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子,手兒多,跟著媽媽住溝坡。看見誰從身邊過,扯住衣角笑呵呵。”這首兒歌說的是渾身帶刺兒的蒼耳子,像一群粘人的孩子。深秋時節(jié)到郊野游玩時,一不小心就會粘一褲腳,摘也摘不盡。
蒼耳是菊科蒼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卷耳、葹、苓耳、地葵、白胡荽、胡蒼子、蒼棵子、刺兒棵、粘粘葵等。它生命力極強,田間、坡嶺、路邊、溝旁,到處都能見到它淺綠色的身影,夏季蔓成蓊蓊郁郁一片,高的可長到大半米深,農人都把它作為與莊稼爭奪養(yǎng)分的雜草、害草,毫不留情地刈鋤。到了深秋或初冬,它那青綠色的帶刺漿果成熟了,名曰“蒼耳子”,一蓬蓬在枯枝敗葉間支棱著,不管是人是畜,只要經過了,蒼耳子立馬粘上了,就像小學課本里那篇課文說的,“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在《詩經·周南·卷耳》中,年輕的女子邊采集蒼耳,邊懷想遠行在外的愛人,希望自己的這份思念化作一顆顆小小的蒼耳子,伴隨所思所念的愛人行至千里萬里。有意思的是,蒼耳子糾纏不休、纏纏綿綿的秉性,大詩人李白在詩中也有表述,他在去找城北的老朋友范居士吃酒的途中,粘連一身的蒼耳子,“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為蒼耳欺。”走到城壕邊迷了路,在這荒山野地,連老馬都不識路了。不管多么珍貴的翠云裘衣,由著這些討厭的蒼耳子欺負吧,我還是趕緊去找老伙計喝酒去。
蒼耳子是一味中草藥,想來唐代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是久病懂醫(yī)的。他30多歲即患了風痹癥,長期的流亡生涯使病情不斷加重,到了晚年,四肢麻木疼痛,行走不便,十分痛苦。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居住時,杜甫寫了一首《驅豎子摘蒼耳》的詩,其中有“卷耳況療風,童兒且時摘”之句,他讓兒子采集蒼耳子,蒸熟后外敷內食,以療治風痹之疾。
蒼耳子,味苦、甘、辛,性溫,有小毒,歸肺、肝經,具有發(fā)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等癥。蒼耳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名為“枲耳實”,列為中品。后來,藥王孫思邈將其收入《千金要方》食治方?!侗静菥V目》也有記載:“蒼耳子,炒香侵酒服,祛風補益?!?/p>
蒼耳子有很多妙用。記得小時候每至入冬,我腳上的凍瘡開始發(fā)作,痛癢難耐。母親用野地里采來的帶有蒼耳子的棵子,連同經了霜的老茄子棵兒一起熬水,將患了凍瘡的手腳放在湯盆里浸泡,連泡大半個月就好了,以后也不再犯了。還用有蒼耳治鼻炎的方子,嫩時采摘漿果榨汁滴注,老熟后將蒼耳子焙成深棕色后研粉,加蜂蜜團成藥丸沖服,一般的鼻炎皆有療效。
《詩經》里走來的小小蒼耳,像極了那些頑劣不羈、喜歡搞點惡作劇的鄉(xiāng)里娃,于我們確有著不小的裨益呢。
蒼耳子
(《千金·食治》)
【異名】枱耳實(《本經》),牛虱子(《貴州民間方藥集》),胡寢子(《藥材資料匯編》),蒼郎種、棉螳螂(《江蘇植藥志》),蒼子、胡蒼子(《東北藥植志》),餓虱子(《廣西中藥志》),蒼棵子、蒼耳蒺藜(《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蒼耳帶總苞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蒼耳"條。
【采集】8~9月間果實成熟時摘下曬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實,除凈雜質,曬干。
【藥材】干燥帶總苞的果實呈紡錘形成橢圓形,長約1~1.7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黃綠色、棕綠色或暗棕色,著生多數長約2毫米的鉤刺。一端有2根較粗大的尖刺,分離或相連,外皮(總苞)堅韌,內分2室,各藏1個小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果皮灰黑色,紙質,一端具1刺狀突起的柱基;種子淺灰色,種皮膜質,內有子葉2片,胚根位于尖端。氣微弱,味微苦、油樣。以粒大飽滿色黃綠者為佳。
全國各地均產。主產山東、江西、湖北、江蘇等地。
【化學成分】果實含蒼耳子甙1.2%、樹脂3.3%,以及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和色素等。干燥果實含脂肪油9.2%,其脂肪酸中亞油酸占64.20%、油酸26.8%,棕櫚酸5.32%、硬脂酸3.63%。不皂化物中有蠟醇,β-,γ-,和ε-谷甾醇,丙酮不溶脂中卵磷脂占33.2%,腦磷脂占66.8%。
種仁含水6~7%,脂肪油40%,其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64.8%、油酸26.7%、硬脂酸7.0~7.5%、棕櫚酸1.5~2.0%,并含β-谷甾醇和豆甾醇。種殼含戊聚糖15.86%,可作制糠醛的原料。
【藥理作用】蒼耳子有毒。經分析,蒼耳子油(曾加熱到120"C)及其所含蛋白質(不溶于水且在提取過程中變性者)無明顯毒性,而從脫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劑毒性很大。從水浸劑中分離出一種甙類,可能是蒼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水浸泡后之殘渣則毒性減少或無毒性。經高熱處理后,如炒焦炭化,可破壞其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0.93克/公斤,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對不同途徑給藥的中毒表現基本相同,如活動減少,對外界 *** 反應遲鈍,呼吸不規(guī)則,死前呼吸極度困難,伴有陣發(fā)性驚厥。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各種動物中毒后損害的主要臟器,除程度上的差異外,基本病變相同。肝臟退行性變或壞死;腎臟曲管上皮濁腫,管腔內有蛋白管型;肺和腦充血、水腫,心臟輕度濁腫。其中肝損害最為嚴重,與四氯化碳損害相似,故認為種仁浸劑中毒的主要原因為肝臟壞死,繼發(fā)的腦組織水腫所致的驚厥,可能為死亡的直接原因。異丙嗪對中毒的家兔及豚鼠有預防及治療的效果。磷脂、dl-甲硫氨基酸、胱氨酸、維生素C,維生素K3、維生素B12、苯海拉明、氨茶堿或葡萄糖亦有一定的效果。士的寧對家兔亦有一定療效。阿托品、可拉明、氯丙嗪、巴比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則無效。也有人認為,動物中毒后發(fā)生的強烈陣發(fā)性驚厥,與蒼耳子中所含的甙類物質使血糖顯著的降低有關,注射大量葡萄糖,可緩解驚厥并延長壽命。蒼耳子作成的酊劑能增強蛙的呼吸運動。大量即抑制呼吸。
蒼耳子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其丙酮或乙醇提取物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也有抑菌作用。
【炮制】揀盡雜質,去刺,篩去灰屑,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性味】甘,溫,有毒。
①《本經》:"味甘,溫。"
②《別錄》:"苦。"
③《品匯精要》:"味苦甘,性溫,有小毒。"
【歸經】入肺、肝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經。"
②《玉楸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④《會約醫(yī)鏡》:"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散風,止痛,祛濕,殺蟲。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濕痹,四肢攣痛,疥癩,瘙癢。
①《本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
②《本草拾遺》:"浸酒去風,補益。"
③《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腰腳。治瘰疬、疥癬及瘙癢。"
④《本草蒙筌》:"止頭痛善通頂門,追風毒任在骨髓,殺疳蟲濕匿。"
⑤《本草正》:"治鼻淵。"
⑥《本草備要》:"善發(fā)汗,散風濕,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治頭痛,目暗,齒痛,鼻淵,去刺,"
⑦《玉楸藥解》:"消腫開痹,泄風去濕。治疥癘風瘙癮疹。"
⑧《要藥分劑》:"治鼻息。"
⑨《會約醫(yī)鏡》:"療諸痔。"
⑩《本草再新》:"治目痛。"
【用法與用量】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之頭痛、痹痛忌服。
①《唐本草》:"忌豬肉、馬肉、米泔。"
②《本草從新》:"散氣耗血,虛人勿服。"
【選方】①治諸風眩暈,或頭腦攻痛:蒼耳仁三兩,天麻、白菊花各三錢。(《本草匯言》)
②除風濕痹,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搗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食醫(yī)心鏡》)
③治大麻風:蒼術一斤,蒼耳子三兩。各為末,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二錢。忌房事三月。(《洞天奧旨》)
④治疥癩,消風散毒:蒼耳子炒蜆肉食。(《生草藥性備要》)
⑤治婦人風瘙癮疹,身癢不止:蒼耳花、葉、子等分,搗細羅為末。每服以豆淋酒調下二錢。(《圣惠方》)
⑥治鼻流濁涕不止:辛夷半兩,蒼耳子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上并曬干,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后調服。(《濟生方》蒼耳散)
⑦治目睹、耳鳴:蒼耳子半分。搗爛,以水二升,絞濾取汁,和粳米半兩煮粥食之,或作散煎服。(《圣惠方》蒼耳子粥)
⑧治牙疼:蒼耳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熱含之,疼則吐,吐復含。無子,莖、葉皆得用之。(《千金翼方》)
⑨治疔瘡惡毒:蒼耳子五錢。微炒為末,黃酒沖服;并用雞子清涂患處,疔根拔出。(《經驗廣集》蒼耳酒)
【臨床應用】①治療腰腿痛
將蒼耳子制成30%針劑,每次用2~4毫升于痛點注射,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用于腰部扭傷、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隱裂等引起的腰腿痛計163例,總有效率達89%。奏效快者1次注射后即減輕,一般3~5次奏效。對急性腰部扭傷或腰肌藶損療效較好;對由于骶椎隱裂及肥大性腰椎炎所致的腰痛,療效不穩(wěn)定。
②治療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
用藥后多數患者癥狀消失或改善,或發(fā)作減少。鼻腔粘膜除少數由蒼白變?yōu)檩p度充血外,多數未發(fā)現明顯變化。用法:蒼耳子焙成深棕色后研粉,每次3~5克,日服3次,連服2周?;驅⒎勰┡c蜂蜜混合制成丸劑(每丸含藥粉3克),每次1~2丸,日服3次,連服2周,必要時可服3周至2個月。亦可將藥粉用酒精浸提制成片劑(每片相當于原生藥1.5克左右),每服2片,每日3次,連服2周左右。少數患者服藥后有輕度腹瀉、腹脹痛,以及輕微頭痛、全身無力等。
③治療慢性鼻炎
取蒼耳子30~40個,輕輕捶破,放入清潔小鋁杯中,加麻油1兩,文火煮開,去蒼耳,待冷后,傾入小瓶中備用。用時以棉簽飽蘸藥油涂鼻腔,每日2~3次,兩周為一療程。治療207例,除3例無效、12例未堅持用藥外,余均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隨訪時間最長的已達3年,未見復發(fā)。
④治療瘧疾
鮮蒼耳子3兩,洗凈搗爛,加水煎15分鐘,去渣,打入雞蛋2~3個于藥液內煮熟。于瘧疾發(fā)作前將蛋與藥液一次服下。如1次未愈,可按上法再服。
⑤治療腮腺炎
蒼耳子加水煎服,每日4次,連服3天。新生兒每天1錢,1~2歲1.5錢,以后每大2歲增加1.5錢,14歲以上1~1.5兩。一般輕癥服2~3天即可,重癥可配合蒼耳草葉搗敷患處。有合并癥者宜配合其它療法處理
⑥治療下肢潰瘍
蒼耳子炒黃研末2~4兩,生豬板油4~6兩,共搗如糊狀。用時先用石灰水(石灰1斤,加開水8斤沖泡,靜置1小時吸取上清液)洗凈創(chuàng)面,揩干后涂上藥膏,外用繃帶包扎。冬季5~7天;夏季3天更換敷料
【中毒】我國北方某些地區(qū),偶有誤食蒼耳子或蒼耳子芽而引起中毒者。服蒼耳子有生吃的,有炒熟或煮熱的,也有、水煮后喝湯的。服食量最少的僅5~6粒(兒童),多的達3000克;服蒼耳子芽50~2000克不等。中毒反應輕重不一。一般有頭暈、頭痛、懶動、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發(fā)熱、顏面潮紅、結膜充血、蕁麻疹等;嚴重者可出現煩躁不安或終日昏沉嗜睡,進而昏迷、抽搐,心動過緩,血壓升高,黃疸,肝腫大,肝功能損害,出血,尿常規(guī)改變或少尿,眼瞼浮腫等。乃因中樞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及肝臟、腎臟損害所致。中毒者如能及時而有效的進行救治,大多能迅速恢復。少數中毒嚴重或搶救不及時者,可因肝細胞大量壞死而致肝昏迷,以及腎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提醒您:蒼耳子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具體我還沒考證,只能給一個網上的答案:
創(chuàng)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的《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 7200余行,內容多反映王室諸侯慶典、祭祀、宴請、婚嫁、民間農事、人民生活的痛苦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全書提到的動植物338種,其中植物178種,動物160種,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曾有說,《詩經》中有藥用植物100種、80種或50種,把它作為藥學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旁證。但細看詩文,只有其名,未言藥用?,F從岳麓書社2000年出版的蔣見元、程俊英注譯《詩經》中,擇舉數例加以說明。
例一卷耳,今為祛風除濕藥蒼耳,主用其果,名蒼耳子,亦有用全草者?!吨苣稀ぞ矶吩娢臑椋骸安刹删矶?,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笨勺g為:采了又采蒼耳菜,就是不滿小淺筐。心中想著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旁。卷耳是供婦女們采集的野菜。藥用首載于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品》,謂主風寒頭痛,風濕痹痛。孫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謂有小毒,說明唐時仍可做野菜。
例二木瓜,今為除濕療痹藥。《衛(wèi)風·木瓜》詩文為:“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笨勺g為:你送我一個木瓜,我回報一塊玉佩。不僅是為了回報,是表示永遠相好??赏婵墒车那帱S色木瓜,是情人間的贈物。藥用首載于魏晉間《名醫(yī)別錄》,名木瓜實,謂主濕痹邪氣,霍亂吐下,轉筋不止。
例三芍藥,今為養(yǎng)血平肝藥?!多嶏L·溱洧》中有芍藥。詩文為:“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彝^乎!洧之外,洵訏且樂?!S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弊g文為: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暢。一對青年男和女,手拿蘭草驅不祥。女孩說:“咱們去看看?”男孩道:“我已去過了一趟?!薄芭阄以偃ビ趾畏?!洧水外,河岸旁,真是好玩又寬廣?!蹦心信诤舆?,互相逗笑好歡暢,送支芍藥莫相忘。芍藥是戀人分手時的贈物,好似今日象征愛情的紅玫瑰。藥用首見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農本草經·中品》,謂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等。
例四蓷,今為活血調經藥益母草,種子亦入藥名茺蔚子?!锻躏L·中谷有蓷》詩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暵其嘆矣。暵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笨勺g為:山谷長著益母草,天旱不雨草枯焦。有位女子被遺棄,又悲又憤氣難消。又悲又憤氣難消,后悔嫁人沒選好。枯焦的益母草,用來比喻主人公內心的痛苦、體態(tài)的憔悴。藥用首載于《神農本草經·上品》,名茺蔚子,謂主明目益精,久服輕身。莖,主風疹瘙癢,可作浴湯。以益母草名入藥,首見宋代《本草圖經》。
以上四例,當時均非藥用植物。實際上,詩中的所有植物,都只是提出了名,未言有何藥用。但是,《詩經》中的個別植物,含有人們已知的某種藥用價值,可以視為藥用植物。
如芣苢,一般釋為車前草,為今之利尿退腫藥。《周南·芣苢》篇,今人認為是一群婦女,在采集車前子時隨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譯為:采了又采車前草,快點把它拾起來。采了又采車前草,快點把籽抹下來。原來,采車前草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它的種子車前子。車前子形體極小,既不能食也不能玩,認為可治不孕和難產。那時丈夫們常在外從軍或服徭役,婦女在家生活艱難,不孕和難產是困擾婦女的兩大難題。
芣苢還有人釋為薏苡。今人趙曉明詳細考證,芣苢不是車前,而是有六千年栽培史的糧食作物薏苡。甲骨文中有薏苡,并記載用它來釀酒。古人也認為,薏苡“食之宜人”、“令人宜子”,有助生育。
《衛(wèi)風·伯兮》中的諼草,即今之萱草、金針菜,認為能舒暢情志,令人忘憂?!多嶏L·溱洧》中的蕳,是一種芳香的蘭草,用之沐浴或佩帶,可芳香辟邪,帶來安康吉祥。另外,《王風·采葛》中的艾、多首詩涉及的蒿之類,采來曬干扎把,點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煙熏蚊,或燒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當時的藥用植物。但像這樣的藥用植物,可能不超過20種。到后來,它們中的多數植物,才逐漸作為藥用。
《詩經》涉及的藥用植物,為什么會這樣少?一是《詩經》時代,醫(yī)學理論尚在孕育之中,用藥治病也處于探索的初期,用藥本來就少;二是《詩經》本身是詩歌集,不會刻意去記載些藥用植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08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中的懷藥及其藥用價值
下一篇: 花開美艷藥名丑-果實下氣治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