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夏季氣溫高、濕氣重,身體內容易積聚太多的濕邪之氣,導致我們感覺疲乏、無力等。夏季養(yǎng)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去濕氣,那么,除了最為廣泛流傳的紅豆薏米水之外,還可以喝荷葉瘦肉湯進行去除濕氣。
材料:
荷葉1片、瘦肉500克、玉米1根、胡蘿卜1根,鹽、祛濕豆蓮子、姜片蜜棗、陳皮各適量
做法:
1、將瘦肉洗凈后切大片,姜切片;
2、將瘦肉和姜片放入沸水中焯一下,過涼、瀝干水分;
3、將祛濕豆和蓮子提前浸泡,陳皮和蜜棗洗凈;
4、將胡蘿卜洗凈、去皮、切成滾刀塊,玉米洗凈、切段,荷葉洗凈,撕成合適大小;
5、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轉小火慢燉約2個小時;
6、出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春季細雨紛紛,濕氣會偏重,春季養(yǎng)生為一年之本。下面我給大家推薦幾款適合春季喝的湯,可以去除濕氣還可以養(yǎng)顏養(yǎng)胃。
春季養(yǎng)生湯薏仁豬腳湯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材料:薏仁30g,干凈豬腳一只約半斤
制法:薏仁碾碎,豬腳洗凈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后,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yǎng),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金針豆腐瘦肉湯
功效:對于已顯疲態(tài)的你來說,制作簡單的金針豆腐瘦肉湯正好能滿足需要。雖然材料簡單,卻有健脾安神的功效。
材料:金針菇1兩、瘦肉4兩、豆腐1塊
制法:豆腐切塊,金針菇用水浸洗。將瘦肉“出水”,金針菇放入用小火煲一小時,再將豆腐放入煲內,加鹽半茶匙便可。
海帶排骨湯
功效:十分常見的一種湯,美味而實用。周末為父母煲上健骨御寒的海帶排骨湯,讓家人備感溫馨
原料:豬排骨、海帶
做法:將海帶浸泡后,蒸半小時,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徹底泡發(fā)后,切成長方塊。將排骨洗凈,在沸水鍋中煮一下,取出用溫水泡洗干凈。在鍋中放入排骨、蔥段、姜片、黃酒,先用大火燒沸,再用中火煲,然后倒入海帶塊一起煮。
玉米胡蘿卜排骨湯
春季是花粉癥多發(fā)的季節(jié),不過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具有抗花粉過敏和過敏性皮炎的功效,所以這款湯是春季家中不可少的必備。
蓮藕煲瘦肉湯
春天多風且天氣干燥,人往往容易上火,所以建議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多喝些潤腸敗火的湯比較適合。蓮藕煲瘦肉湯就是我要推薦的一種。
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干淮山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凈,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fā)陽氣,健脾祛濕,驅除疲勞。荷葉有升發(fā)陽氣之效,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導讀 :份喝什么湯?份是春夏交替的季節(jié),此時高溫多雨,宜,所以喝湯也要多用祛濕食材。具體份喝什么湯?我為您介紹。
四月份喝什么湯?
四月份正值春夏之交,氣候不穩(wěn)定,造成身體濕氣較重。專家建議,飲食清淡,多,選用排濕食材煲湯即可消除濕氣。溫補脾胃的食物有鯽魚、淮山藥、蓮子、芡實、豬肚、鴨肉等;祛濕的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
具體四月份喝什么湯?下面我十種湯的做法。
1、煲烏骨雞湯
材料:烏骨雞一只、100克、豬脊骨200克、芡實25克、姜三片、蜜棗3顆、鹽適量。
做法:將烏骨雞、五指毛桃、芡實等洗干凈放入湯煲中;豬脊骨在滾水中煮一下“飛水”,放入湯煲中;切三片姜放入湯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燒開后,改為文火煲兩個小時;湯上桌前下適量的鹽調味。
功效:芡實有補脾、祛濕的功效,烏骨雞含有黑色素、B族維生素、18種氨基酸和18種,而且脂肪含量很低,這道湯能、利水腫、補氣養(yǎng)生。
2、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干淮山等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凈,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fā)陽氣,健脾祛濕,驅除疲勞。
3、淮山胡蘿卜鯽魚湯
材料:淮山克,胡蘿卜200克,鯽魚1~2條,蜜棗2個,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將淮山、胡蘿卜分別去皮切成厚塊,蜜棗、姜片、瘦肉洗凈后放入湯鍋,加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煲開;熱鍋后加油將洗凈去鱗的鯽魚放入熱鍋中煎至雙面輕微焦黃后,將其放入煲開的湯鍋內;用大火煲3~5分鐘后改小火煲,關火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鯽魚有助于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準山具有健脾、固腎、益氣的作用;胡蘿卜具有補中行氣、益胃健脾、消食導滯的功效。此湯清潤鮮美,健脾益氣、消食化滯、開胃、祛濕,非常適合春夏潮濕季節(jié)食用。
4、扁豆瘦肉湯
材料:扁豆10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食鹽、生姜適量。
做法:把豬肉切塊洗凈,陳皮去瓢,生姜切片;把食材一同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后,改為小火煲1~1.5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祛濕。
5、海帶薏米冬瓜湯
材料:海帶50克、薏米25克、冬瓜500克。
做法:海帶漂洗刷干凈,薏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1小時備用;冬瓜去皮、切塊。將三者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滾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祛痘。
四月份喝什么湯?下面我繼續(xù)為您介紹五種養(yǎng)生湯的做法。
6、牛蒡蘿卜湯
材料:牛蒡200克,紅蘿卜150克,白蘿卜150克,毛豆50克,水6碗。
做法:牛蒡洗凈,用刀輕輕刮掉一層皮,斜切半厘米片狀;白蘿卜和紅蘿卜洗凈,去皮,切塊;毛豆洗凈,稍浸泡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6碗水大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下少許鹽調味,連湯渣食用。
功效:可清熱利濕、健脾益胃、清腸美肌。
7、三豆鰍魚湯
材料:泥鰍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生姜5片。
做法:將泥鰍放入清水,吐凈泥土后宰殺,去內臟,洗凈;將紅豆、黑豆、赤小豆洗凈備用。將炒鍋以大火燒熱后加入素油,放入泥鰍煎至7分熟后盛起備用。將油煎泥鰍與洗凈的紅豆、黑豆、赤小豆、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小火熬煮2小時,放入紹酒,調入適量精鹽即成。
功效:泥鰍具有溫中益氣、祛風利濕、解毒、利尿等作用,紅豆補血、利尿、消腫,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濕,此湯有清暑祛濕、健脾益腎的功效。
8、陳皮白術豬肚湯
材料:陳皮6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做法:先將豬肚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陳皮、白術、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促進食欲作用。對于、祛濕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9、薏苡仁冬瓜豬肉湯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陳皮5克,冬瓜(連皮)500克,豬肉400克,生姜適量。
做法:豬肉洗凈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凈,冬瓜(連皮)洗凈切塊,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于春夏季暑濕的。
10、淮山茨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茨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1、白菜干茶樹菇扁豆薏米湯
材料:白菜干、茶樹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雞骨架200克,蜜棗2個,姜3片。
做法:白菜干洗凈后浸泡20分鐘,茶樹菇洗凈稍浸泡,雞骨架用開水焯兩分鐘,扁豆和薏米洗凈,之后將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燉盅或者瓦煲內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干是白菜曬干而成,具有消燥除熱、通利腸胃、下氣消食的作用;茶樹菇具有補腎滋陰、健脾胃、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此湯能清肝潤肺,健脾祛濕,湯味清香鮮美。
2、淮山薏仁瘦肉湯
材料: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棗10克,豬瘦肉100克。
做法:豬瘦肉切塊,其他材料洗凈一起放入煲內,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滾后,小火煲9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白茯苓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的功效?;瓷骄哂醒a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的作用。此湯具有較好的健脾祛濕作用,尤其適合過敏性體質、濕氣較重的人飲用。
3、苡仁冬瓜鴨肉湯
材料:苡仁30克,芡實20克,陳皮6克,鴨肉、連皮冬瓜各250克,生姜、精鹽、胡椒粉、植物油適量。
做法:將苡仁、芡實、陳皮加適量清水浸半小時備用。將鴨肉去皮去脂肪洗凈,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塊狀,與生姜一起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略炒,然后加入苡仁、芡實、陳皮、精鹽、胡椒粉,加適量水煮湯,煮約45分鐘后加入連皮冬瓜再煮15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去濕,利水消腫,理氣化痰。
4、祛濕豆煲扇骨湯
材料:祛濕豆、扇骨、花生、陳皮。
做法:祛濕豆和花生洗凈,用清水浸泡一小時;豬扇骨洗凈,斬大塊,汆水撈起;陳皮用清水泡軟,刮去白瓤;將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利腎去水。
5、金針滾鯇魚片湯
材料:金針120克、鯇魚肉片150克、鯇魚脊骨80克、姜絲6克。
做法:金針切根部、稍浸泡;鯇魚片用生油拌腌片刻。在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后下金針和魚骨滾約20分鐘,棄魚骨,下魚片片刻,下鹽便可。
功效:有滋陰、健脾、開胃、利濕熱之功。
6、山藥茨實薏米湯
材料: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茨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7、薏苡仁冬瓜豬肉湯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陳皮5克,冬瓜(連皮)500克,豬肉400克,生姜適量。
做法:豬肉洗凈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凈,冬瓜(連皮)洗凈切塊,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
8、祛濕豆淮山豬骨湯
材料:祛濕豆50克、干淮山30克、眉豆30克、豬脊骨250克、雞爪6只、生姜3片、水適量。
做法:各物洗凈,雞爪除凈黃色硬皮,豬骨斬大件,汆水撈起,將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品嘗。
功效:健脾祛濕、解困利水。
9、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蓮子、薏米、扁豆、干淮山、瘦肉、荷葉。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凈,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荷葉有升發(fā)陽氣之效,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10、三豆鰍魚健脾祛濕湯
材料:泥鰍300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生姜5片。
做法:將泥鰍放入清水,吐凈泥土后宰殺,去內臟,洗凈;將紅豆、黑豆、赤小豆洗凈備用。將炒鍋以大火燒熱后加入素油,放入泥鰍煎至7分熟后盛起備用。將油煎泥鰍與洗凈的紅豆、黑豆、赤小豆、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小火熬煮2小時,放入紹酒,調入適量精鹽即成。
功效:泥鰍具有溫中益氣、祛風利濕、解毒、利尿等作用,紅豆補血、利尿、消腫,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濕,此湯有清暑祛濕、健脾益腎的功效。
導讀: 想要不犯困、不長胖,湯要多喝!那么你知道湯有哪些嗎?下面我為您介紹春季祛濕湯的十種,跟著我就能學會,很簡單卻有效哦!
春季祛濕湯
1、炒扁豆木棉花燉鯽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鯽魚肉約100克,生姜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鯽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1個半小時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溫,能、和中止瀉。尤其炒后的扁豆健脾力更強,與木棉花陳皮燉鯽魚,為春濕時的養(yǎng)生湯品。
2、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凈,冬瓜洗凈后不去皮切成塊狀;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燉左右后加入冬瓜,再燉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能夠達到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于水腫、尿路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
3、老黃瓜煲豬腱粉腸湯
材料:老黃瓜1斤,陳皮1角,碎瑤柱1湯匙,豬腱1斤,粉腸8兩,赤小豆2兩,扁豆1兩。
做法:老黃瓜連皮一開二,豬腱、粉腸拖過水,赤小豆、扁豆、陳皮洗過,湯煲注清水燒開,放入豬腱煲15分鐘,下老黃瓜、粉腸、陳皮、赤小豆、扁豆煲1小時下瑤柱,再煲15分鐘,撈出粉腸、豬腱切成件狀,在半小時后,可再撈出湯料在碟中,排上粉腸、豬腱,湯水便可調入幼鹽飲用。
功效:老黃瓜能除熱祛濕解火毒。扁豆、赤小豆俱有功效,加豬粉腸煲黃瓜湯,清熱當中更有理腸胃之作用。
4、金針菇豆芽肉片湯
材料:金針菇150克,黃豆芽150克,瘦豬肉240克。
做法:瘦肉洗凈,瀝干水,切薄片,用2湯匙生抽、半湯匙白砂糖和半湯匙生粉腌好待用;金針菇和大豆芽分別洗凈,去尾部;熱鍋放1湯匙油,下生姜和大豆芽爆炒,鏟起;鍋內倒入5碗水燒開,放入炒好的姜片和大豆芽煮沸,下金針菇和肉片,煮至熟,下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利尿消腫,益智減肥。
5、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將水鴨肉用清水洗凈血污,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去心洗凈,用水稍浸淮山,陳皮、生姜用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一起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濕作用,用來煲水鴨能起到補脾健胃、祛濕止瀉的功效。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對濕氣重、大便稀爛、脾虛者尤為合適,而本身腹瀉,就最好避免喝此類湯品。
6、沙葛豬骨湯
材料:沙葛500克,豬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棗2個,姜2片,水10碗。
做法:赤小豆、眉豆、扁豆洗凈,浸泡1-2小時;豬扇骨斬大件,洗凈,汆水撈起;沙葛洗凈,去皮,去筋,切塊;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開胃。
7、橄欖陳皮燉水魚
材料:潮州橄欖6個、陳皮1/3個、水魚200~250克、生姜3片。
做法:橄欖切對半;陳皮浸泡;水魚洗凈,切塊,“汆水”。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熱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隔水燉3個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功效:橄欖陳皮燉水魚除了解春困時的煩悶胃納差,還可祛春濕引發(fā)的各類皮膚疾患。
8、淮山陳皮燉扇骨
材料:新鮮土豬扇骨1斤2兩左右,斬成小件。新鮮2兩,洗凈去皮,切段。陳皮1/4個,洗凈備用。茨實、蓮子、茯苓各30克,洗凈備用。姜切3~4片備用。
做法:豬骨在滾水中焯一下,飛去血水和肉腥味。將準備好的材料一起放入電壓力煲中,加水,煲即可。若用的是老式湯煲,先大火滾,然后轉小火煲1個鐘頭。臨上桌前,在煲夠火候的湯水中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祛濕健脾。用豬骨煲湯,講究用豬肩胛位置的扇骨、靠近豬尾的尾龍骨來煲湯,這些位置的骨頭有祛濕的功效。
9、木棉花薏米豬骨湯
材料:木棉花50克、薏米20克、扁豆30克、豬骨500克、陳皮1角、蜜棗2粒、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凈,豬骨斬塊汆水撈起,把適量的水倒入瓦煲,煮開后放以上材料煲2小時左右,下鹽調味。
功效:可清熱解毒、健脾利濕。
10、鮮土茯苓煲豬瘦肉
材料:鮮土茯苓200克、馬蹄10個、紅蘿卜、連須玉米各1條,蜜棗3個,陳皮1/3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鮮土茯苓切塊,馬蹄去皮,紅蘿卜、玉米切段,蜜棗去核,陳皮浸泡。一起與豬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土茯苓有祛濕熱、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鮮的土茯苓配爽甜鮮美消滯的馬蹄、寬中益氣滋潤的紅蘿卜煲豬瘦肉湯,有清熱祛濕解毒、健脾養(yǎng)胃潤肺之功。
春季養(yǎng)生要以祛濕消春困為原則。除了以上十款養(yǎng)生湯外,一些傳統(tǒng)的廣東湯水比如土茯苓草龜湯、腐竹白果雞蛋湯水、雞骨草豬橫舌瘦肉湯、荷葉瘦肉淮山薏米湯等等都有正氣、祛濕、健脾、解春困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46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鱔魚是三高人群理想食品(鱔魚的營養(yǎng)價···
下一篇: 夏季養(yǎng)生如何能錯過黃秋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