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調外瘍與溫熱病在發(fā)病上的一致性
高秉鉤認為暑熱客于肌表多發(fā)為暑熱瘡、串毒、丹志、游火等;客于肉里發(fā)為癰或瘍;客于絡脈發(fā)為流注;伏邪內發(fā)的外瘍多陰中夾陽,不易速愈。兩者的病因并無二致。沙石安則謂:“熱蘊六經(jīng)為溫病,毒聚一處為外瘍”,兩者均屬熱毒,只不過是邪氣聚散的不同。故沙氏認為“能治溫病,即能治外瘍”。他們臨證亦善于運用衛(wèi)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以及伏溫病的六經(jīng)辨證等。
二、瘡瘍初起反對溫散溫托,主張辛涼宣解
溫病與傷寒的治法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首的解表法,溫病則銀翹桑菊,傷寒則麻桂青龍。心得派諸家極重辛涼解表,如沙氏謂:“外瘍初起,每身有熱,汗出熱平,可用銀翹散辛涼微汗可也”“一用溫藥,引動伏邪,化火腐肉為膿,甚至爛筋蝕骨”??梢娕c全生派的溫通、正宗派的消托各有門徑。
三、注重養(yǎng)陰
溫為陽邪,最易傷人之陰,故溫病者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心得派亦十分注重顧護陰液。沙氏認為陰液恐防止瘡毒內陷之本;陰液充足則腐肉易去,新肉易生。高氏于瘡毒潰后,亦多從陰虛論治。
四、療毒走黃按熱入心包治
熱入心包,是溫熱病逆?zhèn)魉霈F(xiàn)的嚴重證侯,每見神昏譫語、內熱煩躁、舌紅絳等癥。溫病學家每以至寶丹、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犀角地黃湯等治療。心得派諸家也采用這些方法治療療毒走黃的神昏譫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4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火神派擅用附子的四大特點
下一篇: 心得派別開新境的外科專家高秉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