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是一種藥物,北芪和黃芪差不多,都是我們很常見的中藥藥材,我們平時生活中都聽過黃芪,藥用價值很大的,主要的產(chǎn)地是吉林的長白山,或者內蒙古地區(qū),黃芪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對我們的身體也是很有好處,下面我們北黃芪有什么區(qū)別吧!
有很多的中藥大家在平時都是很少了解的,有時候一些中藥的名字是很像的,也是很容易弄混的,比如北芪與黃芪,大家應該都不了解這樣的中藥嗎,下面我們看看北芪與黃芪的區(qū)別吧。
北芪,即黃芪
北芪,即黃芪,又名膜莢黃芪,因盛產(chǎn)于我國北方,故名北芪,主產(chǎn)于吉林省長白山,山西省渾源縣北岳恒山以及內蒙古等省區(qū)。北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 深長呈棒形;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至披針形,莖葉均有白色柔毛;總狀花序對生,開淡黃色蝶形小花;莢果膜質,花期 7-8 月,果期 8-9 月。北芪喜涼爽干燥氣候,以排水良、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為佳,多生于海拔 800-1300 米間的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北芪的根為補虛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謂其 “ 為補藥之長 ” ,可見北芪做補益藥歷史悠久。
黃芪的藥材性狀
黃芪呈圓柱形,極少有分枝,上端較粗,長10-90厘米,直徑1-3.5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及橫向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顯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不論那一品別的黃芪,均以條粗而不空心,皮細質綿軟而不硬,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鮮黃色。斷面菊花心明顯而不纖維性強和裂隙大,味甜而有豆腥味者為佳。
概念差別
黃芪是中藥名,而北黃芪或者北芪只能說屬于處方名。
因為品質好的黃芪主要產(chǎn)于黑龍江,內蒙古,和山西等地。所以醫(yī)生為了強調黃芪的產(chǎn)地往往會在處方中用北黃芪(內蒙古、黑龍江所產(chǎn)的黃芪)或者西黃芪(山西 所產(chǎn)渾源為中心所產(chǎn)的黃芪)等名稱。因為現(xiàn)在黃芪主要是栽培品,且多認為山西所產(chǎn)優(yōu)于內蒙古、黑龍江所產(chǎn)。因此可以理解為西黃芪優(yōu)于北黃芪。
現(xiàn)在我們大家知道了北芪和黃芪的一些區(qū)別了吧,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我們之間的有很多的區(qū)別的,黃芪的藥用價值還是很好的,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它,黃芪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所以我們要清楚的認識自己的需要。
北芪和黃芪名稱有一定的差別.黃芪是該草藥的統(tǒng)稱,而北芪特指是北方(黑龍江,內蒙一代生產(chǎn)的黃芪,現(xiàn)在山西生產(chǎn)的黃芪也是上品).目前山西生產(chǎn)的黃芪在市面上居多.事實上各地生產(chǎn)的黃芪藥效差別不大,如果沒有北芪,可由一般黃芪代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5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果長期服用黃芪的話對身體好嗎
下一篇: 黃芪的最佳吃法,推薦下面的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