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新建康醫(yī)院
清代醫(yī)家吳瑭,字鞠通,江蘇淮陰人,生于乾隆嘉慶年間,曾在江蘇、浙江及北京等地行醫(yī),一生經(jīng)歷了多次溫病流行。他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根據(jù)《內經(jīng)》、《傷寒論》的論述,在吳又可《溫疫論》、葉天氏《溫熱論》及《臨證指南醫(yī)案》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總結,仿劉河間三焦分治,創(chuàng)溫病的三焦辨證,著成《溫病條辨》一書。由于吳氏《溫病條辨》中有些方證多從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整理加工而來,約占50%之多,尤其是“暑溫”、“伏暑”、“濕溫”諸篇有關證治,完全脫胎于葉氏醫(yī)案,故不免引起后世醫(yī)家的屢屢譏評和訶責,認為其“剽竊葉案”、“誤圣誤世”。
持此說者如王孟英《歸硯錄》中言:“吳氏此書,不過將《指南》溫熱、暑濕各案,穿插而成,惜未將《內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論》諸書,溯本窮源,即葉氏《溫熱論》、《幼科要略》亦不匯參,故雖曰發(fā)明葉氏,而實未得其精奧也。至采附各方,不但剪裁未善,去取亦有未當,此余不得已而有《溫熱經(jīng)緯》之纂也?!倍~霖更以為甚,著《評著溫病條辨》,對吳氏之書逐條點評,多有詆訶。如:“此篇濕溫,全抄葉氏濕門醫(yī)案十余條,并未剪裁,惟捏撰方名而已?!薄隘懽C十余條,錄之《臨證指南》者十之八九。”中焦篇85條后評曰:“此竊葉氏治濕瘧案,捏造方名。而方中半夏加五分、廣皮去五分,如此剪裁,與病者獲益耶?抑欺世以避剽竊之名耶?”下焦篇36條后評曰:“此條葉案,是暑邪劫陰,防其痙厥,治法全在右脈空大,左脈小芤。鞠通竊其法,捏造方名,而不錄脈象,忽插入心熱神迷,與紫雪丹以清心熱,便瞞過后人非葉氏之方,為伊心得,此自條之意也?!彼纭柏M剽竊此葉案數(shù)條,便謂道在斯乎?陋矢!”“此剽竊葉案,杜撰方名?!薄胺矫抛?,從葉案中竊來者”,“此案出《臨證指南》,鞠通竊來以欺世者”等等此類語句,書中比比皆是。
其實,葉子雨諸人之說未免言過其實,厚誣鞠通,吳氏著書立說的態(tài)度是嚴謹認真的,其在《溫病條辨》自序中多次表述了其謙虛誠懇的態(tài)度:“因有志采輯歷代名賢著述,去其駁雜,取其精微,間附己意,以及考驗,合成一書,名曰《溫病條辨》,然未敢輕易落筆?!薄拌├⒉幻?,未敢自信,恐以救人之心,獲欺人之罪?!薄耙虿汇饭搪?,黽勉成章。就正海內名賢,指其疵謬,歷為駁正,將萬世賴之天窮期也?!?/p>
對于葉天士,吳氏更是推崇備至,欽仰不已。其在“凡例”中言:“惟葉天士持論平和,立法精細,然葉氏吳人,所治多南方證,又立論甚簡,但有醫(yī)案散見于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瑭故歷取諸賢精妙,考之《內經(jīng)》,參以心得,為是編之作。諸賢如木工鉆眼,已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作圓滿會耳,非敢謂高過前賢也?!逼湓诰矶薪蛊胺睢毕赂裕骸拔┤~氏心靈手巧,精思過人,案中治法,絲絲入扣,可謂匯眾善以為長者。惜時人不能知其一二,然其法散見于案中,章程未定,淺學者讀之,有望洋之嘆,無怪乎后人之無階而升也。故本論摭拾其大概,粗定規(guī)模,俾學者有路可尋。精妙甚多,不及備錄,學者仍當參考名家,細繹葉案,而后可以深造?!本矶薪蛊皽販亍薄叭銣秸摗敝幸惭裕骸翱梢灾~氏之因證制方,心靈手巧處矣。惜散見于案中而人多不察,茲特為拈出,以概其余。”可見,吳鞠通對葉氏之學,尤為推崇,認為“持論平和,立法精細”。又認為有些將資料散見于葉案之中,人多忽視而不加深究,于是把葉案中有示范性的病例特為抽出,另立方名,使溫病的辨證施治更有條理,更為具體,更為規(guī)范,更有利于臨證掌握施用,這是吳氏的一大貢獻,功不可沒,葉霖竟認為剽竊,實在有失公允,冤枉鞠通。
值得說明的是吳氏在引用葉天士方案時,并不是簡單的加工整理,而是結合自己臨床驗證,確認行之有效,并加入自己的用藥經(jīng)驗,才自定方名,載入《溫病條辨》中,如其在宣清導濁湯中言:“晚蠶砂化濁中清氣,大凡肉體未有死而不腐者,蠶則僵而不腐,得清氣之純粹者也,故其糞不臭不變色,得蠶之純清,雖走濁道而清氣獨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濁部,又能化濁濕而使之歸清,以己之正,正人之不正也,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蠶,取其生化最速也?!逼浒l(fā)揮晚蠶砂之功,雖苛刻如葉霖,亦不得不首肯。其言“剽竊葉氏治蔡姓案,議用甘露飲法,捏名宣清導濁湯。其發(fā)明蠶砂功用,頗為精切,亦不可沒其善也?!蓖跏啃垡嘣唬骸鞍l(fā)明蠶砂功用,何其精切。故余治霍亂,以此為主藥也。”可見王氏治霍亂之蠶矢湯,是受吳氏啟發(fā)而來。
學術繼承,薪火相傳,知識積累,踵事增華。任何一門學說的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經(jīng)驗積累,吳氏在葉天士醫(yī)案的的基礎上,汲取其精華,并結合自己的臨證體驗,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和補充了葉氏之學,為后世溫病的辨證論治提供了圭臬,絕不能簡單地、草率地認為《溫病條辨》是剽竊葉氏余緒、誤圣誤世。
樹立德業(yè)、建樹功績、著書立說,這是圣賢們做的事,我吳瑭是什么人,敢來著書立說?原因是我十九歲時,父親病了一年多,以至于病死,我愧恨的心情難以言表,悲哀傷痛得想死,以為父親的病不懂得治,還有什么臉面活著,于是就購買了記述方劑的書,在為亡父居喪期間伏案攻讀,讀了張長沙的“外逐榮勢,內忘身命”的論述,就憤慨地放棄了中舉的學業(yè),專門來研究方術。過了四年,四載,侄兒巧官患了溫病,開始時是咽喉麻痹,外科醫(yī)生給他吹上了冰硼散,咽喉就閉了,又找了許多醫(yī)生治療,大概都是給點兒雙解散、人參敗毒散之類的藥,至于溫病的治法,根本沒有聽到過,后來到發(fā)黃而死。我只是初學,不敢妄加評論,但對這種疾病的癥侯,也不得要領。大概張長沙因為宗族的死而悲哀,作了《玉函經(jīng)》,成為后世醫(yī)學的先祖,無奈《玉函》中的《卒病論》,在戰(zhàn)火中丟失,后世的學者,沒有辦法仿效,于是各個說法不統(tǒng)一,得不償失。又過了三年,我來到京師來游學,檢校了《四庫全書》,得到了明代吳又可的《溫疫論》,觀看他的議論宏闊,實在有前人沒有說過的話,于是就專心地跟著學。細致地觀察他的方法,也不免支離駁雜,大致功和過都有,大概是用心很苦,但學術還不精。又普遍地考察晉唐以來諸賢的議論,不是不珠璧琳瑯,但要求一個美備的,就得不到,自此以后憑什么傳給后世!我一方面在看病中謀劃,一方面用心思考,看了十年,然后有了心得,但不敢輕易地治一個人的病。癸丑年間,都下溫疫大流行,各個朋友強烈地要求我治病,大概已經(jīng)成了壞病,幸存活了數(shù)十個人。那些死于世俗醫(yī)生手中的,不可勝數(shù)。嗚呼!老百姓有什么罪,不死于病而死于醫(yī)生,真是有醫(yī)生還不如沒有醫(yī)生,學醫(yī)學不精到,就不如不學醫(yī)。于是我有志采輯歷代名賢著述,去掉他們的糟粕,汲取他們的精華,中間附上自己的意思,以及實踐驗證,合成一本書,名字叫《溫病條辨》,但還是不敢輕易落筆。又過了六年,到了戊午年,我的同鄉(xiāng)汪瑟庵先生催促我說:“明年己未濕土正化的時候,第二波溫病會大流行,您盡快寫成這本書,或許會有益于民生!” 我慚愧自己不行,不敢自信,恐怕用救人的心,收獲了欺人的罪過,轉相仿效,至于無窮,自己的罪憑什么能夠贖回呢!但這本書不出,其中的得失最終不能見到,于是就不自量力,努力地寫成,讓海內的名賢來指正,指出它的錯誤,說出它的正確,期望著萬年依賴它治病也沒有窮期。淮陰吳瑭自序。
A.錯誤 B.正確 參考答案:B 24. 表面活性劑都有起曇現(xiàn)象。( ) 表面活性劑都有起曇現(xiàn)象。( ) 錯誤 25. 》“使邪火隨諸香一齊俱散也”指的是哪首方劑的配伍特點( ) A 至寶丹 B 行軍散 C 安宮牛黃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12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藥戒煙你試過嗎
下一篇: 五行源于對生的認識(上)