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菊科植物,以木香植物的干燥根入藥。木香因產(chǎn)地不同,稱呼也不同。產(chǎn)于印度、巴基斯坦、緬甸者稱廣木香,不過現(xiàn)如今我國已經(jīng)引進(jìn)并且成功栽培成功。分布在我國云南、廣西的木香,則稱為云木香。而分布在四川、西藏等地區(qū)的木香則稱為川木香。
木香一般在秋冬二季采挖其根莖,切成段狀,如圖所示。干燥后將外層粗皮去掉。便得到木香。
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膽經(jīng)以及三焦經(jīng)。其主要的功效是: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木香善于健脾行氣,散滯氣,調(diào)諸氣,和胃氣,泄肺氣。辛行苦泄之木香,性溫能通,有芳香氣味,是行氣止痛之要藥。 同時木香也是健脾消食的良藥。脾胃氣滯時,脘腹脹痛,可以取木香加砂仁、藿香等組成木香調(diào)氣散。脾虛氣滯,大便稀薄時取木香配合黨參、白術(shù)、陳皮等,組成香砂六君湯,能夠很好地對癥治療。
木香味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經(jīng)。功效能行氣,調(diào)中,止痛。其特點偏于行氣而止痛,被譽為“行氣止痛之要藥”。
常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等證的治療。煨木香偏于實腸止瀉,常用于泄瀉腹痛。
名家名著摘要:
《藥性論》:“治九種心痛,積年冷氣,痃癖癥塊脹痛,逐諸壅氣上沖煩悶。治霍亂吐瀉,心腹疞痛?!?/p>
《日華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霍亂,泄瀉,痢疾,健脾消食,安胎?!?/p>
《本草綱目》:“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主心腹一切滯氣,凡氣郁而不舒者,宜用之?!?/p>
《玉楸藥解》:“止嘔吐泄利,平積聚癥瘕,安胎保妊,消脹止痛?!?/p>
《本草備要》:“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泄肺氣,疏肝氣,和脾氣。治一切氣痛,九種心痛,嘔逆反胃,霍亂瀉痢,癃閉,痰壅氣結(jié),痃癖癥塊,腫毒蠱毒,沖脈為病,氣逆里急。”
木香健脾消食,行氣導(dǎo)滯,善行大腸之氣。是治療濕熱瀉痢、里急后重之要藥。經(jīng)典的香連丸便是木香配伍黃連治療里急后重的名方
木香生用行氣力強,煨制后則行氣之力緩和,但是加強了強腸止瀉的功效。
《本草綱目》:心腹一切滯氣。和胃氣,泄肺氣,行肝氣。凡氣郁而不舒者,宜用之。
《本經(jīng)》:邪氣,辟毒疫溫鬼,強志,主淋露。久服不夢寤魘寐。
《別錄》:消毒,殺鬼精物,溫瘧蠱毒,氣劣氣不足,肌中偏寒,引藥之精。
《本草求真》: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然三焦則又以中為要。中寬則上下皆通,是以號為三焦宣滯要劑。至?xí)颇苌芙?,能散能補,非云升類升柴,降同沉重,不過因其氣郁不升,得此氣克上達(dá)耳。況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則可,言補不及,一不審頤,任書混投,非其事矣。
木香的配伍應(yīng)用:
1.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食欲不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腸鳴泄瀉及下痢腹痛、里急后重等證。木香辛散溫通,尤善調(diào)理脾胃氣機(jī),行氣止痛。治脘腹氣滯脹痛,常配伍枳殼、川楝子、元胡等藥。
若治濕熱瀉痢,木香最常與黃連配伍,即香連丸。
若治食積氣滯,濕熱互阻,下痢后重者,常配伍檳榔、枳殼、大黃、黃連等,即木香檳榔丸。
若治濕熱郁蒸,脅肋脹痛,口苦苔黃,或黃疸證,常配伍柴胡、郁金、枳殼、大黃、茵陳等疏肝理氣、清熱利濕之藥。
2.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倦怠乏力等證。木香有理氣之功,與補虛藥同用,可奏補而不滯之效。治以上諸證,常配伍砂仁、黨參、白術(shù)、甘草等,即香砂六君子湯。
汪機(jī)言:“與補藥為佐則補,與瀉藥為君則瀉。”
三、木香的用法用量:
木香常入煎劑,也入丸散。入煎劑用量不宜過大,一般幾克即可。
木香生用偏于行氣,煨熟則偏于止瀉。
汪昂言:“番舶上來,形如枯骨,味苦粘舌者良,名青木香?!?/p>
四、木香的應(yīng)用注意:
木香辛溫香燥,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黃元御言:“木香辛燥之性,破滯攻堅,是其所長。庸工以治肝家之病,則不通矣,肝以風(fēng)木之氣,凡病皆燥,最不宜者?!?/p>
汪昂言:“過服泄真氣?!?/p>
木香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或川木香的根。云木香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產(chǎn)于印度、緬甸者稱為廣木香;川木香主產(chǎn)于四川、西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曬干。生用或煨用。
【處方用名】木香、云木香、廣木香、川木香、煨木香。
【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jīng)。
【功效主治】行氣止痛:本品辛行苦降,芳香氣烈而味厚,能通行三焦氣分,尤善行中焦脾胃及下焦大腸之氣滯,為行氣止痛之要藥。用于脾胃氣滯,食積腹?jié)M脹痛、腸鳴泄瀉等實證,常配青皮、枳實、檳榔、等藥同用。用于濕熱內(nèi)阻、胃腸氣滯之瀉痢腹痛、里急后重者,常配黃連、黃柏、大黃同用。用于濕熱郁蒸、肝膽氣滯之脅肋脹痛,甚則上腹劇痛、黃疸,則每配柴胡、郁金、枳殼以及茵陳、金錢草、大黃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可用于脾胃虛弱、運化不足之食滯便溏、脘腹脹滿者;配黨參、白術(shù)同用則有健脾消食之功。
【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生用行氣力強,煨用行氣力緩,而功偏止瀉。
【參考資料】
《日華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氣,止瀉,霍亂,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療羸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
《本草綱目》:“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p>
藥物成分:云木香中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成分為單紫杉烯、a-紫羅蘭酮、木香烯內(nèi)酯、a-及b-木香烴、木香內(nèi)酯、木香酸、木香醇、木香堿等。
藥理:云木香對支氣管、小腸平滑肌有解痙作用,能降低血壓。對副傷寒桿菌甲有輕微的抑制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27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附子究竟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中藥古今研究:黃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