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鵑花為木本花卉,野生的杜鵑花多為1~2米高的小灌木和小喬木
,有常綠性
,也有落葉性的
。最高的杜鵑花高達10米以上(如大樹杜鵑)幾個人合抱也包不過來
,最矮的不足15厘米(如平臥杜鵑)匍匐于巖石表面。少數(shù)也有單花頂生(如香花百杜鵑)或腋生(如紅麻銀花)
;單花最小的僅為1厘米(如召通杜鵑),最大的長約10厘米(如大喇叭杜鵑)
。葉片多為革制
,最大可長達50-70厘米(如凸尖杜鵑)
,最小僅約1厘米(豆葉杜鵑)
。 2杜鵑花的分布 杜鵑花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主產(chǎn)于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
,以中國西南部橫斷山區(qū)最豐富
。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產(chǎn)地,云南在其分布中心
,生長于海拔800-5000米的高山.中山或低丘,尤其是2800-4000米的滇西北高山冷濕地帶種類最為豐富
。野生杜鵑花的花期因氣候和種類有所不同
,據(jù)我們研究三明這兒的杜鵑花多為二
,三月開放
,花朵成管狀,形狀貌似遮陽傘
,色彩絢麗 3.杜鵑花的種類 杜鵑花的生命力極強,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都能找到它
。據(jù)有關學者研究表明
,世界野生杜鵑花約有960種
,我國有524種
,云南就有306種。我國現(xiàn)在較為普及的杜鵑花可分為四個類型:東鵑
,毛鵑,西鵑和夏鵑
。其中毛鵑是中國原產(chǎn)的
,俗名就是錦繡杜鵑或映山紅
,因葉片粗糙多毛而命名
。西鵑為四種中最美的一類,多為大眾喜愛
,作為家庭盆栽的對象。 1.東鵑:即東洋杜鵑
,來至日本:體形較小
,分枝較散
,葉色較淡
,開花較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ㄉ喾N
,著花繁密,花朵較小
,單瓣或套瓣,少有重瓣
。 2.毛鵑:即錦繡杜鵑和映山紅
。體形高大
,生長健壯
,幼枝密備有棕色剛毛,葉片粗糙多毛
。可露地栽培
,花色多種,花大單瓣
。 3.西鵑:即西洋杜鵑
,體形矮小
,開花較早
,花色多種
,多重瓣和半重瓣
。該類是花型.花色最多的一類,但習性嬌嫩,怕曬怕冷。 4.夏鵑:原產(chǎn)印度和日本,在日本稱為皋葉杜鵑
。發(fā)枝在先,開花最晚
,樹冠豐滿
,分枝稠密
,枝條現(xiàn)西
,花型.花色同西鵑一樣豐富多彩。 二.醫(yī)用地理價值 我們對它做初步了解:明朝李時珍巨作《本草剛木》亦有記載杜鵑花:漏斗狀的花
,花瓣味酸,可當水果吃,但不可過多食用
,否則這會鼻出血
。作為研究地理地貌的重要文獻《徐霞客游記》中曾記錄了杜鵑花的多種種類
。 三. 杜鵑花文化 杜鵑花的歷史源遠流長
,我們做了一些研究。 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
,有一次百花姐妹約定春天在“花都”大理壩比美,推選“花王”
。杜鵑花家族大
,姐妹多
,就派她們的佼佼者馬纓花作代表去參加競選
。馬纓花覺得自己長得漂亮,不把眾姐妹看在眼里
,因而姍姍來遲。眾花姐妹等的不耐煩
,只好開始選舉
。待馬纓花梳妝打扮好磨磨蹭蹭到了大壩的時候
,“花王”的桂冠早就被山茶花奪去了
,氣的馬纓花一氣跑回山上,發(fā)誓永遠不下壩
。直到后來人們到處美言贊賞她,才把她請下山來
。馬纓花,其名來自民間
,因其似馬幫領頭馬頭上佩戴的紅繡球而得名
。可見
,杜鵑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由于杜鵑的廣泛分布和受人喜愛
,被稱為“木本花卉之王”
。早在公元492年,南北朝時就有著作《本草經(jīng)集注》記錄了杜鵑花的蹤跡
。自唐宋以來
,詩人,詞人皆多題詠
。美麗的杜鵑花始終閃爍于山野,妝點于園林
,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歡心
。上自唐宋詩人白居易.杜牧.蘇東坡.辛棄疾,下自明清楊升庵.康熙帝都有贊譽杜鵑花的佳作
。大詩人李白見杜鵑花想起家鄉(xiāng)的杜鵑鳥
,觸景生情,懷念家鄉(xiāng)
,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标P于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yōu)美而離奇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
,禪位后隱居修道
,死了以后化為子規(guī)鳥(有名子鵑)
,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
。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谷!快快布谷
!”嘴巴啼得流出了血
,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 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亦有記載杜鵑花
。明代,清代也有多部記載杜鵑的書
。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也多次提到了它。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價值
,早在19世紀末
,西方多國就多次派人前往云南
,采走了大量的杜鵑花標本和種苗
。其中英國的傅利斯曾先后七八次,發(fā)現(xiàn)采走了309種杜鵑新種
,引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夸耀于世的幾百種杜鵑多來自云南。而1919年傅利斯在云南發(fā)現(xiàn)了“杜鵑巨人”大樹杜鵑
。它一棵高25米
,胸徑87厘米,樹齡高達280年的大樹砍倒
,鋸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帶回國
,陳列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
,公開展出
,一時轟動世界。發(fā)現(xiàn)大樹杜鵑受到國家保護
,它是云南的驕傲,中國國寶
。聽老人們說
,滿山遍野的杜鵑花
,是由于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的
。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zhàn)。 杜鵑花
,它已經(jīng)融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成為了歷史的點綴品
,又蘊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在這祖國的寬闊大地上
,西南邊疆的山山水水中
,無不閃耀著杜鵑花它迷人的色彩
。 --------------- 四.結尾 杜鵑花的研究使我們增長了許多的知識,我們希望杜鵑花的研究能喚起人們對花卉文化的興趣
,熱愛自然,熱愛國家
。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
,亦有高僅幾厘米
、匍匐于巖石地面的旬行杜鵑
、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shù)丈
、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
。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
,由數(shù)朵鐘狀或漏斗狀的花朵組成
,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繡球
。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
,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厘米
, 寬20多厘米
;果為蒴果
,種子細如塵埃
,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
杜鵑花在云南生長于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
、低丘和田野
,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
。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
、團花杜鵑
、寬鐘杜鵑等各色杜鵑花
,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
,竟有連綿一二十公里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
。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
,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
,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
。因其種類繁多
,分布廣泛,生態(tài)環(huán)境之復雜多樣
,杜鵑花的體態(tài)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干枝百干
;有的郁郁蔥蔥,俊秀挺拔
,有的曲若虬龍
,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
,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
、晶藍如寶
,或帶斑帶點
,或帶條帶塊
,粉紅的、洋紅的
、橙黃色的、淡紫色的
、黃中帶紅的
、紅中帶白的
、白中帶綠的
,真是千變萬化
,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艷服
,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
,有的芬芳沁人
,真的各具風姿
,儀態(tài)萬千
。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
。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云南采集標本
、種子
,現(xiàn)今英國皇家植物園夸耀于世的幾百種杜鵑花系多自云南采集培育
,早已蔚然成林
,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
,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
1919年
,英國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
,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
。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
,橫著心,舉起斧
,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
、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
,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但在63年之后
,1981年2月
,科學家又在原址
,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
。后經(jīng)騰沖縣林業(yè)局進一步調查
,現(xiàn)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
,其徑粗達3.07米
,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
,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
、口徑6厘米的鐘形花朵組成
,花序直徑達25厘米
。這項天立地的大樹杜鵑
,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云霞
,它是云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對聯(lián)大全
http://www.jqedu.cn/jysk/zxwx/duilian/
趣聯(lián)
、巧聯(lián)
白塔街
,黃鐵匠
,生紅爐
,燒黑炭
,冒青煙,閃藍光
,淬紫鐵,
坐北朝南打東西
淡水灣
,苦農民,戴涼笠
,彎酸腰
,頂辣日,流咸汗,砍甜蔗
,
養(yǎng)妻教子育兒孫
(四川瀘州白塔街,從前有個鐵匠鋪
,由一姓黃的鐵匠掌爐
,有人以
黃鐵匠打鐵為題
,撰了上聯(lián)
,一直無人對出下聯(lián),直到Gang對出下聯(lián)
。)
望天空,空望天
,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難
,難求人
,人人逢難求人難
(從前
,杭州有位科場失意多年的舉子,這一年又名落孫山而歸
,特
地到錢塘江畔六和塔,登塔凝望
,在悲觀失望中于塔壁書一上聯(lián)
,下聯(lián)一
直無人對出,直至Gang對出下聯(lián)
。)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 (顧憲成)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李調元)
遠避迷途退回蓮逕返逍遙 (撫臺大人)
守宰宿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