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聽鴻(1847-1907),名景和,江蘇宜興人。童年在孟河當藥店學徒,而入孟河名醫(yī)費蘭泉門下。業(yè)成后懸壺家鄉(xiāng),中年赴常熟,時有“余仙人”之美譽。
余氏私淑柯韻伯之學,嘗謂時醫(yī)治醫(yī)不讀《傷寒》《金匱》漢唐諸書,反讀淺近之書以為捷徑,仲圣之法廢之日久,遂注釋柯韻伯《傷寒論翼》一書,意欲為初學之士遵《傷寒》之范圍。余聽鴻十分強調《傷寒論》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他說:“余讀仲景原序曰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知非仲圣杜撰,是集上古經方也。又云為《傷寒雜病論》一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疾,庶可見癥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知非是拘經、拘法、拘方之書,即傷寒雜病可概而變化治之矣”。他認為,仲景之方,只有表里寒熱虛實之眾,并無傷寒雜病之別,作為醫(yī)者,能將此六字分清,自然能夠變化無窮。而且,“仲景原文分桂枝癥、麻黃癥、葛根癥、柴胡癥、枙子癥、白虎癥、瀉心癥、承氣癥、五芩癥、四逆癥、理中癥,汗、吐、下、溫、清、補六法俱在其中。一百一十三方,方方有法,《內經》七方十劑無所不備,即雜病亦豈外?”他還在其醫(yī)案《診余集》中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人云仲景之法能治傷寒,不能治調理者,門外漢也”。
臨證余氏能靈活運用《傷寒》方治雜病,他說:“仲景方人皆畏難不用,然病至危險,非仲景方不能挽回耳”。如以黃連湯治療噎膈、反胃嘔吐,真武湯治腎虛痰升氣喘,烏梅丸治肝氣厥逆、久痢、嘔吐,桂枝加龍骨牡蠣治久癥寒熱往來和自汗、盜汗,白虎湯、竹葉石膏湯、豬苓湯治療消渴,豬膚湯治久咳音瘖下痢,黃連阿膠湯治風熱下痢便血,五苓散治濕加腳氣,炙甘草湯治肺疼、秋燥,附子理中湯治大便陰結冷秘,理中湯治中虛單腹,旋復代赫湯治噫噯等。他說:“是知仲景經方如神龍變化出沒,下方窺測,欲得其寸鱗片甲亦難,茍能融會貫通,人間何病不治?若言《傷寒》方治表而不及里,是不但未識仲景立方之旨,藥性亦不能明矣”。他又說“今時治病往往發(fā)表消導,克伐攻下,雜湊一方,毫無章法,此另有別派所傳,余不敢質辭矣”,言辭雖和緩,實是對時俗之弊端作了捍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5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丹溪雜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