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長壽,但想著長壽仍然沒有用。它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來收回成本,特別是在飲食習慣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飯量很大,有些人飯量很小,許多人認為飯量小的人更容易長壽,實際上,這也需要仔細考慮。
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限制飲食確實可以延長動物的壽命,但是“限制”并不是減少進餐次數(shù),甚至不吃飯。需要限制飲食的速度并平衡營養(yǎng)的攝入。一日三餐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
那么,您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控制飲食呢?您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請注意體重與腰圍的比值,即BMI值。健康的BMI在18.5-24.9之間。如果超過此范圍,則表明肥胖,不利于健康。您需要控制飲食。
其次,這取決于您的腰圍。正常男人的腰圍不會超過85厘米,而女性的腰圍不會超過80厘米。如果您的腰圍超過此值,那么它也肥胖,含有更多的脂肪,并且容易誘發(fā)脂肪肝和許多其他慢性疾病,因此您需要控制飲食。
具體要控制到什么樣的呢?
健康的飲食每天做到每日七分飽,因此不會給您的腸胃造成負擔,也不會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也不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
另外,在飲食控制過程中,需要注意是否在短時間內(nèi)突然減肥。如果因為在短時間內(nèi)控制飲食而使體重減輕了10%以上,則需要警惕某些疾病引起的任何不良反應。
一說起長壽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想起一些書中描寫長壽老者,所用到的“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這些詞語,貌似這些就是長壽之人的特征。其實,長壽體質(zhì)的人確實有著一些共同的特征。尤其對于那些50多歲的人,他們即將從中年步入老年,這個時期也是決定余生是否健康長壽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的人要具備哪些因素或者表現(xiàn)呢。接下來我就介紹下。
1、心率偏慢
一個人如果心率快的話,心臟的負擔就重,就要耗費更多的血液和能量,那相反心率慢,卻能夠保證人體所需的正常收縮和舒張活動的需要,及時并且長期穩(wěn)定的滿足人體血管基本的血液循環(huán)需求。一個人的心率較慢,則與長壽成正比。
2、肺活量大
年輕人體驗的時候常常有測肺活量這一項,肺活量大的人,肺部會非常健康,這說明吸入氧氣和排出廢氣的能力都更強。反之,肺活量減小,往往預示著肺部功能不健全,會衍生出較多的肺部疾病。很多長壽的老人都具有年輕人的肺活量,這點就能表現(xiàn)出其身體很健康。
3、手握力大
握力大小是由前臂屈肌的發(fā)達程度決定的,握力能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全身的力量狀況,尤其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握力的大小,可以看出肌體衰老變化的程度。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量會逐漸降低,導致力量減弱,活動能力變差,出現(xiàn)易疲勞、跌倒、骨折、新陳代謝減慢等癥狀。
以上就是長壽體質(zhì)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如果你還不具備,那就要有意識的注意日常的保健和養(yǎng)生了,同時一定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為尋找長壽秘訣而努力著,效仿著,日本人為什么多長壽?中國的長壽村的人們 到底都在吃些什么?宋美齡的長壽秘訣是什么?等等,這不僅僅是高官富貴之人的夢想,也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同時,也是很多科研人員研究最多的課題之一。
古人在長壽之道方面,也有早期的見解,比如:《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陰陽平衡、天人合一、身心合一;《論語.鄉(xiāng)黨》中,孔子提出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 養(yǎng)生 》中的每食“常須少食肉,多食飯”“不多食”;以及《黃帝內(nèi)經(jīng)》中“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指導等,總之古人在飲食方面也已經(jīng)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主張“吃飯吃到七分飽,吃飯常留三分饑”是最好的一種飲食狀態(tài)的說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壽命也在不斷地延長,當然了,慢性疾病的發(fā)生也在增長,然而對于慢性病來說,60%以上都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如果在飲食和生活方式方面有了更好的改善,無疑對人們延長壽命方面是一個大的變革。
長久以來,人們就把減少熱量攝入與預防衰老聯(lián)系在一起,近年來,科研人員也在通過一些長壽居民地區(qū)的調(diào)查以及哺乳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代謝 健康 和延長壽命與“吃多少”有關。比如:
2019年發(fā)表在《自然》雜志子刊的研究表明,年輕的時候就養(yǎng)成少吃的習慣,并長期的堅持,對 健康 和壽命有益 :2020年,德國 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 人員在《自然》雜志子刊的發(fā)文,研究團隊通過動物模式果繩中發(fā)現(xiàn),吃得少,更 健康 長壽;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醫(yī)學院院士Joseph Takahashi 教授帶領團隊也在四年里考察了數(shù)百只小鼠,實驗結(jié)果顯示,在正常能量攝入的基礎上減少39%-40%的低熱量飲食足矣讓小鼠的壽命延長10%,且小鼠盡管少吃了,但并沒有變得更瘦。實驗結(jié)果與近期中國學者張惠杰教授領銜發(fā)表在 醫(y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的臨床結(jié)果相一致。
諸多的研究都表明:少吃可延長壽命!
首先、適當?shù)南奘?,可以通過降低人體的氧負荷,減少氧化應激,減少體內(nèi)的自由基的形成,降低身體負擔,推遲衰老以及與衰老相關疾病,從而延長壽命,食物進入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能量,而攝入過多的能量同時也會產(chǎn)生代謝產(chǎn)物氧自由基,當自由基無法及時清理就會在體內(nèi)積存,導致氧化應激反應,不僅容易出現(xiàn)炎癥,還易誘發(fā)基因突變。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帕金森等疾病都與氧化應激有關。
其次,適當?shù)南奘?,降低能量的攝入,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體脂、(增加脂肪酸氧化,更能很好地消耗脂肪)血糖以及肝臟代謝,以致減少老年虛弱和相關疾病,從而延長壽命。
少吃 吃得過少,少吃的原則是在不挨餓(輕微饑餓),且能保證營養(yǎng)的前提下,適量的限制熱量攝入。這個熱量攝入是指全天總攝入量。而不是單純地減少某一種類的食物,有人說了,既然是少吃點,那我就不吃主食了不行嗎?不行,少吃不是不吃主食,也不是盲目的節(jié)食,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是在保證日常飲食營養(yǎng)均衡,不會產(chǎn)生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下,降低食物總熱量的攝入。
因為少吃,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從專業(yè)來說在總熱量的基礎上減少10%-15%都可以,就拿一個輕體力勞動的女性來說,正常的全天攝入量為1800kcal,如果降低10%—15%,那就是減少180-270kcal,在1620kcal-1530kcal,但畢竟一般人吃飯也不會去計算能量攝入,而且人和人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一個最好的說法,就是古人所提倡的“吃飯吃到七分飽,吃飯常留三分饑”,就比較合適,專家們也一致認為所謂的少吃,也就是這個“度”,吃飯吃到七八分飽。
說了半天,還是有一些“迷惑”,那吃七八分飽,又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呢?就是吃飯的時候,胃里還沒覺得滿,但是進食的速度以及對食物的熱情度明顯下降了,如果習慣性地還想再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或者轉(zhuǎn)移注意力后,就會不在吃了。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上一頓飯吃了,到了下一餐吃飯之前,就會感到有餓意,很想吃飯,這說明上一頓吃得剛好,也就是 七八分飽的程度,如果上一頓吃了,下一頓飯點還是絲毫不感覺有餓意、甚至脹飽,不想吃,那說明您上頓吃得太飽了。
少吃,說起來簡單,但實質(zhì)上做起來還是挺難得的,要么怎么還會有那么多體重超重和肥胖的,別告訴我,你能管住嘴,但就是身體肥胖,可能嗎?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疾病性的。
因為要管住嘴,克制自己的對食物的“欲望”,所以,還是需要一點方法的。
第一、調(diào)整進餐順序 吃飯的時候,可以先喝一些湯水或牛奶,接下來吃蔬菜,肉,最后吃主食,這樣胃里就有了一定的飽腹感,主食的量就會相應地減少。
第二、改變不良吃飯習慣 比如:不按時進餐、邊吃飯邊聊天、吃飯速度太快等,不按時進餐,可能會因為饑餓感太強,而多吃,邊吃飯邊聊天,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吃很多,吃飯速度太快,大腦來不及反饋“吃飽”的訊號,就會再吃,等大腦訊號反饋到時,已經(jīng)吃多吃撐了。
第三、選用小餐具 有些人吃飯總是害怕吃不飽的一樣,會用大的餐具來盛飯,這樣很容易控制不住量而吃多,可以換成小餐具試試。
第四、轉(zhuǎn)移注意力 當吃到一定的程度(七八分飽的時候),如果還想再吃,就站起來做點什么事,等做完了,回過頭來,就不想再吃了。
總之,吃飯時要少吃一點 ,給自己的胃留有一定的余地,這樣不僅有益 健康 ,比如控制體重、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更益于長壽。近日,發(fā)表在《科學》的一項研究,找到了“減少能量攝入的長期效應(CALERIE)”,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給大家?guī)砀茖W、更好的控制食欲的方法。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inshiyingyang/636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