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秋,強素養(yǎng)于滬,聆聽大師之音,得名師之教,又隨師采藥于天目山大樹王下,觀本草之生態(tài),覽本草之大美,悟本草之大德,感師恩教誨,遂寫說以記之。
昔白樂天借野草詠送別,劉禹錫借枯木勸惜時,火燒不盡之野草,逢春又發(fā)之枯木,不畏強暴,適時收藏,待機而發(fā),實本草生存之道也。
本草之所生,不擇良地,不貪逸境,隨遇而安。生于絕壁山谷之鐵皮石斛,崇山巔頂之天山雪蓮,荒山野嶺之三兩人參,溝邊石縫之百年首烏,寄松根下之花甲茯苓,深山林間之瓊珍靈芝,高寒草甸之冬蟲夏草,不毛荒漠之沙漠人參,不抱怨,不氣餒,逆境中成長,苦難中磨煉,平凡而不平庸,終成仙草,世人仰望,乃本草成長之德也。
草之為藥,始于神農(nóng),嘗百草、辨五味,而知寒熱溫涼,《本經(jīng)》出,而有上中下三品之分。至金元,明晰升降浮沉之性,藥性理論漸成。及至明,李東壁歷廿七載,集前賢之智,三易其稿,方有《綱目》之作,藥收千八九二,圖附千一零九。大成之作,物以類從,目隨綱舉,享譽五湖,遠播四海。從草到藥,本草重生,先賢之智,萬民之幸,護佑華夏,濟世蒼生,本草之學成矣。
晉陶淵明愛菊,宋周敦頤愛蓮,唐宋世人甚愛牡丹,此三者,皆本草之藥也,吾愛藥之本草,稟天地氣而化五味,懷人之五德而濟蒼生也。本草之五德者,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也。
有藥食同源之品,如扁豆、山藥、葛根、薏苡仁之屬,平時療民之疾,荒時充民之饑,濟生而養(yǎng)生,此本草之仁一也。貝遇異物而成珍珠,?;冀Y(jié)石而得牛黃,蠶遇菌而成僵蠶,遇困境而成珍品,得病患仍救蒼生,此本草之仁二也。荷桑之屬,全株入藥,此本草之仁三也。
附子之辛熱溫陽、大黃之通腑瀉下、熟地之滋陰養(yǎng)血、人參之補氣救脫,此藥之四維,本草之將軍,斬關(guān)奪將,祛病療傷,舍身救人,本草之義也。
桑寄生與桑,菟絲子與豆,互利而共生,生長而有序,本草之禮也。本草配伍,七情和合,或相須相使,或相畏相殺,配伍之妙,減毒增效,遣方用藥,組方有度,標本逆從,攻補有序,此亦本草之禮也。
稟天地之氣而生,四時之法而成,本草之物或峻猛,或大毒,或補而壅滯,或補力不足,此本草之本性也。然本草剛烈則傷人正氣,故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本草柔弱則補益不足,故五谷為益,五果為助,此用本草之智也。又有炮制之法,或凈制、或水制、或火制、或水火共制,矯藥之性,或減毒、或增效、或正味,此制藥之智也。又有檳榔不見邊,白芍飛上天,此鬼斧神工,藥品切制之美也。
本草之于人,麻黃解表、石膏清熱、大黃攻下、附子溫陽、人參補氣、阿膠養(yǎng)血,不論男女,無問老幼,皆有其效,本草之信也。
夫人有五德而成君子,本草有五德而護蒼生,我輩當修仁愛之德,逆境磨煉成才之道,尊師重道而有禮,勤學苦讀而有智,知行合一而有信,有此五德則大醫(yī)可成也。
吾常嘆人生短暫,而所欲甚多,觀本草壽短,濟生流芳,方悟時珍窮一生而著《綱目》之功,惠澤蒼生,則一生足矣。(曹克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08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中的河北道地藥材及其藥用價值
下一篇: 江一真的中醫(yī)藥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