小米辣2個、辣椒油1湯匙
、香油1湯匙
、大蒜4瓣、海鮮醬油3湯匙
、陳醋1湯匙
、蠔油1/2湯匙、白糖1/2湯匙
做法:
1.將豆腐切成2厘米厚的大片
,在中間順長切成兩半
2.將豆腐片擺在盤內(nèi)
,豆腐很嫩,不要弄碎了
3.鍋加水燒開
,將盤子放在鍋內(nèi)
,蓋上鍋蓋,大火蒸5分鐘
4.將香菜切成末
,大蒜切成末
,將小米辣切小段待用
5.將香菜末、蒜末放在碗內(nèi)
,再加入香油
、辣椒油、海鮮醬油
、陳醋
、白糖
、蠔油拌勻,調(diào)成醬汁
6.將蒸好的豆腐取出
,倒去盤內(nèi)的余水
,均勻的淋上調(diào)好的醬汁,撒上小米辣即可
材料:內(nèi)酯豆腐1塊
、雞蛋2個
、金針菇1小把、西紅柿1個
、油鹽適量、香油1湯匙
、蔥1段
、姜2片、白胡椒粉1茶匙
、水淀粉適量
、雞精1茶匙、
做法:
1.準備好所需材料
,豆腐選用內(nèi)酯豆腐
,比較嫩,用老豆腐也可以
,金針菇切去根部一段較老的部分
。
2.把豆腐順長切成兩半,再切成一厘米厚的片
。
3.西紅柿去蒂
,切成丁,蔥切蔥花
,姜切末
。
4.雞蛋磕入碗內(nèi),用筷子攪打均勻
,把金針菇用手撕成小朵
。
5.鍋加少許油,又放一點就可以
,不要放多
,下入姜末炒香,再下入西紅柿丁翻炒
,將西紅柿丁炒出水
,將西紅柿在油中炒制一兩分鐘,這樣番茄紅素才會被人體重復吸收
。
6.淋入適量水燒開
,下入豆腐
,煮5-6分鐘。下入金針菇
,燒開
,加入鹽和雞精調(diào)味。
8.淋入適量水淀粉
,燒開
,使湯變得粘稠,淋入雞蛋液
,攪散開
,成蛋花狀,燒開
,關火
,撒上白胡椒粉,淋入香油攪勻
,撒上蔥花
,盛出即可。
材料:內(nèi)酯豆腐1盒
、皮蛋4個
、油適量 、榨菜1包
、尖椒1個
、泰椒2個、大蒜2瓣
、蒸魚豉油3湯匙
、
做法:
1.將內(nèi)脂豆腐從盒內(nèi)取出,切成小塊
2.尖椒切成丁
,榨菜切成丁
,大蒜切末,泰椒切成辣椒圈
3.將皮蛋剝?nèi)ネ馄は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再將每個皮蛋切成4瓣
4.將皮蛋擺在豆腐上
,再將尖椒丁,榨菜丁
,蒜末
,泰椒圈依次放在皮蛋上
5.鍋加油燒熱,將油加熱至冒煙
,將熱油澆在辣椒圈和蒜末上即可
小貼士:挑選豆腐是有訣竅的
,優(yōu)質(zhì)的豆腐切面比較整齊,無雜質(zhì)
,豆腐本身有彈性
,劣質(zhì)豆腐則不然
,切面不整齊有時還嵌有雜質(zhì),容易破碎
,表面發(fā)黏
。
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區(qū)別是什么?
南北豆腐的差別就在于使用的凝固劑不一樣,北豆腐用的是鹵水(氯化鈣或者氯化鎂),南豆腐用的凝固劑是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
北豆腐或稱北方豆腐,又稱老豆腐 、硬豆腐,北豆腐是指用鹽鹵作凝固劑制成的豆腐。其特點是硬度、彈性、韌性較南豆腐強,而含水量較南豆腐低,凝固出來的豆腐比較硬,質(zhì)地也粗糙一些。切面不及南豆腐細滑。
北豆腐則相對發(fā)黃,北豆腐的鈣含量高,不亞于牛奶,有比較好的補鈣效果。因為水分含量不高,更適合煎、炒、蒸、煮、炸等菜肴做法。
南豆腐,又稱石膏豆腐,色澤潔白
,在顏值上“秒殺”北豆腐。其特點是
,質(zhì)地較為細嫩
,韌性比較差,經(jīng)常食用有美白的效果
!因其含水量較多
,比較容易碎
,所以不適合煎炒,更適合涼拌
,蒸煮
,煲湯等烹飪手法。代表菜
,小蔥拌豆腐
,蔥油嫩豆腐
,紫菜豆腐羹等。
買豆腐需注意:
水太多的豆腐不能要
,買豆腐時,如果豆腐的橫切面有大量汁水流出
,這類豆腐口感并不好
,而且重量也不足!
太多渣的豆腐不能要
,切開的豆腐在橫切面處
,會有豆腐渣(小碎塊)掉出,這種豆腐不建議購買
。
南豆腐和北豆腐有什么區(qū)別?
區(qū)別
1
、凝固劑不同
南豆腐
,也叫軟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劑
。北豆腐
,也叫老豆腐,用鹵水作為凝固劑
。
2
、硬度不同
南豆腐是石膏凝固出來的豆腐含水量比北豆腐高,
,所以質(zhì)地比較軟
;北豆腐是用鹵水作為凝固劑,凝固出來的豆腐比較硬
,質(zhì)地也粗糙一些
。
3、鈣含量不同
北豆腐的鈣含量高
,不亞于牛奶
,有比較好的補鈣效果。石膏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凝固之后
,鈣含量不如北豆腐
。
4、吃法不同
南豆腐水分比較多
,比較適宜炒
、拌、汆
、作羹等方式食用
;北豆腐的蛋白質(zhì)含量是最高的,適宜煎炸
、做餡等
。
擴展資料:
豆腐挑選方法
平時我們?nèi)コ欣镔I的一盒一盒的豆腐,都是南豆腐
,水分比較多
,也比較嫩,不適合炒菜
,但可以用來做湯
。飯館里的小蔥拌豆腐,用的是南豆腐
。
而超市里現(xiàn)做的那種一塊一塊的豆腐
,都是北豆腐,看上去比較老
,適合用來炒菜。挑選豆腐是有訣竅的
,優(yōu)質(zhì)的豆腐切面比較整齊
,無雜質(zhì),豆腐本身有彈性
;劣質(zhì)豆腐則不然
,切面不整齊有時還嵌有雜質(zhì),容易破碎
,表面發(fā)黏
。
參考資料:
—南豆腐
—北豆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457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